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3年黎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23年黎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制定机关:黎平县人民政府(主讲人为时黎平县县长崔华明)
2023年2月16日
http://www.lp.gov.cn/newsite/zwgk/zfgzbg/202302/t20230216_78232005.html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黎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不易、极为难忘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主战略主定位,全力以赴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核心区,顶住了超预期因素严重冲击,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这一年,黎平赶超机遇叠加、动力强劲,振奋人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下,国务院出台了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闯新路的“新国发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意见,41家省直部门出台支持“桥头堡”建设若干配套政策,赋予黎平全新发展定位,我们赶超突围更有底气、加快发展更具潜力。

这一年,黎平发展负重前行、稳中求进,鼓舞人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全县上下同频共振、奋发有为,一心一意干事业,一以贯之绘蓝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6亿元,同比增长2.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73亿元,同比增长15.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792元、12369元,同比分别增长4.8%、6.5%。过程饱含艰辛,成绩令人鼓舞。

这一年,黎平人民风雨同舟、安危与共,温暖人心。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世纪疫情,广大干部群众不惧风险、迎难而上,坚守各条战线,投入疫情防控资金近3000万元,力保百姓康宁;我们守望相助、大爱驰援,先后派出275名医护人员和127名公安干警支援贵阳、毕节、榕江、天柱等地抗疫,彰显大县担当、诠释为民情怀。面对严重旱情,全县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力抗旱,有力保障了6.3万受灾群众用水安全。面对困难挑战,县委带领我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凝聚起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攻坚克难抓质效,“四化”推进取得新成效。坚持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打造木材产业园、石材产业园,建成标准厂房6.32万平方米,引进入驻优强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9户。大力实施“强县城”行动,完成棚户区改造1613套、老旧小区965户、背街小巷20条,新建和改造排水管网和污水管网24.6公里,新建燃气管网13公里;消除“两违”存量479个,整治传统村落“蓝帽子”1443户。新建高标准农田4.45万亩,粮食总产量增长4.2%,新增“两茶一药”种植面积5.58万亩,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7家,连续五年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成功举办2022全国乡村“村晚”展示活动暨贵州云匠村晚、“世外桃源·人间样板”非遗日主题等活动,肇兴镇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黄岗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黎旅游人数755.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6.68亿元,侗乡黎平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攻坚克难夯基础,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3+1”保障,加强对3500户14032人动态监测和帮扶,投入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2.54亿元,实施项目379个,消除返贫风险2968户12967人,推动脱贫户有劳动力家庭3.03万户、6.57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931元,同比增长16.65%,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完成佳所、黄岗、八舟等6个省州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改厕5050户,行政村正常收集生活垃圾覆盖率达92.23%。夯实农村交通基础,完成危桥改造8座,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融”高质量发展,黎平县被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大力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彦婷手工刺绣非遗工坊入选国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兴产业、美乡村、富农民,开启乡村振兴美丽蝶变。

(三)攻坚克难扩投资,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核心区为抓手,谋划储备“桥头堡”项目161个,总投资1294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桥头堡”建设专项资金、融资贷款12.34亿元。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累计节约资金4358万元。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要素,清单式推进清水江光伏发电、华建石材产业园等5个省级重点项目和木材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园、肇兴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等25个州级“十大工程”项目建设。深化黎平——佛山禅城深度协作,推动共建工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500兆瓦风电场、肉牛养殖、循环水鳜鱼养殖等47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到位资金25.42亿元,切实推动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攻坚克难优环境,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黎即办”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窗通办‘2+2’模式”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各类行政审批时限压缩82%以上,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跨省通办”事项达2651项,“全程网办”率达72.93%。深化经济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黎平经开区运行机制,稳步推进仟山农林、天壹、肇兴文旅3家县属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组建黎平侗乡茶城、黎平鸿皓房地产开发2家县属国有企业。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监督等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油茶“村推户管”等改革举措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攻坚克难护生态,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综合治理石漠化2.4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2.5平方公里、非煤矿山生态环境整治13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9%,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严格落实“林长制”,实施完成营造林5万余亩、苗木检疫223万株,县国有东风林场荣获“省级国有示范林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围绕创建全国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县目标,积极推广“国储林+”和“特色林业+”等模式,建成九潮万宝山林下万亩天麻示范基地,有序推进汪家庄林下万亩天麻示范基地建设,森林利用面积达103.8万亩,产值达12亿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改善实现“双赢”。

