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龟窝先生续集/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龟窝先生续集
卷一
作者:金㙆
1867年
卷二

[编辑]

大殿诞日。三台以下各有赋诗。闻而次之。[编辑]

吾东有此日。千一见河清。泰运膺嘉节。新休协笃生。芹忱深寿斝。羹慕撤筵笙。别有微臣祝。君心日卲明。是日命废乐。故六句及之。

与权其天思浩。通读近思录于頖村。赋一律。[编辑]

我爱酉阳𪸥介襟。山川稍阔罕相寻。竆庐每诵唐华什。客路偏惊郢雪音。名道几人能住脚。遗编与子细论心。今行正不虚为耳。文酒何山更盍簪。

余之一行。不惟趋肃恩命。亦出于平生远游之意。而自此径还。不能无慨于中者。遂吟一律。呈权其天,郑士仰宗鲁[编辑]

大同江上炼光楼。我欲乘风一壮游。四面从他清议笑。平生且拟宿缘酬。骑马出门旋自悔。挑灯客夜却增愁。不如归去卧空谷。馀日残编付白鸥。

挽南野朴公孙庆[编辑]

恸哭先师泪。今来又哭公。峤南大运否。吾道一时竆。并世如非偶。抠衣计已空。文章何处觌。南野接苍穹。

二乐楼。敬次退溪先生丹邱诸咏。[编辑]

独上二乐楼。闲吟先生诗。古人实先获。不虚国风词。坐对众山青。簇立如列旗。俯临一水泓。渊停似青池。楼中无点累。只有黄卷随。倚槛时把翫。自叹才鲁椎。卓哉古先哲。有美金玉姿。超然仁智乐。不与世韦脂。贤愚本同性。善利分差釐。悠悠暮道恨。分付鱼鸟知。

又吟一绝[编辑]

山欲蹲蹲石欲飞。洞天深处客忘归。澄潭日落白云起。一缕仙风吹羽衣。

挽樊岩蔡相公济恭[编辑]

厓老眉翁世已遐。百年人事不胜讹。先生幸际风云会。只手能回鳌海波。德业文章千岁少。安危邦国一身多。主恩尘刹忠魂结。廊庙忧深奈若何。

遐踪不有䆠游频。今世那能识伟人。幸上龙门瞻泰岳。愧将鱼目混荆珍。台扉十载风波里。霜发三朝社稷臣。可但苍生悲八路。峤南谁复指迷津。

临别呈李注书汉龙[编辑]

忆昔龙门桂月边。我曾随后丈人先。重逢此地开双眼。一别江湖今五年。吟罢朔风惊落木。酒成残烛惜华颠。吾人自有幽期在。莫把竆通问彼天。

挽曺兵使学臣[编辑]

未识平生面。空题送死诗。猥泚遗事笔。不敢更烦辞。

登天游堂。次朴定斋泰辅板上韵。[编辑]

花岳盘回伊水流。平临大野一高楼。浦边落木飞无尽。峡口寒风吹不休。物色几时看忽忽。佳辰独酌意悠悠。昔人已去堂犹在。景仰清名壁上留。

游陶渊[编辑]

当年夫子入云深。陶水龙山色古今。三尺特书明处士。苍松交荫日高临。

次龟潭书堂板上韵[编辑]

兴入云山步水滨。登临小阁物华新。春晴堤柳初齐绿。月满澄江更洗尘。邂逅良朋成胜践。留连永日可安身。此间别有相期处。自昔先贤怕后嗔。

和寄权季周访[编辑]

樵牧竆山一弃材。误恩分符又西来。残年祗觉初心负。败局难将拙手回。默数愆尤堪自愧。肯子名誉惹人猜。天涯再见新春月。遥忆商颜高世台。

挽权可斋明佑[编辑]

