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藏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原序

[編輯]

華先生諱陀,字元化,性好恬淡,喜味方書,多遊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於公宜山古洞前,忽聞人論療病之法,先生訝其異,潛逼洞竊聽。須臾,有人云:華先生在,爾術可付焉。復有一人曰:道生性貪,不憫生靈,安得付也?先生不覺愈駭。躍入洞,見二老人,衣木皮頂草冠。先生躬趨,左右而拜曰:適聞賢者論方術,遂乃忘歸。況濟人之道,素所好爲,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驗,徒自不足耳。顧賢者少察遇,誠乞與開悟,終生不負恩。首座先生云:術亦不惜,恐異日與子爲累。若無高下,無貧富,無貴賤,不務財賄,不憚勞苦,矜老恤幼爲急,然後可脫子禍。先生再拜謝曰:賢聖之語,一一不敢忘,俱能從之。二老笑東洞云:石牀上有一書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祕密之。先生時得書,回首已不見老人。先生懾怯離洞,忽然不見雲奔雨瀉,石洞摧塌。既覽,其方論多奇怪,從茲施效無不神。先生未六旬,果爲魏所戮,老人之言,預有施驗。余乃先生外孫也,因弔先生。寢室夢先生,引余坐,語中藏經真活人法也,子可取之,勿傳非人。予覽,驚怖不定,遂討先生舊物,獲石函一具,開之得書一帙,迺中藏經也。予性拙於用,復授次子思,因以志其實。甲寅秋九月序。

[編輯]

華氏中藏經。見鄭樵通志藝文略。為一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同雲漢譙郡華陀元化撰。宋史藝文志。華氏作黃蓋誤。

今世傳本有八卷。吳勉學刊在《古今醫統》中。余以乾隆丁未年入翰林。在都。見趙文敏手寫本。卷上。自第十篇性忌則脈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為一卷。卷下。自萬應丸藥方至末為一卷。失其中卷。審是真跡。後歸張太史錦芳。其弟錄稿贈余。又以嘉慶戊辰年。乞假南歸。在吳門見周氏所藏元人寫本。亦稱趙書。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論診雜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及察聲色形証決死法第四十九。兩篇。合前後二本。校勘明本。每篇脫落舛誤。凡有數百字。其方藥名件次序分量。俱經後人改易。或有刪去其方者。今以趙寫兩本為定。此書文義古奧。似是六朝人所撰。非後世所能假託。考隋書經籍志。有華佗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一卷。疑即是中卷。論診雜病必死候以下二篇。故不在趙寫本中。未敢定之。

鄭處中之名不見書傳。陳振孫亦云自言為華先生外孫。稱此書因夢得於石函。莫可考也。序末稱甲寅秋九月序。古人亦無以干支紀歲。不著歲字者。疑其序偽作。至一卷三卷八卷分合之異。則後人所改。趙寫本。旁註有高宗孝宗廟諱。又稱有庫本。陸本異同。是根據宋本手錄。元代不避宋諱。而不更其字。可見古人審慎闕疑之意。此書四庫書既未錄存。又兩見趙寫善本。急宜刊刻以公同好。卷下萬應丸等。皆以丸散治疾。而無湯藥古人配合藥物分量。案五臟五味。配以五行生成之數。今俗醫任意增減。不識君臣佐使。是以古人有不服藥為中醫之嘆。要知外科丸散。率用古方分量。故其效過於內科。此即古方不可增減之明証。余所得宋本醫學書甚多。皆足証明人改亂古書之謬。惜無深通醫理者。與共証之。

嘉慶十三年太歲戊辰十月四日。孫星衍撰序於安德使署之平津館。

正文

[編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