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3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22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崔亚军
2024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3日在子长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考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定位,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防疫情、稳经济、促投资、保安全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5.84亿元,增长10.3%;地方财政收入17.11亿元,增长78.79%;固定资产投资58.52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100元、14224元,增长4.2%、7.2%。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居延安市第一;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创历史新高。

(一)过去一年,我们奋力抗疫、共克时艰,健康防线更加牢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延安市有关要求,因时因势优化调整落实防控措施,全年财政投入5480.5万元,免费核酸检测58轮618.88万人次,疫苗接种48.91万剂次,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各行各业坚守岗位、任劳任怨、各尽其责,以平常心做平凡事,为疫情防控注入了人民的力量。党员干部与社会各界,以初心赴使命、以行动践承诺,诠释了奋斗者的价值观念,充分展现了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二)过去一年,我们围绕产业、延链补链,经济发展质效提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09亿元,增长5.9%。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整治撂荒地3021亩,粮食播种面积20.3万亩,总产4.75万吨,增长9.45%。延安市落实耕地保护措施暨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子长召开,我市荣获陕西省耕地保护激励先进单位。山地苹果“百千万”示范工程通过延安市验收,新建美丽果园、高质高效示范园8个,建成冷气库1070吨,苹果总产11.14万吨。加快秀延河川绿色蔬菜产业带建设,新改建大棚(拱棚)1577亩,发展食用菌600万棒,建成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2个,种植蔬菜4.2万亩、产量15.04万吨。安定廖公桥净菜包装车间建成投用。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8万亩、产量8万吨,省级马铃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投用。新栽良桑2500亩,养蚕4000张,建成陕北第一例小蚕人工饲料养殖示范点,突破了北方养蚕受季节性影响的技术瓶颈。新发展中药材3000亩,保有量达到2.4万亩,苦杏仁加工厂建成投用。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6个,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肉羊产业集群,10亿级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实施。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7.8亿元,增长37.34%,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工业园区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审核认定,为我市打造陕北区域性高端能化产业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子长矿区纳入国家矿区规划,为我市能源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大做强煤炭工业,19处煤矿15处建成投产并全部实现综采综掘,其中4处煤矿实现智能化开采,羊马河、南家咀煤矿核增产能240万吨,全年生产原煤1487万吨,增长27.97%。全力支持油、气和新能源企业稳产、扩能、增效,全年生产原油79万吨,增长1.83%;生产天然气9.69亿方,与上年基本持平;新能源发电量6.28亿度,实现产值2.2亿元。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引进制造业企业2家。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5.19亿元,增长9%。《子长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高柏山黄帝文化园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76.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6亿元。下大力气推动子长小吃“走出去”,先后举办“子长过大年”“子长之夜——夏日狂欢节”大型夜经济等促消费活动15场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94户,培育入库“五上”企业10户,净增8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3.29%。

(三)过去一年,我们紧盯项目、扩大投资,高质量发展后劲增强。126个重点项目开复工117个,其中27个延安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产业项目、社会资本项目、制造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4.5%、67.3%、105.3%,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考核位居延安市前列。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32亿元,涉及项目12个;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亿元,涉及项目5个。探索推行了“专班+专家+专业机构”项目谋划机制,共谋划项目244个,总投资459.9亿元,确定前期重点推进项目99个,总投资85.8亿元。制定出台《子长市招商引资优惠激励政策(试行)》,大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7个,总投资104.74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41个,省际资金到位44.5亿元。引进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四)过去一年,我们聚力“衔接”、补短强弱,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认真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四化”机制,创新开展“八个一遍”风险隐患排查,“百日提升督帮”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安排1.02亿元用于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0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888个,实现脱贫人口外出务工9271人。杨家园则、史家畔、马家砭东部一条川生态宜居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我市被延安市确定为乡村生态振兴“抓点示范、典型引领”示范市。新增硬化农村公路7.3公里。防返贫帮扶工作被央视《朝闻天下》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市荣获陕西省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先进集体。

