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7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16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围绕转型发展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93.9亿元,是2011年的1.51倍,年均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9.8亿元,是2011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66.1亿元,是2011年的1.65倍,年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达400.9亿元,是2011年的1.93倍,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5.2亿元,是2011年的1.79倍,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47.5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97.3元,年均增长11.3%。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工业经济持续提升。累计实施重大工业项目1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8个,完成投资106.3亿元。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4亿元的金城黄金冶炼项目,传统黄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顺利推进,华鑫铜箔万吨技改、朝辉压延铜箔一期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成为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成功引进培育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5家,国人酒业、新希望六和饲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与汇源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强力实施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迈进。谋划实施了宝一讯电子、万达石材、九晟建材等一批接续产业项目,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加快形成,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我市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64位。特色农业稳步壮大。果品、食用菌、烟叶、大枣、核桃、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更新改造乔化果园30万亩,发展现代矮砧果园8000亩,果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食用菌由2011年的5200万袋发展到1.17亿袋,总产值突破12亿元,规模效益均实现翻番。烟叶产业五年累计利税2.3亿元,建成“两区一带百连片”精品烟田1.85万亩,金塬烟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行业示范社。灵宝川塬古枣林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灵宝香菇”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食用菌地标示范品牌;“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达183.4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立体协同发展模式。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旅游兴市”战略深入推进,骨干景区配套设施、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函谷关景区宣传营销、合作开发取得新成效,函谷关文化产业园晋升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汉山、燕子山、娘娘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总数达到4家;汉山景区金顶客运索道开工建设,红亭驿民俗文化村、函谷关天长地久薰衣草庄园建成运营,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山水游、文化游、乡村游等特色旅游势头强劲,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旅游重点县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累计实施重点商贸服务项目90个,完成投资122.9亿元,新时代百货、千禧百货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先后建成运营。成功引进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发展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102家,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9.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3%,是2011年的1.77倍,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生力军。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发展支撑日益牢靠。实施重点项目37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984.6亿元,一批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大引领、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建成投产。成功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0个,争取专项基金支持9.97亿元,项目个数和资金量位居三门峡首位。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持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入驻项目96个,建成投产84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6家,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分别完成155.5亿元、4.93亿元,是2011年的4.7倍、6.4倍,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载体,被确定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规模逐步壮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桃林街地下商业街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先后建成运营,区内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41家,实现营业额43亿元、税收1亿元。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按照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突出“规划、建设、管理”并重,统筹推进“东区拓展空间、北区填平补齐、南部改造提升、西部稳步开发”,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37%,基本形成中等城市规模。完成了长安东路、解放南路等一批城市路网工程,城区道路总长达84公里;强力推进弘农涧河、断密涧河河道治理,同步实施滨河景观、游园绿地等城市美化工程,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大力实施“百日洁城”、马路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市管理日益规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中心城镇发展迅速,朱阳镇、豫灵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城关镇连续五年入榜河南省百强乡镇,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53个、人居环境达标村196个,大王镇后地村、焦村镇杨家村被确定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区、小城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被确定为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市、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试点市、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   配合实施了蒙华铁路、三淅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灵宝绕城高速项目成功纳入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完成国道310、209和省道246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161.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96.5公里,总里程达到2236公里,城乡通行能力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稳步增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纵深推进,黄金股份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治税,大力推行矿山领域税收征管一体化服务工作,实现了“营改增”平稳过渡。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功组建灵宝市达仁鑫伟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基金,初始规模达2.5亿元,成为全省县级第一家。深化政银企合作,在全省县级率先搭建“政保贷”、“助保贷”、“中小微企业过桥基金”等平台,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功引进江苏大运集团,完成公交体制改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教育、卫生、公务用车、国有林场、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结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动产统一登记中心挂牌成立。成功举办中国苹果年会等大型博览会、推介会,多次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区域性经贸洽谈活动,累计引进省外资金297.8亿元、外资5.