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眾真教戒德行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上清衆真教戒德行經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

上清衆真教戒德行經卷上[編輯]

方諸青童君告曰: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者,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護身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罪積,至死不絕,其苦難說,況多不終其天年者哉。為道亦苦者,清諍存真,守玄思靈,尋師轗軻,履試數百,勤心不惰,用志堅審,亦苦之至也。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視執素之麗如弊帛者,始可謂能問道耳。

西城王君告曰: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也。既得為人,去女為男難也。既得為男,六情四體完具難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國難也。既處中國,值有道父母國君難也。既得值有道之君,生學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難也。善心既發,信道德長生者難也。既信道德長生,值太平壬辰之運為難也。可不勗哉。三惡道者,生不得作人,乃作烏獸蟲畜之類,謂三惡道也。

太上問道人曰:人命在幾許間?或對曰:在數日之間。太上曰:子不能為道。或對曰:人命在飲食之間。太上曰:子去矣,未謂為道。或對曰:在呼吸之間。太上曰:善哉,可謂為道者矣。吾昔聞此言,今以告子。子善學道,庶可勉此呼吸。弟子雖去吾數千萬里,心存吾戒,必得道矣。研玉經寶書,必得仙也。處吾左側者,意在邪行,終不得道也。人為道讀經,行道事者,譬若食蜜,褊口皆甜,六府皆美,而有餘味。能行如此者,得道矣。

方諸青童君告曰:人之為道,能拔愛欲之根者,譬如脫懸珠,一一脫之,會有盡時。稍去外惡,惡會有盡時,盡則得道矣。又近諭牛負重行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自蘇息。達士視情慾如彼泥中牛,直心念道,可免衆苦,得道矣。

太虛真人南嶽赤君告曰:人有衆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己,如川歸海,日成深廣耳。有惡知非,悔過從善,罪滅善積,亦得道也。夫人遇我以禍者,我當以福往。是故福德之氣,恒生於此,害氣重殃,還在於彼,此學道者之行也。

又告曰:惡人害賢,猶仰天而唾,唾不汙天,還汙己形。逆風揚塵,塵不汙彼,還汙其身。道不可毀,禍必滅己。

太虛真人曰: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學道者。寒棲山林者益善,當以為意。

紫元夫人告曰:天下有五難,貧窮惠施難也,富貴學道難也,制命不死難也,得見洞經難也,生值壬辰後聖世難也。我昔問太上,何緣得識宿命。太上答云:道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六情,守空靜,即見道之真,亦知宿命矣。又曰:念道行道信道,遂得信根,其福無量。

紫元夫人告曰:為道者,譬彼持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存正,愚癡即滅,而正常存。財色之於己也,譬彼小兄貪刀刃之蜜,其甜不足以美口,亦即有截舌之患。

玄清夫人告曰:夫人係於妻子家宅之患,甚於牢獄,桎梏會有原赦,而妻子情慾雖有虎口之禍,己猶甘心投焉,其罪無赦。情累之於人也,猶執炬火逆風行也。愚者不釋炬火,必燒手,貪欲患怒愚癡之毒,處人身中,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殃,猶愚癡者執火燒手之謂邪。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亦不左觸岸,亦不右觸岸,不為人所取,不為鬼神所遮,又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人為道,不為穢欲所惑,不為衆邪所誑,精進不疑,吾保其得道矣。

南極夫人曰:人從愛生憂,憂生則畏死。無愛即無憂,無憂則無畏。昔有一人,夜誦經甚悲,悲至意感,忽有懷歸之哀。太上真人忽作凡人,徑往問之:子怛彈琴邪?答曰:在家時常彈之。真人曰:弦緩何如?答曰:不嗚不悲。又問:弦急何如?答曰:聲絕而傷悲。又問曰:緩急得中何如?答曰:衆音和合,八曲妙奏矣。真人曰:學道亦然,執心調適,亦如彈琴,道可得矣。愛欲之大者,莫大於色,其罪無外,其事無赦,賴其有一,若復有二,普天之民,莫能為道者也。夫人學道者,行陰德莫大於施惠,解救患莫大於守身奉道,其福甚大,其生甚固矣。人有惡我者,我不納惡,惡自歸已,將禍而歸身中,猶影響之隨形聲。

