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受貧下中農歡迎的社辦中專
一所受貧下中農歡迎的社辦中專
——黑龍江省肇州縣茶棚公社辦「五·七」中專的調查報告 |
|
一九六八年九月,茶棚公社革命委員會根據貧下中農的迫切要求,創辦了一所「五·七」中等專業學校。這所學校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為指針,以「抗大」為榜樣,以階級鬥爭為主課,用啥學啥,缺啥補啥,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兩年來為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一批新生力量。貧下中農讚揚說:「這樣辦學真是好,學得快,用得上,管得着。」
在鬥爭中誕生
[編輯]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極大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這個公社有兩萬多人口,需要增加一批醫務人員;畜牧業的大發展,要求大隊有防疫站,生產隊有防疫員,需要增加一批獸醫和防疫人員;公社拖拉機站將有很大發展,駕駛維修約需一百七十六人。儘管領導上連年都給這個公社陸續派來了農業機械技術人員、醫生、獸醫人員,但仍然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在這種形勢下,公社革委會和廣大貧下中農都認為:公社辦個中等專業學校,是當務之急。 但是,社會上一小撮階級敵人聽說公社要辦中專,就暗地造謠破壞。個別有保守思想的人也搖頭說:「一無校舍,二無設備,三無教師,那有條件辦中專。」公社革委會發動貧下中農揭露和批判了階級敵人的破壞陰謀,狠批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大大提高了群眾的辦學信心。他們遵照毛主席「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偉大教導,打破了舊中專「關門辦學」的老框框,把「五·七」中專辦在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貧下中農豪邁地說:「革命的學校,要用革命的辦法辦。有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指方向,有廣大貧下中農參加,各行各業支持,大家關心,一齊動手,學校一定可以辦好。」
在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辦學
[編輯]學生隊來隊去。由各大隊貧下中農選拔政治思想好,有一定文化程度,並參加過一、二年勞動鍛煉的青年入學。學生學什麼專業,根據生產隊的需要,由貧下中農討論決定。學生畢業後,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教師從群眾中選。學校聘請公社幹部、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和苦大仇深、社會主義思想覺悟高的老貧農,任政治課的兼職教師;選拔有實踐經驗的農業機械人員、農業技術人員、醫生、獸醫任專業課的兼職教師,按學校教學計劃,採取定時、定點、定人的辦法給學生上課。
專業設在生產第一線。農業機械專業設在公社拖拉機站,醫療衛生專業設在公社衛生院,畜牧獸醫專業設在公社家畜防治院,農業技術專業設在公社良種場。學生和貧下中農一起,同學習毛主席著作,同勞動,同憶苦思甜,同批判資產階級,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改造世界觀。
自己編寫新教材。他們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專業學習的需要,走訪貧下中農,調查研究,編寫「三史」、當地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和適應工農業生產需要的專業知識作為教材。
教學和實際緊密結合。他們根據「學中干,干中學,學用結合」的原則,採取了集中與分散,上來與下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在一般情況下,政治學習和專業學習分散在所在單位學。學校根據形勢的發展,學生的活思想,必要時把學生集中起來辦學習班,聽形勢報告,開憶苦思甜會、講用會、大批判會。
上來與下去相結合。學生有計劃地在三大革命運動第一線上學,然後帶着學習收穫和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定期回到教學基點進行討論研究,交流經驗,總結提高。
他們本着「用啥學啥,缺啥補啥」的原則,實行邊干邊學。例如農業機械專業學生學習拖拉機構造原理,先由教師簡要講解,然後駕駛拖拉機作示範,學生邊聽、邊看、邊想、邊作筆記。接着,教師帶領學生跟班學習,進行實際操作,學生遇到問題隨時請教,很快學會了拖拉機駕駛原理和操作技術。
學制長短根據需要確定。這個學校的學制非常靈活,除了有的專業需要辦一至二年的長期班外,還舉辦了幾個月乃至幾天的短期班、訓練班。例如舉辦了一個月的新接生法的短期班,七天的推廣「九二○」農藥的技術員訓練班。
學校的革委會,由公社幹部、各教學基點所在單位的負責人(不離職)、貧下中農代表(不脫產)和革命師生代表組成,由公社黨委、革委會直接領導。校革委會主任由公社革委會副主任擔任,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決定學校重大問題。日常工作由公社文教衛生組具體負責。此外,每季度召開一次大隊貧下中農代表會,聽取對辦學的意見和要求。
社辦中專好
[編輯]兩年來,這個學校辦了一期長期班和四期短期班,為農村培養了各種技術人員二百五十八人。這些學生無限忠於毛主席,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服務。他們在農村抓革命,促生產,作出了貢獻。
學校不單獨建校舍,不用專職教師,不購買教學設備,真正執行了勤儉辦事的方針。學生一面學習,一面勞動,既煉紅了思想,又創造了財富。
學校的一切活動,貧下中農看得見,管得着,落實了毛主席關於「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指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