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峯集/卷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 龟峯集
卷九
作者:宋翼弼
1762年
卷十

家礼注说三[编辑]

祭礼[编辑]

祭礼

记曰。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注曰。追其不及之养。而继其未尽之孝也。○朱子曰。古人诚实。直是见得幽明一致。如在其上下左右。非心知其不然。姑为是言。以设教也。○朱子曰。自吊魂复魄。立重设主。便是常要接续他些子精神在这里。○又曰。圣人教人子孙常常祭祀。也要聚得他。○问。既曰往为鬼。何故谓祖考来格。朱子曰。所谓来格。亦略有神底意思。以我之精神。感彼之精神。盖谓此也。○孔子曰。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问。洋洋如在。朱子曰。亦须自家有以感之。始得。○记曰。孝子之祭也。进退必敬。如亲听命。注曰。进退之间。如亲聆父母之命。若有使之者。○问鬼神之义。来教云。只思上蔡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一句。则可见其苗脉矣。某尝读太极图义。有云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人物生生。变化无穷。是知人物在天地间。其生生不穷者固理也。其聚而生。散而死者则气也。有是理则有是气。气聚于此。则其理亦命于此。今所谓气者。既已化而无有矣。则所谓理者。抑于何而寓耶。然吾之此身。即祖考之遗体。祖考之所具以为祖考者。皆具于我而未尝亡也。是其魂陞魄降。虽已化而无有。然理之根于彼者。既无止息。气之具于我者。无复间断。吾能致精竭诚以求之。此气既纯一而无所杂。则此理自昭著而不可掩。此其苗脉之较然可睹者也。上蔡云。三日斋七日戒。求诸阴阳上下。只是要集自家精神。盖我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在我者既身。即是祖考之来格也。朱子曰。所喩鬼神之说。甚精密。○子思曰。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延平李氏曰。于承祭祀时。鬼神之理。昭然易见。○问。旁亲及子是一气。至于祭妻及外亲。其精神。非亲之精神矣。岂于此但以心感之而不以气乎。朱子曰。盖本从一源中流出。初无间隔。虽天地山川鬼神。亦然也。○记曰。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注。五礼。吉凶军宾嘉。○记曰。祭者。教之本也。○又曰。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记曰。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尚书大传。祭之为言。察也。察者。至也。人事至祭。○孔子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去声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神之著也。朱子曰。鬼神之露光景。是昭明。其气蒸上。感触人者。是焄蒿。使人精神凛然竦然。是凄怆。○问。天地山川有个物事。其神可致。人死气散。如何致之。朱子曰。只是一气。子孙有个气在此。毕竟是因何有此。其所自来。盖自厥初生民。气化之祖相传到此。只是此气。○朱子曰。自天地言之。只是一个气。自一身言之。我之气即祖先之气。亦只是一个气。所以才感必应。○曲礼。祭事不言凶。注。祭。吉事也。吉凶不相干。○易之萃曰。王假吏白切有庙。朱子曰。庙所以聚祖考之精神。人必能聚己之精神。可以至于庙而承祖考也。○程子曰。天下萃合人心。总摄众志之道。莫过于宗庙祭祀之报本于人心。圣人制礼。以成其德耳。○又易曰。萃不以正。其能享乎。○曲礼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北溪陈氏曰。今人于祭自己祖宗。却都卤莽。外面祀他鬼神。必极诚敬。不知他鬼神于己。何相干涉。若是正神。不歆非类。若是淫邪。窃食而已。必无降福之理。○问。祖先非士人。而子孙欲变其家风。以礼祭之。祖先不晓。却如何。朱子曰。公晓得。祖先便晓得。○记曰。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者。乡也。乡之然后为能飨焉。注曰。志之所乡然后能飨。○朱子曰。祭祀之感格。非有一物积于空虚之中。以待子孙之求也。尽其诚敬感格之时。此气固寓此也。○程子曰。凡事死之理。当厚于奉生者。朱子曰。但以诚敬为主。其他仪则。随家丰约。如一羹一饭。皆可自尽其诚。(按)家家事神。宜厚于奉生。亦不必拘此品数也。○曾子问曰。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为介子荐其常事。○记曰。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注。尽其心者。祭之本。尽其物者。祭之末也。○孔子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朱子曰。祭用生者之禄。(按)以士之禄大夫之禄。既得丰杀于祭。则贫富亦然。不必拘一例也。○易之损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程子曰。损者。损浮末而就本实也。享祀之礼。诚敬为本。餙过其诚则为伪矣。故云二簋之约。可用享祭。享祭。诚为本也。○记曰。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按)物与诚交尽。然后可以为祭。○记曰。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预。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注曰。比时。及时也。虚中。心无杂念也。○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注。杀牛。盛祭也。禴祭。薄祭也。○经传曰。庶子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于宗子。终事而后敢私祭。贤犹善也疏曰。大宗小宗皆然。○王制曰。丧祭。用不足曰暴。有馀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注。暴。言不齐整也。浩。泛滥之义。(按)礼有定制。亦不可加损也。