右衆靈教戒所言。

三見易遷,載[1]雲可待,要乃起東山屋舍,且可籬護之耳。問其故,未見答。問衆靈云:我惑爾耶?未詳此意,故欲試之。

數遊心山澤,託景仙真者,靈氣將愍子之遠樂,山神將欣子之向化,是故百疾不能幹,百邪所不得犯。屢燒香左右者,令人魂正,而恆聞芳風之氣,久久乃覺之耳。覺之則入道,入道則得仙,得仙則成真。

靜親天地念飛仙,靜覩山川念飛仙,靜覩萬物念覆載慈心,常執心如此,得道也。人生如幻化耳,寄寓天地間,少許時耳,若攝氣營神,苦辛注真,將不久得道,道成則同與天地,共寄寓在太無中矣。若洞虛體無,則與太無共寄寓在寂寂中矣。洞寂者,則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死生之根易解,久長之年易尋,尋之可得,解之可久。

夫可久於其道者,養全[2]也,常可與久遊者納氣也。氣全則生存,然後能養生。養生則合真,然後能久登生氣之二域。望養全之寂寂,視萬物之玄黃,盡假寄耳,豈可不勤之哉。氣全則辟鬼邪,養全則辟百害,入軍不逢甲兵,山行不觸虎兕,此之謂矣。

學道之心,常如憶朝食,未有不得之者也。惜氣常如惜面,未有不全也。然面亦有毀壞者,猶氣亦有喪失,要人之所惜,常在於面目,慮有犯穢,次及四肢耳。若使惜氣,常為一身之先急,吾少見其枯悴矣。

人隨俗要求華名,譬若燒香,衆人皆聞芳,然不知恆以熏自燔,燔盡則氣滅,名立則身絕。是故高人哂而遠之,遂為清淨。生之為物,譬若日月天地,此四象正與生生為對,失生則四象亦滅,非四象之滅,生減之也。若使常生,則四象常存,非四象之常存,我能常生故也。常生亦能生於無景,何四象之足計哉。災遘禍生,形壞氣亡,起何等事邪?似由多言而不守一,多端而期苟免耳。是以懸巢頹枝以墜落,百勝喪於一敗矣。惜乎通仙之才,安可為堅子致弊邪?

右南嶽夫人所言。

鴻鷺對南旋,以遐扇揚翮,在於十百之野,彼烏自謂足矣。然鷃鳩歎其眇邈,大鵬哂鴻舉之咫[3]尺耳。苟安其安,而是非自足,故三烏不相與議焉,何譏之乎。

右紫微言。

弱喪網瀁,篤靈未盡,倚伏異因,雲梯未抗,雖有懷於進趣,猶未淵於至理矣。君才實天工,以清瀾凝浪於高韻,志棲神乎太玄,期紫庭而步空矣。有心洞於飛滯,柔翰蔚乎冥契也。動合規矩,等圓殊方,靜和真味,吐納興音,可謂縱誕挺德,良為欽歎矣。然穢思不豁,鄙吝內固,淫念不斷,靈池未澄,將未得相與論內外之期,汎二景之交耳。夫失機者,貴在能改相好,釋有情乃無妨矣。雖暫彌羣聽,故尅和也。前途悠邈,此彼不一,編緒多端,當恆戰謐。苟情有愆散,得隨事失,悟言微矣,將何以遏之,將何以遣之。

右七月二十六日夜,雲林右英王夫人諭書。見與勿答。

清響散空,神風灑林,身超冥衢,志詠靈音,仁侯其人也。欲以裴真人本末,示郄者可矣,其必克諧,不善誘之,心亦內彰也。裴亦何人哉。

上清衆真教戒德行經卷下[編輯]

經曰:昔有劉少翁,曾數入太華山中,拜禮向山,如此二十年,遂忽一旦得見西嶽丈人,授其仙道。又曰:昔有一人,數旦旦詣河邊,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侯河伯遂與相見,與其白璧十雙,教授水行不溺法。此人見在中嶽得道。又曰:左慈初來,亦勤心數拜禮靈山,五年許,乃得進內外東西宮耳。又曰:學道當如山世遠,去人事當如清靈真人,步深幽當如周紫陽,何有不得道邪。又曰:建志當令勤,研神當令虛,所為所作當令密。又曰:中茅山東有小穴,穴口才如狗寶,劣容人入耳。愈入愈闊,外以磐石掩塞穴口,故餘有小穿如杯大,使山靈守衛之。此磐石亦時開發耳,謂之陰宮之阿門。子勤齋尋之,得從此而入,易於良常洞口。良常洞口,其中多沙,路曲僻,經水處不大便易,又道路遠,不如小阿穴口,直下三四里,便徑至陰宮東玄掖門。入此穴口二百步,便朗然如晝日。又曰:大茅山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謂之南便門,亦以石填穴口。但精齋向心於司命,又常以二日登山,延迎請祝,自然得見也。吾誠之至矣,陰宮何不足觀乎,左慈復何人耶?