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6亿美元。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华侨城、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企业、大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资金、技术、管理上达成了一批新的合作成果,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个,开放合作、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功能稳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激发。2016年,我市位列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4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财政民生支出达到70%以上,累计投资111.4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85个,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8.5万人。启动实施棚改项目11个,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726套。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84处,解决了2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0%、70%。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累计投入8798万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10户4432人,实现了2.9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1所,健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机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灵宝职专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灵宝技校被评为省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特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一院、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新医院项目快速推进,市卫生监督所及120急救指挥中心建成投用,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276个,城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计生服务持续改善,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北阳平遗址保护开发扎实推进,“老子传说”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农村文化大院113个,实现公益性文化设施市、乡、村全覆盖。圆满完成“乡镇体育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成功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市。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积极妥善处置非法集资,有效防控区域金融风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黄金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政风行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法接受市人大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48件、政协提案637件。坚持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职能转变,编制完成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22项、清理规范39项;建成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中心,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各级相关规定,全面清理办公用房,“三公”经费累计下降49%。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法制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信访积案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一网三级”巡逻防控体系、“一村一警”信息系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兵役征集、双拥、统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群团组织、农机、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在政策红利收紧、区域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各项重点工作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实现了发展上的新突破;在宏观经济环境十分艰难、黄金价格断崖式下跌的困难局面下,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加速前行,呈现出转型上的新亮点;在财税增收趋缓,刚性支出增加的艰难情况下,各项民生工程接踵落地,稳步实施,彰显了责任上的新担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广大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灵宝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面临着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双重压力,传统主导产业发展乏力,新的增长点拉动不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三是资金、环境、土地等要素约束趋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然严峻。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包袱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异常艰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最大瓶颈;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脱贫攻坚等任务依然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五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攻坚克难能力不足,干部作风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夯实发展基础、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随着国家加快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举措的深入实施,必将为我市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补足补齐发展短板带来难得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根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十三五”规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看齐作为第一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融入三门峡市“三次创业”,围绕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市、三门峡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排头兵、黄河金三角现代服务业强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定位,扎实抓好“产业提升、项目提速、城市提质、民生改善、创新驱动”五大任务,着力建设“产业优、城市美、百姓富”的新灵宝,奋力夺取加快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新胜利。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高于三门峡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省前列。   二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三是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5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完成水、土壤污染防治任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民生福祉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三门峡市平均水平;城镇净增就业10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6508户22085人稳定脱贫。   围绕上述目标,政府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四项基本要求:一要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统一起来。始终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夯实稳增长基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调结构赢得时间空间。牢牢把握调结构关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稳增长创造条件。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打造“四大定位”,建设“产业优、城市美、百姓富”的新灵宝奠定坚实基础。二要坚持把扩需求与促转型统一起来。通过扩大需求,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加快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使供给结构更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打好农村脱贫、国企改革、环境治理、发展转型“四大攻坚战”,着力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和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成效。