(五)过去一年,我们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我市被确定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为更加有力有效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机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城市战略和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子长至安塞高速公路列入国家规划,我市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大格局迈出关键性一步。210国道子长段加快建设,芋则湾道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连接线、朝阳路刘家沟段人行道改造完成,环城路网冯家屯至上冯家庄段开工建设。红石峁水库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城区供水双水源保障迈出坚实步伐。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桑树坪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篮球场、羽毛球场、秀延河两岸塑胶健身步道建成投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完善了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健全了物业管理配套制度,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定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初具规模,杨家园则、涧峪岔重点镇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1个村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2个村被授予“陕西省传统村落”。常态化开展“一区三线”“八清一改”等行动,建成卫生厕所3150座,2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六)过去一年,我们守护绿色、系统治理,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协同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守牢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施造林绿化17.5万亩、森林抚育17.6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0万亩。圆满完成省级新一轮退耕还林复查验收,合格率达99%。狠抓污染治理,7个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新建污水管网41.6公里;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分类整治入河排口,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管护,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大力推广电、气、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应用,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同比增加3天。

(七)过去一年,我们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更大程度便利了群众和企业。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留抵退税政策,退税减税降费3.86亿元。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步伐加快,5家县属国有企业顺利并入瓦窑堡投资集团;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全部纳入“一卡通”系统管理。教育“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全面落实,全市40所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6所、注销34所,课后服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成效明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效初显,加盟入社成员增至9个,并在西安设立了“子长供销消费扶贫馆”。多措并举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80%的村实现有稳定可持续的集体经济收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更加明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564.72万元。

(八)过去一年,我们立足民本、加大投入,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本级人大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实办妥,有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狠抓就业创业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459个,新增城镇就业1750人。启动了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工作,教育经费投入大幅提高,由2021年的4.24亿元增加到5.2亿元,增长22.6%;职教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1+X”特殊焊接试点学校。中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杨家园则、热寺湾、李家沟3个亚定点医院建成投用,共设置床位520张,有力提升了医疗救治能力。陕北道情剧《一条棉被》荣获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填补了陕西省曲艺门类未获此奖的空白,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国家双拥模范城顺利通过届中考评。低保、养老、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国家、省、延安市关于安全生产系列硬措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我市被评为延安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先进集体。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信访形势持续好转。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公安工作多次被央视等媒体宣传报道,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九)过去一年,我们务实勤政、笃行不怠,政府效能明显提升。扎实推进陕西省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清廉子长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监督,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制度,有效防范政府廉政风险。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规则议事、决策、办事,做到了重要精神会上传达、重要问题会议研究、重大事项会议议定、大额资金会议审定。

此外,统计调查、人民防空、新闻广电、气象服务、民族宗教等事业都有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都有新作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努力保持向上向好势头,力求全程精彩、全年出彩;我们完善机制、精准发力,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求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战疫情、稳经济、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喜迎二十大,力求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就令人欣慰,积累的经验值得铭记。这就是,不管我们面临多么复杂的形势、多么大的挑战,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都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都必须保持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都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27万干部群众,向驻市单位、驻地官兵、公安民警和广大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子长建设发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及在外的子长籍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新动能培育不足,产业链条效益还不明显,特色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延安北部副中心定位、县级市的规模标准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三是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油煤气安全风险隐患较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城区山体沟道隐患治理难度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各项改革推进过程中不可预见的潜在风险隐患也在增多。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社会事业等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较为短缺。五是政府系统一些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观念、能力作风、责任担当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我们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特别是“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全饮水、生态环境”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打通更多发展堵点、整治更多发展痛点、解决更多发展难点。

二、2023年总体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延安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子长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和“四个子长”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五大”发展战略,重点抓好“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全饮水、生态环境”四项工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延安经济、文化、创新创业副中心,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子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8%。

同时,市政府经过广泛征集、遴选,初步提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12件民生实事:一是袁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二是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三是城区健身步道(三期)及滨河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四是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工程;五是政府救助保险项目;六是优质创建验收达标学校改扩建项目;七是城区公厕提升改造工程;八是市人民医院“千县工程”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九是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十是小蚕共育室建设项目;十一是瓦窑堡街道西门坪主干道道路维修改造工程;十二是杨家园则镇贺家沟大桥建设项目。

各位代表,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底色!对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成效、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厚植新优势。坚持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紧紧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量级、做强能级、做优品级,更好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

