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
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瓦窯堡會議) 作者: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1935年12月23日 |
根據中央檔案原抄件刊印 |
(甲)戰略方針
[編輯]在日本帝國主義變中國為殖民地的形勢之下,在中國紅軍及其他革命武裝力量的現狀之下,黨的軍事策略,即戰略方針應有如下各項:
- (一)在以堅決的民族戰爭反抗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總任務之下,首先須在一切政治的軍事的號召上與實際行動上,確定「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的方針,這即是「抗日聯軍」,「紅軍是中國人民抗日的先鋒隊」,「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士兵及軍隊,同紅軍聯合起來打日本去」,「全國同胞武裝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武裝保衛中國」,「打倒幫助日本帝國主義打中國人的漢奸賣國賊」,「打倒幫助日本滅中國的賣國頭子--蔣介石」, 「打倒侵入抗日根據地的漢奸賣國賊」,「反對漢奸賣國賊擾亂抗日後方」「鞏固抗日後方」,「擴大抗日根據地」,「紅軍白軍聯合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沒收漢奸賣國賊的財產做抗日軍經費」,「沒收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財產做抗日軍的經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有智識出智識,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戰到最後一滴血」,「民族革命戰爭萬歲」的口號及行動。
- (二)正確的估計敵我力量,黨在1936年軍事部署方面的總方針,應該是「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因此,1936年主力紅軍作戰的主要目標還應該是漢奸賣國賊的軍隊,但在日本占領區域及自治區,應儘量組織擴大及聯合一切的抗日武裝力量--抗日義勇軍抗日游擊隊等,同日本軍隊進行直接的有力的游擊戰爭。同時還應估計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軍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軍隊發生部分的戰鬥(晉綏察方面)。
- (三)猛烈擴大紅軍,一九三六年全國主力紅軍應有廿萬人,第一方面軍應有五萬。
- (四)為堅決而有力的執行(一)(二)(三)項所述之方針(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對日作戰力量,擴大紅軍),第一方面軍行動部署之基礎,應確定地放在「打通蘇聯」與「鞏固擴大現有蘇區」這兩個任務之上,並把「打通蘇聯」作為中心任務。拿「鞏固擴大現有蘇區」同他密切的聯繫起來,具體步驟即把紅軍行動與蘇區發展的主要方向放到東邊的山西和北邊的綏遠等省去。
- (五)第一方面軍以外之紅軍(二、六軍團,四方面軍),對於南京賣國賊軍隊之削弱與牽制,有極大的戰略上的作用,其行動應適當地指導之。
- (六)游擊戰爭對於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及漢奸賣國賊的任務,有很大的戰略上的作用。其指導原則應如下:
(1)一切游擊隊以民族戰爭的面目出現(日本占領區自治區及其附近省份稱中華抗日義勇軍,其他地區--華中華南,稱中華抗日游擊隊。在這些地方--華中華南遊擊隊壯大起來時,稱中華抗日人民革命軍)。土地革命在民族戰爭的口號與策略之下執行。
(2)在一切省份發展游擊戰爭,而着重於主要的省份(河北,山西,熱察綏,東三省,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陝甘〉。在大江南北原有蘇區變為游擊區域的地方,使從恢復形勢迅速的提高到發展形勢。
(3)地方黨對於游擊戰爭,白區是唯一的指導者,蘇區是主要指導者。
(4)大量的吸引捲入反日浪潮中的白軍士兵與青年學生到游擊戰爭中去。
(5)游擊隊應有根據地,但反對保守主義(這容易給游擊隊以損害)。
(6)游擊隊同當地革命民眾密切的結合起來。
(7)提高游擊戰術。
(8)使游擊隊變為正規的革命軍。
(9)游擊隊是蘇區的創造者。
(10)使游擊戰爭增加計劃性。
- (七)使白軍士兵革命運動在民族戰爭旗幟之下,同抗日紅軍抗日游擊隊結合起來,注意如下的指導原則:
(1)沒有士兵的援助(中國的,還有日本的)民族戰爭的澈底勝利是不可能的。
(2)士兵的援助是可能的(亡國奴境遇,饑寒交迫,不得休息)。
(3)把運動放到廣泛的群眾基礎上去,從關門主義解放出來,公開運動同秘密工作相結合。
- (八)把蒙回兩族(首先蒙古)反日反中國統治者的鬥爭提到武裝鬥爭的程度,並把他們的鬥爭同我們的鬥爭直接結合起來。
- (九)執行「抗日聯軍」的策略,把敵人營壘中間的矛盾與破裂組織到民族戰線上去,把我們營壘同「第三營壘」結合起來,成為統一的民族營壘。
- (十)把蘇聯紅軍同中國紅軍在反對共同敵人日本帝國主義的基礎之上結合起來,首先是技術條件的結合。
(乙)作戰指揮上的基本原則
[編輯](一)戰略防禦時:
[編輯](1)反對單純防禦,執行積極防禦。