三要坚持把抓改革与防风险统一起来。始终把防风险摆在重要位置,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来防范风险积聚、化解风险隐患。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四要坚持把谋发展与惠民生统一起来。把谋发展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把惠民生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落脚点。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抓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惠及人民。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自身发展同样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但总体上看,我们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中央已经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省、三门峡市在资源城市转型发展、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们创造了难得发展机遇;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综合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即将发挥效益,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催人奋进的发展目标和有力的发展举措,必将持续凝聚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紧紧抓住用好有利条件,积极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就一定能够开辟发展新境界!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环保、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确定的各项经济预期目标与省、三门峡市保持同步,定得比去年稍低一点,是按照积极可行和留有余地的原则考虑的,既充分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需要,又立足我市实际,为转型升级、环境治理留出空间,也向社会彰显我们调结构、促转型的决心,把精力更多地用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项目、强载体,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突出投资拉动,强化产业支撑,筑牢转型升级坚实基础。   扩大招商引资实效。以“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填补空白”为方向,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大力开展全民招商、精准招商。进一步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动员各级各部门主动招商、企业自觉招商、广大民众参与招商,形成全民招商大格局;积极发挥专业招商队伍、招商小分队作用,建立台账,明确方向,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实效性。大力争取政策性资金,着力撬动更多民间资本,不断拓宽引资渠道。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重,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央企、行业百强企业,推动招商引资向高端化迈进。全年引进省外资金90.5亿元,利用外资1.95亿美元。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及投融资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项目谋划论证、投资建设、分类管理等全过程管控,增强项目实效。积极谋划完善“十三五”和“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三门峡市规划。坚持重点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部门帮扶、联审联批、月例会、定期观摩考评等制度,强化台账管理、跟踪问效,争取项目建设在投量、投速和增效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18个,总投资460.6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3.18亿元。   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积极调整园区规划,增加土地储备,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水、电、路网、污水处理厂、企业孵化园等基础设施,夯实项目入驻基础;积极谋划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研发平台,充分发挥专项基金作用,持续提升科研、融资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全年新开工项目10个,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等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12%以上。   打造现代特色商业街区。调整完善扩区规划,实施桃林街商业核心区域重点地段改造,加快金都新天地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促进特色商业街区提速增效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税收3000万元,限上企业达到45家,从业人员达到3200人。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增效益,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三量并举”,持续调优结构,向结构要市场,向结构要动力,向结构要效率。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延链补链、做大做强”的思路,持续拉长链条、提升层次、扩大总量、优化存量,不断提升黄金、铜、循环经济等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主导产业,巩固提升黄金产业,加大探矿增储力度,全年完成地质探矿进尺15.5万米,新增金金属量10.3吨,完成黄金产量61吨。加快金城黄金冶炼项目建设,力争10月底前点火试车。实施黄金产品差异化发展,加快金中皇技改扩建,积极开发黄金珠宝首饰、金银工艺品、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中西部地区金银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交易中心。发展壮大铜产业,强力推进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积极推进华鑫铜箔扩建,全力实施朝辉压延铜箔二期工程;有效整合铜产业资源,建设铜精深加工产业园,不断提升锂电池铜箔、压延铜箔国内市场占有率;加速铜产业链向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延伸,推进铜精深加工产业在提质增效方面实现较大突破,打造“中国铜箔谷”。发展循环经济,依托金城黄金冶炼等项目,做好难处理矿石的综合回收和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九晟建材、万达石材为引领,谋划实施一批工业固废循环利用项目;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积极推进废弃电器线路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盘活工业存量,加快推进黄金机械厂改造提升,整合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改造提升志成金铅、新凌铅业,实现铅锌冶炼企业全面盘活、稳定生产。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引进合作伙伴,辐射带动豫西制药、孟成生物等医药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帮扶,坚持经济运行月例会制度,强化经济分析研究,指导企业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战略。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服务活动,一企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名市级领导、一名科级干部,一包到底。坚持每周召开企业帮扶联席会,扎实做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科学施策、品牌营销”的要求,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打造“两群两园”,以苹果、食用菌为突破,发展壮大两大产业集群,带动形成苹果、食用菌、大枣、核桃、杜仲、烟叶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效益。持续优化调整果品区域布局,着力推动品种结构、栽植模式改革,重振果品产业辉煌。新建矮砧苹果示范园3000亩、乔化果园改造示范园1万亩,完成食用菌栽培1.27亿袋,建成食用菌标准示范园10个,新发展核桃2万亩,杜仲稳定在7万亩以上。合同种植烟叶5万亩,大力实施“弘农源”生态烟叶走廊、核心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提升烟叶产业质量效益。依托汇源果汁杜仲饮料、昌盛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整合提升一批、催生新上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园;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流通渠道,打造电商物流园。推进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经营结构,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20家、农民合作社50家,农业龙头企业保持在65家以上。放大品牌效益,坚持线下直销门店和线上网络推介相结合,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强化“母子品牌联动”战略,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子品牌,扩大提升灵宝苹果、灵宝大枣、灵宝香菇、灵宝核桃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将品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强化基础支撑,加快推进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灞底河磨里段河道治理、小秦岭烟区水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旱涝保收田4000亩、节水灌溉6800亩。   