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01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00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1月12日在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二000年政府工作回顾

世纪之交的二000年是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鞍山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0.2%,提前两年实现了翻两番目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6亿元,比上年增长8.4%,五年平均增长8.2%。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50元,比上年增长7.9%,五年平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5元,比上年增长5%,五年平均增长12.2%。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如期完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全市186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3亿元,亏损面为38.2%;省重点考核的34户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5亿元,亏损面控制在27%以内,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状目标。特别是鞍钢全面完成了“九五”技改计划,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地方235.5亿元,增长10.1%。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217亿元,增长12.7%;实现利税45亿元,增长22.4%,其中地方18亿元,增长11.8%。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由上年的78:22调整到65:35,建成了海城农业中心香菇生产园区和千山宁远温室生产园区等一批农业示范项目。虽然粮食因旱灾减产18.4%,但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8.4%。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164亿元,增长13%。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旅游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在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发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成功举办了中国千山国际旅游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50万人次,接待国外游客3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增长18%。在旅游业带动下,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0.5%。个体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高新区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举办2000年鞍山国际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新签合同外资额3.3亿美元,三资企业外资调入额1.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13.9%。出口商品供货总值完成63.5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分别增长16.8%和33.3%。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2亿元,增长71%。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围绕236个项目,争取到位资金29.3亿元。预计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鞍钢一炼钢全连铸、1700连铸连轧以及化纺厂清钢联改造、带钢厂万吨精密带钢生产线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建国路交通走廊改造、鞍腾路改造、城乡电网改造、国家粮食储备库、住宅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进展较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效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两个确保”工作目标。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工作实现顺利交接,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保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全年累计发放社会养老金19.9亿元,为4.8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18亿元。为4.1万名城乡困难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033万元,保障人数比上年增加1.2倍,保障金支出增长60%。安置下岗和失业职工再就业5.8万人。

努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引进推广重点科技成果14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综合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满足了广大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较好地实现了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第五次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按期完成。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已经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成功举办了四国女排邀请赛等一系列重大文体活动,繁荣了群众生活。外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民政、宗教、信访、老龄、市志、档案、双拥、人防、民兵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向人民政协通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全年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和意见171件,政协委员提案407件,办结率均为100%。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加强了地方立法工作,全年向市人大提请地方性法规议案4件,颁布实施行政规章12件。完善了行政复议制度,强化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追逃打拐、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较好成效。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查处以权谋私、反贪污受贿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及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驻鞍部队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分析鞍山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长期存在的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满足、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识仍然束缚着我们的手脚,以至持续满足于自己与自己比年年有进步的氛围中,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当站在全省、全国和世界看鞍山的时候,会震惊地发现我们的城市已处于落后和危机之中。二是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支柱产业长期依赖于钢铁工业,没有培育起成规模的接续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多,作为不大。三是对外开放不快、水平不高。利用外资和地方产品出口数量偏小,投资环境从整体上看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要求不适应,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按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环境质量不高,城市缺乏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与作为全省第三大城市和全国开放型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此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城乡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机关中还存在偏重维护部门利益、应办的事推诿扯皮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个别干部还存在腐败问题。上述差距和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二、二00一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进入新世纪,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面临着加速发展的机遇,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工业强市和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要为“十五”计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为塑造鞍山新形象开好局、起好步,为切实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闻书记来鞍调研讲话精神,新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塑造鞍山新形象。突出加速发展这个主题,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着力实施城市环境改善工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市政公用事业和农村税费改革,努力在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招商引资、发展中小企业和社会保障及再就业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增长1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50元,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增长7.1%。

(一)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制定改革和发展五年专项规划,加快解决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按照“抓大要强、放小要活”和“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或大幅度减持。现有186户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两年内退出141户,占75.8%;退出资产77.2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0%。其中地方154户企业两年内退出114户,占74%;退出资产73.8亿元,占44.4%。今年地方企业退出91户,完成80%。对商、粮、供及物资系统的非工业国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同时采取多种改制形式,全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全年减亏20%以上。