生晩屏翁未及门。典刑犹复见贤孙。传家忠义天应感。仪世模楷士共尊。养德衡扉藏椟玉。竆经白首破家藩。如今后学将安仰。痛哭公私蹙厚坤。

晩休亭韵[编辑]

亭即金宝白堂先生捿息之所也。其云孙德一甫。拓旧址而重建之。苍崖对立。白石盘陀。一道飞瀑。喷薄而成三汤。亭于其上。真溪山绝胜也。起居飮食。与川声岳色相接。枕簟之间。便觉魂梦清冷矣。距先生之世二百有馀年。其子孙能世守其业。重新斯亭。岂不嘉尚哉。德一甫出示诸咏。遂忘拙谨次。

突兀新亭就。荒墟阅几年。高风不可挹。遗躅尚今传。峡坼银河落。门开翠屏前。夤缘诸胜偿。拙句愧诸贤。

闻有邦庆。喜吟一绝。[编辑]

皇天列祖共监临。诞降元良答圣心。一日欢声腾八域。争呼万岁祝穹深。

[编辑]

辞世子侍讲院文学疏庚申[编辑]

伏以臣闰月十五日。受由下乡。初欲省楸之后。趁限还朝。而第缘下乡之日。驱驰炎程。所有伏暑。乘时复发。头疼腹痛咳嗽泄痢之症。间生层出。昼夜委剧。食飮全却。真元澌陷。精神昏眩。起处转动。有时须人。加以无前潦暑。调治失宜。跨涉数月。有加无减。目今模样。即尸居一物。当初请由。专为一省松楸。而迄未往省。至于六月十八日。王世子邸下诞辰安问。亦未克进参于班后。是一番由行。适足以上义分。下积逋慢而已。蚤知如此。岂敢请由。虽圣度包容。不即诛罚。而私心惶懔。何尝时刻或弛。日检病状。万有可强则庶几扶舁登程。寸寸前进。何敢必俟快可。重犯不敬之科哉。祗缘病势一向沈谻。万无可强之路。则惟愿速有究竟。可以无讹耳。仍伏念臣之本职。非臣无状所可堪承。分外滥爵。必有灾殃。然则臣之疾病。想必为神鬼所憎。若一向仍冒。不思所以为反本安分之道。则又未知有甚祸患。伏在冥冥。且臣窃伏念睿质幼冲。德性方纯。如日初升。如泉始达。异日作圣之功。正在今日养正之方。尤宜慎简宫僚。必得其人而任之。今乃以如臣蔑裂万不肖似。而苟充其数。设使臣贪恩慕荣。冒没蹲仍。其于欺君父而污朝廷。累睿聦而圣德何哉。天地神祗。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其可欺乎。自欺而欺人。人必诛之。欺人而欺天。天必殛之。又不但疾病而已。伏乞天地父母。特垂矜怜。及此一缕未泯之前。亟递臣所带职名。使之还他本分。安意将息。庶几天神矜恕。贱病回甦。则且将歌咏圣德。优游邱壑。以终馀日。莫非覆焘生成之大化至德。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答曰省疏具悉。辅导东宫。今日急务。爱汝之心。如鱼得水。则尔其勿辞。调病察职。

辞弘文馆修撰疏癸亥[编辑]

