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農兵編好新教材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為工農兵編好新教材
大連海運學院輪機系《焊接講義》編寫組
1970年12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為工農兵編好新教材,這是無產階級教育革命中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在駐院工、軍宣隊和院革委會及系黨支部的領導下,由工人教員、原有教員、學員組成的「三結合」教材編寫組,經過幾個月的實踐,為工農兵編寫了一本《焊接講義》。

過去,在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下,教師編教材都習慣於翻閱外國的書刊、雜誌、教科書,因此,舊教材都浸透了洋奴哲學和爬行主義。

通過大批判,大家深刻認識到舊教材必須徹底改革,編寫教材的方法也必須相應地來一番徹底改革。

「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遵照毛主席的這一教導,我們編寫組的教師、學員跟氣焊工人並肩戰鬥,直接從事產品的焊接,總結工人的實踐經驗。同時,結合自己在生產實踐中的體會,把工人教員給學員講課的內容經過消化、整理和修改,並且批判地吸取舊教材中有用的部分,從而編出新教材,然後再交給工人和學員進行評議、補充、修改,直到工人、學員滿意為止。

我們這樣編出來的《焊接講義》,雖然還比較粗糙,但是方向是正確的。回想編寫教材的全過程,我們感到: 一、業務課要不要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是兩條路線鬥爭的原則問題。舊大學裡,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教學實踐中把校辦廠的工人當成他們的活工具,事事都要工人照着他的想法去辦。有一次,電焊工人在給學生講「安全護具」時進行了新舊社會的對比,當時站在旁邊「督講」的一個「專家」,馬上出來制止說:「你講這個幹什麼?」明目張胆地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不讓工人階級對學生進行階級教育。今天,這位焊接工人重新登上了大學講台,給試點班學員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憶苦思甜」。學員反映:「這堂課收穫大,既是業務課,又是生動的階級教育課。」

二、「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材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必須有工人參加,組成三結合的教材編寫組,原有教師要讓他們參加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把立足點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 三、必須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在批判「理論至上」、「洋奴哲學」等錯誤思想時,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實踐經驗是重要的,但必須把它上升為理論,然後再編入新教材。對待舊教材中有用的部分,也要經過批判和鑑別,把那些符合我國生產實際情況的東西編入新教材。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