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围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主线,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建设黄河金三角现代服务业强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坚持“全区域发展、分层次开发、大企业牵引、差异化竞争、品牌化运营”原则,聚焦老子文化、古军事文化、黄帝文化、杨氏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合作,积极推进函谷关景区、特色小镇、黄金小镇规划建设,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树立灵宝旅游龙头品牌。科学定位景区客源市场,确定差异化发展方向,构建点、线、圈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打造旅游终极目的地。加快组建灵宝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整合燕子山、娘娘山景区优质资源,盘活景区资产,夯实发展后劲。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统筹全市景区、酒店、旅游商品、特色餐饮等旅游资源,建立智慧旅游APP,实现旅游服务一站式办理。创新运营模式,调整营销策略,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安全管理水平,依托现有资源,丰富景区内容、产品内涵,不断开辟市场、聚集人气,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繁荣发展商贸业,投资20.87亿元,实施新天地商业综合体等25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加快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全力攻克农副产品上行难题,做到代购与代销同步,实现双向流通;持续推进农业电子商务示范点建设,全市80%行政村实现物流配送覆盖,涉农网店总数超过400家,网络销售额达到6亿元以上。全力激活房地产业,加快闲置土地开发治理,集中力量打好“烂尾楼”治理攻坚战,着力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提升房地产税收贡献率。坚持减存量、提质量,激发商品房市场活力,推动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型业态,紧跟现代消费趋势,挖掘需求潜力,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家政、养老、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丰富三产业态层次。   (三)坚定不移强功能、提品位,迈出城乡统筹新步伐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管理紧跟”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争当三门峡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排头兵。   突出城市规划引领。主动融入三门峡“一核两翼三带多点”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要求,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全面完成2030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修编,科学指导城市建设。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改造。依托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实施城市道路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等城市环线路网,畅通城市西出口;逐步打通建设东路等“断头路”,合理设置单行通道,使城市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用足用活棚户区改造政策,在现有的11个棚改项目基础上,再启动实施总投资19.9亿元的5个棚改项目。完善中心城区承载服务功能,加快实施城市供暖工程,确保采暖季前实现区域集中供暖。投资3000万元,建设改造中心城区排水管网6公里,逐步实现城区雨污分流;完成张家沟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后续工程,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运营,提高城市消化吸收能力。加大城市北区“填平补齐”力度,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城市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服务能力。加快东拓展区开发,积极推进五龙东路西段、经五路北段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同步实施房地产、商业、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建设,推动与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严管理、经常化、工作细、出精品”的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深化“百日洁城”行动成果,加大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投入,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率,加快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加快中心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豫灵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朱阳等省际中心城镇和阳平、函谷关等重点镇建设,推动城镇扩容提质,实现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巩固提升5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再启动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努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市。   巩固区域交通优势。积极服务蒙华铁路、运宝大桥、国道310南移等重点交通项目,全力做好灵宝绕城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施省道245甘山至寺河段、省道312焦村至豫陕界等干线公路改建工程,新建改建通村公路68公里,构建更加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北汽车客运中心,实现全市主要道路客运系统“无缝化对接”和“零距离换乘”,为群众出行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服务。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强化改革推动。坚持科学统筹,提高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深入推进行政改革,持续深化“效能革命”,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人员合理流动、工资岗位配套的人事薪酬机制,裁减冗员,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全面推行权力、责任和负面清单,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探索试行“多证合一”,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挥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中心作用,逐步实行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持续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以股权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薪酬绩效改革,提高骨干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坚持“一企一策”,积极推进破产企业重组改制,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矿山、房地产、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重点项目、第三产业等6个领域税收专项治理,着力完善矿山领域税收征管配套措施,创新征管方式、手段和机制,切实发挥综合治税效益。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指标控制管理,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提高预算实效。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展分级诊疗和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统一标准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快信用联社组建农商行、环保执法、公务用车、农业农村、教育、户籍、文化等领域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强化创新驱动。紧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集团,抢占行业制高点,在更大范围内汇聚高端优质资源,实现借智借力发展。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企业发债工作,力争5月底前发债成功。做大做强灵宝市达仁鑫伟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运作建立黄金产业、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基金。整合城投、农投、水投等融资平台资源,理顺国有资产担保体系,盘活存量资产,挖掘潜力,增强活力。继续用活用好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优势平台,积极申报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增速达到20%以上。   强化开放带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在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方位、常态化合作,积极争取灵宝在用电、用气、企业税收等方面享受周边区域同等政策红利;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沿着“一带一路”布局资源开发、投资兴业,把灵宝建设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的中心腹地、河南向西开放的前沿。抢抓省贵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三门峡设立的政策机遇,扩大黄金及有色金属、珠宝玉器质量检验范围,推动灵宝黄金走向更大市场。大力发展出口型经济,巩固扩大铜箔、食用菌、果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培育石材、钨精矿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实现对外贸易1.29亿美元。   (五)坚定不移治污染、保生态,建设绿水青山新家园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对接合作,编制环境治理整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源头、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多措并举治污降霾,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3天以上。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攻坚重点,全力“保好水”“治差水”。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精准治污,水路统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面启动文峪河、枣香河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稳步实施弘农涧河、阳平河等4条河流水体达标治理。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无主废矿渣无害化处置及鑫安固废胭脂沟处置场项目建设,全力解决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集约高效利用资源。探索推进黄金资源重组整合,着力解决小秦岭矿区产业化集中度不高、布局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资源集聚度和利用率。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减碳,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管理和考核,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规范用地行为,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整治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积极推行中水利用。鼓励使用光伏发电、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4万亩、森林抚育2.08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特色经济林建设3.5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310万株。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小秦岭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黄河湿地公园保护力度,修复“一山一河”生态环境。依托弘农涧河、断密涧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沿河景观带,打造城市“会客厅”。   各位代表!我们灵宝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影响大,解决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采取黑脸、铁拳、霹雳手段,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执法监管,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力以赴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坚定不移惠民生、增福祉,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共享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突出群众主体、保障搬迁投入、强化配套设施,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创新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加大社保兜底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完成5954人易地扶贫搬迁、17个贫困村摘帽、8000人脱贫年度任务。 完善提升社会保障。建立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00万元,新增就业8000人、失业再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对象补助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大力发展普惠教育,加快推进市第一幼儿园、市第六小学建设,完成8所农村中小学改薄任务,办好“示范性”和“普通性”两个竞争层次的高中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新医院等重点卫生项目建设;依托道家养生文化,谋划实施特色医养结合项目,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深化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与北京启迪冰雪集团洽谈对接,谋划实施冰雪场馆项目,带动冰雪运动发展。加快编纂《灵宝简明通志》,挖掘一批优秀文化产品,着力把灵宝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切实做好兵役征集工作,巩固提升双拥共建成果。统筹做好计生、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群团组织、农机、气象、档案、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等其他各项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我们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抓好非煤矿山、尾矿库、水库、消防、旅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化解信访积案,强化网络舆情管控,扎实做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力抓好非法集资处置和风险防控,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依托“一网三级”巡逻防控体系,深化“一村一警”战略,大力开展平安建设“三创一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今年我们将继续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集中有限财力,着力为群众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   1、完成学校建设工程。   2、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完成文化体育卫生惠民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4、完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5、完成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6、完成城市集中供热首期工程。   7、完成安居保障工程。   8、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9、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10、完成政府金融扶持工程。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民为先、实干为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决兑现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每一份承诺!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必须坚守的信念。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持续提升法治思维和服务管理能力,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确保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进一步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坚持为民执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和民生为己任,诚心诚意为基层服务,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加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将转型发展重任刻在心中、扛在肩上,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懈怠,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紧紧抓住想干事、敢干事两个关键点,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相结合,强化政务督查、目标考核和履职问责,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坚决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坚持高效施政。坚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做到终身学习不间断、解放思想不停步,主动适应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机遇,以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审视发展、谋划工作,使政府工作更具前瞻性。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努力在体制机制、工作思路、措施办法等方面,走出新路、干出实绩、创出亮点。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放”的力度,不断健全“管”的制度,有效提升“服”的水平,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行政效率。   四是强化廉洁意识,坚持清廉治政。“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入开展“三严三强化”活动,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持续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坚持不懈地纠正“四风”。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征程蕴含新希望,新作为铸就新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全市人民,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打造“四大定位”,建设“产业优、城市美、百姓富”的新灵宝而不懈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并肩奋斗,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市长 何军)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