伏以皇天降佑。邦庆稠叠。六礼之缛仪诞成。两殿之疹候康复。宗社无疆之休。臣民蹈抃之忱。曷有穷已。仍伏念臣衰病沈剧。无路蠢动。前后贺斑。一未进参。义分扫地。罪戾山积。方且蹙伏讼咎。惟诛罚是俟。不意今月初八日。伏睹正月二十六日郁旨下者。以臣为弘文馆修撰实录记事官。特令乘驲上来。臣承命震灼。若陨渊谷。臣是何人。误恩荐仍。乃至于此。顾臣人器地望。最出人下。虽使奔走于百执事之末。尚恐不能堪承。况玉署清衔。是何等责任。实录记事。是何等重大。而谓可以承膺乎。强僬侥以千匀。悬知其必败矣。虽然臣之有臣身。顶踵毛发。罔非我先大王及殿下之洪造也。微衷感激。图报无策。惟有承命奔走。尽力竭蹷。虽卒无裨补。终至颠沛。有不暇恤。是以僚属启下则闻命即行。侍讲备员则强颜登筵。以至太仆之冒据。掌宪之滥膺。若皆固有。惟恐不及。不问傍人是非。不顾一身廉隅。惟承命之为急。而未尝盘桓趑趄者。岂真以臣有可堪之实而然哉。只以臣素所秉执。要欲殚臣之诚尽臣之分而死生以之耳。一息未泯之前。此心不容少懈。此生在世之日。此志如水注东。苟可以进身则何尝萌一毫违傲之念哉。前春校理承召之日。及夏执义有旨之时。俱有贱疾沈绵已久。而犹不敢诿病偃处。盖尝强策登程。庶几寸寸趋肃。而或艰到闻庆。或才至龙宫。辄为撼顿危谻。毕竟至于无可如何。而駄病径还。则是臣前日以趋走为报效计者。至此而亦不得遂矣。虽蒙殿下曲赐恕谅。不即谴罚。而特许镌驳。然微臣私悃。匪幸伊戚。一病作祟。三生义缺。天门九重。邈无更造之期。抚循初心。不觉清涕之霑襟。秋冬以来。所有宿疾。复添外邪。痰咳冷泄。终昼达霄。厌食夺元。日甚一日。沈淹累朔。转益痼固。气血凋枯。神识昏昧。即今阳德回泰。一气昭苏。群蛰将启而残喘无再稣之望。万芽俱萌而朽壳绝更完之期。惟朝夕待尽之外。更无馀望。而意外恩命。遽降于此际。臣之情事。亦云极矣。不进则有违素心。欲进则病状如此。诛罚之至。固所甘心。而宠渥之隆。将何报答。臣之离违禁扃。已三易星霜矣。耿耿一念。何尝不在于日边红云之下哉。如使臣疾病不至如此之甚。而筋力少有可强之势。则复入修门。更瞻耿光。岂非至愿。而况实录记注。事系先王。臣厚蒙先王之隆恩。凡系先王之事。虽水火而尚且赴蹈。乃以记注之荣幸而其敢辞避乎。无论可堪与否。只有闻命趋承。恭奉笔硏之役。是臣粗效蚁忱之日。而其于病状末由蠢动何哉。夫疾病二字。辞职者之恒言也。然亦各有怀。匪出无端。或义有所难安而情有所不便。或无心于爵禄而求疾于岩穴者之所为也。今臣只是科目常品。其心本图䆠达。其义与情。又无难处之端。而进身则荣宠遍体。违命则铁钺在前。臣虽愚昧。亦有知觉。何故无端称病。甘避安而乐就危哉。今臣年至日索。虽无疾病。筋力之衰残已无足怪。况蒲柳脆质。夙抱贞疾。转辗沈剧。几何不澌铄以到此境也。然则臣之难进。千非他万非他。一则身病。二则身病。天地神祗。临之在上。质之在傍。臣安敢诬也。臣不敢在家言病。乃于今月十三日。扶舁登程。仅抵醴泉地。尪羸百体。无一不痛。奄奄气息。顷刻将尽。情地到此。罔知攸措。玆敢力疾构䟽。布此危悃。谨因县道。仰渎宸严。伏乞天地父母。特加矜怜。曲赐恕谅。将臣所带职名。亟许递驳。仍令该曹镌削臣名于仕籍。勿复检拟。使垂死微躯。安意顺俟。以毕沟壑之命。实荷圣上终始生成之盛德。臣无任惶惧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答曰省䟽具悉。尔其勿辞。上来察职。

请大山李先生立享拟疏甲寅○代士林作[编辑]

