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中國氣象局關於深化局校合作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中國氣象局關於深化局校合作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氣發〔2018〕88號
2018年11月9日
發布機關:氣象局
氣象局網站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

氣發〔2018〕8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各內設機構:

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及《教育部 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2015〕2號),建立氣象部門與高校緊密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模式,增強對氣象科研業務的支撐能力,提高高校氣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滿足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中國氣象局組織制定了《中國氣象局關於深化局校合作工作的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單位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國氣象局關於深化局校合作工作的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及《教育部 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建立氣象部門與高校緊密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模式,增強對氣象科研業務的支撐能力,提高高校氣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滿足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現就深化局校合作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局校合作對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深刻認識局校合作的重要意義。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對科技創新明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為推進新時代氣象科技創新,全面建成氣象科技強國指引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加快推動氣象科技全面融入全球科技發展的大局,在數值預報、氣象大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領域搶占制高點是實現我國從氣象大國向氣象強國邁進的關鍵環節。以發展智慧氣象為引領,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氣象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加快氣象事業優化升級,是新時代氣象現代化對科技創新的迫切要求。高校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培養各類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局校合作,新時代局校雙方要在聯合建立研究機構、通過科研項目等合作聯合攻關關鍵核心科學和技術難題、培養高層次氣象人才和資源共享、創新行業管理等方面形成「開放、互補、互利」的合作新局面。

2.把握新時代深化局校合作的總體要求

總體思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新時代氣象現代化需求,把局校合作工作融入到氣象事業發展的總體布局中,提升高校服務氣象事業發展的能力,圍繞雙方在氣象核心技術攻關、一流學科建設以及高素質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需求開展務實合作。充分利用中國氣象局的技術裝備優勢和資料優勢,結合高校的學科優勢、學術優勢、人才優勢與信息優勢,實現資源共享,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建立務實高效的合作機制。

總體目標。到2020年,高校成為破解氣象核心技術的重要力量,進入氣象部門的高校畢業生適應事業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形成務實高效、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到2030年,高校成為氣象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力量,氣象部門和高校協同發展的新機制完全建立。

二、深化務實合作與交流

3.圍繞氣象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鼓勵國家級氣象科研業務單位聯合高校優勢科技力量,圍繞數值預報、智能網格預報、氣象資料應用、氣象災害風險、人工影響天氣等氣象現代化核心技術組建創新團隊,開展聯合攻關;探索與高校建立聯合基金支持氣象核心關鍵技術攻關。聯合參與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大科學計劃等國家重點科技任務。圍繞重點合作任務,聯合高校共同開展國家重點科技計劃的設計和申報。支持氣象科研業務單位與高校圍繞綜合觀測、預報預測、氣象資料、信息平台和人工影響天氣等關鍵技術開展聯合研發,加強科技成果與中試基地的對接。

4.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在氣象部門轉化應用。推動氣象部門與高校互相承認科技成果認定結果,支持高校與氣象業務單位共建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配套條件,鼓勵通過中試的高校成果進入氣象部門業務應用。充分利用氣象部門和高校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製度,增強高校教師向氣象部門開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聯合高校共同改進和完善科技評價體系。鼓勵氣象科研業務單位聯合高校共同申報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技獎勵,支持高校申報氣象科技成果獎。

5.推進科教資源共建共享共用。支持氣象科研業務單位聯合高校圍繞科研業務急需共建聯合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學試驗基地等科技創新平台,圍繞氣象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進氣象部門和高校所屬重點實驗室、科學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以及氣象資料、計算資源、科技情報的開放共享。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圍繞氣象學科發展建設和完善氣象觀測站、校園氣象台等緊貼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的教學設施。在大氣科學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相對集中、優勢明顯的地區,開展大氣科學創新中心建設。

6.優化氣象相關專業和人才結構。建立以氣象行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共同推動氣象學科發展,着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氣象人才。辦好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等專業及相關專業,推動高性能計算、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等複合型人才培養。將氣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納入相關氣象課程的教學內容。

7.建立聯合培養研究生新機制。推動應用型高層次氣象人才培養,積極開展氣象碩士專業學位申報工作。與高校圍繞氣象事業發展重大需求,聯合建設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基地,共建碩士、博士聯合培養點和博士後工作站。增加與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標,吸引、聚集和定製化培養人才。

8.建設高素質氣象師資隊伍。局校雙方支持高校氣象教師參與氣象科技研發,提高教師的氣象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面向高校骨幹教師開展氣象事業發展和現代氣象業務專題培訓,幫助教師改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高校骨幹青年教師赴氣象科研業務單位掛職交流,增強教師實踐能力。支持氣象科研業務單位與高校開展高層次專家互聘,鼓勵氣象科研業務以及管理骨幹參與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推進氣象骨幹預報員赴高校開展客座交流。開展全國氣象教學名師遴選工作,鼓勵氣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9.提升氣象人才培養質量。發揮氣象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能和優勢,會同教育主管部門共同開展大氣科學類專業認證工作。根據高校氣象專業學生實習實踐需要,依託有條件的氣象台站和業務單位共同規劃建設一批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統籌安排氣象專業學生到基地參加實習實訓。推進氣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局校雙方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開設相關課程和編寫教材、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探索建立氣象專業人才培養評價反饋機制,將合作高校打造成高素質氣象人才培養的高地。

10.構建氣象人才招生、就業長效機制。推進落實氣象人才供需信息動態更新和通報機制。開展氣象部門專業畢業生需求預測,支持高校根據需求適度擴大招生規模、優化招生結構。及時掌握高校氣象專業學生信息,引導用人單位將畢業生接收工作前移,通過接收學生實習、預就業、提供獎學金等方式吸引學生就業。支持有關高校向西部省(區、市)氣象部門和艱苦氣象台站定向培養氣象專業學生。

11.聯合開展氣象科普宣傳。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要求,聯合高校開展氣象科技活動周、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等大型科普活動,推進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進校園。支持高校建設氣象科普教育基地,鼓勵高校學生參與氣象科普志願者活動。與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增進高校師生對氣象事業發展的了解。

12.共同推進氣象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國家級氣象科研業務單位聯合高校共同發起國際合作研究計劃,共同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重大任務,共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及專題講習班,共同建設國際合作人才後備庫。繼續支持有關高校加強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建設,聯合高校在氣候變化等領域共建其他國際培訓中心,聯合高校促進發展中國家人員來華接受學歷教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氣象人才培養。

三、落實局校合作的保障措施

13.完善務實高效的合作機制。發揮大氣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氣象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氣象人才培養聯盟在高校本科、職業教育教學中的研究、諮詢、指導、評估、服務等功能。建立局校合作座談會、聯席會議、聯絡員工作會議等定期交流機制,建立預報員與高校的客座交流機制。聯合高校定期開展局校合作成效評估,遴選優秀合作高校,總結合作成效經驗,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14.強化局校合作保障。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加強局校合作的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與高校簽訂可考核可評估的務實合作協議,聯合高校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高校科教平台建設、氣象教材編制等工作,制定並完善科技資源共享、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交流等配套政策措施;中國氣象局直屬單位以及各省(區、市)氣象局要主動與合作高校溝通協調,落實中國氣象局與合作高校的重點任務,並根據需求不斷拓展局校合作領域和合作內容,形成互利共贏的局校合作新局面,為新時代氣象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