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完善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三至五个资产经营公司,实施授权经营,落实出资人制度。按照《公司法》,对调整后保留的45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内全面完成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除5户中省营企业和11户特殊行业的地方企业实行国有独资外,其余企业通过法人交叉持股、自然人入股、内部职工入股、外资入股、境内外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其中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20户、有限责任公司9户。规范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产业化、多种经济成份参与、适度放开、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方向,制定改革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确保三年到位。今年重点是按照精简机构、完善服务、减少补贴的原则,加快推进主辅分离和减员增效。对系统内的施工、物资、房地产公司,加快与主体脱钩,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自我发展。对主体公司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精简机构设置,压缩管理人员,分流富余人员,达到增效目的。

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围绕冶金做强、纺织做大、机械做优,重点支持鞍钢炼铁高炉、1780二期工程、2号冷轧生产系统、大型厂重轨生产线等重大技改项目的建设。推进鞍山一工大马力推土机等9个利用外资项目,宝德轧钢公司万能轧机系统三期改造工程等4个民营企业项目,化纺总厂高档化纤仿毛面料等9个国有企业改造调整项目,钢丝集团预应力钢绞线等3个参与西部开发项目。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完成重点技术改造投资13亿元,增长30%。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对斯波兹曼、味邦等品牌,加大营销和宣传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加大地方企业与鞍钢合作力度。“地企融合、共兴共荣”是处理鞍山市地方与鞍钢集团公司关系应长期坚持的方针,也是市政府和鞍钢集团公司在工作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今年乃至整个“十五”期间,要动员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包括鞍钢职工在内的全市人民积极支持鞍钢“十五”发展计划的实施,确保鞍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要支持鞍钢改革,尽地方所能对鞍钢提供支持和服务。为使地企之间实现融合,必须在双方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方面实现互相融入和联合。今年要推进地方企业与鞍钢在项目合资、企业重组、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实现地企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按照在省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科技兴农,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构筑现代化农业格局。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沈大、沈山和环城公路三带开发,建设4个万亩农业高效园区。在抓好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壮大10个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做强大豆深加工、猪肉深加工、山野菜和食用菌加工、优质大米加工、出口蔬菜加工等5个龙头企业。扩建完善感王蔬菜、南台鲜蛋、大屯南果梨、黄沙蔬菜、岫岩山野菜和食用菌、宁远蔬菜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广订单农业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扩大出口和内销,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调整到60:40。增加生猪、蛋鸡、绒山羊饲养量,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发展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稻田养鱼养蟹面积增加到5.6万亩。“十五”期间退蚕还林50万亩,今年完成10万亩。营造速生杨纸浆林10万亩。推广水稻节水栽培、玉米螟防治等62项农业新技术和杂交小黑麦、中早熟葡萄等30个农业新品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200项,建成省精品工程30项。更新改造排灌站15座,改善涝区面积15万亩,治理中小河流100公里。完成“3655”节水灌溉三期工程,做好四期工程建设准备。

抓好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把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费改为农业税以及附加,合理确定农民的税赋水平,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分配方式、分配方法;在减轻和规范的基础上使农民的税赋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按照农村区域布局,以抓项目、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县乡财力,塑造县(市)区新形象。海城市重点发挥矿产资源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轻工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台安县要抓住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做好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这篇大文章,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搞活流通,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岫岩满族自治县重点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搞好深度开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千山区重点发挥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发展钢材、矿产资源深加工和城市工业的配套加工,借助旅游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实现省内位次前移。围绕提高素质和效益,全年乡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170项,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

(三)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

以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环境建设与招商引资并进,内资与外资并重,利用外资与外贸出口并举,全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合同外资额3.6亿美元,三资企业外资调入额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3%。出口供货总值超过7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3亿美元,增长7.5%。

做好“入世”准备。制定应对措施,重点研究我市主要出口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销售变化,在质量、品种、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尽快学习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了解我国入世条款和承诺,搞清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法规手段保护自己。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跟踪跨国公司投资动向,推出优势项目,实施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购并和重组,推进大中型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不断充实项目库,筛选、规划10个以上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利用外资项目。抓好专业招商和网络招商,组建欧盟、北美、日韩和国内4支专职招商队伍,领导带队在外开展常年性的招商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蹲点招商。落实各级领导包项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形成浓厚的招商氛围。抓好商业流通和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做好法律、金融、保险、信息等

