鲒埼亭集 (四部丛刊本)/外编卷第四十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外编卷第四十六 鲒埼亭集 外编卷第四十七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外编卷第四十八

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七

            鄞 全祖望 绍衣

 杂问目

  答杭堇浦石经杂问

   问金石文字记谓开成石经左传文公宣公卷

   字更滥恶而成字城字皆缺末笔穀梁襄昭定

   哀四公仪礼士昏礼亦然当是朱梁所补刻考

   宋刘从又黎持二记但言韩建刘𬩽移石而不

   盲补刻然成城缺笔其为梁刻无疑愚恐朱梁

   未必有补经事

朱梁篡窃西都方有邠岐之逼日不暇给况全忠岂知

重经者其时佑国节使继韩建者王重师刘悍刘𬩽康

怀贞亦皆贼徒愚意移石之举出于尹少卿玉羽而自

天祐以来佚失必多则补之者即玉羽此外恐更无人

也药林所见亦然

   问崇文总目九经字様一卷书录解题五经字

   様一卷此似当为两书

唐元度之书无两种崇文目所云是元度正本唐志亦

直斋书录所云是田敏重修而以张参之书幷入其

中书录不详其本末遂与崇文目相混至其卷帙亦不

当止唐本之旧而惜今之不可得见

   问中兴艺文志娄机广干禄字书谓其书以蔡

   邕五经备体张参五经文字田放九经字様为

   主蔡邕之书想即熹平石经之蓝本顾何以不

   见于历朝艺文目又以字様为田放所作何也

中郞并无此书其书石经原非备体后人依附为此书

者以前史误指熹平本为三体也田放当是田敏之讹

以长兴时敏尝刻是书也

   问成都石经或避唐讳或否读书志遂有未叛

   唐既叛唐之分果否

成都石经刻于广政七年又七年而工毕明有岁月可

稽其去知祥之死远矣知祥未叛唐时莅蜀日浅其既

叛又无暇可知也甫称号而遽殂矣避讳与否实系参

差是必写经诸人或守高曾之规矩或竟忘之无他故

也周平园作文苑英华序谓其于唐人讳本朝讳或去

或存竟未画一此其证也晁氏不知而强为之解

   问读书志诋宋宣和闲席益所补孟子其言似

   有过当者

昭德诸公自说之拾疑孟之绪馀时有异论故公武亦

云然其谓诸经大备于孔氏宁复有阙则谬语也礼记

尔雅岂皆孔子之书独龂龂于孟子何耶至谓席本多

谬误想不免耳

   问宋儒多称成都石刻不及西安岂西安本逊

   成都欤

西安本逊成都果然观容斋深宁皆博物君子亟称成

都本之精谨故朱子所引石经成都本也昭德书库所

藏成都本也即当时诸路学宫所贮石经亦成都本予

家有宋本四明旧志其中书目石经皆蜀刻也盖不比

西安本有芜累之诮而惜其无一存者

   问丹铅录谓淳化石经至今犹有存者不应明

   中叶及见之书而今竟无之

开封石经始于至和成于嘉祐淳化时则未闻也惟孟

蜀降臣勾中正曾于淳化写三体孝经刻石表进而馀

无之至淳化帖中所有乃太宗之草书非石经也杨慎

多漫言不足信

   问开封石经今只字不存同年王延年谓靖康

   之乱金人载之而去刘彦宗于侵宋日谓宗翰

   宗望曰辽太宗入汴载路车法物石经以归合

   则也二帅纳之是可为金人携去之证其说似

   乎有据

彦宗之言本妄德光未尝至西安今西安之石经具在

则德光所载者何物周密癸辛杂识曰汴学即昔时太

学旧址九经石版山积一行篆字一行真字是临安亡

而石经尚存也汴于宋末未尝有所屠薙如杨髠临安

之毒则石经当亡于元末之乱不然明有周邸翦桐其

地世擅风雅不应及见遗经而听其忽焉以亡也

  答杭堇浦北齐书杂问

   问齐文宣帝九锡文其事多无可考今列所疑

   以问未审有可疏证否

   如云淮楚列城漼然桑落

按通鉴太清三年东魏使金门公潘乐等将兵五万袭

司州刺史夏侯强降之于是东魏尽有淮南之地胡三

省曰太清二年东魏使辛术略江淮之地至是方尽有

淮南然则二年所云获地二十三州盖究其终言之