四时祭

孔子曰。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记曰。祭则观其敬而时也。注曰。礼时为大。○公羊子曰。士不及玆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注。四者。四时之祭也。

何休小注下三条同

汉书。何休字却公。硏精六经。

特豚

士婚礼注。特犹一也。

春荐韭以雁

王制本注。韭之性温。则阳类也。故以配邜。阴物故也。麦与黍。皆南方之谷。亦阳类也。故配以鱼与豚。皆阴类也。稻为西方之谷。则阴类也。故配以雁。雁阳物故也。植物之阳者。配以动物之阴。植物之阴者。配以动物之阳。亦使阳不胜阴。阴不胜阳而已。

庶羞不逾牲

王制曰。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注。此三者。皆言薄于奉己。厚于事神也。(按)今看本文。与高氏所引。义稍异。

诹此岁事大注下二条同

诹。聚谋也。

适其祖考

适意所必从曰适。皆出韵会

来月某日事于祖考

(按)祢祭。称改祖考妣为考妣。则今于考下落妣字。

孟诜小注下同

孟诜。唐鉴。登进士致仕。所在春秋给羊酒。

二至二分

问。时祭用清明之类。或是忌日。则如之何。朱子曰。却不思量到此。古人所以贵于卜日也。(按)朱子之言。又如此。二分二至。定不可为式也。

斋戒

记曰。斋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斋者也。○记曰。将齐也。防其邪物。讫其耆欲。耳不听乐。又曰。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又曰。散斋七日以定之。致斋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齐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记曰。致斋于内。散斋于外。○记曰。齐者。不乐不吊。注曰。乐则散。哀则动。皆有害于齐也。

不得茹荤大注

荤。荀子注。葱薤也。○尔雅翼云。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

斋之日。思其居处。小注下六条同

程子曰。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此孝子平日思亲之心。非齐也。齐不用有思。有思则非齐。齐三日。必见其所为齐者。此非圣人之语。齐者。湛然纯一。方能与鬼神接。然能事鬼神。已是上一等人(按)程子之说高。而无下手处。恐或未稳。

虽七庙五庙。亦止于高祖。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按)皆降杀以两。○朱子曰。祖有功而宗有德。是为百世不迁之庙。○朱子曰。天子太祖。百世不迁。一昭一穆为宗。亦百世不迁。二昭二穆。为四亲庙。亲尽则递迁。诸侯则无二宗。大夫又无二庙。其迁毁之次。则与天子同。○祭法。大夫三庙。无高祖庙。○祭法。王立七庙。诸侯立五庙。王及诸侯月祭之大夫立三庙。享尝乃止仪礼经传传曰。周日祭。注。日祭于祖考。谓上食也。汉亦然。○朱子曰。太祖太宗仁宗。功德茂盛。宜准周之文武。百世不迁。号为世室。宗亦曰世室(按)朱子欲以僖祖为始祖。百世不迁。故以太祖太宗为世室。无常数。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殷有三宗。周公举之。以劝成王。由是言宗无数也。语意出朱子大全○朱子又以高宗中兴故。亦欲为世室而不迁之。○朱子曰。周制。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故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者。诸儒之说也。谓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文武为宗。不在数中者。刘歆之说也。其数不同。刘歆说较是。

月祭享尝之别

经传经曰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庶人舍时注三日祭于祖考月享于曾祖时类及二祧岁祀于坛𫮃出国语

大夫有事。省于其君。干祫。

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注。大事。谓祫祭也。不敢私自举行。省于其君。而君赐之。乃得行焉。而其祫也上及高祖。干者。自下干上之义。以卑者而行尊者之礼。故谓之干祫。