(2)反對先發制人,執行後發制人(一般的)。後發制人,即誘敵深入,不是所謂「機會主義的單純防禦路線」(寧都會議及其後),而是內線作戰的正確原則。
(二)戰略進攻時:
[編輯](1)反對機會主義的估計不足,為擴大戰果而奮鬥(當由戰略防禦中的反攻轉到戰略的進攻時,以及在整個戰略進攻的過程中,均應為擴大戰略上的戰果而奮鬥),為奪取先機而奮鬥。
(2)反對冒險主義:
- 1、適可而止,保證已得的勝利(已得勝利是可能喪失的)
- 2、把陣地轉到新的方向去,使處在兩個大戰鬥間的紅〈軍〉得着暫時的消〔休〕息,使蘇區得着擴大,並把擴大蘇區的任務同創造戰場迎接新的戰鬥的任務連繫起來。把兩個以〈上〉的蘇區打成一片和消滅蘇區中間及其附近的白色據點(打土圍子),不是所謂「機會主義的動搖」(一九三二年黨報),而是執行了正確的方針;
- 3、發展形勢中的推進政策,波浪式的發展,有陣地有後方的發展(即是所謂「鞏固地發展蘇區」,所謂「同時擴大,同時深入」),反對冒進政策(敵我對比許多〔可〕時是例外);
- 4、打城市及敵人鞏固了的陣地是有條件的,過去反「上山主義」及「東北路線」是錯了的(一九三二年)。
(三)一般原則(不論防禦時或進攻時):
[編輯]- (1)反對只「打」不「走」的拚命主義,又要打,又要走,自然走是為了打的。戰爭方式的游擊性,即沒有固定戰線,這是由於技術條件落後而決定的中國紅軍作戰的特點,也正是過去軍事指導的長處。在這裡反「游擊主義」是錯了的。五次「圍剿」中企圖建立固定戰線是失敗了,拿這一戰線的暫時失利(地方被占)換得別一戰線的勝利,這一戰線的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地方是可以恢復的)。
- (2)爭取這種可能,迅速改變紅軍的技術條件,使沒有固定戰線的狀態,改變為一般有固定戰線的狀態。運動戰還是運動戰,但大大減少了游擊性,沒有這個現代的條件,要澈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是不可能的,對於改變技術條件的消極是不對的。
- (3)運動戰是基本原則,反對「不讓寸土」的保守主義的陣地戰,主力紅軍大踏步進退是不可避色的需要的。
- (4)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戰略上一個拳頭打人,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消滅戰,反對分兵主義,反對兩個拳頭主義,反對戰略上的「全線出擊」,反對擊潰戰(戰略的及一般戰役的)。
- (5)戰爭〔略〕的持久戰,戰役的速決戰,反對戰役持久戰,反對「拚消耗」。
- (6)要有充分的休息訓練,反對無益的急,學習必要的慢。
- (7)要有充分的戰鬥準備。
- (8)據情況決定指揮方法。統一決心下的分割指揮,是容許的,需要的。
- (9)拿戰略方針去指導戰役戰術方針,把今天連結到明天,把小的連結到大的,把局部連結到全體,反對走一步看一步。
- (10)軍事委員會在軍事範圍內有完全的權力。
(丙)拿主要的三個步驟,達到打通蘇聯與鞏固發展現有蘇區的任務
[編輯]第一步在陝西:
二月五日前完成下列任務:
(1)擴大5000新兵。
(2)給北面進攻着的敵人一個打擊。
(3)奪取甘泉宜川兩城。
(4)赤化宜川濟川兩縣。
(5)組織第廿八軍(北面)第廿九軍(南面)。
(6)着手組織騎兵旅。
(7)擴大游擊隊到原有數的二分之一。
(8)完成渡河準備。
(9)完成政治準備(部隊中的,對山西方面的,對陝甘寧的,對蘇區的)。
(10)赤少隊的擴大整理。
(11)三百個地方幹部準備到山西去。
(12)着手綏遠方面的布置。
(13)紅校第一期出校,第二期入校,
(14)為準備三百個排長,在三月後使用。方面軍開辦教導營。
(15)治療突擊(辦藥),爭取二分之一傷病員在一月底出院。
(16)着手組織蒙古游擊隊。
(17)其他組織上的準備(黨的,政權的,軍事的)。
第二步在山西:
準備以六個月(二月--七月)完成下述任務,依情況延長或縮短之:
(1)擊破閻西〔錫〕山的主力,消滅其一部。
(2)開闢山西西部(靠黃河一帶)五縣以上地區,使之成為初期的蘇區。
(3)擴大紅軍20000,山西13000、陝西7000人。
(4)創立占領區域內的游擊隊到1000人。
(5)調動敵軍,恢復神木,府谷,葭縣,吳堡,清澗,米脂,綏德等縣敵占地區之全部或一部,陝北游擊隊大部或一部過山西去。
(6)着手對內蒙民族的宣傳工作,取得部分的切實成績。
(7)擴大蒙古游擊隊最少200人。
(8)加緊對綏遠的布置。
(9)完成騎兵旅。
(10)組織上指導上加強河北游擊戰爭。
(11)創立晉直察綏交界地區及晉豫孔界地區的游擊戰爭。
(12)指揮上加強陝甘游擊戰爭。
(13)廿八九兩軍各完成2000人。
(14)陝北陝甘兩蘇區游擊隊擴大至一月時的一倍。
(15)完成與蘇聯的通信聯絡。
(16)紅校出產500個連長,300個指導員,50個營長,350個游擊戰爭的幹部,以兩期計算(每期600共1200)。
(17)完成與二、六軍團的通信聯絡。
(18)着手抗日聯軍的組織。
(19)完成出綏遠的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的準備。
(20)保證黃河船渡,必要時回陝西一行。
第三步
在綏遠:
(1)由山西向綏遠轉進之時機,依日本帝國主義對綏遠之行動如何而定。
(2)向綏遠轉進之估計,有困難的(日本可能的阻撓,閻錫山的騎兵,內蒙民族與我們間政治上聯繫的薄弱)但是可能的(三種困難,都是相對的)。
(3)即時〔或〕暫時不容許背靠外蒙,或靠近了暫時不能解決問題時,下文的問題,地區寬大,人口眾多,反日潮流高漲,有許多文章可做。
http://www.1921.org.cn/CN/library/books_r.jsp?s=f6516e0159ba4fc39a4d816619405db1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