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應用指南 (2006年)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
應用指南

財會〔2006〕18號
制定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06年10月30日
有效期:2007年1月1日至今

一、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

[編輯]

根據本準則規定,企業在處理外幣交易和對外幣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反映;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即期匯率,通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企業發生的外幣兌換業務或涉及外幣兌換的交易事項,應當按照交易實際採用的匯率(即銀行買入價或賣出價)折算。

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是指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通常採用當期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等。

企業通常應當採用即期匯率進行折算。匯率變動不大的,也可以採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進行折算。

二、匯兌差額的處理

[編輯]

根據本準則第十一條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分別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會計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貨幣性項目分為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貨幣性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貨幣性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對於外幣貨幣性項目,因結算或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增或調減外幣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

(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1.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由於已在交易發生日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表日不應改變其原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2.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基金等),採用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折算後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含匯率變動)處理,計入當期損益。

(三)外幣投入資本

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應當採用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得採用合同約定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四)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淨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

企業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涉及境外經營的,如有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淨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應列入所有者權益"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處置境外經營時,計入處置當期損益。

三、分賬制記賬方法

[編輯]

對於外幣交易頻繁、外幣幣種較多的金融企業,也可以採用分賬制記賬方法進行日常核算。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十一條的規定對相應的外幣賬戶餘額分別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調整。

採用分賬制記賬方法,其產生的匯兌差額的處理結果,應當與統賬制一致。

四、境外經營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的判斷

[編輯]

本準則第十三條規定了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的折算。惡性通貨膨脹經濟通常按照以下特徵進行判斷:

(一)最近3年累計通貨膨脹率接近或超過100%;

(二)利率、工資和物價與物價指數掛鉤;

(三)公眾不是以當地貨幣、而是以相對穩定的外幣為單位作為衡量貨幣金額的基礎;

(四)公眾傾向於以非貨幣性資產或相對穩定的外幣來保存自己的財富,持有的當地貨幣立即用於投資以保持購買力;

(五)即使信用期限很短,賒銷、賒購交易仍按補償信用期預計購買力損失的價格成交。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規範性文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