(六)攻坚克难强保障,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千方百计稳就业、稳市场主体,实行一企一策,累计帮助1.6万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667个,“退免减缓”税费1.89亿元。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4733户,新增城镇就业6502人,实现稳定就业23.41万人。全力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争取专项资金7994万元,实施城关二小改扩建、双江镇幼儿园等24个教育工程项目建设,黎平职校与广东4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打通了人才输送培养新渠道。健康黎平扎实推进,全面推进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胸痛、脑卒中、创伤“五大中心”建设,建成尚重镇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县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县377个村卫生室“四有两落实一服务”进一步夯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医保报销金额2.23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60元/月、440元/月,获得中央及省州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61亿元,兜牢兜实民生底线。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攻坚克难守底线,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三驻”行动,狠抓国务院、省、州督导反馈隐患整改,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采取国有资产盘活、降息展期等措施化解政府债务,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扎实推进“平安黎平”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县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电信诈骗案件实现“两降两升”目标。县信访局荣获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普法依法治理获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同时,民族、宗教、双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八)攻坚克难转作风,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以勤政廉政为准则,坚决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贯彻“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部署要求,约谈政府系统干部职工37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2人。扎实抓好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清单化、台账化跟踪调度,工作落实率达100%。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113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办复率达100%。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政府法律顾问、法治机构体系不断健全,“两降一升”工作水平显著提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各位代表!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难越向前。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每迈出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每攻克一道难关都倍感艰辛,每取得一份成绩都付出成倍努力。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走过的路极不寻常,办成的事很不容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同心同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驻黎单位、驻黎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向中央、省、州各帮扶单位、向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黎平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高度警醒:一方面,与全省全州相比,我县经济发展基础差,产业单一支撑弱,民生短板欠账多,发展矛盾依然突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未能根本性破题,稳增长、保安全、守底线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不少干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依然淡薄,思想观念、能力作风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周边县市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赶超突围的任务极其艰巨,大有不进则退的风险。千难万难,担当就不难。我们将切实强化时不我待的危机感、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认清形势、正视差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负重前行、一往无前的韧劲爬坡上坎,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涉险过滩,以背水一战、誓破楼兰的决心攻坚克难,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盯“六个战略”目标全力打造“桥头堡”核心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美丽黎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6亿元、增长8%左右,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2%、7%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州调控目标范围内。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人均GDP达2.86万元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左右,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8%左右;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3%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左右,产量在2022年基础上只增不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9%以上,入县游客、旅游人均消费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步缩小。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共同富裕,筑牢民生底线,提升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质量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决不穿新鞋走老路,没有质量效益的事情坚决不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围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核心区全方位扩大开放,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做到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既发挥优势又补齐短板,既挖掘潜力又借势发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按规律办事、求实际效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与量、供与需、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之间关系出发,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工作和“落一子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全局谋划,重点突破。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把心系“国之大者”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从国家大局大势中找准立足点、切入点、结合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做到既为一域添彩、又为全局争光。

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凝心聚力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打造“桥头堡”核心区。以打造“桥头堡”核心区为目标,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用好与佛山市禅城区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机遇,进一步完善城北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世纪大道和G356界牌至罗团公路建成通车。协调启动机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依法加快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腾出发展空间,促成企业落地。二是加快落实配套政策。主动落实粤黔两省协调机制,深度开展“大湾区企业+黎平资源”“大湾区研发+黎平制造”“大湾区总部+黎平基地”“大湾区市场+黎平产品”等合作模式,全面推动两地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清单化落实省州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更多资金项目落地黎平。三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三减一降”“一窗通办‘2+2’模式”,做优“黎即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要素聚集洼地,企业发展沃土。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税收征管、农村“三变”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六大科技战略行动”,抓牢人才“四大工程”,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家,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40%以上。

(二)凝心聚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促进跨越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更加务实、更高水平推进“四新”“四化”,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大突破。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做优茶叶、油茶、大米、天麻、茯苓、生态肉制品、稻花鱼等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着力推动中潮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园提档升级,做强木材加工、生态家具等绿色轻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16%以上。二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大提升。大力实施城镇精致管理行动,加快推进“四改”工作落实,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15户、背街小巷8条,建成城镇地下管网35公里。稳步推进餐厨垃圾处理、第三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数字黎平”,完成大数据运维中心、智慧城市数字基座和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等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发展。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以上。实施油茶、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生态畜牧业等六大工程,新增油茶种植1.95万亩,茶叶提质增效2万亩,中药材种植保有面积15万亩,精品水果种植保有面积1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32万亩,肉牛存栏6.92万头。国储林流转收储10万亩,完成营造林6万亩以上,林下经济发展和经营面积达110万亩,产值13亿元以上。四是推动旅游产业化大提质。重点创建以民族文化体验为特点的肇兴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以肇兴侗寨为核心的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佳所、黄岗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寨。扎实推进肇兴、堂安、黄岗、述洞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州”“传统村落省级示范集聚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侗寨申遗工作。加快“生态山居”民宿项目建设。着力建设以黎平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大力实施“六心”满意旅游行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三)凝心聚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发挥投资拉动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围绕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1”基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资金投向,高质量谋划和争取项目,全面落实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抓好中林集团林业产业园、华润三九药业中药材精深加工、佛山勇记水产一体化项目等15个在谈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加快推进木材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园、茯苓全产业链、天麻全产业链等州级“十大工程”以及长溪水库、石材产业园、光伏发电等重点在建项目进度,最大限度增加有效投资。二是促进消费恢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促进消费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好“多彩贵州·助商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量扩容,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千方百计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东部及大湾区市场,打造更多消费热点。三是增强招商实效。在千方百计服务好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围绕“两茶一药”主导产业和木材、石材、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布局,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以大湾区为重点,扩展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力争引进一批央企、500强企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领导招商、央企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力争全年引进优强企业10家以上、重点产业项目35个以上,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实现借梯攀高、借船出海。