二主

(按)乃下文影与祀板也。

支子所得自主之祭

(按)支子自主之祭。乃继祢继祖等小宗也。即祠堂章所谓祭之次日。却令次位子孙自祭者也。

或以物助之

程子曰。支子虽不祭。斋戒致诚。与主祭者不异。可与则以身执事。不可与则以物助。

省牲

仪礼经传曰。牲孕。祭帝不用。(按)不但祭帝。凡祭皆宜不用。

具馔

(按)四时具馔。泛言鱼肉。而虽无用生明文。朱子曰。大抵鬼神。用生物。祭者。皆是假生气为灵。古人衅钟衅龟。皆此意也。司马公祭仪。亦用生。家礼。始祖亦用生。宜用生无疑矣。

馒头大注下二条同

韵会。馒头。饼也。

或作糕。周礼。笾人。糗饵粉糍。注。方言饵。谓之糕糍。记注。稻。饼也。炊米捣之。粉糍。以豆为粉。出内则

一串

韩诗。如以肉贯串。串。初限切韵会。作丳。

脍轩小注下同

内则。腥食。细切为脍。大切为轩。

随乡土所有。

礼器云。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不飨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注。天不生。谓非时之物也。地不养。如山之鱼鳖。泽之鹿豕。

玄酒大注下同

礼运注。太古无酒。用水行礼。后王重古。名为玄酒。祭则设于室而近北也。○丘氏亦曰。实水以点茶。

炽炭于炉

丘氏濬曰。炽炭炙肝肉。(按)亦用煖酒。

质明

檀弓曰。夏后氏大事用昏。商人大事用日中。周人大事用日出。夏尚黑用昏。故祭其暗。商尚白用日中。故祭其阳。周尚赤用日出。故祭以朝及暗。(按)子路祭于季氏。质明而行事。晏朝而退。孔子取之。此周礼也。然礼与其失于晏也。宁早。

奉主就位

曲礼曰。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朱子曰。神主之位东向。尸在神主之北。又曰。夏立尸。商坐尸。周旅酬。先王衣服。藏之庙中。临祭衣尸。○子曰。古者男为男尸。女为女尸。自周以来。女无可以为尸者。故无女尸。后世遂无尸。能为尸者。亦非寻常人。○朱子曰。仪礼。周公祭泰山。召公为尸。○(愚按)无可尸而尸礼既废。无可祭而祭礼将废。尸礼废而有主可祭。祭礼废而谁可为祭。主祭者可不动念。

盛服大注下同

(补)曲礼。有田禄者。先为祭服。祭服毙则焚之。祭器毙则埋之。牲死则埋之。注。人所用则焚之。阳也。鬼神所用则埋之。阴也。

主妇西阶下

(按)告日之仪。无西阶位次。故今又别录。皆同朔望仪。

灌用郁小注

郊特牲注。周人尚气臭。先求诸阴。故牲之未杀。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以鬯之有芳气也。又捣郁金香草。和合鬯酒。使香气滋甚。以臭而求诸阴。其臭下达于渊泉矣。萧。香蒿也。取蒿及牲之脂膋。合黍稷而烧。使旁达于墙屋之间。是以臭而求诸阳也。此天子诸侯之礼。丘氏濬曰。鬯用秬黍为酒也。膋音僚肠间脂也

焚香大注下同

(按)祠堂章。降神。焚香再拜。酹酒再拜。所以求诸阳再拜。求诸阴再拜也。今阙焚香再拜。不可不添入。○语类云。温公书仪。以香代爇萧。扬子直不用。以为香只是佛家用之。○丘濬曰。按古无今世之香。汉以前。只是焚兰芷萧艾之类。后百越入中国。始有之。虽无古礼。然通用已久。鬼神亦安之矣。

俛伏兴再拜

(按)祠堂章。酹酒。伏兴少退而再拜。今阙宜添入。

以茅缩酌小注

周礼天官。祭祀供萧茅。注。萧读为缩。束茅立之。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飮之。故谓之缩。○又左传。齐桓伐楚曰。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

进馔

曲礼。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疏曰。燥居左湿居右。

主人陞。主妇从之。大注下四条同

(按)记曰。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内外之官也。自汉以来。后无入庙之事。相循至今。古者。宗庙九献。王及后各四臣一之礼遂废。

祭之茅上

语曰。君祭先饭。○胡广曰。古者。宾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地。故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长。○(按)准以古礼。则宜高祖考独祭。而每位皆祭。似未可知也。然朱子浑祭各位。必有所见。今不可改。