茅司命曰;若必範玄秉象,清爭罕時,遂拔羣幽藻,戢翼高棲,感味上契,淵停嶽峙,蕭寥玉篇,骯寶神生,遺放俗戀,調彈清靈,澄景虛中,五道發明,色絕化浪,欲與澹並,空洞冥衢,無視無聽。爾乃遠齊妙真,重起玄覺,明德內圓,靈標外足矣。終能策雲軿以赴霄,書司命之丹錄耳。若精散萬念,為生不固,氣隨塵波[4]

,心不真舍,適足勞身神於林岨,實有誤於來學也。其道微而易尋,其道艱而難得也。

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曰:昨與茅司命詣清虛宮,校為真仙得失之事耳。近頓除落四十七人,卻復上三人爾,並復視爾輩之名簡也。如今往耳,許邈乃得在仙[5]札中,吾初不悟其如此,此益好也。其洗心勤邁,宗注理盡,心丹意竭,如履冰火,若久如此者,真人亦不得逃矣,仙道亦不得隱矣。但當抑斷其婬色之念,吾等即可得見,可疏示之。

定錄曰:仙[5]舉在於下官耳。太上老子將復可念,江東人未見有如斯而勤道者,然未足恃仙[5]而忘道也。又曰:虛妄者,德之病,華衒者,身之災,滯者失之首,恥者體之籥,遣此四難,然後始可以問道耳。於是靈軫嗚轅,日有髣髴也。有婬愆之心,勿以行上真道也。昨見清虛宮,正落除此輩人名,而方又被考,以度付三官推之,可不慎乎。

右南嶽夫人告。

清靈真人曰:悋心既忘,得亦不同,鄙恥不除,生籍不書。許長史雖已暫除,當得曾除而復書之。

南嶽夫人曰:東卿司命,甚知許長史之慈肅。小有天王昨問:此人今何在,修何道?東卿答云:是我鄉里士,內明真正,外混世業,乃良才也,今修上真道也。此語乃稱人意,略有仙[5]形也。

紫陽真人曰:可令許玉斧數沐浴,擢其水疾之氣也,消其積考之瘕也。亦是致真之階。

紫微夫人曰:沐浴不數,魄之性也。違魄反是,鍊其濁穢,魄自亡矣。

雲林右英夫人曰:違滯若救窮行德,不亦甚佳乎。不患德之不報,所患種德之不多耳。此一行則似乎佃福田也。萬事云云,皆觸類矣。

右英夫人曰:自古及今,死生有津,顯嘿異會,藏往滅智,與世同之者,皆得道之行也。若夫瓊丹一御,九華三飛,雲液晨酣,流黃徘徊,仰嚥金漿,咀嚼玉蕤者,立便控景登空,玄昇太微也。自世事乖玄,斯業未就,便當暫履太陰,潛生冥鄉,外身棄質,養胎虛宅,陶氣絕籥,受精玄瞑。故改容於三陰之館,童顏於九鍊之戶,然後知神仙為奇,死而不亡,去來之事,理之深也。

茅定錄曰:鳳巢高木,素衣衫然,履順思竟,凝心虛玄,五公石腴,彼體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顏。三八令明,次行玄真,解駕偃息,可謂洞篇。瓊刃應數,精心高棲,隱嘿沈閉,正氣不虧,術散除病,是爾所宜。次服(⿰食卂)飯,兼穀勿違,益髓除患,肥膚充肌,然後登山,詠洞講微,寅獸白齒,爾乃見機,遂得不死。過度壬辰,偃息盛木,玩執周書,太極植簡,金名西華,學服可否,息應靈符,理異契同,神洞相求。

茅保命曰:遇言必可用,不用是無情,焉得駕欻跡,尋此空中靈,微音良有旨,當用慎勿輕,事事應神機,保爾見太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載』字,《真誥》卷六作『再』,於義為長。
  2. 『養全』,《真誥》卷六作『養生』。
  3. 『咫』字原本誤作『只』。
  4. 『波』原本作『皮』
  5. ^ 5.0 5.1 5.2 5.3 『仙』字原本均誤作『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