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主多副 物盡其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主多副 物盡其用

——大連鋼廠大搞綜合利用的調查
旅大市革委會報道組 解放軍某部報道組聯合調查
1970年9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大連鋼廠革委會放手發動群眾,大搞綜合利用。他們利用廢水、廢氣、廢酸、廢渣、廢料、廢熱,建成了化工、發電、五金、金剛砂、汽化冷卻等十一座小工廠,不僅為國家創造了財富,滿足了本廠生產設備的配套需要,還大大促進了鋼鐵生產的發展。

文化大革命以前,這個廠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的毒害下,藉口「專業化」,只生產單一產品,浪費了大量的原材料。如:自己生產彈簧鋼絲,但小彈簧卻要外出訂貨;自己生產矽鋼板,矽鋼片卻要到五金廠去買;廠內有廢砂輪,金剛砂卻要國家調撥。工人氣憤地說:「這是守着寶山伸手要飯啊!」 革委會成立後,部分領導成員仍然認為搞綜合利用是「不務正業,得不償失」,怕「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完不成鋼鐵生產任務不好交代」。針對這些錯誤思想,廠革委會在軍宣隊的幫助下,發動群眾對於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開展革命大批判。在批判會上,廣大工人群眾回憶了大搞餘熱利用的兩條路線鬥爭。一九六三年,在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方針指引下,老工人姜連洪和工人們看到廠內加熱爐用水冷卻,每小時要白白流掉幾千噸水,大量餘熱散失掉,便在鍛鋼車間的一個加熱爐上搞成了汽化冷卻的重大革新,節約了大量的水和燃料。但是,這項革新卻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下被砍掉了。活生生的事實,使廣大革命群眾和幹部受到一次兩條路線鬥爭的教育。他們進一步認識到:綜合利用,不僅是增產節約的重要途徑,而且是貫徹執行毛主席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重要方針。廣大工人和幹部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就地取材,大搞綜合利用,變廢為寶。

群眾性的綜合利用活動開展起來以後,又有人說:「綜合利用好是好,可是生產任務重,人員少,缺材料,少設備,搞不了。」他們主張等各種條件都具備了再搞。廣大工人群眾卻堅決地說:「我們不能坐等吃現成飯,沒有條件要自己創造條件。」他們主張土法上馬,自力更生搞綜合利用。兩種思想、兩種主張,反映了兩條路線的鬥爭。面對這種情況,革委會主要領導同志在駐廠軍宣隊的幫助下,及時深入到車間,組織幹部和工人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方針,並聯繫本廠實際,狠批「貪大求洋」、「爬行主義」等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使人們認識到,這些都是背離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土法上馬,堅持自力更生,才能使綜合利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向前發展。

幹部和群眾提高認識以後,都積極行動起來,發揚「窮棒子」精神,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既抓「西瓜」,也抓「芝麻」。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就辦起了幾個小工廠。這個廠的小化肥廠,是工人從廢鋼堆里揀了兩個舊鐵桶砌了個爐灶,在露天地里辦起來的。他們利用本廠的廢酸水,用土法生產出了達到國家要求的二級化肥。一車間幾名老工人領着廠辦小學的幾十名紅小兵,在席棚里辦起了一座鋼耙加工廠,利用本廠的廢白灰粉和木花,每個月能生產耙頭八千多個,滿足了煉鋼生產的需要,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木材。

怎樣使群眾性的綜合利用不斷鞏固和發展?開始,在個別單位曾經出現過「報捷時鞭炮齊鳴鑼鼓敲,高潮過後就拉倒」的錯誤傾向。針對這種情況,廠革委會在駐廠軍宣隊的幫助下,組織各級領導成員和廣大工人群眾,認真地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我們應該是老老實實地辦事;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實態度是根本不行的」的偉大教導,使大家認識到:那種「一陣風」的錯誤傾向,是半截子革命。要深入開展綜合利用活動,就要樹立不斷革命、徹底革命的思想,就要有不斷地「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的精神。

為了使大搞綜合利用的活動持續發展,廠革委會的領導成員都親自參加生產,干在前頭。這個廠利用「廢」物建成的十一座小工廠,每座從開始籌建到投產,都有廠革委會領導成員參加,他們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這個廠從厂部到車間還建立了「三結合」的綜合利用檢查小組,督促全廠綜合利用的小工廠建立一個就投產一個,保證正常生產。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