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氣象局 國家文物局關於做好文物行業氣象防災減災和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國氣象局 國家文物局關於做好文物行業氣象防災減災和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氣發〔2024〕119號
制定機關: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
2024年11月20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文物局:

我國文物數量多,空間分布廣,氣象災害類型多樣且複雜。文物特別是不可移動文物對氣象災害較為敏感,暴雨、颱風、大風、強對流、沙塵、高溫、暴雪等均可能對文物保護造成不利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遺產面臨的最重大威脅之一」,氣候變化及與其相關的災害性天氣對我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和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強化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和文物防災減災聯防聯動,共同做好文物行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共同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壓實防災減災工作責任

[編輯]

各級氣象、文物部門要清醒認識到目前氣候變化背景下文物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挑戰要求,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牢固樹立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抓安全抓防範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要超前部署、提前研判,細化監測預警、指揮調度、巡查防守、搶險救援各環節具體任務,責任落實到崗到人,確保文物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抓緊抓細抓實。

二、暢通信息共享,加強天氣預警互動聯動

[編輯]

各省級氣象部門要加強與文物部門的溝通對接,了解文物行業氣象災害防範整體需求,及時向當地文物部門通報有關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技術條件成熟省份的氣象和文物部門應加強信息和數據共享,結合地方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文物分布情況和歷史災情,分析研判各級各類對文物有較大影響的氣象災害類別和風險閾值,探索推進國家級和省級文物氣象災害風險圖繪製和區劃劃定,聯合開展文物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業務。各級氣象部門可商文物部門將文物管理使用單位納入當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對象庫,聯合制定發布策略,逐步提高氣象災害預警的精準性。

三、完善應急預案,建立部門溝通合作機制

[編輯]

各級氣象、文物部門要將文物行業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氣象防災減災體系,積極考慮在世界文化遺產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置氣象監測點位,推動建立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文物部門應組織重點防禦單位制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氣象部門應予以技術支持和指導。省級氣象部門和文物部門要建立常態化溝通合作機制,定期組織會商。省級氣象部門要做好面向文物部門的重大氣象災害過程氣象保障服務,及時通報監測實況,做好防範提醒。各級氣象、文物部門應適時組織聯合應急演練,舉辦專題培訓,對負責文物保護相關人員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各級文物部門可聯合氣象部門共同組織開展汛期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通過檢查制度落實、應對策略、物資準備等情況,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

四、做好氣象部門文物普查工作

[編輯]

各級氣象部門要積極配合同級文物行政部門,及時提供氣象部門管理的文物資源信息和新發現文物線索清單,為普查隊員現場調查等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對氣象部門管理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複查,對氣象部門提供的線索開展實地調查,符合文物認定標準的依法認定、登記和公布,納入依法保護範疇。各級氣象部門要按照《關於加強央屬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加大對管理使用文物的保護力度,加強文物價值研究和闡釋利用,重視氣象文化歷史傳承,推進世界氣象組織百年氣象站申報和保護,做好《中國氣象史》編撰工作,增強氣象歷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意識和保護氛圍。

特此通知。

中國氣象局 國家文物局
2024年11月20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