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1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讲人为时西安市市长陈宝根)
2011年2月10日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5d49089b65cbd87465a61573.html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西安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五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重大机遇,坚持以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积极应对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西安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过去五年,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41.49亿元,是2005年的2.47倍,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到510.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多,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1.8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增速比“十五”提高12.5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到85.7%,比2005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0.56亿元,五年累计超过1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工业增加值100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非公经济增加值1611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7%;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620.7亿元,占到经济总量一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07户,其中陕重汽等5户企业产销超百亿元,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开发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经开区千亿元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曲江新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浐灞生态区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办工作进展顺利,国际港务区获评2010年中国十佳物流园区,航空、航天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沣渭新区建设顺利启动。

——过去五年,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

五年来,我们着眼于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改善环境,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建成区面积新增160平方公里,达到395平方公里。地铁一、二号线加快建设,一、二环路新建一批立交桥,三环路全线贯通,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5条、背街小巷1081条,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115座,新建运行污水处理厂14座,建成应急避难场所7个,新建改建公厕1131座,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治理初见成效,电网改造、城市气化、集中供热、供排水管网等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市建设管理三年大提升和三年植绿大行动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城区新植乔木87万余株、灌木2751万余株,新增绿地1804万平方米。积极开展渭河城市段、浐灞河全流域、沣河节点、汉城湖等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实施了“引干济石”、“引湑济黑”、李家河水库等水源工程和生态水进城项目,城市生态水面达到4.5万亩,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批国家级生态区。去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4天,比2005年增加14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丝绸之路整体申遗进展顺利,曲江池、大明宫等遗址公园建成开放,西安大遗址保护特色初步形成。城市改造加快推进,拆除120个城中村和30处棚户区,回迁安置14.52万人。启动未央新城、纺织城、大兴新区、解放路、东大街等一批城市区域改造,实施了主要旅游景区、城市出入口和南北中轴线、火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提升,陇海线城市段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四城联创取得阶段性成果,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加快。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国企改革面达到98.5%,实施了纺织产业等30多个重大资产重组与产业整合项目,唐华集团等14个政策性破产项目如期完成。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组建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西安水务集团、市建工集团、西安投资控股公司。完成新一轮市、区县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多渠道多平台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国首家航空产业基金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在我市设立,市商业银行重组更名为西安银行并在榆林设立分行,首家村镇银行高陵阳光银行获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增加至19家。集体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户籍改革等取得新进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67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89倍,累计实际利用内资3150亿元,进入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3家。西安陆路国际贸易口岸正式开放,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累计接待海外游客40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6亿元。韩国、泰国驻西安总领事馆相继设立,欧亚经济论坛机制初步形成,新增意大利庞贝市等4个国际友好城市,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过去五年,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措施,高陵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四大板块和十二条产业带基本形成,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去年粮食总产达到221.6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菜篮子”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1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汤峪、五台等一批特色城镇。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400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160处,解决了164.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整村改造达到80%以上。区县发展活力增强,去年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57.6%,其中碑林、莲湖、雁塔超过20亿元,高陵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

——过去五年,群众满意率有新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荣获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6.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8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成为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去年分别达到22244元和7750元,比2005年净增12616元和4290元。基本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综合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32万城乡低保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1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通过加大住房公积金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扩大单位经济适用房自建规模,累计惠及住房困难群众83万户。二手房交易量超过740万平方米。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完成99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217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组建4个职业教育集团,“蛋奶工程”惠及农村学生25.1万人。实现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和农村医疗卫生村级服务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14%。文化、体育、人口和计生、统计、民族宗教、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人防、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公厕免费、公交半价、放心早餐、放心馒头、蔬菜早市等一批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平安西安”创建活动成效明显,信访、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全部办复。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工作规则,建立学法制度,规范决策程序,积极开展“问计于民”、“向市民报告”等活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高度重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行政监察覆盖面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妥善处置汶川地震、问题奶粉、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目标考评办法,加大抓落实力度,政府的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生了深刻变化,千年古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成就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体现着社会各界的贡献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努力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市民,向西安驻军、武警官兵,向驻市中央、省属单位和各界人士、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西安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经济规模依然偏小,优势产业不大不强,大企业、大集团还不多;旅游基础设施、服务环境不够完善,物流产业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快,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仍然不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经济外向度偏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市民在看病养老、上学入托、买房租房、购物买菜、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满意、不方便、不舒心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还比较低,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亲民便民、富商安商的公仆意识还不强,政府服务效能还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是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建设的关键时期,是西安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根据国家和全省有关“十二五”的总体安排和对西安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产业支撑、板块率先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人文、科教、产业优势,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体系,着力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便捷、宜居的幸福家园。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3%。