伏以臣等。皆是草野韦布之士耳。读书饬躬其事也。教子课农其职也。苟外此而出位犯分。或以时政得失。朝廷利害。抗章论列。烦聒天听者。先贤已有戒矣。臣等谨当佩服。至若事系儒林。责在多士。而亦有不敢擅便之端。不得不关听于上者。则前人固有行之者。朝家亦不以为罪。臣等方有儒林间公议。亦不可已而不敢擅者。玆敢不避铁钺之诛。辄陈猥越之章。伏愿殿下恕其罪而察其情焉。伏以先师故礼曹参议臣李象靖。即近代之真儒也。殿下尝知其贤而宠秩之矣。殿下既知其贤矣。则臣等不必更𫌨缕烦溷于黈纩之下。且臣等目未足以善观贤人。口未足以善言德行。过则易于溢美。不及则失之没实。臣等固不敢措一辞于其间。而独臣等之所不得不言者。即为李象靖立祠公议也。夫立祠重事也。公议彜衷也。彜衷所同。可知其贤。知贤然后可论重事。今臣等即岭南七十二州之人也。其于象靖也。固有执经而受业者。亦有未及登门者。固有亲炙而熏沐者。亦有踈远者。未必皆象靖阿私之人也。而至论其贤则咸曰象靖今之大贤也。其言如此则是必有其故矣。象靖之没未三年。又咸曰古者乡先生没而祭于社。以象靖而没已三年矣。其可以无祠乎。立祠之公议。自是而峻发。夫一众心而定公议。其亦难矣。是以人之言曰公议必待百年而后定。今以七十州之多士推诩之言如出一口。待百年之议而尊奉之论。定于未三年之间。苟非象靖之贤。能如是乎。使立祠之典。无则已。既有之矣则非斯人之祠而谁祠。第伏念邦有禁令。不许立祠。则虽在公议之不可已。而亦非臣分之所敢擅。所以至今十数年。舆情抑郁而尚未敢发。方今大庆重叠。八域懽呼。此正殿下开示好恶之日。臣等披露腹心之秋。殿下必将无言不纳。臣等敢不有怀毕达。臣等窃伏念立祠所以尊贤也。尊贤所以重道也。道之在天下未尝亡。而必待贤者而明。然贤者不世出也。远而四五百年或一出焉。近而数百年或一出焉。幸而出焉则斯道明。不幸而不出焉则斯道晦。明则人纪修学教兴而家国赖之而安。晦则人纪斁学教弛。相卛而入于夷狄禽兽之域而家国从而危矣。是以古之君子。惧贤者之未易出。而忧斯道之晦而不明也。则虽其人已古。其世已远。而必思所以尊尚慕效。而使斯道不至于湮晦而废坠也。夫尊贤而诵其书读其文可矣。慕贤而考其德法其行亦可矣。又何必立祠建院为哉。此其义理亦深且切矣。夫人心见则思不见则忘。劝则起不劝则怠。惟其怠而忘。是以涣散而不一。慢易而不诚。合人心萃众志而一于诚敬者。又莫如有庙也。惟其如是也。故或就其平日栖息之地杖屦经由之处。必立祠设院。象设以揭虔之。苾芬以享右之。而为之士者。又读书讲道于其中。像想钦慕于周旋陟降之际。感发兴起于瞻仰咏叹之间者。殆无异于陪侍而从容。则于是乎忘者作怠者劝涣散者一。