   如云关岘衿带跨蹑萧条肠胃之地岳立䲭峙

   偏师𦆵指涣同冰释

通鉴侯景之绝宇文而专归梁也西魏丞相泰恐东魏

复取景所部地使诸将分守诸城及长社陷泰以诸城

道路阻绝皆令引军还按平长社乃文襄事既平两月

而有柏堂之变则西魏弃城正在文宣之时

   如云晋熙之所险薄江雷命将鞠旅覆其巢穴

前此梁鄱阳王范以合肥与东魏求援师以讨侯景东

魏取其地而不出师范走江州巳而范卒世子嗣保馀

军在晋州东魏使仪同武威牒云洛迎之将令镇皖城

嗣未及行而任约以侯景军至洛等引去嗣遂战死然

则文宣前不成救范后不成救嗣也文宣居霸国日浅

本无功绩可叙故捉风捕影以诵之

   如云茫茫渉海世敌诸华

高丽入贡于东魏见北史高丽传

   如云秦川作阻尚作仇雠爰挹椒兰飞书通好

此则直无其事而妄言之关中自宇文护以前未尝通

使西魏孝武帝殂神武传檄声罪而巳东魏清河王亶

卒宇文亦讨其鸩杀之罪以报之长社之失其衅方深

岂肯先屈前此檄梁矫称独狐信据陇右叛宇文以示

国无西顾之忧此亦其类也

   如云荆川十郡俄而献割

据通鉴则梁元帝之通邺在文宣受禅后然是时荆益

已相携贰或先尝求援未可知也

  答李朝阳唐书杂问

   问高常侍赠李苾征蛮归朝诗云饷道忽已远

   悬车垂欲穷野食兼田鼠晡餐并𭶚僮则苾军

   之败可知但通鉴以天宝十三年苾败死而高

   诗序在十二年苾归朝不同如此洪景卢曾疑

   之未知孰是

今滇中尚有蒙氏纪功碑李苾以十一年南征其败还

在十二年是年杨国忠复使之南征次年败没高常侍

所赠诗是前事通鉴所纪是后事皆非误文宋时滇中

为段氏所有文献不通故景卢无可考证耳

   问玄宗之崩新旧本纪皆云李辅国逼迁以后

   怏怏不怿以弃天下而南雷引晏元献语谓辅

   国实弑逆且有脑骨成玉之语不知史家何以

   失之

是时肃宗巳疾亟而辅国忽与张后有隙宫闱之中彼

此臲卼弑逆之事盖或有之故代宗之诛辅国投首溷

中取其一臂以祭泰陵报其毒也然谓玄宗曾受叶法

善药脑中有丹骨作磬声刺客因抉骨取丹则稍诞矣

温公考异摭拾极博亦未尝及此殆以其怪也

   问通鉴所书王思礼事与唐史背通鉴固不尽

   主正史然杜诗于此事却与唐史合如何

通鉴以哥舒既败玄宗至金城思礼奔至即授河西节

度思礼至平凉河西军乱不得入而还玄宗以为行在

都知兵马使此事不知所出然通鉴非无所本者唐史

谓思礼奔至灵武肃宗责以失守将斩之房琯救之而

免考潼关之败以六月而房琯至灵武在九月潼关去

长安近而于灵武远思礼当失关时安得不遽归长安

而窜伏数月始至灵武乎是唐史之可疑一也思礼虽

为潼关都将而败然其时哥舒降而思礼束身自归则

其罪可以不死当危急时思礼素名健将其势亦不当

轻杀之是唐史之可疑二也故愚以通鉴为是曰然则

杜公同时之言亦不足信欤曰此其中闲盖有阙文而

今不可考思礼既自平凉还玄宗军中不闻其同入剑

阁亦不知其何时至灵武意者既受都知之命玄宗使

之引军东出而又有败衄遂奔灵武故肃宗欲斩之而

以房琯救免耳通鉴得其前一节杜诗唐史得其后一

节而中闲之事则俱失之矣

   问平淮西碑或谓系李凉公夫人为唐安公主

   女得诉其事于禁中然则石孝忠有所恃而为

   之乃小人耳唐人竟为之传不亦过乎

此事吾直谓传闻之妄以凉公櫜鞬见宰相之虚怀肯

使其夫人诉功而故吏仆石甚于王濬所为乎即云故

吏自以所见为之凉公亦必辞于朝以安裴韩诸公之

意不应嘿尔而巳也况宪宗英主也凉公请判官大将

以下百五十员辄嫌其过多使其所为如此必上累凉

公矣况果如此又何以安李光颜辈是殆宪宗胸中未

尽以韩作为惬而改命段作原未尝以韩作上石也好

事者妄造其事以实之甚有碑石流汗成泥之说则妄

之尢者世固有凭空捏造流传为真者此类是也其后

知蔡州陈晌仍磨段作勒韩作

   问今云中晋王李克用墓旁有代州刺史李公

   残碑秀水朱氏以为李克让碑而疑欧薛二史

   幷通鉴考异之不合未知别有可考否

有之唐宰相世系表克用之弟别有代州刺史克柔是

殆碑中所称太保次子者也李嗣昭即其假子克让之

