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偉大任務而奮鬥
為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偉大任務而奮鬥 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0年8月7日 |
|
在我國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以後,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毛主席對農業機械化事業極為關懷,曾經作過一系列極其重要的英明的指示。毛主席科學地、系統地總結了國內外農業機械化的歷史經驗,天才地、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理論,為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制定了一條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它象光芒萬丈的燈塔,照耀着我國社會主義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道路。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特別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農業機械化事業得到了飛躍發展。現在,全省農村平均每個人民公社擁有拖拉機六點七混合台,折合十四點七標準台,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全省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生產隊在脫谷、制米、磨麵、鍘草、粉碎等方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在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編輯]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在我國的條件下(在資本主義國家內是使農業資本主義化),則必須先有合作化,然後才能使用大機器。」毛主席這一科學論斷,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遠見,深刻地闡明了只有先改變生產關係,然後才能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普遍規律,創造性地解決了我國農業集體化和機械化的關係問題。
土地改革以後的農村經濟,是象汪洋大海一樣的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在毛主席關於「組織起來」的偉大號召下,廣大農民通過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幾個發展階段,在一九五八年實現了人民公社化。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變為社會主義大生產,就為使用大機器、實現農業機械化開闢了廣闊的道路。黑龍江省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以來增添的拖拉機,相當於合作化時期增添數量的九點三倍,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優越性和無限的生命力。
在實現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這是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繼續,也是迅速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的必然規律。廣大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以後,組織規模一般比初級社擴大二、三十倍,土地逐漸實現了大面積連片,經營範圍逐漸擴大,資金積累日益雄厚,農民對機械、電力等生產資料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這不僅為發展農業機械化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而且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因勢利導,採取積極措施,有準備地、有步驟地、適合情況地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
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進一步改造小農思想;可以大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集體經濟,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更好地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糧食儲備增加了,農村技術裝備和技術力量增強了,物質力量雄厚了,一旦發生戰爭和災荒,我們就有足夠的力量供應軍需民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鼓吹「先機械化,後合作化」,是「站在資產階級、富農、或者具有資本主義自發傾向的富裕中農的立場上替較少的人打主意」,反對農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這是一條發展資本主義的路線,是一條既斷送社會主義農業集體化,又斷送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機械化的路線。廣大農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大辦農業機械化的革命洪流,粉碎了劉少奇的反革命陰謀。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事業,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正以空前迅猛之勢向前發展。
依靠集體力量,自力更生辦農業機械化
[編輯]實現農業機械化,主要依靠集體力量,這是毛主席倡導的偉大方針,是多快好省地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根本途徑。農業機械化事業是幾億農民的偉大事業,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只有依靠廣大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才能完成這樣偉大的事業。
甘南縣太平大隊十幾年來,艱苦奮鬥,勤儉創業,主要依靠集體經濟的力量,基本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到一九六九年末,全大隊有拖拉機九台,載重汽車二輛,各種配套機引農具五十九台(件),電力排灌和非田間機具九十八台,還自己出錢架設了四十華里高壓輸電線,辦了一個修配廠。這個生動的事實,不僅說明了農村集體經濟有力量辦機械化,而且也說明了只要實心實意地依靠集體力量,自力更生,就可以使農業機械化的事業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
劉少奇之流在辦機械化問題上竭力散布「群眾落後論」,叫嚷什麼「農民不會搞」,「買不起,管不了,使不好」,妄圖扼殺自力更生辦機械化的群眾運動。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無數生動的事實說明,廣大農民群眾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路線,農業機械化不但能辦,而且辦得很好。黑龍江省一般農業機械和非田間機械都是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自買自用。大、中型拖拉機及機引農具,百分之九十由公社、生產大隊自買自用。廣大農民直接掌握現代化生產工具以後,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走社會主義道路更加堅定,機械效能顯著提高,作業量一般的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耗油量降低百分之十到二十,成本降低四分之一左右,農機具經常保持完好的技術狀態。