而所谓道者庶几不至于终晦矣。此朱夫子之所惓惓于濂洛诸贤之祠。而退陶先生之亹亹于绍修书院者也。於乎。我朝书院之制亦盛矣。列圣尊贤之道亦至矣。四百馀年之间。儒贤之辈出。治化之文明。未必非由此其权舆。而法久而弊固其变也。虽以周公之圣制作之美。而尚不能无弊于末流。则矧乎世级渐下。实剥而华荗。质丧而文繁。虽以尊贤重道之地。而不能无虚宲真伪之相蒙于其间。甚至弊病百生。患害层出。尊贤反归累贤。重道或至害道。则其在矫救之道。不得不痛加禁抑。而为回淳反朴之计。此朝家禁令之所以出也。虽然臣等窃仰令甲之本意。岂一毫或怠于尊贤重道而然哉。以其累贤而禁之则所禁在累而不在贤也。以其害道而禁之则所禁在害而不在道也。恶其虗宲之相蒙则虚者可恶而宲者非恶也。厌其真伪之相混则伪者可厌而真者非厌也。是则于其禁令之中。而尊贤重道之志。固自若也。臣等窃伏睹殿下。自临御以来。虽未尝弛其矫弊之意。而亦未尝忽其劝善之道。凡系尊贤重道之典。如请额赐号之类。所欲必从。倘有一个真儒出于其间。宲有躬行心得之学。宲有继绝开后之功。为一方矜式。为百世师表。可尚而不可恶。可嘉而不可厌。则不宜一切诱之禁令而无所权宜也亦明矣。今象靖家食四十馀年。不得展布其所蕴。而经纶事业无足动人耳目。然其一生用力于贤圣之学。门路旨诀。一以考亭为准的。陶山为模范。沉潜乎义理之奥而优游乎礼法之场。本之身心性情之德。推之日用彝伦之则者。只是用宲心做宲学而已。是以言行相孚。表里如一。夷考平生。粹然无一疵之可指。而其成就后学。兴起斯文之功。又有以继往哲而开来学。则若象靖者虽谓之一代儒宗可也。虽谓之百世师表亦可也。是以臣等非不知令甲之有防。而乃敢千里𮖐足。一声呼吁者。诚以象靖之宲学既如此。令甲之本意又如彼。而多士之公议乃如前。以殿下尊贤重道之志。容有所商量于其间而不直厌恶之也。且臣等愚计。窃有所仰恃于殿下者。象靖之辛丑九条䟽。虽是勉殿下之言。而大抵象靖之学问。尽在此矣。人或见其所言无奇特超异之说。以为老生之常谈。前人之蒭狗。而吾儒为学之法。帝王出治之道。无以加于此者。若外此而他求。则非管商之功利。即申韩之刑名也。惟殿下知其然也。至有言言真切之褒。庸替座铭之批。臣等于此有以知象靖之学。固已有槪于圣心。而臣等今日之恳。亦必俯烛其虗实也。伏愿殿下深察公议之出于彝衷。斯道之本于贤者。而特许立院象设之典。则实斯文国家之幸。如以为其贤虽合建院。而邦宪难于轻许。则象靖所居十里之地。有所谓高山者。即象靖平日栖息讲道之所也。今其堂宇尚存。遗躅宛然。因其见成之室。即其平日之躅。略仿祭社之仪。以寓景仰之思。亦是一事。伏愿殿下裁处焉。