逃入南山而死当依通鉴则无墓道矣又按懿祖纪年

录尚有克俭亦乾符中所补诛者而克用将讨朱温使

其弟克勤待命河中是克用之弟不止如家人传所纪

者秀水考之未备也

   问梁萧方等作三十国春秋未详其目唐武敏

   之亦有是书乞示之武敏之者何人也艺文志

   亦不详

深宁谓三十国者以晋为主而遍纪割据之国幷上纪

孙皓残吴时事然深宁亦不详三十国之目似亦未见

此书今历数之不当有三十国之多大略当首晋附以

孙吴次刘宋次萧齐五胡则刘渊刘聪为汉而别出刘

曜为前赵石勒石虎为后赵而别岀冉闵为魏拓跋前

为代后为魏亦分为二代亡之后二刘分据云朔亦为

二五燕也五凉也成也夏也合以辽西之段仇池之杨

共得二十九国而河西吐谷浑虽未改夷号亦据中土

故隋志有吐谷浑史合之始得三十然亦以意拟之未

知果是否武敏之乃则天甥本贺兰氏未知即是人否

  答临川先生杂问

   问永乐大典所引诸家有谢湜列于胡文定公

   之前谢氏颠末有可考否

谢湜于宋儒林中无所见尹和靖语录云蜀人谢湜以

所著春秋请正程子程子答以更二十年方可讲此则

当与刘绚同时胡氏行辈稍后之矣今观其书亦无甚

精蕴以之备春秋一种可耳湜尝赴京先至洛见程子

问以何往答曰将试学官程子曰求为人师而试之乎

湜遂不行事见遗书则当以布衣终也

   问临川王顺伯厚之往来朱陆之闲有盛名于

   乾淳闲未知是荆公之裔否

是也顺伯乃魏公和甫之裔见陈直斋书录尢长碑碣

之学今传于世者有复斋碑目宋人言金石之学者欧

刘赵洪四家而外首数顺伯历官侍从出为监司以刚

正称于时

   问洪文惠公五隶今完者祇隶释而隶续巳阙

   未知诸书尚有存否

隶续二十一卷自第五卷至第十卷乃当日之隶图而

附入隶续者观书录解题巳云然矣愚巳别理而出之

隶图本止此数卷当属足本而隶续之阙则恐无从补

也容斋谓五隶惟韵未成而昭德晁氏志中有隶韵七

卷则当日未成之本巳行世也隶纂盖文惠帅越时摹

于蓬莱阁下乃石本见宝刻丛编吾子行尚见之而今

无矣

   问永乐大典所引李潏水集愚意即李信仲而

   闻足下以为不然乞示之

潏水是关中之李复在元祐绍圣时极称博学关中之

有文名者也字履中信仲与之同名时之相去则甚远

执事欲置之江西文乘误矣潏水议论容斋采之晦翁

辨之其集见于书录解题信仲仅见于水心集耳

   问陈清澜以家有壬癸神日SKchar万斛水见佛书

   中愚尝阅藏经遍无此语也果何出

二语元不见于佛书一时亦不能记其所出大略当在

道经故今巫祝家禳火尝用此语若儒家之语则必不

作此气𧰼也

  答沈东甫征君文体杂问

   问昨闻临川侍郞语以为正史列传外不应擅

   为人作传试观八家无此体其或寄寓游戏为

   之可耳然否

临川侍郞之说本于亭林亭林之说本于任氏文章缘

起然考之于古立传之例有六其一则史传是也史传

之外有家传隋书经籍志中所列六朝人家传之目则

八家以前多有之盖或上之史馆或存之家乘者也又

有特传盖不出于其家之请而自为之如欧公之桑怿

南丰之徐复⿰氵𠔏渥是也又有别传则或其事为正史所

未尽如太平御览所列古人别传之类或举人一节以

见其全体如韩公于何蕃东坡于陈慥是也又其次始

为寄托之传如韩公圬者柳州梓人种树之类是也又

其次为游戏之传如韩公之毛颖是也若必谓非史公

不应为人作传则张中丞传韩公巳为之题后而欧阳

生传即韩公友李翱所为皆不闻其以为非也若明吴

江徐氏辨文体即以欧曾所作桑洪等传为家传又非

   问哀词见于古人者亦少但当为伤逝之作而

   临川以为即墓表也又谓但可加之失意之人

   然否

哀词哀赞哀颂皆起于东汉本不过伤逝之作而闲有

以充碑版之文者蔡中郞为胡夫人作哀赞曰仰瞻二

亲或有神诰灵表之文作哀赞书之于碑是竟以当墓

碑也南丰作老苏哀词曰将以镵诸墓上是竟以当墓

表也庐陵作胥夫人墓志曰为哀词一篇以吊而藏诸

墓则又以哀词当墓志之铭也推此则张纮之哀颂亦

其类也其但以伤逝而作而不用之墓者不在此内焉

所当分别观之哀词之见于古者大都伤其德之未成