做好“十二五”的各项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用国际的视野来规划建设我们的城市。城市是市民共有的家园,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十二五”发展的新定位、新坐标。科学的规划对引领城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要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形成科学的城镇体系,克服既有的城市弊病,兑现潜在的城市价值,塑造独有的城市特色,奠定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二是要用产业的升级来壮大经济的规模。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未来西安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在产业优化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在总结“十一五”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审视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特色产业从小到大的倍增、从低到高的突变、从优到强的跨越。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会展中心。要以全面实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把西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科技能量释放出来,推进科技和经济融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是要用企业的需求来营造发展的环境。市场主体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把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规模作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切服从于、服务于市场主体需求的理念,进一步消除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建设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积极营造便民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富民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要用市民的感受来改进政府的工作。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乐业安居、感到满意。各级政府都要把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作为不懈的追求,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把改善民生切实体现在提高市民的满意程度上,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根本,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确保今年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保持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达到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今年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培育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加强秦岭北麓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启动翠华山、朱雀两个5A级景区建设,推进实施秦岭国家植物园项目,做大做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加快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文艺路演艺基地、大唐西市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曲江动漫游戏、出版传媒、影视基地等9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加快实施博物馆之城建设计划,继续开展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高档星级宾馆、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和主要面向自驾游客人的便捷旅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接待海外游客100万人次,国内游客6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00亿元以上。

启动编制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国家物流示范城市。抓紧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推进西安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西安华南城、经开区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西安粮食应急加工物流基地、西北出版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筹建物联网应用产业园。完善会展服务体系,全力办好2011欧亚经济论坛等展会,全年举办大型展会130个。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大力推进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继续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抓好西安工业设计园、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优化传统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小寨、东大街、解放路、土门、三桥等重点商圈的提升改造和特色街区建设,引进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抓好西部欣桥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阎良西北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建设,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500家,建设商品配送中心3个,促进新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应用材料、西部超导、西部钛业、陕西电子信息、BP太阳能等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支持通用航空、卫星应用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聚集。全力抓好渭北现代产业聚集区、金堆城钼金属工业园、兵器产业园、草堂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陕重汽、比亚迪、法士特、西电等大企业大集团,在汽车及零部件、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重点产业协作配套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推进纺织产业园建设,实现纺织服装业新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开展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引导优势主导产业、各类资源要素,向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聚集,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修订《西安市开发区条例》,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区域发展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开发区特色。支持沣渭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协调促进开发区与行政区着眼全局、优势互补、利益均衡、统筹发展。

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强化对高耗能企业和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积极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能科技示范活动。依托开发区,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确保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3.2%,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达标。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优化城市环境

全年城建投资计划安排235亿元,重点投向城市承载能力建设项目。

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地铁2号线一期通车运营,1号线基本贯通,3号线开工建设。配合省、部全面启动国家铁路枢纽基地建设,建成文景路北段、尚新路等8条道路,形成以北客站为中心的放射形路网。3月底前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开工建设东南二环立交二期、东门立交、太白南路与丈八东路十字立交,实施秦汉大道、东月路、太华北路北延伸、朱雀大街南延伸、公园北路打通等道路工程。加快西禹高速出入口立交改造等城市门户建设,研究规划主城区与阎良、临潼和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的快速连接线,开工建设西安至临潼的轨道交通,筹划启动西安阎良城际铁路。抓紧李家河水库工程、石砭峪水库供水复线和东南郊水厂及管网等建设。开工建设第一、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六、第十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和再生水管网建设。继续实施明德、太华、城北、雁东等集中供热和天然气气化二期工程。加快输配电工程建设,完善投资保障机制,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强电网保障。

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完成三年植绿大行动任务,继续实施大树栽植和绿化增量,重点抓好铁路北站周边、三环路、城市出入口等区域绿化,启动机场高速专用线绿带建设,整体改造兴庆宫公园等11个公园,新建续建清凉山公园、文景山公园、阿房宫公园、洪庆山森林公园等10个公园,新增街头绿地广场147个。环城西苑续建工程上半年建成开放。全面实施秦岭北麓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将专项保护资金增加到3亿元。筹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推进大绿二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加大水系治理力度,“五一”前汉城湖建成开放,年底前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及绿化工程基本完工,推进沣惠渠渠首和良家滩、严家渠等沣河流域节点治理工程,推进浐灞河水生态修复示范区、灞河国家湿地公园、灞桥滨河湿地公园建设。扎实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加大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空气优良天数保持300天以上。

进一步加大城棚改回迁安置工程进度。新开工安置房230万平方米,竣工336万平方米,完成23个城中村和9个棚户区安置小区12万人的回迁安置,基本完成二环内72个城中村和18个重点棚户区的改造任务。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政施工管理,坚决治理道路重复开挖,统筹安排市政工程施工路段和工期,科学制定交通分流疏导方案,对一些重点拥堵地段实施综合治理,规划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月底前完成36条道路架空线缆落地。不断提升城市保洁水平,并向城乡接合部覆盖。继续加强建筑垃圾清运秩序整治,从严治理冒尖清运、随意抛撒、违章行驶等现象。坚持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增加一批便民市场、蔬菜早市。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启动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城市管理网络平台,构筑“大城管”格局,依法规范城管执法队伍。