白玉洞书院请额疏己酉○代士林作[编辑]

伏以尚州治南白玉洞书院。即故相臣翼成公黄喜妥灵之所也。至今数百年。尚阙宣额之举。此实斯文之欠事。朝家之漏典。臣等不胜慨恨之至。玆敢齐声呼吁于天陛之下。伏乞圣明垂察焉。大抵书院之有宣额。实非常之典也。自非道德纯备。勋业嵬卓。有以师表于一世。矜式乎百代者。固不可轻施而遽宣也。而至于有德有行有功有烈。国家之所赖。斯文之所仰。凡有畏垒之仪。必宣扁额之号。若是者何哉。盖道尊则礼重。业崇则施厚。施厚故士知劝。礼重故人不慢。此我先王尊德象贤之至意。以为不如是则无以卫斯道而兴斯民也。是以历朝以来。儒贤祠院。或断自睿衷而宣赐之。或俯循公议而许施之。学业度越则虽有叠设而幷许。事迹卓异则虽在年久而不靳。璇题宝墨。在在辉暎。而独故相臣翼成公立祠颁额尚稽。此岂但士林之私恨。抑亦圣上之所慨念处也。呜呼。夫以翼成三朝事业。载在国乘。臣等今不必烦缕。而惟其扶鼎奠社之谟。守道斥异之教。在我朝三四百年。当推第一人物。则朝家之所崇奖。儒林之所尊奉。岂独出于前后诸贤之下乎。惟此白玉一区。即翼成仲子宗亲府典签臣某别业。而翼成杖屦往来之所也。半畒灵宫。遗像俨然。而百年溪山。芳躅宛尔。则以是地而有是院。以是院而祀是人。而其无数字恩额。岂非圣世之一大欠缺事耶。伏乞圣明特念三朝之眷。诞降二字之号。一以示朝家众德之意。一以慰多士慕贤之诚。臣等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晴川书院请额上言甲戌○代士林作[编辑]

伏以臣矣徒等。居在草野。无所知识。而窃尝闻祠院请额。自有朝家令甲是白乎矣。臣矣徒等今日之来其事则虽曰请额是白乎乃。原其由则恐不在令甲之例是白乎等以。玆敢不避𫓧钺之诛。相率号吁于天地父母之前为白齐。臣矣徒等道内星州之晴川书院。即故文贞公臣金宇颙腏享之所也。臣矣徒等之院享宇颙者。盖已二百年于玆。而不幸有中间移奉之故。不免以国贤而下归于乡贤。以已额而反同于未额是白乎。则臣矣徒等之寻常慨恨。一欲上彻者久矣。请先言宇颙道学事业之实。以明其建祠蒙额之由。继以其祠之初为已额。后为未额。朝家之不可拘令甲而靳许恩典者。为殿下陈之为白去乎。盖宇颙自少师事先正臣文纯公李滉,文贞公臣曺植。早闻性理之说。独得心学之传。又与文穆公臣郑逑。居同一里。道义相交。而宇颙号东冈。逑号寒冈。故世称两冈是白乎旀。及其释褐登朝。际遇休明。尝与文成公臣李珥。同入书堂时。以为书堂德星聚是如是乎旀。又其先见之明。能知仁弘误国之奸。作诗以绝之。避地于湖西之清州以终老焉。遂取宋元史作续纲目。一遵紫阳笔法。文康公臣张显光所谓继素王之业。立万世之经者。公有以得其权衡者此也。盖其道学事业之实。正大微密。光明磊荦。皆足以垂世范俗是白如乎。其殁之未几。而郑逑即为倡率多士。营建庙宇于本州晴川之上是白如可。仁弘以飞语沮之。未克揭虔是白遣。逮至郑逑卒逝之后。以天启戊辰。与郑逑并享于桧渊书院。而肃庙庚午。一体赐额是白加尼。后以士论皆谓以宇颙之贤。不可无本院。而郑逑为宇颙刱设之遗志。又不可不遵是如。更就晴川旧址。营立书院。而自桧渊移奉位版。又以故征士臣金聃寿参判臣朴而章从而享之是白遣。凡春秋享荐之需。皆以桧渊赐额时。朝家划给依行是白乎矣。至于恩额一款。不可冒称桧渊是白如乎。其祠之初为已额。后为未额者。其由如此是白乎所。臣矣徒等窃伏见桧渊赐额之时。晴川移奉之后。皆蒙恩侑是白如乎。肃庙朝致祭文。若曰雪月其皎。松柏其贞。究心古道。用力经学。既有自得。重以丽泽。儒林山斗。缙绅冠冕。剀切章奏。庶几谟训。揆元都卒。卓绝谁俪。即杖屦所。举俎豆礼。桧川之上。儒宫翼翼。恩额久旷。邦典有缺。缅怀遗风。肇锡嘉名。正庙朝致祭文。若曰早扬王廷。自任匡弼。天人之对。圣心斯悦。汇引善类。务专殚竭。士林攸归。邦家之杰。自予在邸。怀仰如渴。平生用力。续编其笔。三昼晋讨。寔赖开发。矧尔渊源。先正是述。晴川之傍。院屋有屹。俎豆密迩。德音髣髴。夫惟列圣朝。前后褒奖之恩大矣。人莫敢改评。而桧渊之赐额。晴川之移奉。俱入于恩侑之中是白乎则。臣矣徒等之今日所言。非出于诬罔是白如乎。仍伏念宇颙之贤。固不可有祠无额。而况旀前既蒙额。载在祀典是白乎。则桧渊晴川。其名虽殊。而自此移彼。既不是叠设。又不是新达是白去乙。若复以此而限于令甲。终使宇颙之祠享。以国贤而降同乡祠者。恐未免名不称实。仪不及物。其为朝家之缺典。士林之遗恨。当如何哉。又窃念当初令甲之意。实防滥凟。其人不必祀而祀之则滥。其祠不当额而请之则凟。若是者固朝家之所禁也。今以大贤如宇颙而祀之非滥也。以已额之院而更请之非凟也。不滥不凟而一切限之以请额之禁。窃恐非令甲意也。肆惟文康公臣张显光。初与高丽臣吉再。并享于乌山书院是白如可。后建张显光本院于东洛。移奉位版。以此登闻。即蒙恩额是白乎。则今此宇颙之晴川。即无异于张显光之东洛乙仍于。敢将前后事由。仰达于宸严之下。伏乞圣慈俯察舆情。明诏有司。考桧渊已宣之典。推东洛曾行之例。不诿以滥凟。不拘以令甲。特赐晴川书院恩额事。伏蒙天恩为白只。