或才之未展或名之未达故稍近乎失意之人近世竟

以挽诗当之则谬甚矣

   问杜牧之燕将录乃传体也何以不曰传而曰

   录古今文章家有之否

古今诸家皆未见牧之盖谦言之不敢遽为之传而托

于稗官别乘之流但录其事以俟论定是亦传之流也

   问墓碑出于子孙葬时所立否则门生故吏为

   立之耳相去远者可作之否

张曲江集有徐征君孺子碑是相隔数百年而为之者

姚牧庵有陈太常神道碑以其七世孙之请明郑千之

集有朱徽公子在碑亦几及二百年如徐陈二碑盖其

前此者既毁而重立也如朱碑则补立也

   问清容题跋文字竟以题诗入于其中如此则

   与散文乱矣愚疑其非

题诗自在韵语中不得归跋卷唐文粹凡诗之有序者

皆入序内昔人以为非今清容所题幷无序则误之尢

   问濳邱讥南雷不当以行状行述预碑版中其

   说甚是然南雷何以不及别白

魏晋人所著先贤行状是传类耳其后唐人则有太史

之状以上国史有太常之状以请谥有求碑志之状原

非金石文字也然尹河南集自十二卷以下首状次碑

次表次碣次述次志竟以状述杂碑版中初尝疑其例

之未合其后乃知古人之为状与述者虽不尽刻石而

石刻亦有之舆地碑记目庐州有唐旌表万敬儒孝行

状碑化州谯国夫人洗氏庙有行状碑故潘苍厓金石

例多本昌黎而亦以行状入金石乃知行状固属碑版

文字之一而高僧尢多以行述刻碑或直谓之墓状然

则南雷所据未可非也

  答厉樊榭宋诗人问目

   问孤山社全泉翁足下先世其系本家传尚有

   存否乞详示

先侍御公以宋太平兴国中由钱塘迁甬上而侍御公

弟迁山阴巳而无子侍御以次子后之七传为太保唐

公安民生太傅越王份份长子为太保申王大中次子

为太师徐公大节徐公即宋史所谓保长者也大中无

子以从兄思正子为后是为太师和王昭孙女为度宗

后泉翁于和王为再从兄弟宋时尝官侍从国变后徙

居孤山剡源先生至杭尝与相赠答云

   问高疏寮为开禧闲诗人其居姚江或曰居甬

   上孰确

疏寮乃宪敏少师之从孙翰林学士文虎之子居甬上

晩年始迁姚江而诸弟如尚书衡孙仍居甬上至今甬

上之南湖有长春院桂芳桥皆高氏物也

   问刘叔赣者何名有与坡谷倡和诗

仲原父者公是也叔赣父者公非也二公皆以三言为

字晩年人止呼原父赣父叔赣即赣父耳

   问陈西𪋤为咸淳闲诗宿其遗事无征未知尚

   有可考否

西𪋤曾为制置使参议官临安亡后或告变于元人谓

庆元与海上接应西𪋤为内主被拘得免见袁清容集

  答诸生问思复堂集帖

近来文士大半是不知而作如邵念鲁为是集其意甚

欲表章儒先发扬忠孝其意最美然而读书甚少以学

究固陋之胸率尔下笔一往谬误后生或见其集而依

据之贻误不少当时如吴农祥之诞妄直是欺人念鲁

非其匹也然其为不知而作则略同今偶拈数条以奉

   王门弟子徐珊

徐珊初侍阳明以不对试策著及官辰州以墨败自裁

时人为之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缢死也

姚江书院尚以珊配享至棃洲始斥之念鲁曾问文献

于棃洲而不及此乃以高弟推珊舛矣

   刘门弟子熊汝霖

此言本之刘伯绳宜不错但有可疑棃洲于刘门弟子

无不序其源流独不及熊公其所作熊公行状亦不及

则似乎熊公以乡里后进往来刘门而未为弟子也伯

绳所列刘门弟子如刘公理顺亦未核当从棃洲删之

为是

   陈濳夫会稽人

陈公是钱唐产非会稽人也至今其后人尚居杭

   王思任死节

遂东并非死节别有辨正

   金廷韶纠张安

杨机部招四营兵张安其一也谓出自曾应遴一人之

意其言亦未确此事宜更考之

   万履安之子八人著者斯年斯大斯同

万氏八子最能绍蕺山之学为棃洲高弟者曰斯选当

时以康斋比之斯大斯同皆精于经斯同并精于史又

其一曰斯备工于诗而斯年最长非诸弟匹也

   黄百家用郑寒村文立石化安山墓门

寒村未及为此文而卒

   林霁山郑朴翁

二君何从得其卒之年月此郢书燕说也

   陈邦彦以诸生起兵

陈公是孝廉

   王山史不应词科荐逃之江南八年