炙肝于炉

(按)炙有二音。肉之方燔入声。已燔去声。

粢盛

粢。广韵。祭饭。盛。古今韵会。在器曰盛。又曲礼注。祭祀之饭。谓之粢盛。

柔毛刚鬣

曲礼。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按)注。色纯曰牺。养于涤者曰肥。求而用之曰索。○凡祭牛曰一元大武。注。元。头也。武。足迹。牛肥则迹大。○豕曰刚鬣。豕肥则鬣刚。○豚曰腯。音突肥腯者。充满之貌。○羊曰柔毛。羊肥则毛细而柔。○鸡曰翰音。翰。长也。鸡肥则声长。○犬曰羹献。犬肥则可为羹以献。○雉曰疏趾。雉肥则两足开张。故曰疏趾。○兔曰明视。兔肥则视明。○脯曰尹祭。尹。正也。脯欲剸割方正。○槀鱼曰商祭。槀。干也。商。度也。度其燥湿之宜。○鲜鱼曰脡祭。脡。直也。鱼之鲜者直。○水曰清涤。玄酒也。可濯故曰清涤。○酒曰清酌。古之酒醴。有清有糟。未泲者为糟。既泲者为清。

初献

(补)虞祭献盏。执事为之。时祭则主人为之。○(按)虞祭。初用祭礼。丧人哭泣之馀。未堪自奠。何得与时祭同。不但虞祭。神位惟一。故异而已。

少牢馈食○士虞特牲○乡射大射小注下同

幷仪礼篇名。

获者献侯

注。获者。以候为功。是以献为获中也。乡射。东方谓之右个。注。候以乡堂为西。疏。左右个。不辨东西。故记人明之。

扱匙饭中大注下同

扱。古今韵会。通作插。○(按)匙插饭中而西柄。筋留楪上而正之矣。

此所谓厌也

韵会。厌与餍同。去声。饱也。○礼记注。厌有阴厌阳厌。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于此。皆庶几其享之而厌饫也。出曾子问

一食九饭之顷小注

曲礼。三饭。疏。三饭谓三饭而告饱。劝乃更食。故三饭竟。主人乃道客食胾也。此乃宾主之礼。○天子十五饭。诸侯十三饭。九饭。士礼也。三饭又三饭又三饭。出小牢馈食礼疏○小牢馈食礼注。食大名小数曰饭。○特牲馈食礼注。三饭。礼一成也。又三饭又三饭。礼三成也。

受胙

胙音阼。祭馀也。

啐酒大注下八条同

礼记注曰。入口为啐。酒至齿为哜。啐七内切。

礼运注。嘏。为尸致福主人之辞也。古雅反○礼运注。祭礼祝于始。嘏于终礼之成也。

诗楚茨注。善其事曰工。

诗楚茨注。承。传也。

致多福于

记曰。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记曰。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注曰。不求其为。无求福之心。所谓祭祀不祈也。

来汝

诗楚茨注。来读曰釐赐也。

勿替引之

诗楚茨注。引。长也。

实于左袂

少牢馈食礼注。实于左袂。便右手也。季。犹小也。

告利成

仪礼。特牲馈食。注云。利。犹养也。供养之礼成。不言礼毕。有遣尸之嫌。○(按)朱子既后韩魏公。而著受胙礼于此。宜从朱子行之无疑。

辞神

问。祖考精神既散。必须三日斋七日戒。求诸阳求诸阴。方得他聚。然其聚也倏忽到得。祷祠既毕。诚敬既散。则又倏然而散。朱子曰然。

祭仪曰。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不欲遽去。爱敬之无已也。○诗曰。被之祁祁。薄言还归。朱子曰。祁祁。舒迟貌。去事有仪也。记曰。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注。必乐。迎其来也。礼毕往矣。故哀也。

记曰。馂者。祭之末也。古人有言曰。善终者如是。馂其是已。注曰。谨夫馂之礼者。慎终如始也。○记曰。祭者。泽之大者也。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故曰可以观政。注。由馂见惠。故曰可以观政。○经传经曰。燕私者。何也。祭已而与族人飮。不醉而出。是不亲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出不止。是不忠也。亲而甚敬。忠而不倦。若是则兄弟之道备。