金孝子请赠上言乙亥○代本孙作[编辑]

右谨启。臣矣身先祖猉相,爱相兄弟。既有非常之孝。而未蒙褒阐之举是白乎。矣身等不胜痛迫抑郁之私。玆敢不避𫓧钺之诛。冒死呼吁于辇路之侧是白齐。矣臣等先祖兄弟。即检校礼宾卿东宫侍学读仁晦之十一代孙也。往在壬辰年间。国有大乱。民皆鸟兽窜。先祖奉母夫人郭氏。避居于普贤山下。洞壑深深。林樾蓁蓁。可谓别境界也。猉相则奉母避匿于岩穴间。爱相乞食于山外。无饥饿之端。忽有一贼从间路。疑其有财物。百般搜觅母处是乎所。矣身先祖兄弟伏地呼哭。至诚恳乞。贼遂怜其情而弃去矣。是以郭氏得保命于乱离之中。岂人人之所可能者乎。及永阳之陷。闻忠毅公臣权应铢遂谋复城。矣身先祖猉相谓其弟爱相曰兄当奉母供养。为人臣子岂可安寝而不救乎。方募军募粮。欲赴义阵而城已复矣。然其心结草也。其义烈霜也。后人名其洞曰义将洞。郭氏以天年终。矣身先祖兄弟。必诚必慎。勿之有悔。既葬庐于墓侧。哀至攀号。走兽来护。邻里称叹。名其谷曰至孝云。自是之后。兄则奉守先业。弟为训导。表表有可称者。既殁之后。家势零替。虽无郑重奏启之举是乎那。家乘班班可考。口传昭昭未灭。则矣身等痛殒之情。岂有食息所间哉。方今大明中天。孝理重新。行一善者咸被追褒加奖之恩。有一美者无不被其宠光。效一节者无不受其优典洪恩。乌头赤脚。遍于国内。凤诏恩帖。及于泉下。八域生灵。莫不舞蹈欢喜于生成之中。而矣身先祖未蒙恩典。遂使一家双孝。翳然而无闻。则矣身等千里裹足。触犯雷霆为去乎。伏乞天地父母。特察矣身先祖兄弟临乱奉母血诚致养之迹。或施之以施门卓异之典。或赠之以清班美职之恩为白只。