1.绿色化发展农业。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以链式思维推动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一主三带四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决扛起重农抓粮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田长制,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产量保持在5万吨以上。实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和高标准高质量示范创建工程,积极推广黄色系、袖珍系等新优品种,新建果园1000亩,提升改造挂果园1万亩,打造高质高效示范园10个,统筹提升油桃、樱桃、葡萄等产业基地效益,水果总产12.63万吨。坚持“三菜”并举,新改建大(拱)棚1000亩,集成推广“三改一提”实用技术,蔬菜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种植马铃薯6万亩,建设绿色高效万亩示范区,实施马铃薯丰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集成和示范项目,提供多元化种质资源。新栽良桑、果桑2500亩。种植小杂粮6万亩。新发展特色中药材3000亩。建设规模养殖场15个。严格落实农产品产地合格证承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盯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马铃薯、蚕桑六大产业链,实施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短板,着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重点推进国家级肉羊产业集群建设和10亿级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鼓励引导农产品创新研发,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提升产出效益;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延安小杂粮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集中力量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创建工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各1个。通过指导培训、重点扶持、招商引进、政策倾斜等方式,发展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延安市级龙头企业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0个。

2.园区化发展工业。围绕优煤、稳油、扩气、增电,抓住国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机遇,盯住运行、稳住生产、抓住市场、扭住转型,促进工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释放煤油气产能。协调推动《子长矿区总体规划》早日获批,加快推进车村一号井、甄家沟等煤矿建设,支持禾草沟一矿等4处煤矿技改提标,全年生产原煤1580万吨以上。鼓励引导煤炭企业在煤炭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扩大交易量,做大平台经济。强化油气企业联席调度和环境保障,原油产量稳定在79万吨、天然气稳定在10亿方左右。二是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抓住用好新能源发展机遇期,科学布局新能源产业,实施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整市推进工程,开工建设华能南沟岔200兆瓦风电项目,新能源发电量7.8亿度,增长24%。三是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围绕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抓配套、扩投资、强招引、优服务,推动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快推动煤炭后产品综合利用;建成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冷链物流基地、危废综合处置中心,实施好工业园区综合管网及配套设施、千万吨铁路煤台专用线、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等项目。同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矿山设备制造维修服务中心、煤矿设备制造基地,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

3.多元化发展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聚焦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积极融入全省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完成《子长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发展,实施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文昌山龙虎山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瓦窑堡老城下河滩基础设施建设、安定古城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提升瓦窑堡革命旧址、钟山石窟等景区品质,切实把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推进食品加工示范园建设,切实解决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多、散、乱、差、监管困难等问题;建成子长小吃美食街区,推动子长煎饼、子长凉粉等特色小吃“走出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消费增长三年行动,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养老服务、教育医疗、体育服务等消费,加大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纾困力度,尽快推动消费走出低谷、健康发展。健全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促进城乡物流“高效化”。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动惠企政策红利更快更好直达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00户、“五上”企业7户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3.3%。

(二)更加注重重大项目引领带动,在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按照“深谋、快干、提质、创新”总体要求,转思路、破难题、求突破,切实把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的举措谋得更准、成效做得更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安排本级重点建设项目119个,其中新建项目92个、续建项目27个,总投资242亿元,年度投资114.8亿元;列入延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1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亿元。特别是涉及“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全饮水、生态环境”四方面的33个项目,我们将集中精力、铆足干劲,全力予以推进,确保将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围绕“四张清单”,建立完善领导包抓联系制度和专班推进机制,紧盯产业类、先进制造业、社会资本三个10%增长目标,充分发挥10个工作专班的作用,实行周安排、月调度、季分析,扎实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任务落实,上半年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0%以上。认真落实新的统计政策,狠抓项目入库入统工作,确保项目投资应统尽统。二是狠抓项目谋划和争取。聚焦现代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绿色能源、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坚持用链式思维深入开展重点项目谋划提升行动,谋划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效益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抓住“十四五”规划调整机遇,建立纵向协调对接长效机制,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两大方向,到延赴省进京,积极协调跟进,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三是狠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以“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审管联动机制,优化调整服务事项和办事流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区域竞争新优势。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审批集中攻坚行动,持续实行项目调度会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专家预审和联席会议审查制度,对于通过审查的项目,即时启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上见成效。同时,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力度,有效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严厉打击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三)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在提升城乡“建管治”水平上取得新成效。抓住国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着力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突出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坚持城乡发展“一张图”,完成子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并充分应用基础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多张图”向“一张图”转变。启动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抓好主城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街景提升三个专项规划编制和设计工作,加快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管控土地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品质。二是着力提升城镇建管水平。完善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完成芋则湾道路改建,加快推进210国道子长段建设和环城路网冯家屯至上冯家庄段改造项目,启动实施环城路网刘家沟段改造,“一点一策”治理城市拥堵。持续开展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加快推进桑树坪棚户区改造,硬化背街小巷7条,建设城区停车场6个,实施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区人行道和智慧路灯改造、主支街道路沥青罩面、城市园林绿化升级提档工程;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管线入地工程,统筹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等各类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注重在“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上改善城市品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积极探索推行“一镇一策”,加快推进智慧乡镇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乡镇特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以“一区三线”为重点,实施“创文”短板提升工程,规范城市规划区内修理厂、加工点、废品回收点、料场、乱搭乱建等临时占地行为,下大力气抓“城市蜘蛛网”专项整治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人居环境治理,深入开展“规划扩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行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目标,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绿化美化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公共区域常态化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机制,推动农村由面上清洁向村内户内延伸。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建成重点达标村10个、示范样板村5个。