诸妇女献男尊寿大注下同

坊记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注。先儒谓同姓则亲献。异姓则使人摄。

其日皆尽

语云。祭肉不出三日。朱子曰。过三日则肉必败。是亵神之馀也。

无算爵小注

有司彻。注。唯己所欲。无有次第之数也。○(补)记曰。文王之祭礼也。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注曰。祭之明日。犹且如此。况祭之正日乎。○行五祀。曾子问天子未殡。五祀之祭不行。士丧礼。祷于五祀。○记注。自天子至士。皆祭五祀。五祀。春祭户。夏祭灶。季夏祭中霤。秋祭门。冬祭行。○(按)今世。五祀既废。时祭罢。仿朱子行祭。恐不得不为也。○记。曾子问孔子曰。过时不祭。礼也。注。如春祭时。或以事故阻废。至夏则惟行夏之祭。不复追补春祭矣。此止谓四时常祭。禘祫不然。

初祖

丧服传。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注。太祖。始封之君。始祖者。感神灵而生。若稷契也。自。由也。始祖之所由出。谓祭天也。(按)初祖始祖。异名而同一祖也。○朱子曰。祫祭。止于太祖。禘又祭祖之所自出。○韩愈氏曰。祫者。合也。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之庙。○赵伯循曰。禘者。王者之大祭也。又推始祖之所自出。祀于始祖之庙。以始祖配之也。

祠堂大注下七条同

(按)祠堂。未知何处。补注云。设于墓所。即祠堂章所谓始祖亲尽。则藏主于墓所处也。杨氏复所云必有祠堂。以奉迁主者也。然今所云祠堂未知定指此处也。

束茅之下

(按)之字。他本作以。

杆六

杆音干。既夕礼注。盛汤浆。又食器。

毛血为一盘

祭仪。袒而毛牛尚耳。注。袒。示有事也。将杀牲。先取耳旁毛以荐神。毛以告全。耳以主听。欲神听之也。以耳毛为上。故云尚耳。

首心肝肺为一盘

郊特牲。血祭。盛气也。祭肺肝心。贵气主也。注。有血有气。乃为生物。肺肝心。皆气之所舍。故云气主。周祭肺。殷祭肝。夏祭心。首亦阳体。魂归天为阳。此以阳物。报阳灵也。○仪礼经传曰。有虞氏祭首。

左胖不用

既夕礼。升羊左胖。注。反吉祭也。吉祭。升右胖。用左胖。反吉祭也。○少牢馈食礼。升羊右胖。脾不升。注。升。犹上也。上右胖。周所贵也。脾不升。近窍贱也。胖音判。

去近窍一节不用。凡十二体。

(按)后足近窍一节不用。则凡十一体也。二字恐误。祭先祖。历言支体。而后足亦用二端。则二字。乃一字之误无疑也。

毛血腥盘

礼记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注。近者为亵。远者为敬。郊祀皆有腥血。注。全乎天者莫如血。故郊特牲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

匾盂小注

匾音扁。上声。器之簿又不圆貌。盂音于。饭器。

铏羹大羹大注下三条同

铏音刑。盛和羹器。○(按)大羹。即肉湆不和者。铏羹。即肉湆以菜者。大羹。太古之羹也。肉汁无盐梅之和。亦尚玄酒之意。铏羹。铏鼎所实者。具五味也。湆音急。去急反。煮肉汁也。今文湆皆作汁。

炙肝加盐

特牲馈食礼注。肝宜盐也。○按祭无加盐者。以庶羞等馔。各调盐梅故也。此礼则多用古礼。反本复古。所以交于神者。非食味之道也。左传曰。大羹不致。记曰。大羹不和。贵其质也。然则加盐何义。此亦古礼也。盐在肝右。详在小牢馈食礼。