山史何尝逃江南真大诬也

   张不二逸其名

不二名秉纯

   谢时禋蹈海死

时禋是遗民然是遇盗索金不遂被拷投水死非蹈海

死也谢氏子弟欲附之殉难之列乃以之诳世而棃洲

信之遂比之皇甫东生念鲁又袭之

   张阁部肯堂是谢归昌所葬

非也阁部是鄞人闻性道所葬归昌窃其名棃洲亦误

听而载之念鲁又袭之

   西河谓宋儒讲学者无一死节亦适不会其时

西河不喜读宋以后书故于朱陆弟子文献茫然一无

所知信口狂言念鲁欲为之救过然亦不甚了了夫宋

儒死节多矣蕲州死事李诚之最在理度二朝忠臣之

先东莱之高弟也欧阳巽斋为朱门世嫡其弟子为文

山徐径畈为陆氏世嫡其弟子为疉山二公为宋之大

忠其生平未尝有语录行世故莫知其为朱陆之私淑

者文山尢不覉留情声色而孰知其远有源流也是岂

空疏之徒所得语此况朱子后人有浚南轩后人有唐

而唐震者双峰之高弟也许月卿者鹤山之高弟也其

馀如赵淳吕大圭之徒不胜指屈而曰无一死节是梦

中呓语也潭州之陷岳麓三舍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尢

多史臣不能博访附之李芾传后今乃反见谤蔑于妄

人可为轩渠念鲁但曰不会其时夫宋儒岂但以乾淳

之前为限哉

  奉答万九沙编修宁波府志杂问

   问陈太博本堂世系存吾黄氏尝疑之足下方

   考正诸家世谱以为何如

据本堂之子作纲目则三尚书皆直臣戸部论蔡京而

罢吏部争韩侂胄党祸幷谏开禧兵事而罢工部论济

邸而罢本堂劾贾似道而罢然其事但见纲目存吾谓

作纲目序者欧阳圭斋修宋史者亦圭斋而不采纲目

之文况延祐志亦未见良可疑已愚今考之直恐其无

是事盖史志虽未必无漏然清容作陈观墓志谓陈氏

自居奉化以来最著者为本堂则本堂以前三尚书虽

达官其不著可知安得风节棱棱如此

   问前所谕甬东王太古易说问答见于何书其

   人之颠末若何

会稽胡一中有河图洛书作范宗旨其序中引及太古

易说但不详其名据胡氏序则太古亦以九为图十为

书不甚可启蒙者是朱子以后人按旧志惟王进士宗

道有易说不知其即为太古否也

   问仇待制泰然有子而才未知所出诸志俱未

   有及之者乞详示

泰然有子达材名车负异禀摸碑一读即能背诵终身

不忘人呼之为仇摸碑见剡源先生集中

   问戴九灵寓慈谿之永乐寺存吾所述大与牧

   斋不合如何

九灵诗文率皆黍离麦秀之感其不肯屈身异代无可

疑者谓其授官觖望而逃误也

   问陈侍郞瑜出身诸志不同何者足据

南山佥事集中谓是洪武乙丑进士官至𠛬部侍郞而

其作志则失之杨安成志则曰甲子岁贡东沙则曰是

科孝廉考四明进士名籍则乙丑也闻蕊泉志疑以为

辛未陈裕之混亦非侍郞本堂之孙学士之侄

   问丰司业寅初以逊国弃官足下断以为考功

   之妄乞详示

寅初本名初以洪武二十七年岁贡官江西德化教谕

其子庆以宣德中用父宦籍自江西中式则谓逊国巳

弃官者非妄也耶考功最喜作伪其谓寅初由荐举入


官亦谬

   问杨广文实子孙甚贵盛广文修成化府志而

   其人不传何也

据南山集中有赠其子发解序言其世绍慈水家学则


固文元裔而儒林之耆宿也

   问陆副使少石其平日讲学未闻其详所谕留

   心儒林者何出

曾见副使书其近作乃怀龙溪绪山青湖师山中离五


子其中论道甚挚不知行状何以略之

  奉寄万九沙编修论宁志补遗杂目

接手教以宁波府志列传目录寄来恐有漏遗令加增

补从前乾道宝庆延祐三志过𥳑故人物之可传者原

多脱落但今日亦无从考索愚留心桑梓文献久其为

诸志所失者巳多以文章表之今尽录奉上其未及成

文者尚得十数人幷附于后

   李璜当列隐逸

深宁七观以为避世之士其自咏曰此身便是庞居士

也更无人卖笟篱最博学为文尝用僧腾客事或问之

曰梁人台城事也𥳑文帝募敢死士登土山御侯景谓之僧腾客所著有白文

公年谱见攻愧先生集今亦失传延祐志中载其重修

明州学记

   清容师友渊源录三人寄公一人

安刘汴人居鄞之小溪以诗义冠多士善清言三历秘