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鼓励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利用外资。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争取外商企业增资扩股。充分发挥侨办、台办作用,争取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投资。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纵深拓展欧美、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大力扩展世贸组织成员国市场。抓好外贸公司改革与重组,推进轻、重烧镁两个出口集团的组建。重点支持鞍钢国贸公司、斯波兹曼集团等26家重点出口企业。扩大纺织服装、轻工、冶金、矿产和农副产品出口,重点推进山地车、推土机、振动筛、水泵等机电产品出口。搞好岫岩玉器、西柳服装、南台箱包、铁西花卉等专业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发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发展壮大窗口公司,规范劳务中介工作,建立外经合作基金,搞好境外投资、带料加工和跨国经营。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4890万美元,对外劳务输出5060人次。拓宽对外交往渠道,扩大与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伙伴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创造条件,完善服务,加快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从调整结构、增加就业、培植税源出发,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采取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和集体中小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扶持科技型、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深加工、特色经济和技术创新之路。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做好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筛选和申报工作,开辟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坚持鼓励、引导、壮大、提高的方针,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在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营造与其他经济成份一视同仁的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及国有企业职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是直接申办个体私营企业。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外向型经济,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购买、兼并国有或集体企业。对个体私营企业收费实行许可证和公示制度,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到年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7%,提高5个百分点。

(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加速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认真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优先发展环保和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加速开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推进环保设备股份公司DBW高可靠电收尘器国产化、西玛环保公司年产150万吨复合固硫剂及40套大容量喷射装置、机电环保集团公司L-DCB沥青电除尘净化系统等4个产业化示范项目;推进电讯器材厂GPS车载导航视听系统一期工程、电子电力公司SVC静止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聚龙公司IC卡无纸记录仪等7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16%以上。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软件园区,鼓励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开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提高信息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推进鞍山广电双向宽带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与开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普及和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社会信息网、社会保障网、社区服务网和人才信息网等信息服务业。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建设市教育信息化中心,在城区中小学逐步建设计算机校园网。

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中心15个,建设5个农业科技成果引进示范基地,在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10个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基地,在我市建立8个重点院所科研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引进推广高新技术成果100项以上。加强引智工作,引进国外专家50名以上、留学生30名以上、接收大学本科以上专业人才1000名。筹集高新技术风险资金6000万元,从市财力每年安排300万元作为人才引进和创业启动资金。

举全市之力,加快高新区建设。抓住四川托普集团进区建设东北软件园的契机,引进产值过亿元、能尽快改变形象的高新技术项目。全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适度调整高新区局部规划,加速中心区域建设,完善各种配套功能,创建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手笔、大动作地抓好环境建设,在高新区逐步树立起具有鞍山特色的产业形象,现代、欧式和田园风光的环境形象,创业家园、投资热土的人才高地形象。

(六)加快发展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加快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开发。树立起“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和祖国钢铁之都”五大形象品牌。抓住我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和玉佛苑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点的契机,加大旅游促销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继续做好其他景区景点等级申报工作。完成玉佛苑二期工程规划、立项和招标工作,与二一九公园和东山风景区配置合并,把玉佛苑建成玉石文化的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及岫玉精品销售中心。开发大孤山镇对桩石植物园及南果梨祖树、朝鲜族风味一条街、梅林观光农业等市郊旅游项目。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开发旅游项目。以鞍山为轴心,借助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辟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办好第二届千山国际旅游节,发展假日经济。强化行业管理,改善食、住、行、游、购、娱条件,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年接待

国内游客6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接待海外游客3.6万人次,增长20%;旅游创汇2500万美元,增长18%;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0亿元,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巩固发展鞍山钢材、西柳服装、南台箱包和岫岩玉石等面向全国的大型市场,加快完善四方台果品批发、海城建材批发等面向全省及东北的区域性市场,积极发展机电产品等生产资料市场。完善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和产权登记发证中心。大力实施“放心工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健全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主体行为,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群众创造一个满意的消费环境,确保经济健康运行。

