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貧下中農歡迎的衛生學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所貧下中農歡迎的衛生學校

——陝西省神木縣半農半讀衛生學校的調查
《人民日報》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1年12月2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神木縣是陝西省一個偏遠山區。解放前,全縣沒有一所醫療機構。現在,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衛生路線指引下,不僅縣有醫院,公社有衛生所,而且每個大隊都有赤腳醫生。這些醫務人員當中不少人是神木衛生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

樹立為革命學醫思想[編輯]

神木衛校座落在神木縣城北窟野河畔。學生絕大部分是從農村中選拔來的貧下中農子弟,入學不受年齡、文化程度的限制,「隊來隊去」。

從農村選拔來的學生,大多數能夠牢記貧下中農的囑託,決心為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而學習。但也有少數學生夾雜着私心雜念。有的認為「學醫可以學門技術,吃碗輕鬆飯,受人尊敬」,有的流露出不願回農村等錯誤思想。針對這種情況,學校狠抓了入學教育。新生到校後,先不上專業課,集中一段時間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討論「為誰學醫」的問題,引導學生鬥私批修,提高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樹立為革命來學醫的思想。 去年上半年,縣上和外地工廠招工,有的學生動搖了,個別人要求退學。學校就組織學生深入農村,一面治病,一面調查農村的衛生狀況。學員們說:「農村太需要醫生了!」原來想退學的人,也都表示要當一輩子赤腳醫生。

學校還把組織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當作增強學生無產階級感情,改造思想的重要一環。有的人認為,學生剛放下鋤把子,畢業後又將回到生產隊去,在學校里不參加勞動也不要緊。可是事實教育了他們。去年抗旱時,有的學生嘮叨着:「這麼熱的天,地里吃飯給人弄下病哩!」為什麼同樣一個人,在農村勞動時,經常在地頭吃飯,不怕生病,而進了學校在地里吃幾頓飯就怕生病呢?經過分析,大家認為,這是因為脫離勞動後,受到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緣故。他們認識到,農村來的學生,同樣要堅持一面學習,一面勞動。

從農村實際出發改革教學[編輯]

這所學校初辦時,在學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基本上沿用了舊的一套,往往是「有用的學不着,無用的一大套」,「一年不沾臨床邊,二年不沾貧下中農邊」,群眾意見很大。後來革命師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的教導,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深入農村,進行廣泛調查,聽取貧下中農意見,經過實踐,逐步把學制由三年縮短為八個月和四個月兩種,專業課由二十多門精減合併為六門。

教學內容如何改革?貧下中農說:「要根據農村的實際需要來教課,農村有啥病,就讓學生學治啥病。」學校根據這個意見,在教學上強調切合實際,突出重點。為了做到這點,革命師生深入農村,作了常見病、多發病的情況調查,到縣的有關部門查閱資料,摸清了全縣農村發病情況:常見病約一百三十多種,其中多發病約有六十多種。於是他們確定了「常見病多講,重點病精講,少見病略講」的原則,刪繁就簡,以本縣的一百三十多種常見病為基礎,把六十多種多發病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

根據學以致用的原則,學校打破了過去基礎課與臨床課分開教的舊框框,把兩者有機地銜接起來,用統一的教材進行教學。在講授時以每個生理系統(如呼吸、循環、消化等)的疾病為中心,先講這一系統的生理、構造、檢查,再講這一系統的疾病、診斷、預防、治療和護理。這樣,既使學員對正常人體結構知識有一個系統了解,又能掌握這個系統的疾病發生、發展情況和診斷、護理的技能。

毛主席教導說:「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這所學校採取辦門診部、出診、下鄉巡回醫療,在附近舉辦家庭病床和接受典型病人住校治療等辦法,以豐富學生的實踐知識。教師根據學生實踐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集中起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從臨床實踐出發,學習理論知識,再用掌握的理論知識去解決醫療中的問題,以達到理論和實際的統一。

他們在教學方法上也進行了改革,廢除了注入式,採取了討論式。講過幾種常見病的特點後,往往把典型病人請上講台,教師詢問病況,學生下面旁聽,作記錄,各人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作出判斷,然後進行討論,各人闡述自己判斷的理由。最後,教師作出結論,指出那些看法是對的,那些是錯的。這種辦法既使學生理解深記得住,又培養獨立判斷能力。

堅決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編輯]

一九六三年以前,學校由於受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影響,中、西醫分開設置,兩個教師,教中醫的不教西醫,教西醫的不教中醫。學生畢業後,學中醫的不會打針,學西醫的不會開中草藥方。貧下中農說:「有些病人喜歡找中醫,有些病人喜歡找西醫,你們學校教出來的學生只能單打一,可不行啊!」群眾的意見和醫療實踐的經驗教訓,使他們認識到,只有走中西醫相結合的道路,才能培養出符合貧下中農需要的醫務人材。他們組織革命師生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中西醫結合的指示;批判劉少奇及其一夥反對中西醫結合,歧視、排斥,甚至妄圖消滅中醫的罪行,提高了路線鬥爭覺悟,決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前進。

開始進行中西醫結合教學時,他們只是在表面上結合,中醫班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學西醫,西醫班也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學中醫,或者在時間上中西醫各占一半。改來改去,中西醫兩套理論體系還是各不相干。後來他們通過反覆實踐,認識到必須從教學內容上突破,首先要編寫中西醫結合的專業課教材。

在編寫新教材和摸索中西醫結合教學試驗中,中西醫教師政治上互相幫助,業務上互相學習,彼此聽課,取長補短,共同診治病人,很快地掌握了中西醫兩套本領。在編寫新教材中,根據三條原則進行工作:一是貫徹毛主席關於「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推陳出新」的方針,批判地繼承舊教材中有用的東西,刪繁就簡,先易後難。二是批判舊教材中形而上學的觀點,正確處理內因與外因、局部與整體、動與靜的關係,用毛主席哲學思想統帥教材。三是從調查研究入手,虛心向群眾學習,從當地實際出發。為了給編寫新教材提供依據和第一手材料,他們深入農村,跑遍了全縣二十一個公社的絕大部分生產大隊,收集了土方、單方、驗方兩千多個,摸清了一百七十多種中草藥的分布、性能及用途,把當地民間確有療效的中草藥和治病土方編入教材,注意用當地藥治常見病。有個西醫教師在編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教材時,由於不明了中醫對這個病的理論,先後請教了四個老中醫,直到把它弄清楚為止。新教材草稿寫出後,他們又虛心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在實踐中不斷修改提高。他們先後翻了二百多萬字的醫學資料,經過幾年反覆實踐反覆修改,終於編寫出了中西醫統一的專業課教材《常見疾病防治學》和《中醫基礎知識》教材初稿,以及《神木土、單、驗方匯集》、《神木地產藥材介紹》兩本輔助教材初稿。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