(四)更加注重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干出新业绩。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局联系延安市工作的重大机遇,着力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一是守牢返贫底线,抓成果巩固。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干预,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突出产业和就业两个重点,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综合运用转移就业、公益岗位、技能培训等措施,支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聚焦“消薄培强”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包联低收入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长。二是坚持稳妥推进,抓乡村建设。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整合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全面提升“四好农村路”发展水平,启动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统筹推进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房质量安全提升等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后续运行管护机制;稳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市创建,建设城区至安定镇沿线示范片区,巩固提升东部一条川示范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三是注重“三治”融合,抓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大力推行“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监督治理模式,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切实发挥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调委会基层组织调解作用,强化农村法律服务供给,加大邻里纠纷矛盾排查化解,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五)更加注重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增效,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上迈出新步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系统性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坚持扩绿护绿并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国家储备林、黄土高原生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林草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1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8000亩。狠抓国家卫片执法反馈问题整改,下决心消除偷牧、夜牧现象,统筹抓好森林防火、征占用林地审批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同时,加快推进退耕还林野外勘界、登记、确权工作,全面完成确权颁证。二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落实落细各级河长责任,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强化沿河排口、村镇、工矿企业等重点区域污染管控,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好转。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狠抓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治污减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强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积极推广应用基于煤矸石填充的荒沟生态治理技术,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优化乡镇垃圾中转站设施配置及运行,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落实“双碳”战略,加强煤炭等传统能源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推进工业、建筑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扎实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广电、气、光伏、光热等清洁取暖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六)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上打造新引擎。坚持在改革中添动力,在创新上求突破,扩大对外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预算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融资平台整合进度,扩大有效投资。深化“两支队伍”培训机制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后服务,大力推进“名校+”工程,尽快落实子长中学与延安中学合作办学,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示范乡镇学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全面振兴蓄力赋能。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协调均衡布局。积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考核,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激励政策,调动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优化完善“1+5+11+N”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坚持全民招商与专职化招商并重、线上招商和线下招商融合,树牢以落地项目、到位资金和企业产值考核招商引资工作导向,引进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引进新项目不少于10个,到位资金47.5亿元以上,引进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同时,积极主动融入上级重大战略,争取更多优势产业链嵌入国家、省和延安市产业发展链条。扩大特色优势产品外销和进出口规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00万元。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制定科技创新驱动实施办法,出台科技惠企系列政策措施,统筹用好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紧盯产业发展方向,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小型分布式流动式伴生气智能并网发电技术,提高石油开采伴生气利用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每个乡镇建设1至2个“小变大、旱变水”集机械化、智能化、防灾减灾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着力提升粮食产能。