丞郞官尝为贾相客而以科名自持卒不得用按安公

官至吏部其诗学得庆源辅氏之传

应文炜奉化人精史学年六十入太学早游江淮吴毅

甫作相其兄守建康文炜作书讽之其兄即谢事去毅

甫奇之招入相府不顾而去史嵩之罢相其侄璟卿上

书或云文炜教之嵩之讽所属掠治文炜益忿卒不屈

得免其言时事得失多中按文炜宋亡时尚在为遗民

楼傪鄞人宣献之族孙也精于历言宋司天气朔盈虚

当改章法未之信后授时历颁言始验四十年中日布

算持筹疑多财者以贫死

葛庆龙南康人寓鄞居僧舍中精唐律酒酣飞笔数百

言极精警然多弃去不复录有什一集

   陈吴二词家

西麓先生陈允平曾为制置司参议官宋亡有告庆元

遗老通于海上西麓为魁慬而得脱盖亦遗民之望也

其他事迹不可考矣吴文英以词游公卿闲晚年困踬

以死甬上塡词当以二家为祖而西麓兼称诗人睂目

   月泉吟社诗人二

吟社中变姓名为唐楚友者白湛渊也名珽本奉化舒

文靖公后人少孤随母养于杭之白氏其后亦仕元官

毘陵教授剡源尝劝其复姓

青山白云人者陈养直也亦奉化人见剡源集吟社谓

其居杭大抵侨寓也

   汪灏当入文苑

汪灏亦奉化人有蜡台集愚未之见但得其为雪窦寺

诸胜诗又元哈讨不花祀田碑文甚工王洪卿曰蜡台

之父懋卿叔森卿皆宋遗民而吾乡谈文献者皆不知

今晦溪有汪氏或是蜡台之裔当访之

   白苎里社一人

残元之际天台徐一䕫侨居嘉兴春波门外白苎里桐

庐姚桐寿昆山顾德辉温州陈秀民闽卓成大江阴孙

作东平牛谅河南高逊志江都邱民钱唐陈世昌会稽

唐肃江汉皆避地在禾中而吾乡周棐以宣公书院山

长留棃林唱酬最多详见朱竹垞禾录

   四明洞天寄公一人

张宪在明初以淮张旧僚避地四明变姓名为僧寺奴

手携一册尝以自随即玉笥集也死后始有人见之与

今顾侠君所作玉笥传不同

  奉答万九沙编修宁志纠缪杂目

旧志之谬极多辨之几不胜辨其为芜文所驳正者亦

得十五辱赐下问姑举夙昔所见及而未尽录出者陈

   小江湖异同

深宁之言详矣然亦尚有未尽唐志以小江湖在鄮县

南二里漑田八百顷开元中令王元𬀩置是今城外它

山之湖也但此语本有谬误它堰以太和中始立非开

元也古句章城尝在溪上古鄮城不能接溪上也而谓

其二里而近是以古句章之地望混于鄮也舒中丞引

水记据图经以小江湖在鄞县南二里正观中王君照

修则是城中之湖清容谓今千丈镜河之惠光㙮院旧

名小江㙮院则小江湖自它堰直至镜川皆其地盖元

𬀩所置也而城中之湖特以其东有小江里因亦误称

为小江湖其说近之或曰在城外者小江湖在城中者

小湖亦非更有谓君照所修即它堰者益非

   南湖西湖小湖异同

城中双湖其始但称南湖钱公辅众乐亭序可考也其

后乃有西湖之名而割长春门右一带为南湖因以西

湖为月湖南湖为日湖矣南湖之中又自采莲桥取捧

花桥一带五十八丈为小湖嘉定闲图可考也小湖即

细湖舒中丞误以西南湖皆名细湖非也盖由西湖而

南湖至细湖为最深处

   章谿

闻蕊泉谓庄谿即章谿盖音之相近而讹其说近是然

谓旧志初无章谿之目则非至正四明志云鄞之章谿

出皮纸是也但城中之章谿则乌有耳

   衮绣感圣观音三桥互混

衮绣桥一名缓带桥崇教寺南者是也今名水仙庙桥

感圣桥一名虹桥以在感圣寺南也观音桥在今周观

察第以在观音寺南也其河巳塞桥亦无存然掘地尚

有河岸遗址可考嘉定闲图丰尚书宅至观音桥五十

六丈八尺感圣桥至碧沚西岸二十四丈九尺其界甚

明蕊泉以衮绣桥为感圣桥而以观音桥为虹桥历考

诸志皆无此语自成化四明志巳不载观音桥盖其道

久塞故也

   土埭庙神官爵

唐天祐中钱镠兼领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不应有郑凖

得领镇东之节其时黄晟以镇东行军司马守明州则

准亦非刺史也其筑土埭有功奉化水利恐是奉化县

令否则镇将耳况其官为殿中侍御史唐末节度资望

虽浅亦必加常侍等官殿中非其职也

   灵济庙神象山

谓陈元帅系宜中从子出于附会若宜中有侄殉难岂

有不见于宋史者况二王入闽乃由温州登舟不闻由