(四)凝心聚力抓建设促增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低保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常态化开展“3+1”保障监测,深化易搬后扶“五个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有组织劳务输出、就地就近就业、兜底安置就业、素质提升“四大工程”,提高群众工资待遇和议价能力,实现就业增收。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将以工代赈项目投入中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20%以上。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6%以上。三是抓好乡村建设。紧扣乡村建设“183”行动,持续完善乡村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有序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佳所、述洞、纪堂黔东南州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交通事故“黑点”隐患整治,完成平寨至固本连接线及肇兴、黄岗等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环线综合服务区建设,启动实施双江至黄岗公路大修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1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四是抓好资金和项目管理。抓好2013年以来投入市场经营主体项目管理,加大对衔接资金项目的跟踪监管和调度力度,积极推进低效闲置资产盘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五)凝心聚力厚植生态优势,全力做好绿色文章。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构建各类主体功能区,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强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区和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积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推进生态公益林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树种结构调整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0平方公里。二是抓好污染治理攻坚。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三是发展绿色经济。积极争取纳入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创建,深化与中国林业集团合作,全力创建林业转型示范县、林业振兴示范县、中林集团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县,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兴业、绿色富民的发展新路。

(六)凝心聚力防风险化隐患,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守好安全这个大前提。一是坚决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黄赌毒”、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养老诈骗等各类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平安边界“十联工作法”等经验,提升“八五”普法成效,推进实施“寨管委”,夯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巩固提升“平安黎平”建设水平。二是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金融风险。坚持“开正门、堵旁门、化存量、控增量”,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多渠道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抓好高风险边缘机构处置工作,从严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打击治理。三是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持续开展“三驻”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六个全覆盖”,推动道路交通、农村消防、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化物品、食品卫生等重点领域“双排”工作再上新台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凝心聚力抓牢社会保障事业,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全县人民日子过得更好、生活品质更高。一是稳定就业增收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严格落实“8个渠道”和“11条措施”,大力开发县内就业岗位,重点抓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落细援企稳岗举措,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力度,大力打造培训品牌,开展各类培训3000人以上,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优先发展强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新建黎平八幼、黎平九小和龙形教师周转宿舍,扩建城关四小、五小教学用房,启动黎平十小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黎平一中学生宿舍建设,推动黎平职校扩容提质。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95%、92%。三是优化服务保健康。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突出保健康、防重症,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统筹抓好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县中医医院住院医技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大楼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提质升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苗侗医药入典。四是兜牢底线惠民生。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治理,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加快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做好民生实事,意义重大。2022年,县人民政府完成了20项“十件民生实事”中的14项,剩余6项正在全力推进。我们将加快2022年未完成的民生实事进度,并全力抓好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1)新建城关第九小学教学楼、尚重镇育洞小学教学综合楼;(2)启动水口镇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建设,完成15个以上乡镇(街道)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3)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015户、背街小巷8条,新建改造地下管网35公里。(4)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配套产业园二标段工程,启动平信库区移民大桥建设;(5)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00公里,实施危桥改造5座;(6)建设5G通信基站170座;(7)启动实施墨门山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工程改造;(8)新建或改造农村厕所3500户,新建农村公厕20座;(9)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00人以上;(10)新建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2个,农体工程补充维护更新4个,提升全民健身示范站点5个;建成“民族团结食堂”5个;新建儿童之家3所。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政府重任在肩。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提升忠诚履职能力。我们将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有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工作安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

