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輔黃圖/卷之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三 三輔黃圖
卷之四
卷之五

苑囿

[編輯]

周靈囿,文王囿也。《詩》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毛萇注云:「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靈者,言文王之有靈德也。靈囿,言道行苑囿也。」《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其利也。」文王靈囿,在長安縣西四十二里。

漢上林苑,即秦之舊苑也。《漢書》云:「武帝建元三年開上林苑,東南至藍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長楊、五柞,北繞黃山,瀕渭水而東。周袤三百里。」離宮七十所,皆容千乘萬騎。《漢宮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漢舊儀》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養百獸,天子秋冬射獵取之。」帝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卉三千餘種植其中,亦有製為美名,以標奇異。

茂陵富民袁廣漢,藏鏹鉅萬,家僮八九百人。於北邙山下築園,東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構石為山,高十餘丈,連延數里。養白鸚鵡、紫鴛鴦、犛牛、青兕,奇獸珍禽,委積其間。積沙為洲嶼,激水為波濤,致江鷗、海鶴、孕雛產鷇,延漫林池;奇樹異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廣漢後有罪誅,沒入為官園,鳥獸草木,皆移入上林苑中。

上林苑有昆明觀,武帝置。又有繭觀、平樂觀、遠望觀、燕昇觀、觀象觀、便門觀,白鹿觀、三爵觀、陽祿觀、陰德觀、鼎郊觀、樛木觀、椒唐觀、魚鳥觀、元華觀、走馬觀、柘觀、上蘭觀、郎池觀、當路觀,皆在上林苑。

又《舊儀》曰:「上林有令有尉,禽獸簿記其名數。」又有上林詔獄,主治苑中禽獸、宮館之事,屬水衡。又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宮殿、魚臺、犬臺、獸圈。

甘泉苑,武帝置。緣山谷行,至雲陽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風,凡周迴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宮殿臺閣百餘所,有仙人觀、石闕觀、封巒觀、鳷鵲觀。

御宿苑,在長安城南御宿川中。漢武帝為離宮別館,禁禦人不得入。往來游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三秦記》云:「御宿園出栗,十五枚一勝。大梨如五勝,落地則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號曰含消,此園梨也。」

思賢苑,孝文帝為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苑中有堂室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屏風幃褥甚麗。廣陵王胥有勇力,常於別囿學格熊,後遂能空手搏之,莫不絕脰,後為獸所傷,陷腦而死。

博望苑,武帝立子據為太子,為太子開博望苑以通賓客。《漢書》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為立博望苑,使之通賓客從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長安城南,杜門外五里有遣址。

西郊苑,漢西郊有苑囿,林麓藪澤連亘,繚以周垣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百餘所。

三十六苑,《漢儀》註:「太僕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邊西邊。以郎為苑監,宦官奴婢三萬人,養馬三十萬匹。」養鳥獸者通名為苑,故謂之牧馬處為苑。

樂游苑,在杜陵西北,宣帝神爵三年春起。

宜春下苑,在京城東南隅。《元帝紀》註:東南隅曲池是。

梨園,《雲陽宮記》曰:「雲陽車箱坂下有梨園一頃,樹數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車蓋。

池沼

[編輯]

周文王靈沼,在長安西三十里,詩曰:「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漢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長安西南,周迴四十里,《西南夷傳》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國市竹,身毒國,即天竺也。《漢書》曰:張騫言使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問所從來,曰從東來。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而為昆明所閉。天子欲伐之,越嶲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以象之,以習水戰,因名曰昆明池。」《漢書》曰:元狩三年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及吏弄法者謫之,穿此池。《食貨志》曰:「時越欲與漢用船戰逐,水戰相逐也。乃大修昆明池也。」

《三輔舊事》曰「:昆明池地三百三十二頃,中有戈船各數十,樓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蓋,照燭涯涘。」《圖》曰:「上林苑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廟記》曰:「池中後作豫章大船,可載萬人,上起宮室,因欲游戲,養魚以給諸陵祭祀,餘付長安廚。」

《三輔故事》又曰:「池中有豫章臺及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鬛尾皆動。一說,甘泉宮南有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皆以桂為殿柱,風來自香。」又曰:「池中有龍首船,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鳳蓋,繡鳳為飾。建華旗,作櫂歌,櫂歌,櫂發歌也。又曰櫂歌謳,舟人歌也。雜以鼓吹,帝御豫章觀臨觀焉。」

《關輔古語》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於池之東西,以象天河。」張衡《西京賦》曰:「昆明、靈沼,黑水玄阯,牽牛立其右,織女居其左。」今有石父、石婆神祠在廢池,疑此是也。

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問東方朔,東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問胡人,胡人曰:「劫燒之餘灰也。」《三秦記》曰:「昆明池中有靈沼,名神池,雲堯時治水,嘗停船於此池。池通白鹿原,原人釣魚,綸絕而去。夢於武帝,求去其鈎。三日戲於池上,見大魚銜索,帝曰:『豈不穀昨所夢耶!』乃取鈎放之。間三日,帝復游池,池濱得明珠一雙。帝曰:『豈昔魚之報耶?』」

