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
作者:胡宇蒙 晏波 張萍
2018年8月18日
本作品收錄於《中國科學數據
胡宇蒙, 晏波, 張萍. 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3). (2018-08-10). DOI: 10.11922/csdata.2018.0016.zh.


摘要&關鍵詞[編輯]

摘要:本文以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提供的高清晰度衛星圖片為基礎,通過對歷史文獻、考古成果、今人研究等資料的梳理儘可能地實現對兩漢時期沙漠綠洲絲綢之路主要交通點的精確地理定位,進而根據地形地貌特徵復原這一時期絲綢之路的主要線路走向,最終形成包括交通點、交通線在內的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作為絲綢之路交通商貿數據集的組成部分,這一工作有助於歷史時期絲路路線變遷研究的開展,同時為探討兩漢絲路沿線的文化交流、商貿往來和民族遷徙等課題提供更精確的依據。

關鍵詞:絲綢之路;道路交通;漢朝;路網復原

Abstract & Keywords[編輯]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definition satellite images provided by Google Earth, as well as collated historical documents, archae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contemporary research, this study tried to identify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major traffic nodes of the Desert-Oasis Silk Road in the Han dynasty. Then with the help of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we restored major traffic lines, and built the traffic data set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Han dynasty that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traffic nodes and traffic lines. As part of the Silk Road traffic and business dataset, this work is helpful to studies on the changes of the Silk Road route during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It also provides an accurate statistical basis for studie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contacts, and ethnic migration along the Silk Road in the Han dynasty.

Keywords: Silk Road; road traffic; Han dynasty; route restoration

數據庫(集)基本信息簡介[編輯]

數據庫(集)名稱 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
數據作者 胡宇蒙、晏波、張萍
數據通信作者 張萍(zhangping029@126.com)
數據時間範圍 公元前202–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地理區域 地理範圍包括北緯24°14′56″–47°37′27″,東經108°53′38″–28°58′26″。地理區域涉及到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埃及,土耳其。
數據量 6.35 MB
數據格式 *.shp, *.shx, *.dbf, *.pjr, *.sbn, *.sbx, *.cpg, *.xml, *.xlsx, *.docx
數據服務系統網址 http://www.sciencedb.cn/dataSet/handle/611
基金項目 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4ZDB031);國家文化產業支持項目
數據庫(集)組成 數據集由5部分數據組成,分別為交通線文字說明、交通點屬性表、西漢交通點數據、東漢交通點數據和兩漢交通線數據。交通點和交通線數據為shapefile文件,其中*.shp存儲元素的幾何實體,*.shx存儲圖形索引信息,*.dbf存儲地理數據屬性信息的dBase表,*.pjr存儲空間參考信息,*.sbn和*.sbx存儲幾何體的空間索引,*.xml用於保存元數據,*.cpg用於描述字符編碼。

Dataset Profile[編輯]

Title Traffic data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Han dynasty
Dat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Ping (zhangping029@126.com)
Data authors Hu Yumeng, Yan Bo, Zhang Ping
Time range 202 B.C.E – 9 C.E., 25 C.E. – 220 C.E.
Geographical scope Geographical scope: 24°14』56』』N – 47°37』27』』N, 108°53』38』』E – 28°58』26』』E. Specific areas include: China, Mongolia, Kyrgyzstan, Tajikistan, Kashmir, India, Pakistan, Afghanistan, Uzbekistan,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Iran, Iraq, Syria, Lebanon, Egypt, Turkey.
Data volume 6.35 MB
Data format *.pjr, *.sbn, *.sbx, *.shp, *.shx, *.cpg, *.dbf, *.xml, *.xlsx, *.docx
Data service system <http://www.sciencedb.cn/dataSet/handle/611>
Sources of funding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14ZDB031); National Supportive Project of Culture Industry
Dataset composition This dataset consists of 5 parts of data, including textual explanation of traffic lines, attribute table of traffic nodes, data of traffic nodes in Western Han dynasty, data of traffic nodes in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data of traffic lines in the Han dynasty. Data of traffic nodes and traffic lines are in shapefiles format, among which *.shp stores the geometric entities of elements,*.shx stores the graphic index information, *.dbf stores the dBase tables for geographic data attribute, *.pjr stores the spatial reference information, *.sbn and *.sbx store the spatial index of geometric entities,*.xml stores the meta data, and *.cpg stores the character encoding.