象山伯颜亦未尝追二王也近人无稽之语大率类此

   竹湖

今蒋家带巷之腰带湖即竹湖也旧有竹湖坊在南湖

深处与细湖接今淤为小池矣

   陈藏器日华子本末

陈藏器唐开元中人也著有本草拾遗是为四明医学

之初祖吾乡唐人传者甚少藏器官京兆三原尉然非

是书则几莫之传也日华子宋开宝中人也著诸家本

草不知姓氏嘉祐本草所载二人甚明其云陈藏器即

日华子者出于明之丰吏部以世有陈日华谈谐也不

知别是一人近或以日华子之姓氏为大明则更谬也

   白附子

陶隐居曰白附子出芮芮久绝无复真者今人作之唐

本草云本出高丽今出凉州以西本经出蜀郡南中记

云出东海及新罗皆不言出吾郷独唐六典以为吾乡

贡之或者是时适出而旋绝产耶诸志皆未载近有欲

以乌头当之者非

   高氏医学

吾乡之高有二其一为宪敏公之裔衣冠极盛似孙衡

孙衍孙皆名人其诸子一清以医学著见袁清容序其

一为万竹先生之裔则明之志斋一派也近有与宋时

高氏之医牵合者未之考耳

  答葛巽亭日湖故事问目

   问薛氏义门久矣嘉靖府志何以云始于提举

   明道岂明道之前不居湖上耶

薛氏有宅在张村有园在新庄然其湖上之城居则衡

州以来业巳有之特明道重修义门耳楼宣献瑞堂二

字本在张村其后失火而瑞堂二字无恙移入城中

   问蒋金紫巷之蒋氏有可考耶湖上有坊曰连

   桂为蒋璿蒋珫立未知即此蒋氏否考二蒋皆

   籍奉化坊在湖上则当居鄞

是也慈湖先生作蒋存诚墓志曰蒋氏世居小湖之西

南所云金紫盖即二蒋之父浚明以子累赠至金紫光

禄大夫今奉化县北三岭山尚有浚明之墓而左朝议

大夫璿宣奉大夫珫附焉蒋氏世籍奉化而居鄞最早

清容所云吾鄞士族之先莫如楼袁杨蒋是也盖唐末

巳居鄞其自丹阳来之蒋乃宣和学士猷之后另为一

宗建炎降臣蒋安义自剡来又一宗浚明在奉化志中

有传盖丰清敏所荐士而清容作蒋晓墓志有云忠肃

陈公谪明绝朋俾子允师连桂以登则朝议兄弟皆尊

尧弟子金紫之世学可知矣中奉有三江亭诗亦佳存

诚则与慈湖讲学蒋氏科名之盛在宋亚于楼史诸家

谏议岘将作晓皆名人也

   问湖曲袁学士桥其名最古然未知其为正献

   耶为正肃耶为文清耶乞示之

正献居在长春门外二里正肃移居城中鉴桥其居日

湖者文清也文清家自越公以来即居此特是桥以文

清名耳然文清集中于湖上景物甚略其所谓南园者

反在城外不知其何意也

   问成化志湖上有蒋园不详其地今予家巷北

   有茹园不详其人愿闻其略

蒋园即金紫所筑在采莲桥王亘陪明州戸部游蒋园

诗有云采莲桥下路皂盖拂云来是也成化志以为将

作所筑盖考之未详茹园则不见于掌故吾乡世家之

中无茹氏

   问东发先生避地宝幢见于谢皋羽晞发集而

   尊教以为尝寓湖上果何所据

延祐志云东发归宝幢山中誓不入城府所居日湖图

书器籍掠取亦不问考东发又尝避地桓溪自号仗锡

山居士见剡源集又尝居定海之泽山见汪翔龙诗而

湖上则宋未亡时所居

   鄞江庙神东沙以为即鄞江王公也其说果有

   所征否

四休居士周锷亦称鄞江先生见定海瑞岩山石刻则

未可定其为王也是地以鄞江名门又以鄞近名桥则

旧谓因地得名者亦未可遽非倘即其司土之神而必

以王当之不亦凿乎

  答蒋生学镛问湖上三庙縁起

   宝奎庙或以为祀梓潼之神或又以为里名以

   奎章奎墨例之则宸翰也究何所自

宝奎庙在平桥之南嘉靖志云宝庆图志但载宝奎二

字于平桥之南不言有庙及考其记市舶云楼异创高

丽使行馆今宝奎精舍即其地则宝奎先以宸翰得名

后即祀其神以为庙由志所言似高丽使馆尝有宸翰

足下之问殆即据嘉靖志之说耶以愚考之殊不然宝

奎精舍盖史氏藏御书之阁史氏自忠定筑别业于湖

南之竹洲光宗在东宫尝书四明洞天四字赐之而前

此高宗孝宗所赐御墨尢多忠定之真隐观虽在竹洲

其实跨湖而东迤逦至均奢桥之西直接平桥所谓世

禄坊者乃其赐第忠定卒是宅归于长孙子仁即朴斋

侍郞子也不满其叔弥远所为退居筑园于湖北之碧

沚宁宗亦御书碧沚二字赐之则所谓宸翰者于高丽