应旨论御题吏文制述居魁[编辑]

王若曰孟子善易云云。臣论曰臣尝窃以谓天地之间。自有无言之易。具于卦画之前而散于万物之上。使善观者观之。则不必由羲文。不必由周孔。不必由孟子而可以观易也。何以言之。夫易者象也。有是象则有是理。有是理则有是易。故苟能由是象而观是理则易存乎此矣。今夫穹然而在上者天之象也。𬯎然而在下者地之象也。昭布森列者。日月星辰之象也。流峙荣落者。山川草木之象也。以至风雨霜露之融结而窍呼。水火金木之相生而相克。与夫飞潜动植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盈于天地之间者。莫非象也。既有是象则亦莫不有是理具于是象之中。所谓万物各一太极者也。人生其间。禀五行之秀。得性命之全。头圆象天。足方象地。而呼吸运动。耳目聦明。即一身之乾坤也。仰而观于天。俯而察于地。远而求诸物。近而求诸身。则凡太极两仪四象五行之所以流行不息。造化无竆者。寒暑昼夜晦朔弦望之所以屈伸往来消息盈虚者。吉凶悔吝之所以生。进退存亡之所以分。刚柔之相济。治乱之相乘。何莫非天地间自然之象无言之易。而初不待卦画之布置。奇耦之排比而后存也。此邵子所谓始信画前元有易。程子所谓鸣驴可以观易。走兔可以画卦。朱子所谓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者。盖亦深有见于此耳。由是观之。惟彼一部龙繇。只是因其自然之象而则其无言而已。伏羲之画卦。画此象也。文王之演易。演此易也。周公之大象。孔子之彖象说卦文言系辞。夫孰非象此象明此理。而孟子之善用易。亦不过善用此而已。如使善观者。观天地万物之象而察其所谓自然之理无言之易。则未必玩心于羲文周孔之易。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阴阳刚柔老少利贞咎吝吉凶消长之理。灿然昭著于日用动静视听动作之间。而孟子之善用易。庶几其在我矣。又何事于由孟子以观易哉。虽然自象而言则见之甚著。而自理而言则求之甚微。苟非聦明睿知首出庶物洞观万微者。亦安能因象而观理。即显而知微。有以竆万化之变易而成天下之亹亹乎。是以圣人有忧之。于是乎卦象焉而示之。系辞焉而明之。欲学者由是以观易。而后之学者或胶于象数。滞于文句。如陈希夷,戴师愈辈。往往背而违之。而不足与语于洁净精微之地。修吉悖凶之道。则濂洛诸君子又虑夫易道之无由而明也。于是又发孟子之易。指示观易之术。夫孟子之易。即羲文周孔之易也。虽其平日未尝以一言举似于门人答问之际。而其日用言动出处之间。真有以得其时措之宜。而凡所以尊王黜霸义利公私之辨。莫不审几微于消长之理。辨吉凶于顺逆之分。而一身全体。莫不从大易中化现出来。则此孟子之善于用易。而知易者莫如孟子也。此先儒之必欲使学者。由孟子以观易。而羲文周孔反不与也。诚使学者反复玩味于七篇之中。而体认察识于行事之实则庶可以知孟子之易。知孟子之易则可以知周孔之易。知周孔之易则可以知羲文之易。知羲文之易则可以知前圣后圣之同一揆也。而向所谓天地间自然之象。无言之易。豁然贯通。浑合无间。本末相须。源流俱举。而易道尽矣。彼徒知以易观易而不知以天地自然之象观之者。是不知易之体者也。徒知以象观易而不知以羲文周孔孟子观易。是不知易之用者也。臣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