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切為了轉變學員的思想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切為了轉變學員的思想

——關於處理讀書和勞動關係的幾點體會
吉林省革命委員會 青溝「五·七」幹校革委會
1972年4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五·七」幹校怎樣處理好看書學習和生產勞動兩者的關係,這是我們辦校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我們從一年多的實踐中體會到,毛主席關於「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的教導,是辦好「五·七」幹校的根本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去處理讀書和勞動的關係,才能使二者正確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學員的路線鬥爭覺悟。

從路線鬥爭的高度看問題[編輯]

我們青溝「五·七」幹校是一九七○年創建的,擔負着輪訓全省縣革委會常委以上和省直機關在職幹部的任務。開學以後,在處理讀書和勞動的關係上,學員和領導班子中曾發生過意見分歧。問題是從時間安排上引起的。當時,校部有關部門制訂了一個訓練規劃,提出了生產勞動與看書學習的具體時間比例。在討論這個規劃時,有的學員認為,在工作崗位上自己是新班子的新成員,現在需要的不是勞動鍛煉,而是學習理論,因而主張多讀書,少勞動;有的同志認為,幹部進幹校就是參加勞動,通過勞動來改造思想,因此讀書可有可無。我們感到,光是算時間,定比例,還處理不好讀書和勞動的關係。從爭論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志對《五·七指示》還理解不深,對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幹部教育路線同劉少奇一類騙子的反革命修正主義幹部教育路線的界限還沒有劃清。因此,在時間安排這個問題上,有一個如何正確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幹部教育路線的問題。於是,我們組織全校圍繞讀書和勞動的關係問題,從路線鬥爭的高度,開展了一場群眾性的討論。

大家在討論中,學習了毛主席的光輝《五·七指示》以及關於幹部下放勞動和認真讀書的有關教導,批判了劉少奇一類騙子的反革命修正主義幹部教育路線。由於抓住了路線這個綱,問題就越辯越明。大家認識到,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幹部教育路線,要求幹部參加三大革命運動實踐,結合革命實踐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而劉少奇一類騙子出於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既反對幹部參加三大革命運動實踐,又反對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幹部既要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又要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因此,幹校應當堅持「一面學習,一面生產」,讀書和勞動不可偏廢。看書學習和生產勞動在時間分配上有時有矛盾,在轉變學員思想上則體現出統一性。不能把二者割裂、對立起來,而是應當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了這樣幾條:

一、把轉變學員思想作為讀書和勞動的共同出發點。為了轉變學員的思想,使學員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堅決反對讀書可有可無的論調,每期都組織學員認真讀幾本馬、列的書和毛主席的書。在安排生產勞動時,反對單從創造物質財富的觀點出發,強調從改造世界觀這個根本目的着眼,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把勞動作為轉變學員思想的課目。至於看書學習和生產勞動的具體時間比例,我們認為,應當根據革命形勢和學員的情況來定,並應隨着農時變化,農忙少學,農閒多學。

二、注意為搞好學習和勞動鍛煉創造條件。首先是生產規模問題。勞動量太小,不利於學員的鍛煉。但是,如果生產戰線過長,學習時間就難以保證。我們從轉變學員思想的需要出發,照顧到糧、油、肉、菜等逐步自給的要求,適當控制了生產規模。我們還建立了理論輔導隊伍,在學員各自認真看書學習和開展互幫互學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輔導工作。

三、把校內鍛煉同校外鍛煉結合起來。在安排讀書和勞動時,應當把開門辦校也納入計劃。為了在農村三大革命鬥爭第一線經受鍛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去年我們抽出五百多名學員分期分批地到附近生產隊插隊,參加基層單位的鬥批改,一面學習,一面勞動,一面從事群眾工作,在促進學員思想革命化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為提高路線鬥爭覺悟而看書學習[編輯]

在幹校,學員們要不要認真看書學習,怎樣看書學習?我們經過了一段實踐過程,才逐步解決了這個問題,統一了認識。

開始,我們領導班子中有的同志對看書學習的意義認識不足,認為幹校的特點就是讓幹部有一個較集中的時間參加勞動,把勞動這一課上好就行,擔心強調看書學習會導致「關門讀書」的錯誤。後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參加了批修整風的鬥爭,大家一致認識到,參加勞動是幹校的一大特點,脫離實際「關門讀書」的錯誤傾向很需要警惕,但這並不意味着在幹校可以不認真看書學習。不認真讀書,怎麼能增強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呢?認識統一以後,我們對全校的學習加強了領導。

