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页面:SSID-13951845 苏州话诗经.pdf/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本页已校对

序 郭绍虞

中国以往的文学,一向只有两条路线:一是真,一是雅。崇古的偏于雅,革新的偏于真,庙堂文学 偏于雅,通俗文学偏于真;重在发挥文字语的特点者偏于雅,重在发挥声音语的特点者偏于真。

这好似并行的双轨,不能有什么轻重,但因以往的社会形态限制了文学,所以一般文人学士总不免 有意无意地偏重在雅的方面,于是把“雅”与“俗”对,而重在“真己的,也就不自认为应当与“俗” 为伍了。基于这种心理,所以一般文人学士之作,对于严肃的作品总偏于雅,而只有以游戏的态度出之 者才偏于真。

为这样,所以俗文学不登于大雅之堂;为这样,所以杂以口语、亦文亦白的作品就称之为小品文。 这都是以前正统派偏狭的见地。

我们为要矫正这种见地,所以第一点先须说明雅出于真。做五言古诗的自以为是雅了,而不知五言 古诗正从汉代的俗文学乐府蜕变而成。做七言古诗的也自以为是雅了,而不知七言古诗也从汉代民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