盘盏各二

(按)盏一位用二。未详其义。或者先祖通称高祖以上。而只设一位。故设二盏耶。

瘗毛血

(按)丘氏濬礼。以瘗字作进字。○礼祭毕。瘗毛血。今于进馔言瘗。未详。

集说。考曰祢。祢。近也。祢。乃礼反。父庙曰祢。

受胙

(按)嘏辞。应改祖考曰考。

忌日

礼记注。忌日。亲之死日也。○记曰。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疏。非谓此日不善。此心极于念亲。不敢尽其私情而营他事也。○朱子曰古无忌祭近日诸先生方考及此○(按)忌祭。朱子只设一位。程子配考妣。祭一位。礼之正也。○(按)朱子未祭之前。不见客。又母夫人忌日问服色。然则齐之不见客。可知。忌日祭后见人。亦可知矣。○记曰。文王之祭也。忌日必哀。○曲礼。卒哭乃讳。郑玄曰。敬鬼神之名也。讳。避也。生不相避。○左传。周人以讳事神。○问。忌日当哭不。朱子曰。哀来时自当哭。○问。在旅遇忌。于所舍设卓炷香可否。朱子曰。这般细微处。古人不曾说。若无大碍义理。行亦无害。○朱子曰。凡值远讳。一家固自蔬食。其祭祀食物。以待宾客。○横渠理窟云。忌日变服。为曾祖祖考考妣。布冠带麻衣履各有差。为伯叔父母与兄。素衣带有差。父则冠亦素。为第侄。易褐不肉。为庶母及嫂。一不肉。

主妇特䯻去餙大注

记原云。燧人始为䯻。舜首餙。文王又加翠翘。○二仪实录曰。䯻。继也。言女子有继于人也。但以发相缠而无物系䌸也。

奉神主。出就正寝。

朱子曰。忌日。诸位不可独享。故迎出。虽尊者之忌。亦迎出。虽无古制。可以意推。

墓祭

程子曰。葬只是藏体魄。而神则归于庙。古人惟专精祭祀于庙。今亦用拜扫之礼。但简于四时之祭也。○(按)今世正朝寒食端午秋夕。无异四时祭。寒食一节。用依三月上旬礼。读祝行祭。馀用奠礼以杀之。似合古宜今。行之既久。既不可废。而亦不可行也。○南轩曰。墓祭。非古也。○补注。周礼。有冢人之官。凡祭于墓为尸。则成周盛时。亦有祭于其墓者。○(补)(按)无进馔一节。墓祭从简也。○(按)礼摄主不厌墓。无侑食。亦从简也。○进茶一节。恐不可阙也。

楮钱小注

(按)朱子语类。先生家祭享。不用纸钱云。家礼。亦无此礼。不可用也。

祭变礼

记。曾子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陈。笾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几。孔子曰九请问之。曰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丧。君之太庙火。日食。三年之丧。齐衰。大功皆废。士之所以异者。缌不祭。所祭于死者无服则祭。注。士卑于大夫。虽缌不祭。○无服。谓如妻之父母。母之兄弟姊妹。已虽有服。而所祭者无服则可祭。○位尊则以事废者少。位卑则以事废者多。○春秋经曰。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胡氏传曰。礼莫重于当祭。大夫有变。变谓死丧祭而闻不可。内得尽其诚敬之心于宗庙。外全隐恤之意于大臣也。然则有事于宗庙。大臣莅事。籥入而卒于其所。去乐卒事其可也。缘先祖之心见大臣之卒。必闻乐不乐。缘孝子之心视已设之馔。必不忍轻彻。故去乐卒事其可也。细书大书。皆胡氏说。○记曰。君子之祭也。身亲莅之。有故则使人可也。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尧卿问荆妇有所生母在家间。养百岁后。只归祔于外氏之茔。如何。朱子曰亦可。又问神主归于妇家。则妇家凌替。欲祀于家之别室。如何。曰不便。北人风俗如此。○二程全书。侯夫人病革。命伊川曰。今日百五。为我祀父母。明年复不祀矣。朱子曰。是祀其外家也。然无礼经。○朱子曰。夫祭妻。亦当拜。○曲礼曰。祭服弊则焚之。祭器弊则埋之。龟䇲弊则埋之。牲死则埋之。注。皆不欲人之亵之也。

尺图

(按)家礼图本。非朱子之作。不可为则。又只图其形而非图长短者也。板各不同。又丘公仪节则太长。亦难取信。我国今作神主。周尺传来虽久。常以为疑。今考徐居正笔苑杂记。世宗时许稠得陈友谅子陈理家庙神主尺式。又得议郞姜天霔家尺本。乃其父判三司事姜硕弟有元院使金刚所藏象牙尺所传也。面书云神主尺定式。以今官尺去二寸五分。用七寸五分。则与家礼附注潘时华所云周尺当今省尺七寸五分弱之语同。二本相较不差。于是始定尺制。凡神主与天文漏器。据此以为定式。后赴京人买得新造神主来。寸分相合。今我国所用周尺。与中国同无疑矣云。今姑遵世宗朝所定用今尺。似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