(七)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改善,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上展现新作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一是齐心协力振兴“人民”教育。坚决把振兴教育作为办好民生事业的头等大事,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完成芋则湾小学和第一小学二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桃树洼初级中学;全面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建立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名优教师和稳定市域内优秀教师的机制,制定学校精细化管理和量化考核办法,强化校(园)长考核结果应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二是多方联动保障安全饮水。将安全饮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红石峁水库建设,全面启动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魏家岔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强二次供水监管,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协调推进引黄济延重大引水工程子长段建设和中山川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早日落地,有效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三是聚力需求优化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健康子长建设,大力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加强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妇保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加快建设中医院迁建项目,充分发挥3个亚定点医院的作用,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加强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四是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紧盯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岗位精准推介、未就业人员结对帮扶活动,建成公共实训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落实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措施和接续措施,持续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整治,推动经营性、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五是守正创新繁荣文体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工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持续加大子长唢呐挖掘和传承力度,打亮“子长唢呐”品牌;启动“子长煎饼”“子长凉粉”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推动革命文物示范区创建,积极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六是健全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乡低保排查力度,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持续做好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提高异地就医资金结算工作效率。积极承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同时,完善稳物价应对机制,建立价格监测台账,加大重点行业领域物价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监测调控,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兑现,全力稳物价保供应。

(八)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彰显新担当。构建全流程、多领域、深层次安全保障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确保资源、能源和生态安全。多措并举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处理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乙类乙管”新阶段疫情防控要求,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拓展药品保供渠道,保障群众用药需求。特别是加强对“一老一小”、基础病患者、孕妇等重点人群以及农村地区留守人员的关怀和防护,最大限度降重症、防病亡。二是全面强化公共安全保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夯实17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责任,持续加强煤矿、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自建房、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体系,重点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关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巩固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是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一体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按照子长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安排部署,把开展“三个年”活动作为一以贯之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高质量项目硬支撑、营商环境硬基础、干部作风能力硬保障,全力以赴冲刺开门红、决胜全年红,以实干实绩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把依法行政用在实处。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处理社会事务,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坚决贯彻市委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三是坚持把为民服务系在心头。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的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特别是对市委确定的“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全饮水、生态环境”四项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和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我们将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竭尽全力抓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督查保障及各类要素保障,切实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树牢“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四是坚持把廉洁纪律挺在前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靠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有效防控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廉政风险,严惩各类腐败行为,以实际行动赢得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新时代孕育新气象,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担当,攻坚克难、奋勇前行,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子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五大”发展战略:即“高端能化支撑、特色产业引领、文化旅游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10亿级肉牛产业:肉牛全产业链实现价值10亿元以上。

“五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3级及以上);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企业(年营业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年营业收入1000 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年营业元及以上);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有资质且有建设项目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

“八个一遍”风险隐患排查:一是联村县级领导对包联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情况走访一遍;二是包联镇(街道)县级领导对包抓镇(街道)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安排部署、工作开展情况督促一遍;三是镇(街道)主要领导对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和“三类监测户”遍访一遍;四是驻村“四支队伍”对市域内居住的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生产生活稳定情况核查一遍;五是包村部门领导对包联村帮扶发展情况、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调研一遍;六是帮联干部对帮联脱贫户、监测户走访联络一遍;七是村级网格员对负责监测范围内的所有农户筛查一遍;八是市级业务督导组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情况抽查一遍。

“三区三线”划定:“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是指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八清一改”:“八清”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禽畜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外卫生、清理乱堆乱放乱搭建、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河道卫生、清理农村道路沿线卫生。“一改”指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河道“清四乱”:指清理整治河道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问题。

留抵退税:又称“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优惠”,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提前全额退还。

亚定点医院:指在方舱医院的基础上,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要按照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三菜”并举:指大棚菜、拱棚菜、露地菜“三菜”并举。

“三改一提”:即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方式和提升设施蔬菜机械化作业水平。

预制菜: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全省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陕西省委宣传部与省文旅厅联合印发的《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中指出,力争到2025年,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消薄培强”:即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消薄”指消除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培强”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一约四会”:“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

“四议两公开”:“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双碳”战略: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1+5+11+N”招商引资工作体系:“1”即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相关行业领域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统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5”即成立由主管行业副市长担任组长的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能源化工、煤矸石和煤泥综合利用5个产业招商小分队;“11”即11个镇(街道)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N”即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相关责任部门。

“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五个扎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5日来陕考察时提出的“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五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23日来陕考察时提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个年”活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两个确立”:是指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