鎬池,在昆明池之北,即周之故都也。《廟記》曰:「長安城西有鎬池,在昆明池北,周匝二十二里,溉地三十三頃。」《史記》曰:「秦始皇帝三十六年,使者從關東夜至華陰縣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鎬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過知一歲事。』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祖,始也;龍者,人主之象,謂始皇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沉璧也。」

滄池,在長安城中。《舊圖》曰:「未央宮有滄池,言池水蒼色,故曰滄池。」

太液池,在長安故城西,建章宮北,未央宮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潤所及廣也。《關輔記》云:「建章宮北有池,以象北海,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漢書》曰:「建章宮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萊、方丈,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獻之屬。」瀛洲、一名魂洲,亦曰澴洲。有樹名影木,月中視之如列星,萬歲一實,食之輕骨。上有枝葉如華蓋,羣仙以避風雨。有金鑾之觀,飾以瓌玉,直上於雲中。有青瑤瓦覆之,以雲紈之素,刻碧玉為倒龍之狀,懸火精為日,刻黑玉為鳥,以水精為月,青瑤為蟾兔。於地下為機戾,以測昏明,不虧弦望。有香風冷然而至。有草名芸苗,狀如菖蒲,食葉則醉,食根則醒。有鳥如鳳,身紺翼丹,名曰藏珠。每鳴翔而吐珠累斛,仙人以珠飾仙裳,蓋輕而耀於日月也。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雲來,高二萬里,廣七萬里。水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淨,仙者服之。東有鬱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說北上常浮轉低卬,有如山上架樓室,向明以開戶牖,及霧歇滅,戶皆向北。有浮雲之幹,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下有砂礫,細如粉,柔風至,葉條翻起,拂細砂如雲霧,仙者來觀而戲焉。風吹竹葉,聲如鐘磬。方丈之山,一名巒維東方萬龍場,方十里,瑤玉為林,雲色皆紫。上有通霞臺,西王母常游於其上,常有鸞鳳鼓舞,如琴瑟和鳴。三山統名崑丘,亦曰神山,上有不死之藥,食之輕舉。武帝信仙道,取少君、欒大妄誕之語,多起樓觀,故池中立三山,以象蓬萊、瀛洲方丈。

《廟記》曰:「建章宮北池名太液,周迴十頃,有採蓮女鳴鶴之舟。」又按《三輔舊事》云:「日出暘谷,浴於咸池,至虞淵即暮,此池象之也。」

昭帝始元元年春,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成帝常以秋日與趙飛燕戲於太液池,以沙棠木為舟,沙棠木造舟不沉溺。以雲母飾於鷁首,一名雲舟。又刻大桐木為虬龍,雕飾如真,夾雲舟而行。以紫桂為柁枻,及觀雲棹水,玩擷菱蕖。帝每憂輕蕩以驚飛燕,命佽飛之士以金鎖纜雲舟於波上。每輕風時至,飛燕殆欲隨風入水,帝以翠纓結飛燕之裾。常恐曰:「妾微賤,何復得預結纓裾之游?」今太液池尚有避風臺,即飛燕結裾之處。

唐中池,周迴十二里,在建章宮太液池之南。

百子池,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見戚夫人侍高祖,嘗以趙王如意為言,而高祖思之幾半日不言,嘆息悽愴,而未知其術,使夫人擊築,高祖歌《大風詩》以和之。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闋,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連愛。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斗星辰求長命乃免。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張樂於池上。

十池,上林苑有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積草池、東陂池、西陂池、當路池、犬臺池、郎池。牛首池在上林苑中西。蒯池生蒯草以織席。西陂池、郎池、皆在古城南上林苑中。陂、郎,二水名,因為池。積草池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南越王趙佗所獻,號為烽火樹,至夜光景常煥然。

少府佽飛外池,《漢儀》註: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雁,給祭祀,故有池。

秦酒池,在長安故城中。《廟記》曰:「長樂宮中有魚池、酒池,池上有肉炙樹,秦始皇造。漢武行舟於池中,酒池北起臺,天子於上觀牛飲者三千人。」又曰:「武帝作,以夸羌胡,飲以鐵杯,重不能舉,皆抵牛飲。」《西征賦》云:「酒池監於商辛,追覆車而不寤。」

影娥池,武帝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鵠臺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臺。

琳池,昭帝始元元年,穿琳池,廣千步,池南起桂臺以望遠,東引太液之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莖,若葵之衛足,名曰低光荷。實如玄珠,可以飾佩,花葉雖萎,芬馥之氣徹十餘里,食之令人口氣常香,益脈治病。宮人貴之,每游燕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為衣,或折以障日,以為戲弄。帝時命水嬉,游燕永日。士人進一豆槽,帝曰:「桂楫松舟,其猶重朴,況乎此槽可得而乘耶。」乃命以文梓為船,木蘭為柂,刻飛燕翔鷁,飾於船首,隨風輕漾,畢景忘歸,起商臺於池上。

鶴池,在長安城西,盤池在西北,並廢。

冰池,在長安西。《舊圖》云:「西有滮池,亦名聖女泉。」蓋「冰」、「彪」聲相近,傳說之訛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