引 言[編輯]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歐亞的貿易通道,因其在古代人類文明發展、形成過程中的貢獻以及突出的現實意義而成為當下學術研究的熱點。絲綢之路的本質是交通路網,弄清絲路的具體路線走向、途徑地點及路線的歷時性變遷是絲路沿線綜合性研究開展的重要基礎。

以往對歷史時期道路網絡的復原工作中,文字性敘述輔以線路示意圖說明的方式為主流。由於這種復原方式在線路精度上的局限,一些研究者利用空間信息技術及其他相關技術復原歷史時期的交通路線並製作更加精確的數字專題地圖,出現了以復旦大學的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1]和T. Matthew Ciolek的Old World Traditional Trade Routes (OWTRAD) Project[2]為代表的研究成果。基於現代計算機技術和3S(RS、GPS、GIS)技術,首都師範大學的張萍教授提出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理念,並搭建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平台(SRHGIS)[3][4]。其中交通商貿課題組成員以北宋初期靈州道為例,進行了復原研究,並就其依託的技術方法進行探討,在平台的設計理念及GIS技術的支撐下為歷史時期道路路網的復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新思路[5][6]。基於這一思路,本研究收集整理以往與兩漢絲路交通有關的歷史文獻、研究成果和考古資料並加以考訂,依託高清晰度衛星影像對兩漢時期絲綢之路的主要交通節點、交通道路進行復原,建立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實現從以往描述性、示意性的絲路地圖向標準交通圖的轉變,為絲路沿線其他專題研究的開展提供數據依據。

1 數據採集和處理方法[編輯]

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由交通線文字說明、交通點屬性表、西漢交通點數據、東漢交通點數據和兩漢交通線數據5部分組成。交通線指絲綢之路的主要交通線路,交通點包括主要交通線路途徑的都城、郡級駐所、縣級治所、都尉治所、聚邑、驛站、橋梁、關隘、渡口等要素。鑑於研究對象自身的特點,本文對應西漢、東漢兩朝的時間上下限把數據的時間範圍劃為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段。數據集生成的主要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圖片

圖1 數據集生成技術流程圖


1.1 數據來源[編輯]

本數據集的研究對象分為交通點、交通線兩部分。《史記[7]漢書[8]後漢書[9]帕提亞驛程志[10]等歷史文獻是交通點古地名數據的重要來源,居延甲渠候官遺址、敦煌懸泉置出土的關於漢代交通道路驛置的簡牘等考古成果可以補充歷史文獻中失載的部分。確定古地名的空間位置需要掌握古地名與今地名的對應關係,本數據集參考了《中國歷史地圖集[11]辭海:地理分冊·歷史地理[12]等考證成果,同時利用《中國文物地圖集[13][14][15][16][17]、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資料等把古地名中的都城、郡級駐所、縣級治所、聚邑、橋梁等與考古遺址進行對應。交通點定位所用的政區信息使用最新的行政區劃,資料來源於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18]和行政區劃網[19]

交通線路的復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確定其走向和所經地區。線路走向的確定以歷史文獻的描述性文字、考古發現的絲路古道遺蹟為基礎,同時參考《中國絲綢之路交通史》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考證成果。交通點、交通線的基礎資料收集完成後,以EXCEL表格存儲絲路交通點的各項屬性數據,用WORD文檔錄入對絲路路線的文字說明。

1.2 數據採集和處理[編輯]

1.2.1 谷歌地球空間定位[編輯]

根據所採集的兩漢交通點數據信息,首先在谷歌地球軟件中對交通點進行定位。根據古今地名對應的不同情況把定位類型分為3種,分別為有遺址且影像可見、有遺址但未見影像和無遺址只能定位在村鎮中。每種定位類型用不同的字段定義加以區別。在點數據定位完成後,補充、修改和完善交通點屬性表。

完成交通點的空間定位後,開始對交通線進行繪製。繪製過程中主要遵循三條準則:一是線路要吻合對漢代絲路走向的文字描述,二是以各交通點的地理分布為參照,三是考慮地形地貌及交通可行性。在繪製交通線的同時,完善對兩漢絲綢之路交通線的文字說明。

將所有數據以kmz格式文件導出並儲存。

1.2.2 ArcGIS數據處理[編輯]

利用ArcGIS 10.4中的轉換工具可實現kmz格式的數據向ArcGIS圖層文件的轉換,隨後在ArcGIS中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工作包括對兩漢絲綢之路交通點和交通線數據的核對、整理,基於公共的字段對交通點圖層文件和交通點文字說明數據進行的屬性連接,以及對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的外觀設計。

在數據的採集和處理過程中,難點在於提高兩漢絲路交通路線的復原精度。對於漢代絲綢之路途經地點、線路走向的有限記載會對復原的精度產生影響,因此考慮到絲路沿線地貌未發生大的改變以及交通線路的延續性,針對交通點稀疏、信息模糊的路段會參考記錄更詳細、復原精度更高的魏晉、隋唐等朝代的線路走向。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平台中的絲綢之路文化傳播數據集包含同一時段的考古遺址數據,繪製時也作為路線走向的參考。

2 數據樣本描述[編輯]

本數據庫中目前記錄了14條兩漢絲綢之路的主要線路、250條西漢交通點數據和226條東漢交通點數據。經過處理後的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絲綢之路交通情況如圖2所示,不同類型的交通點使用不同的圖標,各個交通路段用顏色加以區分。在ArcGIS環境中,可以看出交通路段的歷時性變遷(圖3)。


圖片

圖2 絲綢之路交通數據圖(25 C.E.–220 C.E.)