實現農業機械化,是整個國民經濟技術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問題是集體力量所不能解決的,沒有國家的支持、工業部門的援助是不行的。各行各業都要把工作重點進一步轉移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在物質、技術、財政等方面,積極地支持人民公社辦機械化的事業,促進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
發展地方農業機械修造工業
[編輯]積極發展地方農業機械修造工業,是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物質技術基礎,是貫徹執行毛主席關於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偉大戰略部署的重大措施。
偉大領袖毛主席非常重視農業機械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機械工業制定了一整套路線、方針、政策。對建立縣農機修造廠和開展群眾性農具改革運動,對農業機械產品的研究、設計以至拖拉機的性能、式樣、型號、名稱都做過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黑龍江省農業機械修造工業有很大的發展。但是劉少奇及其在黑龍江的代理人採用種種手段,極力進行破壞。一九六二年,他們把全省地方農機修造工業砍掉了三分之二,把人民公社化以來蓬勃發展起來的一千二百多個社辦工業全部砍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批判了這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縣、社農機修造工業又象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
農業機械的製造,應以地方自辦為主。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農業機械化迅猛發展的要求,加快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步伐。要積極發展農機修造廠,大力武裝縣、社工業。黑龍江省目前百分之九十的縣都有農業機械修造廠,人民公社一般都有農機具修理點。全省現在從省到縣正在逐步建設以農機修造、水力排灌設備、農用動力、化肥農藥、非田間機械、農村運輸工具六條線為主要內容的地方工業體系。許多縣已初步形成平戰結合,修造結合,以修為主,小型多能,布局合理的農機修造網。肇東縣有縣辦工廠四十八個,其中為農業服務的占百分之八十二。全縣二十五個公社及百分之八十的大隊都辦起了小工廠,基本形成縣、社、隊三級為農業服務的工業體系。幾年來,全縣自製了各種大中型設備七百多台(件),生產各種農用機具三十萬台(件),檢修各種農機具四萬七千多台(件),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農業機械的製造,只有堅持以地方為主,才能更好地同農業生產密切結合,因地制宜,綜合利用。黑龍江省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南部和北部、山區和平原、丘陵地帶和沼澤地帶的地形、氣候、土壤和種植方法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農業機械的製造,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創造出適合當地自然條件和耕作制度的農機具。農業機械的性能,應力求適於綜合利用,做到「一架多具,一具多用」,降低成本,提高機械效能。多年來,全省創造和改制了適合當地特點的拖拉機和犁、耙、播、脫谷等農機具百餘種。例如,新試製的新曙光—60拖拉機,履帶和輪式通用,適合壟作,能翻地、播種、中耕和運輸綜合作業,改變了履帶拖拉機半年閒的狀況。哈爾濱農機廠試製成功的通用穀物播種機,能播大豆、玉米、高粱、穀子幾種作物,大大提高了機械效能。
農業機械的製造,只有堅持以地方為主,才能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創造性,使農業機械化同農具改革的群眾運動同時進行。必須把農機具修造工廠的技術革新運動和群眾性的農具改革運動緊密結合起來,既重視製造和使用機械化農具,又十分注意製造和改革半機械化農具和改良農具。
用革命化領導機械化
[編輯]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用政治統帥經濟,搞革命化,也搞機械化,用革命化來領導機械化,這是我們搞農業機械化的根本指導思想。「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搞農業機械化,機器固然是重要的,但它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機器。機器是人造的,機器只有通過人才能變成生產力。先進的農業技術,只有掌握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的手裡,才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
實現農業機械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大革命。在使不使用機器上,有的人認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循守舊,持懷疑態度;有的人使用機器不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農業,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而是為了賺錢,棄農經商,走資本主義邪路。事實告訴我們,有了機器,如果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不抓人的思想革命化,還是不能增產,甚至可能造成減產。發展農業機械化,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用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武裝廣大工農群眾和幹部的頭腦,提高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
搞社會主義農業機械化是對農業進行技術改造的大革命。這是關係到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一件大事。在辦機械化事業中,階級敵人不斷地進行破壞,這是階級鬥爭的必然規律。我們必須狠抓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結合每個時期階級鬥爭形勢和思想實際,批判劉少奇的修正主義路線,批判資本主義傾向,批判各種違反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錯誤思想,使農業機械化事業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朝氣蓬勃地發展。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一九五五年提出:「估計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完成農業方面的技術改革,大概需要四個至五個五年計劃,即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的時間。全黨必須為了這個偉大任務的實現而奮鬥。」毛主席的這一偉大號召,正在化為億萬農民的革命實踐。廣大農民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辦農業機械化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形勢喜人,形勢逼人。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黨中央周圍,以只爭朝夕的革命精神,為加速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偉大任務而奮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