(七)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把环境建设作为塑造鞍山新形象的切入点,按照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绿色鞍山”的奋斗目标,树立“经营城市”新观念,通过现代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加速城市发展,实现城市这一最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功能定位,对城市详细规划进行修缮性调整,编制工业区详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千山组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区内扰民企业实施搬迁,对城郊污染企业逐步并转,合理确定城市工业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布局,盘活土地资产。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细化到明确地块功能及单体建筑高度、面积、基调和风格,重点规划设计项目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严格执行《规划法》和《土地法》,增强规划、建设用地的透明度,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杜绝插建乱建行为。重点保护好千山风景区和东山风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后不再搞商品房开发。严格控制铁东地区商品房开发规模和数量,年内不再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全面提高市区广场、主街主路和重点居民小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高标准、高水平地搞好站前、新钢、铁西、立山

、沙河、长大、火炬等市区12个广场的绿化、美化和亮化,提高广场雕塑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平。加快推进建国路交通走廊改造,完成劳动路、环钢路和永昌街的拓宽改造,建成沙河大桥,形成以五一路立交桥为轴心的“十”字型城市交通主骨架。完成人民路、环钢路、二一九路等市区12条主街主路两侧户外广告、牌匾、灯箱的规范化建设和30万平方米临街建筑粉饰。改造鞍达路、南胜利路等10条道路照明设施,新上路灯3000盏。完成东建国路拓宽改造和铁西九道街大修工程,开工建设鞍羊线鞍山段拓宽改造工程,加快海城外环路建设。全面完成市区临时和违章建筑拆扒任务,高标准地搞好拆扒后的软硬覆盖和美化绿化,建成15个小区形象工程,完善60个小区绿化设施,建设28块街头绿地,新植乔灌木40万株、绿篱150万株、草坪15万平方米。着手对站前商业街进行全面改造。在建成区内建设无煤区,加强饮食行业油烟的防治,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控制低空大气污染。实施羊耳峪垃圾场沼气利用工程,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加强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严格设计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和重点工程的日常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国庆节前,给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朋友一个崭新的鞍山城市形象。

千方百计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成立城建投资公司,积极争取国债建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和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通过改善环境,产生级差地租,实现土地升值。通过对闲置和待开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广告设置权的公开拍卖或出让,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和域外资金,形成多元化融资投资体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推进花园式工厂、花园式小区和花园式单位建设;通过以资代劳、义务献工、领养承包等多种形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以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努力为来鞍投资者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法制环境。坚持以改革促开放,通过明晰企业产权,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实行国民待遇,在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居住条件等方面为来鞍投资者提供良好服务。适应“入世”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吸引和保护外来投资的规范性法规、文件。完善“一站式”服务,组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建设“绿色通道”。建立领导跟踪服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奖惩制度,健全外商评议政府部门制度和外商投诉制度,及时协调处理中外双方的矛盾和纠纷,营造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八)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抓住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以抓大项目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

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成立由市级领导挂帅的争取项目领导小组及专业工作小组,各县(市)区、委办局成立争取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和保障措施,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对上积极争取国家与省建设资金及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对外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私营业主来鞍投资;对内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构筑多元化投资格局。全年围绕农业产业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筹划实施一批对地区经济具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

认真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强化增收节支,大力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总体目标,推进以支出管理改革为核心的地方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强化预算约束,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对农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金融部门要积极组织存款,增加信贷资金可供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扩大需求、启动消费的信贷政策,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九)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省试点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和管理机制,强化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将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养老保险社会全覆盖。巩固社会化发放成果,实施全市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化管理,社会保险对象管理到人,个人帐户记载准确率100%。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突出保障重点,建立救助体系,实现网络管理。向未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其他集体企业的特困职工倾斜,完善收入核实机制,公平合理地确定补助标准。全年安排最低保障线资金4400万元,保障对象4万人。