關於怎樣看書學習,怎樣理論聯繫實際,我們受劉少奇一類騙子搞實用主義、形式主義的影響,走過一段彎路。例如,有個學員是老幹部,過去在路線鬥爭面前,慢張口,繞着走;進了革委會以後,仍然謹小慎微,遇事不敢表態。這本來是他進幹校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可是他沒有抓住。來幹校之初,他曾經聯繫生活方面的一件事談讀書體會。我們也把它作為一個讀書聯繫實際的典型,讓他在大會上講,還編成文藝節目進行宣傳。這件事受到了學員們的批評。同志們指出:作為領導,不引導學員聯繫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大是大非去學習,只在這些具體小事上打圈子,名曰「路線分析」,實際上離開了路線,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後來,隊的領導啟發這個學員聯繫自己在路線鬥爭中的經驗教訓,認真讀書,他執行和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提高了,對錯誤傾向也敢於鬥爭了。

經過這件事的啟發和深入開展批修整風,我們認識到,看書學習一定要着重學習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理論聯繫實際,主要應當聯繫路線鬥爭問題。為了引導大家在提高路線鬥爭覺悟上用氣力,我們在學習中強調實行以下幾個結合:把讀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同學習國際共運史、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結合起來;把看書學習同開展革命大批判結合起來;把看書學習同總結自己在路線鬥爭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結合起來。

政治掛帥 上好勞動課[編輯]

從轉變學員思想這一目的出發,組織學員參加生產勞動時,一定要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毛主席關於「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教導,深刻闡明了幹部參加勞動的目的、意義,是我們堅持政治掛帥,上好勞動課的根本指針。

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這就需要組織學員結合勞動學習馬、列的書和毛主席的書。不能因為反對學習中的形式主義、實用主義,便放鬆結合勞動看書學習。因為只有學習理論,才能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有效地促進世界觀的轉變。離開革命理論的指導,單純勞動是不能產生無產階級世界觀,不能提高路線鬥爭覺悟的。我們在上勞動課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員看書學習,提高認識。 一、引導學員通過勞動,增強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有一個學員,解放後當了多年縣長。由於滋長了官氣,幾次下鄉路過他給地主扛活的屯子,都沒有去看看當年和他同仇共苦的階級兄弟。到幹校以後,他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拿起了斧頭和鎬頭,重新煥發了無產階級感情。我們又引導他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等教導,他回顧自己二十多年思想感情的變化,深切地感到,就是資產階級「官」字,把自己和階級兄弟隔開了,使頭腦中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淡薄了。他利用假期到扛過活的屯子去,主動向貧下中農檢查自己的思想演變,受到貧下中農的歡迎。

二、引導學員通過勞動,學習革命傳統,培養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幹校的生產建設,強調自力更生。同時,組織學員開展挖窯洞,想延安,給貧下中農擔水劈柴等有意義的活動,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艱苦奮鬥的教育。有一個學員,過去在部隊裡曾三次榮獲戰鬥英雄稱號。後來,逐漸地丟了革命老傳統。來到「五·七」幹校,艱苦奮鬥的戰鬥生活,對他的思想觸動很大。他重溫毛主席關於「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教導,認識到繼承和發揚黨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是關係到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大事。他在勞動中自覺地鍛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帶領一個班打井,當出現塌方時,帶頭跳進井裡,冒着危險,排除險情。通過下放勞動,這個同志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三、引導學員通過勞動,洗刷唯心精神,樹立唯物史觀。

廣大學員結合勞動學習哲學,增強了「實踐第一」、「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等觀點,培養了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作風。有兩個學員是兩個縣革委會的副主任,兩人都主管農業生產,兩個縣都有一萬垧左右的水田。隊裡交給他們班種一垧水稻試驗田的任務,他們感到很有把握。可是,在修育苗池的時候,兩個人發生了爭論。一個根據和龍縣風小的經驗,主張修一面風障;一個根據琿春縣風大的經驗,主張修兩面風障。兩人爭執不下,到生產隊去請教貧下中農。老貧農說,這裡是山區,風向不定,最好修四面風障。他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反對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論述,認識到脫離實際,主觀地照搬外地經驗,是唯心主義的表現。從此,他們更虛心地向實際做調查,向群眾去學習,初步摸索出在青溝地區種水田的經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