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顯承堂族譜》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曹氏顯承堂族譜》序
作者:胡適

  績溪旺川曹氏顯承堂是族中的一個支廳,今年修成文廳的家譜。廳里有許多人是我的親戚朋友,他們要我做一篇序。我想他們不肯捏造幾個大人先生的序,反要我做序,這是他們的一番好意,我如何好推辭呢?

  我是很贊成曹氏諸位先生修支廳分譜的。為什麼呢?因為支廳成立以來不過十幾代,年代既近,系統容易追尋,事跡自然信實可靠。況且支廳修譜,事輕費微,容易舉辦,可以隨時續修,不須受別支牽制,以致年代久遠,到頭仍舊不能成功。

  中國的族譜有一個大毛病,就是「源遠流長」的迷信。沒有一個姓陳的不是胡公滿之後,沒有一個姓張的不是黃帝第五子之後,沒有一個姓李的不是伯陽之後。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後,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後代都到那裡去了?

  從黃帝、堯、舜、文王、周公到於今, 四五千年了。古代氏族授姓的制度,經許多學者考訂,至今不能明白。誰能知道古代私家相傳的系統呢?荀卿去古未遠,他已說「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也,久故也。……故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韓非也說,「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二千年前的荀卿、韓非尚且如此說法,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如何可以妄信古人的亂說呢?

  古人對於家譜也有很慎重,很老實的。如顏真卿作元次山的墓誌,直說元氏是拓跋的遺族。其實漢、晉以來,西北東北的低級民族侵入中國,和中國人雜居,日久都同化了。現在中國的民族,照人種學的眼光看來,實在是一個極複雜的民族。如果當初各姓各族都老老實實的把本族的來源記在族譜上,我們現在研究中國的民族,豈不省了多少事嗎?可惜各姓各族都中了這種「源遠流長」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認自己的祖宗,都去認黃帝、堯、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遠祖。因此中國的族譜雖然極多極繁,其實沒有什麼民族史料的價值。這是我對於中國舊譜的一大恨事。

  因此我希望以後各族修譜,把那些「無參驗」不可深信的遠祖一概從略。每族各從始遷祖數起。始遷祖以前但說某年自某處遷來,以存民族遷徙的蹤跡就夠了。各族修譜的人應該把全副精神貫注在本支本派的系統事跡上,務必信本支本派的家譜有「信史」的價值。要知道修譜的本意是要存真傳信;若不能存真,不能傳信,又何必要譜呢?

  此次曹顯承堂修的是支譜,是一種小譜。我以為這種法子很可以供別支別姓仿行。將來中國有了無數存真傳信的小譜,加上無數存真傳信的志書,那便是民族史的絕好史料了。

中華民國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同縣胡適敬序於北京
(原載1919年12月10日《新生活》第17期,原題《一篇族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