(三)坚持项目带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目前西安发展仍处于投资拉动阶段。要继续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中,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高质量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31个,确保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00亿元。优化投资结构,投资重点仍然放在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领域,特别是工业投资要有明显增长。积极运用贷款贴息、奖励补助、股权引入和融资引导等方式,发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领作用,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注重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用地管理,严格按照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供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储备用地制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落户。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清理处置闲置土地。完善投融资体制,推进融资方式市场化,提高投融资平台的运营能力。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确保项目资金需求。支持各类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县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抓好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特色果业、优势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支持长安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继续扶持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展示中心和1个物流中心,形成白鹿塬观光农业、阎良万亩甜瓜、临潼奶牛养殖以及高陵、长安蔬菜种植、周至猕猴桃、苗木花卉等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节约、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农技推广等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支持区县发展工业园区。形成政策合力,积极引导各区县发挥各自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坚持以产业园区为承载,以为大企业配套和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促进产业聚集。加大对区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投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支持城区与远郊区县试点发展“飞地经济”。

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修编常宁等5个城市组团规划。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4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60个重点镇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抓好313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开展村庄布局调整,涉农区县各启动2-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二级网化工程,切实抓好农村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实施黑河水库二期移民搬迁。解决3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制度。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关系。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在城镇落户。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组织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财政等制度,实现联动推进。在土地征收、产业发展和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3月底前西安科技资源市场交易共享平台基本建成,年内加盟科技资源大市场的企业和机构达到4000家,年度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0亿元。支持开发区先行先试,启动建设高新区、沣渭新区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西化与延长合并等12个重大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项目,做好秦华天然气、水务集团、高科建材等企业的培育上市。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全力推进企业业绩考核和外派监事会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公用行业、集体企业、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等各项改革。

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规模和水平。统筹协调全市招商资源,精心组织和参与境内外各类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强化产业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7.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60亿元。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引导外资以参股、并购、再投资等多种形式在我市投资,吸引跨国公司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生产基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拓宽贸易领域,培育有影响的外贸品牌,增加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以国际港务区国际陆运口岸建成为契机,加强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沿海沿边口岸的联系,深入推进区域合作。

(六)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提高就业水平。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创业资金的组织使用,通过国家创业型城市验收。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积极组织招聘活动,切实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市级财政安排社保及扶助困难群体资金超过20亿元,较上年增长39.4%。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积极推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照料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继续抓好高陵、长安、阎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增户县为试点县,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稳定岗位的长效机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扎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万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万户、租金补贴3100户,新增限价商品住房1.59万套,新建公租房3.7万套。增加农村困难户建房补助资金。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市级财政安排教育投入超过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坚持公办民办并举,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幼儿园,用三年时间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让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用三年时间全面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冬季取暖问题,加快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建设。

继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财政安排医疗卫生事业资金12.69亿元,较上年增长50.7%。加快市儿童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和感染病房楼、市红会医院西部急救创伤中心、市第三医院新建和市中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结核病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进度,抓紧10个区县医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稳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阎良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经验。继续完善新农合补偿办法,提高农民受益水平,确保全市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切实降低群众医药费用。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加快县、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力争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推进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市图书馆二期改扩建、市未成年流浪人员救助保护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继续治理性别比不合理问题。搞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工作。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参事、文史、社科研究、地方志、外事侨务、人防、档案、气象、慈善、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会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平安西安创建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不断完善维稳信访工作新格局,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社区矫正,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依法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秩序和物价监管,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手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健全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七)举全市之力,办好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

举办世园会是今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动员一切力量,确保把世园会办成一届有创意、有特色、水平高、影响大的世界园艺盛会,全面展示我市发展的新成就、新形象、新风貌。

抓紧做好园内景观工程建设、绿化种植、湖泊蓄水等工作,3月底前109个展园要基本形成花卉绿化景观,配套的四条道路以及其他工程全部完工。认真抓好城市环境整治及绿化美化,形成“两区花城、三环花带、五大花港、六类花境、十线花廊、二十座花坛、百座花园”的花卉景观。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精心安排好各项外事、内事重大活动,认真搞好志愿者征集和培训,热情周到做好国内外客人的服务接待。积极争取中、省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借助世园会节点时间,组织实施“看世界园艺,游千年古都”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按照节约节俭有特色的原则,精心策划组织世园会开闭幕式、主题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办好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增强世园会的参与度和吸引力。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迎世园”活动,着力改善窗口服务质量,倡导文明风尚,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扎实做好交通、安保等各项工作,确保世园会安全有序举行。

充分发挥世园会效应,深化“绿色引领时尚”等理念,全力促进发展转型,加快建设生态西安、绿色西安、山水之城。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和风险评估程序。加强和完善行政立法,强化行政复议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推行市级部门预算公开试点。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公信力。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推进重点部门、重点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加强对财政资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察。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面对市民的新期待,深感责任重大;站在发展的新起点,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不松劲、不懈怠,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西安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