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的一周年
《獨立評論》是去年5月22日出版的,原定寒假中或有印刷上的不方便,所以每年只出五十期,現在已出到五十一期了。一周歲的嬰孩本來不值得什麼紀念,可是在這一年之中,我們承許多朋友的幫忙,使這個刊物隨時得着不少的好文字,並且時時得着很有益的指導,我們很想借這個周年號對這些好朋友表示很誠摯的謝意。
《獨立評論》社的社員只有十一個人,每人除每月捐出所認捐本刊經費之外,還須長期擔任為本刊作文字。我們都是有職業的人,忙裡偷閒來作文字,不但不能持久,也不會常有好文字做出來。所以我們每天希望社外的朋友來幫助我們。果然,社外的朋友不曾叫我們失望。《獨立評論》出了幾期之後,社外投稿漸漸增加了,直到後來有時候我們差不多可以全靠社外的文字出一期報,我們不過替他們盡一點編輯校對發行的責任,或者加上一兩篇比較有時間性的政論文字。有時候投稿的作者是我們從未識面的人,我們因這個刊物竟添了不少新朋友。這是我們最感覺快慰的事。我們辦這個刊物,本來不希望它做我們這十一二個人的刊物,也不希望它成為我們的朋友的刊物;我們自始就希望它成為全國一切用公心討論社會政治問題的人的公共刊物。我們曾說過:我們不期望有完全一致的主張,只期望各人都根據自己的知識,用公平的態度,來研究中國當前的問題。這一年以來投稿的增多至少可以證明國內有不少的朋友對於我們這種態度表示信任,所以我們感覺很愉快的安慰。現在我把這五十期的文稿的來源,試做成一表如下:
獨立評論期數 社員撰稿篇數 社外投稿篇數
第一至十期 43 7
第十一至二十期 33 26
第廿一至三十期 30 25
第三一至四十期 29 27
第四一至五十期 22 32
總 計 157 117
社員的稿子逐漸減少,而社外的投稿逐漸增多,這不但減輕了我們這幾個人的文字負擔,並且顯示了社會上對我們表同情的人逐漸加多。如果這個趨勢能繼續發展,使這個小刊物真成為我們所希望的公共刊物,那就是我們發起的人最高興最滿意的了。
在這個最嚴重的國難時期,我們只能用筆墨報國,這本來是很無聊的事。但我們也不因此就輕視我們自己的工作。我們自己回頭看看這一年的工作,雖然很感覺不滿意,然而也還有幾點是我們自己至今認為值得提倡,值得「鍥而不捨」的反覆申明的。
第一,我們希望提倡一點「獨立的精神」。我們曾說過:「不倚傍任何黨派,不迷信任何成見,用負責任的言論來發表我們各人思考的結果:這是獨立的精神。」我們深深的感覺現時中國的最大需要是一些能獨立思想,肯獨立說話,敢獨立做事的人。古人說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是「獨立」的最好說法。但在今日,還有兩種重要條件是孟子當日不曾想到的:第一是「成見不能束縛」,第二是「時髦不能引誘」。現今有許多人所以不能獨立,只是因為不能用思考與事實去打破他們的成見;又有一種人所以不能獨立,只是因為他們不能抵禦時髦的引誘。「成見」在今日所以難打破,是因為有一些成見早已變成很固定的「主義」了。懶惰的人總想用現成的,整套的主義來應付當前的問題,總想拿事實來傅會主義。有時候一種成見成為時髦的風氣,或成為時髦的黨綱信條,那就更不容易打破了。我們所希望的是一種虛心的,公心的,尊重事實的精神。例如「開發西北」是一種時髦的主張,我們所希望的只是要大家先研究西北的事實(本刊第三期及第四期《中國人口分布與土地利用》),然後研究西北應該如何開發(本刊第四十期《如何開發西北》)。又如「建設」是一種最時髦的風氣,我們所希望只是要大家研究建設應該根據什麼材料做計劃,計劃應該如何整理,如何推行(本刊第五期《建設與計劃》),並且要研究在現時的實際情形之下究竟有多少建設事業可做(本刊第三十期《多言的政府》,第四十九期《從農村救濟談到無為的政治》第二十三期《中國礦業的厄運》)。這種態度是一定不能滿足現時一般少年讀者的期望的,尤其是我們對於中日問題的許多文字。我們不說時髦話,不唱時髦的調子,只要人撇開成見,看看事實,因為我們深信只有事實能給我們真理,只有真理能使我們獨立。有一位青年讀者對我們說,「讀《獨立評論》,總覺得不過癮!」是的,我們不供給青年過癮的東西,我們只妄想至少有些讀者也許可以因此減少一點每天渴望麻醉的癮。
第二,我們希望提倡一點「反省的態度」,希臘哲人教人:「認得你自己」,中國哲人也教人「自知者明」。我們最憂慮的是近二十年來中國人的虛驕與誇大狂,是我們不認識自己的弱點與危機。我們認為這真是亡國的現象,所以我們不惜在大家狂熱的虛驕心與誇大狂上面去澆冰冷水。我們要大家深刻的認識「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本刊第七期《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第十八期《慘痛的回憶與反省》,第四十一期《全國震驚以後》。)我們要大家拿鏡子照照我們自己的罪孽,要大家深刻的反省:「貧到這樣地步,鴉片白面害到這樣地步,貪污到這樣地步,人民愚昧到最高官吏至今還信念經誦咒可以救國的地步,(今天報上還載着何鍵送一位法師去替蔣中正醫牙痛,替熊式輝醫腳痛哩!)這個國家是不能自存於這個現代世界的。」我們認這種自責的態度是真正的「心理建設」的基礎。必須自己認錯了,然後肯死心塌地的去努力學上進。
第三,我們希望提倡一種「工作的人生觀」。我們曾說: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第七期《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我們曾說:
在這樣苦境中,你只有好力工作;你更應該拼命做你的工作。世界上只有真正的工作能夠造成人類的幸福。(第十期《一個打破煩悶的方法》)
我們曾說:
歐美的富強是至少二三百年努力的結果。日本也經過六十年小心翼翼拼命工作,方能夠有今日放肆的力量。我們從落伍的國家要趕上人家,非但要努力,真還要拼命。蘇俄的建設工作便是拼命趕的榜樣。……人就是為工作生的,不工作就是辜負此生。播了種一定會有收穫,用了力決不至於白費。……萬一中國亡了,那時候我們要工作人家都不要也不許我們工作了。趁現在中國還是我們的,我們正應該起日暮途遠之感,拼命的工作。雖然我們覺悟已經太晚了,也許神明之胄天不絕人,靠我們今日的努力能造下復興的基礎。說到極點,即使中國暫時亡了,我們也要留下一點工作的成績叫世界上知道我們尚非絕對的下等民族。只要我們真肯努力,便如波蘭捷克也還有復興的日子。(第十五期《我的意見不過如此》)
我們曾說:
佛典里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第七期《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工作!拼命工作!這是我們要向一切中國人宣傳的人生觀。救國做人,無他秘訣,無他捷徑,只有這一句老話。
我們回頭看看我們這一年說的話,不過如此而已。然而我們並不慚愧,因為這都是我們良心上要說的話。
1933,5,15
(原載1933年5月21日《獨立評論》第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