做好劳动再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重点抓好全市劳动力市场微机网络化建设,进

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加快出中心步伐。全年实现就业6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5万人。完成2万人出中心任务,争取到2002年底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过渡。落实好“三三”制资金筹集方式,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形成各方参与、有机协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在社区服务领域、市民求助网络建立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大社区投入,搞好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促进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心群众生活。深入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关心下岗、失业职工和生活困难群众,下力量解决拖欠公教人员工资问题,保障其基本生活。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大对安全生产和防火防盗的监察力度,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供气供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敏感问题,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保持社会稳定。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比理想、比贡献、比作为的良好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倡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礼貌、乐于助人、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开辟和完善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以及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和听政议政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及时办理人民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地方行政立法和司法工作,从严治政,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搞好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取缔“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对由市财政拨款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学校,实行归口管理,合理调并,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水平。科学规划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推进鞍山钢院移址换建工作,确保鞍山师院通过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高等教育要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快培养适用性人才,提高层次,办出特色。通过强化培训和择优上岗,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一次性收费政策,推行校务公开,下力量解决乱补课、乱收费等教育热点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巩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成果,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规范文化设施管理。强化文化市场治理,重点整顿电子游戏厅、网吧和音像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鞍山体育中心,做好申办省九运会的各项准备。制定并实施2001-2010年鞍山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政、老龄、市志、档案、人防、民兵等方面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创新务实、勤政廉政的新形象

继往开来,承继伟业,实现鞍山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世纪腾飞,是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用新思路、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营造与开放型城市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建设高效务实的公务员队伍

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在全市开展的“塑造鞍山新形象”的大讨论中,深刻分析和认识鞍山与全省、全国先进城市比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查找原因,研拟对策。以危机意识来鞭策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广开思路,振奋精神,远学深圳,近学沈大,自我加压,奋起直追;以危机意识来激励全市人民爱我家乡,群策群力,勤勉奋发,自强不息。从而实现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全市经济的发展,以消弭危机于未然。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有序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监管。对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按照“明确定位,防止越位,克服错位,弥补缺位”的原则进行调整。认真清理和规范相关政策,制定符合国际惯例、能够广泛吸引外商和各类人才的软环境标准,使鞍山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热土。

调整优化公务员队伍,建立一种富有进取精神、充满生机活力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对那些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工作勤勤恳恳、勇挑重担、敢打硬仗、业绩突出的干部委以重任,吸纳那些德才兼备、思想解放、业务精通、肯于吃苦、朴实敬业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部门,从制度上解决当“太平官”庸庸碌碌、捧“铁饭碗”高枕无忧的现象,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丰富头脑,增长才干,完善自我,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每一条战线、每一项工作都要体现新思路、大手笔、有突破、求实效、快发展、塑形象,为加速实现现代化目标贡献聪明才智。

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佳、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严重阻碍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此,今年要从解决用人问题入手,采取坚决措施,彻底改变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实情、决策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搞文山会海、虚假浮夸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倡多干好事,少干错事,不干坏事,尽心竭力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造福人民、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各级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务求在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工作上取得突破。在全市政府机关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全年的每项重点工作都要倒排工期,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落实责任人,加强检查监督,完不成任务要给予批评。对确定的重点工作要先定指标后定人,不接指标或完不成指标就换人。

(三)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既要管住自己,也要管好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清清白白地做官,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在廉洁自律方面,要从市政府领导班子做起,尤其要从我这个班长做起。在市委领导下,我将带领各位副市长和全体政府组成人员,以廉洁和高效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在整治贪污腐败上,加强制度建设,使政府的工作在公开、公正、透明和强有力的监督下进行,力争通过制度的完善使每一名公务员不敢贪,时刻自警:“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坚持从严治政,建立健全一整套便利、管用、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越权、渎职和以权谋私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贪污腐败行为,加大查处大案、要案力度。对于无视法纪、违法犯罪的人,坚决绳之以法。下力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搞好专项治理。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和监督,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各位代表,千年之史,始于今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1世纪是一个需要创新、更需要拼搏实干的时代,我们要只争朝夕,迎接挑战,以百倍的勇气和信心,洒下汗水,再创辉煌。让我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为在新世纪塑造一个崭新的鞍山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