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
中華民國10年(1921年)
英文稿標題為《中國共產黨關於(奮鬥)目標的第一個決議》。中共原先並沒有保存一大的書面資料,本作品譯自後來找到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檔案的俄文稿

一、工人組織

[編輯]

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凡有一個以上產業部門的地方,均應組織工會,在沒有大工業而只有一兩個工廠的地方,可成立比較適於當地條件的工廠工會。

黨應在工會裡灌輸階級鬥爭的精神。黨應警惕,不要使工會成為其他黨派的傀儡。為此,黨應特別機警地注意,勿使工會執行其他的政治路線。對於手工業工會,應迅速派出黨員,儘快進行改組工作。

擁有會員二百人以上方能成立工會,而且至少要派我黨黨員二人到該工會去工作。

二、宣傳

[編輯]

一切書籍、日報、標語和傳單的出版工作,均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

每個地方組織均有權出版地方的通報、日報、周刊、傳單和通告。不論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應受黨員的領導。

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

三、工人學校

[編輯]

因工人學校是組織產業工會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所以在一切產業部門均應成立這種學校,例如,應成立「運輸工人預備學校」和「紡織工人預備學校」等等。在這種學校里,除非常必要的情況外,不應教若干門不同的課程。

學校管理處和校務委員會應完全由工人組成。黨聘請的教員可以出席校務委員會的會議。

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否則,這種學校就無需存在,可予以解散或改組。

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成立工會的必要。

四、工會組織的研究機構

[編輯]

這種機構應由各個產業部門的領導人、有覺悟的工人和黨員組成,應研究產業工會組織的工作方法等問題。

成立這種機構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人,使他們在實踐中去實現共產黨的思想。應特別注意組織工人工會,援助其他部門的工人運動,研究工人工會以及其他無產階級組織的情況。

為了更適當地進行工作,這種機構的研究工作應分為以下幾類:工人運動史,組織工廠工人的方法,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各國工人運動的現狀。研究的成果應定期發表,應特別注意中國本國的工人運動問題。

五、對現有政黨的態度

[編輯]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採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在政治鬥爭中,在反對軍閥主義和官僚制度的鬥爭中,在爭取言論、出版、集會自由的鬥爭中,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係。

六、黨與第三國際的聯繫

[編輯]

黨中央委員會應每月向第三國際報告工作。

在必要時,應派一特命全權代表前往設在伊爾庫茨克的第三國際遠東書記處。此外,應派代表赴遠東各國,以便商討發展和配合今後階級鬥爭的進程。

這部作品在1930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9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