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不顧日本民族利益 再次屈服於美國壓力 佐藤政府同美國正式簽訂日美紡織品協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不顧日本民族利益 再次屈服於美國壓力

佐藤政府同美國正式簽訂日美紡織品協定
新華社
1972年1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根據協定日本輸往美國的紡織品將減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日本將有三、四十萬紡織工人失業、許多中小企業倒閉

新華社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訊 日本佐藤反動政府不顧日本民族利益,再次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於一月三日和美國政府正式簽訂了一項為期三年的限制日本人造纖維和羊毛紡織品輸往美國的協定。

這項協定的序言一開頭就說:「本協定的目的是防止日本向美國出口人造纖維和羊毛紡織品的突然增加,而使之有秩序地發展」,「日本將保證使它向美國出口的羊毛和人造纖維紡織品的每年增長額不超過協定所規定的水平」。這項協定還嚴格地規定了三年中每年日本向美國出口的羊毛和人造纖維紡織品的限額,而且規定,「在協定的任何一年中,如果美國政府認為,從日本進口的任何一種為本協定所沒有列出的種類的產品或任何已為本協定所列出的種類中的任何一項產品的增長,將引起美國市場的瓦解,或有引起這種瓦解的危險時,美國政府將要求同日本政府協商。」這項協定一簽字,代表美國政府簽字的戴維·肯尼迪立即心滿意足地表示,這項協議解決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據報道,根據這項協定,日本輸往美國的紡織品將比原計劃減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因為出口減少,生產壓縮,日本近二百萬紡織業工人中的三、四十萬人將因此失業。日本的許多中小紡織企業也將因此倒閉。

日本和美國在紡織品貿易上的矛盾和鬥爭,由來已久,而在一九七一年發展得特別尖銳,日本佐藤反動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節節退讓,一再屈服。

第二次大戰後,日本的紡織業發展很快,尤其是化學纖維工業發展更快。日本的紡織品出口迅速增加,出口的三分之一依賴美國市場。另一方面,美國的紡織業在其經濟領域中也占着重要地位。但由於外國紡織品價格低,最近幾年來,外國紡織品大舉打入美國市場。據美國白宮發表的數字,一九七一年美國單在紡織品進口方面造成的貿易赤字就達二十一億五千萬美元。進入美國的紡織品大約有四分之一是來自日本的。日本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大量傾銷,不僅加深了美國紡織業的危機,而且使美國對外貿易的赤字大大增加。早在尼克松競選美國總統時,他為了撈取選票,就曾向美國紡織壟斷資本許下諾言,表示在當選總統後一定要實現對化學纖維紡織品和毛紡織品的進口限制。尼克松上台後在紡織品問題上對日本施加了各種壓力。但遭到了日本紡織業界的抵制。一九七○年,美國和日本曾兩度舉行紡織品談判,雙方討價還價,爭執不下,每次談判都陷於破裂。日本統治集團從本身利益考慮,曾於一九七一年三月八日單方面發表對美國出口紡織品的「自主限制宣言」,規定自動限制棉、毛和化學纖維紡織品對美國的出口。但是美國認為日本的方案同美國的要求相距太遠,予以拒絕。一九七一年八月尼克松宣布的「新的經濟政策」中增收百分之十的進口附加稅,其主要矛頭之一就是指向日本的紡織業。最後,美國採取了更強硬的手段,向日本進行威脅:如果不答應締結兩國政府間關於紡織品問題的協定,美國要單方面強行實行紡織品進口限制。佐藤反動政府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終於和美國簽訂了日美間的紡織品協定。

據報道,美國同日本簽訂限制日本紡織品輸入美國的政府間協定後,正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它企圖以限制紡織品為先例,進而在鋼鐵、汽車、電子產品等方面大量限制日本貨在美國的銷售。與此同時,美國還在一九七一年裡不斷逼日本對美國的商品和資本進一步敞開大門,取消限制。繼日本被迫決定實行所謂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的八項政策措施後,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在檀香山舉行的美日經濟會談中,日本又被迫同意取消四種農產品的進口限制和削減三十種工業品的關稅。儘管如此,美日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因為日本的屈服而有所和緩,它們各自把對方作為重要銷售市場的傾銷與反傾銷的「貿易戰」,必將激烈地進行下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