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密植課
一堂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密植課 洛陽地區革委會、軍分區偃師縣革委會、人武部聯合調查組 1969年3月28日 |
|
河南省偃師縣岳灘大隊「五·七」農學院的全體同學,在一塊整好待種的麥田裡上密植課。大隊革委會主任劉應祥同志主講。他以實地為課堂,實踐經驗為教材,播種耬為教具,理論緊密聯繫實際。學生們一聽、二看、三實踐,聽得懂,記得牢,用得上。大家說:「這樣的課,真是『活學活用』,『立竿見影』,好得很!」
劉應祥同志手捧紅彤彤的《毛主席語錄》在耬前開講。他說:「密」字,是毛主席「農業八字憲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密植能充分發揮地力,利於光合作用,減少地內雜草,達到增產的目的。可是長期以來,由於大叛徒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以及舊習慣勢力的束縛,毛主席的這一重要指示,卻沒有很好落實。岳灘搞密植也是經過激烈鬥爭的。
舊社會統治階級不管群眾生產,只顧逼差逼糧,敲詐勒索,坑害得咱貧下中農少吃無喝,種麥無麥吃,種地沒種子。到種地的時候,東抓西借,每畝下一點點種子,稀稀拉拉,缺苗斷壟,造成稀植低產,成了舊的習慣。因此,我們推廣密植,有人跑出來反對,說:「小麥不可稠,一個麥籽九個頭。」叫種十五斤,他只種十來斤,什麼密植增產他不管,違背了毛主席關於密植的教導。 我們開始搞密植,也沒有經驗。過去,習慣用七寸耬種,太稀;改為五寸,增產百分之十五至二十。通過實踐,總結出「兵多槍多,苗多穗多」,「種地沒苗,難打一瓢」,「麥收三件寶,穗多、穗大、籽粒飽」的經驗。密植一增產,有人又偏到了另一邊,認為:「越密越好」,「下種越多越好」。他們用三寸耬種,每畝下種四十斤、五十斤甚至一百多斤,到返青拔節期,最高分櫱達到二百多萬、三百多萬株,超過適宜苗數的一倍還多,結果投資大,苗過密,倒伏多,產量低,又違背了毛主席關於合理密植的教導。由於思想不合乎客觀實際,在實踐中失敗了。
毛主席教導我們:「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反覆實踐,我們終於從失敗中得出:
「七寸(行距)稀,三寸密,五寸種着正合理」的正確結論。後來進一步發展到七寸耬靠播(即行距五寸,播幅二寸),更科學:加大播種量,加寬播幅,苗足苗勻,穗多穗大產量高,一般比同等條件的五寸播幅增產百分之十幾。實踐證明,小麥沒有一定的穗數,獲得高產是不可能的。
這裡有個關鍵問題,就是人的因素第一。耩地人,特別是搖耬的人,思想不「密」,耩地不集中精力,種出的麥也難密。地耩不好,儘管土地深翻了,肥料施足了,不密植就缺苗,還是不能增產。大家要知道,「合理密植」是毛主席的話,這樣做能增產,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革命,因此我們一定要搞好合理密植。要搞好合理密植,就得學習白求恩同志「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到「認真」二字。怎樣做到認真?我們的實踐體會是:政治前邊走,技術緊跟上,搖耬如品脈,幫耬聚精會神。這樣才能達到合理密植的標準:足、勻、全、直。所謂足,就是每畝下種二十斤,不能少半斤;勻,即苗勻;全,即無缺苗斷壟;直,即行距筆直,好象機播。
同學們!你們看:這頭到那頭這麼長的地段,思想、技術不過硬行不行?是不行的。說到這,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有一年,咱岳灘貧下中農在地里耩麥,外地參觀的同志問我:「那耩麥的人都是啞巴?」我說不是。他們說:「那為什麼都不說話?」我說:「這是硬功夫。耩麥的人思想得集中,思想開小差,耬腿就要歪,種子播不勻,就達不到毛主席關於合理密植的要求。」幾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毛主席提出的合理密植,所以,外地參觀的同志都說岳灘社員是三過硬:政治思想過硬、科學技術過硬、實際操作過硬。過去,資產階級技術「權威」說斤籽萬苗(一斤一萬五千粒左右),我們是斤籽一萬二千苗(拋撒少),打破了他們的洋腔調,提高了播種質量。當然,合理密植還得注意適時播種和防治地下蟲。群眾說:「晚播弱,早播旺,適時播,麥苗壯。」不適時播種會造成分櫱過多或過少;不防治地下蟲,蟲把麥咬死,同樣不能達到合理密植。
同學們!現在咱們就開始播種,大家輪流試播。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