圖片

圖3 絲路中段交通數據(a)西漢 (b)東漢


EXCEL格式的交通點數據樣本以西漢方渠縣為例。屬性表的主要字段有17個,記錄的信息包括序號、郵政編碼、中文名稱、英文名稱、類型、朝代、國家、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村落、遺址名稱、定位類型、開始年代、結束年代、所屬課題(表1)。


表1 西漢方渠縣屬性數據展示

字段名稱 示例
OBJECTID 49
Postal_cod 745701
Name_Chine 方渠
Name_Engli Fangqu
type 縣級駐所
Dynasty 西漢
Country 中華人民共和國
Province 甘肅省
PL_City 慶陽市
Country 環縣
Town 曲子鎮
Village 劉旗村
Site 方渠縣故城
Location 0
beg_year -202
end_year 8
class 交通


對兩漢絲綢之路交通線的文字說明數據以河西走廊道為例。這一部分數據記錄的信息包括兩漢絲綢之路的大體情況,各路段的開通時間、途經地點、大體走向等說明,可為數據使用者宏觀了解和把握兩漢絲路交通路網提供幫助(圖4)。


圖片

圖4 兩漢絲綢之路路線文字說明


3 數據質量控制和評估[編輯]

為提高復原的精度、保證數據集的質量,在兩漢交通節點和交通線路的重建過程中從資料來源和技術手段兩方面進行控制。古地名和交通線路的信息主要從中外歷史文獻、考古成果和今人研究等資料中析出,儘可能詳盡地收集基礎資料並加以嚴格考訂。在技術手段層面,首先以定位類型對交通點的定位精確程度做嚴格區分,對有遺址未見影像的地點通過實地考察確定,無遺址只能定位在村鎮中的交通點則有待新成果出現來進一步精確。其次,道路網的復原在描述性文字的基礎之上,以交通點、古遺址的地理位置為參照,以地形地貌決定走向,同時以後代絲路路網為參考,數據完成後進行檢查,多重方式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

4 數據使用方法和建議[編輯]

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為shapefile格式,可用ArcGIS軟件讀取,也可轉換成kmz文件在谷歌地球的三維環境中呈現。利用數據可探究兩漢間絲路交通線路、交通節點的變化,與魏晉、隋唐、宋元的交通數據做縱向對比分析。完成後的數據集最終會作為絲綢之路交通商貿數據集以及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開放平台的組成部分而呈現,利用平台提供的主流分析工具、第三方服務以及基礎數據,可把本數據集與文化傳播、民族宗教等其他專題搭配使用,將數據疊加做時空分析,解決一些綜合研究問題。

參考文獻[編輯]

  1. 侯楊方. 復旦大學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項目. [EB/OL]. (2014–05–22) [2018–05–18]. http://silkroad.fudan.edu.cn/road.html.
  2. Ciolek, T Matthew. Old World Trade Routes (OWTRAD) Project. [EB/OL]. (2012–07–15) [2018–05–18]. http://www.ciolek.com/owtrad.html.
  3. 張萍. 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平台: 設計、理念與應用[J].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6(05): 50-54.
  4. 張萍. 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構想及其價值與意義[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45(01): 5-11.
  5. 樂玲, 張萍. GIS技術支持下的北宋初期絲路要道靈州道復原研究[J].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6(05): 55-62.
  6. 張萍. GIS技術與二千年絲綢之路道路復原研究的新思路[J]. 中國史研究動態, 2017 (02):57-61.
  7. (漢)司馬遷撰, (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唐)張守節正義. 史記[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8.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漢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9. (南朝宋)范曄撰, (唐)李賢等注. 後漢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
  10. Schoff W H, Isidore O C. Parthian stations by Isidore of Charax: an account of the overland trade route between the Levant and India in the first century B.C.[M]. 1914.
  11. 譚其驤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M].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
  12.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 辭海:地理分冊·歷史地理[M].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2.
  13.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國文物地圖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冊[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2.
  14.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國文物地圖集: 青海分冊[M].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
  15.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國文物地圖集: 寧夏回族自治區分冊[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0.
  16.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國文物地圖集: 甘肅省分冊[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11.
  17. 國家文物局主編. 中國文物地圖集: 陝西分冊[M]. 西安: 西安地圖出版社, 1998.
  18. 本書編委會.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M].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7.
  19. 區劃地名網. 區劃地名網[EB/OL]. (2017-12-21) [2018–05–18]. http://www.xzqh.org/html/.

數據引用格式[編輯]

胡宇蒙, 晏波, 張萍. 兩漢絲綢之路交通數據集[DB/OL]. Science Data Bank, 2018. (2018-05-28). DOI: 10.11922/sciencedb.611.


本作品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協議下發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