(二)依法履职树形象,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我们将持续提升政府效能,切实强化干部能力建设,增强“八种本领”,提升“七种能力”。对上级作出的决策、定下的目标、确定的事情,始终一抓到底,决不半途而废,无果而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真抓实干勇担当,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我们将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直面困难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拖延,把该干的事干好、难办的事办成。坚持干事者有舞台、有为者有位子的鲜明导向,培养造就一批立说立行的“干将”、开创开拓的“闯将”、敢拼敢打的“猛将”,提振政府系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四)清正廉洁守底线,提升干净干事能力。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持正确政绩观,加强调查研究,带头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满怀信心、鼓足干劲,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争先”的心态、“冲刺”的姿态、“赶考”的状态,向最好者学习、与最强者比拼、跟最快者赛跑,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美丽黎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新国发2号”文件: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明确对贵州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新国发2号”是相对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简要叫法。

2.“四新”: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亲临贵州视察,赋予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大使命。

3.“四化”: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4.“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5.“3+1”保障:指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

6.“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7.“以工代赈”: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8.“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9.桥头堡“十大工程”:为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022年7月,州委、州政府印发《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2022—2023年重点突破“十大工程”实施方案》,主要实施产业承接聚集工程、旅游康养提升工程、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教育医疗组团帮扶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程、“桥头堡”核心区提升工程、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和人才引进提升工程。

10.“黎即办”:指我县重点打造的营商环境品牌,即以最优质的服务抓招商,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1.“一窗通办‘2+2’模式”:指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形式,以“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组织)、咨询+投诉”设置窗口,科学分区分类、规范服务管理、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辅助团队,形成部门间数据通、系统通、业务通的政务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咨询、辅导、审批、评价”的闭环管理。

12.“跨省通办”:指申请人在办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项申请或在本地提出办理其他省市事项申请,由就近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受理后,交由属地部门按流程完成事项的审批。

13.全程网办:指申请人通过贵州政务服务网及确需保留的自建业务系统提交申请材料,政务服务机构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查、网上决定、网上送达(可邮政寄递材料或审批结果),整个办事过程无需申请人到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材料即可办结。

14.“三线一单”:指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力求用“线”管住空间布局、用“单”规范发展行为,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环境管理机制。

15.林长制: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由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长,构建省市县乡村等各级林长体系,实行分区(片)负责,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属地责任的制度。

16.“四有两落实一服务”:指有服务阵地、有村医、有基本医疗设备、有基本药物,落实村医待遇,落实村医培训,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7.“两降两升”:指电信诈骗发案数、损失数同比下降,破案数、抓获数同比上升。

18.“两降一升”:指降低行政复议行政机关被纠错率、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败诉率,提升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

19.“六个战略”:指将黎平县打造成为与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绿色轻工产业聚集区、面向大湾区的传统村落高端民宿康养旅游目的地、大湾区重要生态农林产品供应基地、贵州与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旅游集散城市、对接融入大湾区的双向开放新高地和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实践地。

20.“两个确立”:指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1.“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2.政务服务“三减一降”:指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费用。

23.“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4.农村“三变”: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5.“六大科技战略行动”:指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矿产资源选冶攻关、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支撑、数字化赋能产业。

26.“四大工程”:指引才工程、育才工程、用才工程、留才工程。

27.城镇“四改”: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实施的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镇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28.旅游“六心”:指开展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旅游服务。

29.“4+1”基金:指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型城镇化基金、农业现代化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化基金、生态环保基金。

30.“五个体系”: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基层党建体系建设。

31.“183”行动:“1”是指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是指实施八大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3”是指健全三个体系: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2.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指打好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和乡村环境整治战。

33.“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一中心”指县乡村综合治理中心,“一张网”指城乡社区网格,“十联户”是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10户左右标准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

34.“打非治违”:按照《黔东南州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全州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目标,严厉打击整治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矿山、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工贸及工业园区、民爆物品、旅游、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特种设备、学校、食品安全14个重点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

35.“六个全覆盖”:指我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在压实“四方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覆盖生产企业、经营主体、项目业主、监管单位、机关单位和社会家庭等六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6.“三驻”行动:指干部驻寨、企业驻守、项目驻点。

37.“8个渠道”:指就业推荐、兑现补贴、劳务公司输出、劳动品牌树立、劳务站点设置、劳务培训输出、东西部协作输出、政府或市场主体输出等8种渠道。

38.“11条措施”:一是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台账管理水平;二是农村劳动力返岗返乡监测水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宣传水平;四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推送水平;五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质量;六是农村劳动力劳务和培训品牌培育和推广水平;七是农村劳动力集中务工地劳务站建设水平;八是农村劳动力省内就业协作机制水平;九是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服务水平;十是未返乡农村劳动力家庭走访慰问覆盖面;十一是听取农村劳动力意见建议机制。

39.“七大提升工程”: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