使馆无预先是忠定于阁之旁又立城隍神祠惠济神

即鲍其迎奉祝文曰昔为驿亭以舍使星既遭兵火

洒罏是名是宝奎建阁时使馆之芜久矣既有是阁遂

以宝奎为里名故图经但载二字而不及庙盖是时不

过史氏第中之物本无庙也史朝甫募修真隐观疏云

地接宝奎湖通碧沚是宝奎为里名之证诸史之别宅

月湖者衮绣坊最在湖之西北世禄坊在湖之东北竹

洲在南宝慈寺在西花菓园在东碧沚在北石窗居又

在碧沚西北十洲三岛半属平泉其盛如此今皆废矣

衮绣坊之桥明时撤以为保丰碶石世禄坊归于方国

珍为花厅后归张布政竹洲之观改祀晏公后为陆康

僖祠寻归吾家报慈寺为广盈仓碧沚庵归范侍郞独

是阁及花菓园里人讹以为神祠故至今尚存夫宸翰

何神之有而梓潼之祀自袁学士清容始其盛也自袁

尚宝静思始今且浸淫遍于天下或以为北斗之六星

或以为张仲或又以为即蜀中之张仙而是庙则因宝

奎二字而附会之幸文献不至无征为详其始末如此

   花菓园既系史氏之业而嘉靖志以其神为杜

   恺近人复记其墓在太白山方建炎南渡寓居

   史氏之园按忠定入相在孝宗时其筑是园当

   在退归之后安得于建炎初及交杜恺且早有

   是园而居之但东沙不应竟无稽或杜恺果有

   其人否

花菓园庙在湖心寺之西岸其庙神即史氏园中之土

公也明中叶以后忽传为建炎将军杜恺此本委巷之

语而张司马修嘉靖志遂载之司马里第于是庙最近

漫不考索可为一笑且其志中无稽之言甚多不止此

也近有费纬祉者一村学究作庙记更敷衍其说谓将

军以扈从至鄞舍于史忠定之园将军本籍祥符忠定

曾令祥符故相善将军卒于是园因立庙祀之幷有墓

在太白山之说考忠定乃绍兴十五年刘章榜进士而

谓建炎巳令祥符其谁欺乎足下以时代驳之良是或

谓忠定之叔曰史才官参政乃重和元年赵楷榜进士

祥符之任当属参政则时代适当后人讹以为忠定耳

今按建炎扈从诸公如郑世忠张鳞潘迪李显忠皆有

后人居鄞大率南渡初留此固不敢谓杜将军必无其

人顾又考史氏自忠定以前本居湖上迨越公迁大田

山中而葬下水子孙皆居焉其复归湖上直自忠定始

是园之建确在忠定退居之后其于参政无预也然则

将军寓园之事绝不足信况自宝庆开庆延祐至正成

化诸旧志无载之者其谓将军官镇东将军世袭金吾

不知四镇系六朝官制宋时并无此官尢不攻立破者

   湖上之灵顺庙镛家世居其侧盖二百年矣立

   庙不知所自始庙神本五座闻父老言康熙闲

   敕毁五通祠恐以此见疑遂增塑一座窃考先

   儒以五通为五行之神而五显尢非五通也未

   知是否

是也五显之神不著姓氏宋时有敕封为王者曰显聪

曰显明曰显正曰显直曰显德此所以呼为五显庙也

明初亦祀之载于会典其建于湖上则自宋徐侍郞守

徽州迎其香火归始立庙尊家先世旧宅即徐侍郞故

第是以庙旁徐侍郞桥之名至今存焉其以五通为五

行之神者本于李盱江其集中有记曰江南地𤍠湿多

厉疫病革医祷不可解则皆谓五通者能有力于其闲

牲牢酒醴狼籍其室景祐元年里中大疫吾家染焉使

人请命于五通决以杯筊时老母病不识人妻子曁予

相继困甚惟五通谂以无害疾之解去皆约日期虽宝

龟泰筮不是过也五通不名于旧史不载于典祀学士

大夫未之尝言而有功于予其可以废乎盖疾疫本五

行之沴气五通者五行之神故能司其柄以转移生死

若此按盱江以经术为文故其记不无委曲然直曰五

通而不曰五显则无论五通之果司五行与否而其与

五显自不相涉明矣足下欲为里社辨反引盱江之说

未读开禧敕书及明会典故也又考成化志元时封五

圣为惠佑侯五圣或即五通而五显则宋时巳加王号

岂有降封而为侯之理是又五显非五圣之一证近世

五通之祀遍大江南北妖诬日甚康熙时汤文正公奏

毁之顾前乎此吾乡桂训导琏当弘治中官巢县明伦

堂偪近五圣庙巫觋朝夕不绝亟毁撤其祠宇有司惑

于巫觋之说训导遂去官此非端毅如汤文正不能继

狄梁公之迹也若以五显署祠者则宋时旧庙里人不

知其本末而增塑之耳








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