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農兵服務是我們的本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為工農兵服務是我們的本份
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基層糧店
1970年8月1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有了毛澤東思想就能為人民服務」。只要抓住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這個根本,不斷改造世界觀,實現思想革命化,就能象蘇州市第五十七糧店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商店,首先就必須改造商業人員的世界觀。因為「沒有這個改造,什麼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階段,最初,我們對這一點認識不清,偏重於考慮制度上的改革,忽視抓思想上的革命,因此,每一接觸「改」的實際,就遇到思想上的阻力。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的教導,認識到不搞思想上的「吐故納新」,就不能實現制度上的破舊立新。於是,我們抓住工農兵反映最大、爭論比較集中的營業時間問題作為「突破口」,開展革命大批判,打了一場破「私」立「公」的進攻戰。在鬥爭中,我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狠批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業務第一」、「利潤掛帥」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大破了「五關門」等舊制度,實現了「天天開門不停業」,為工農兵大開了方便之門,獲得廣大工農兵的好評。同志們邊學習,邊總結說:思想一通,一通百通。要想革命,必須破「私」立「公」。頭腦里有了毛澤東思想,就能為人民服務。

實踐證明: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自覺性越高,對工農兵的感情就越深,世界觀的改造就越好。我們在同工農兵相結合的過程中嘗到了甜頭。我們到供應範圍內的工廠、農村參加生產勞動,親眼看到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光而忘我勞動的革命精神;親身體會到我們和工農兵在舊社會是一根藤上的苦瓜,新社會是並肩戰鬥的戰友;明確了與工農兵顧客的關係絕不是什麼「買賣」關係,而是革命的關係、政治的關係。為他們服務,是我們的本份。為他們服務得好,就是體現偉大領袖毛主席對工農兵的無限關懷,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因而使我們身在櫃檯,胸有全局,頭腦里有了黨的大事,國家的大事,世界的大事,從而促進了世界觀的改造,使商店抓革命、促生產的形勢不斷地向前發展。大家不僅在店堂里、櫃檯內熱情接待工農兵顧客,還走出店門為烈軍屬和住在偏僻地區的工人家屬送糧上門。很多工人家屬表揚我們,說:「你們糧店真是聽毛主席的話,一個心眼為我們服務呵!」

群眾讚揚了,我們的工作還有沒有不足之處呢?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有一些體會。一年多來,堅持「五開門」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改造世界觀的過程。到了伏天,少數人出現了「大熱的天,中午誰還買糧食」的活思想,這使我們認識到:問題發生在群眾,根子卻在領導,是領導班子在成績面前出現了「滿」字,在緊跟形勢上出現了「慢」字,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出現了「松」字,因此,有的同志考慮「私」字多了,考慮工農兵少了,實際上這也是世界觀的反映。事實教育我們:無產階級世界觀和資產階級世界觀的鬥爭是長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是一勞永逸的,思想改造是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的。我們通過一事一議活動,經常開展革命大批判,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狠批劉少奇的反革命謬論,使思想工作常抓不松,鬥私批修常搞不停,化阻力為動力,推動革命和生產不斷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