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51
卷五十 ◄ |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五十一 |
► 卷五十二 |
|
西安府志卷第五十一
大事志
唐
天文志五月丙午塡星太白辰星聚於東井
冊府元龜七月京師慶雲見
冊府元龜新豐縣鸚鵡谷水淸代傳雲此水淸天下平開
皇初暫淸㝷濁至是復淸
兵志始制軍府以驃騎車騎兩將軍府領之析關中爲十
二道萬年長安富平醴泉居其四
按兵志三年更以萬年道爲參旗軍長安道爲鼓旗軍
富平道爲元戈軍醴泉道爲井鉞軍軍置將副各一人
以督耕戰以車騎府綂之旋廢十二年攺驃騎曰統軍
車騎曰副將
兵志天子禁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衞兵北衙者禁軍
初高祖以義兵起太原巳定天下悉罷遣歸其願留宿衞
者三萬人高祖以渭北白渠旁民棄腴田分給之號元從
禁軍後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謂之父子軍
百官志殿中侍御史九人京畿諸州兵皆𨽻焉三輔及近
畿州都督府皆置府
通鑑初羌豪旁仚地以所部附薛擧及薛仁杲敗仚地來
降留長安仚地不樂率其衆數千叛入長安南山自南山
諸谷岀漢川所過殺掠
冊府元龜胡賊八千人掠涇陽王師仁爲討捕使擊走之
冊府元龜賊帥呂寶生衆七千人破盩厔縣趙欽爲驃騎
擊之斬首百餘級
高祖紀十二月如周氏陂
按巳上事並在武德元年
天文志三月丙申塡星太白聚於東井
高祖紀二月乙卯左屯衞將軍何潘仁及山賊張子惠戰
於司竹死之庚申驍騎將軍趙欽王婆羅及山賊戰於盩
厔死之
冊府元龜司竹羣盜祝山海有衆一千自稱䕶卿公太子
建成率將軍桑顯和進撃平之
五行志十月乙未京師地震
按巳上事並在武德二年
高祖紀閏月乙卯如稷州巳未幸舊墅壬戌獵於好畤乙
丑獵於九𡽀丁卯獵於仲山戊辰獵於淸水谷遂幸三原
辛未如周氏陂舊書蘇世長傳世長拜諫議大夫從幸涇
陽校獵大獲禽獸於旌門高祖謂朝臣曰今日畋樂乎世
長曰陛下遊獵薄廢萬幾不滿十旬未爲大樂高祖色變
旣而笑曰狂態發耶世長曰爲臣私計則狂爲陛下國川
則忠矣
李子通傳杜伏威遣將討子通子通窮乃降並樂伯通送
京師及伏威來朝子通語伯通曰東南未靖而伏威來我
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皆亡及藍田爲關吏所
獲並伏誅
按巳上事並在武德四年
通鑑爲秦王世民營宏義宮使居之
冊府元龜十一月丙申幸宜州癸卯校獵於富平北原
按巳上事並在武德五年
冊府元龜二月庚戌幸溫湯戊午校獵於驪山獲白鹿三
月乙未幸昆明池宴從官極歡而罷
按事在武德六年
冊府元龜閏四月萬年縣甘露降
高祖紀十月辛未獵於鄠癸酉幸終南山丙子謁樓觀老
子庚寅獵於圍川
冊府元龜十月幸樓觀以太牢祭隋文帝陵十二月丁卯
幸躍龍宮戊辰校獵於高陵
按巳上事並在武德七年
高祖紀四月甲申幸鄠縣獵於甘谷作太和宮六月甲子
如太和宮十月辛巳幸周氏陂校獵於北原壬午如躍龍
宮十一月辛卯如宜州校獵於西原庚子講武於同官
按事在武德八年
冊府元龜四月甘露降於中華殿
天文志五月已卯歲星辰星會於東井
冊府元龜涇陽縣生嘉禾異畝同頴
𦊅厥傳頡利自將十萬襲武功京師戒嚴攻高陵尉遲敬
德與戰涇陽獲俟斤烏沒啜斬首千餘級頡利遣謀臣執
失思力入朝以覘我帝不如禮遣之乃馳騎幸渭上與可
汗隔水語且責其負約俄而衆軍至虜大駭請和許之翌
日刑白馬與頡利盟便橋上𦊅厥引還隋唐嘉話𦊅厥至
渭水橋控弦四十萬太宗召衞公問䇿時發諸州軍未到
長安兵不過數萬靖請傾府庫賂以求和潛軍邀其歸路
帝從之兵退據隘邀之胡棄老弱而遁玉帛無所遺
按巳上事並在武德九年
冊府元龜閏三月甘露降於長安縣
按事在貞觀元年
高祖紀三月庚寅幸昆明池習水戰丙午如周氏陂
五行志京畿旱蝗太宗在苑中掇蝗祝曰人以穀爲命百
姓有過在予一人但當食我毋害百姓遂吞之是歲蝗不
爲災
按事在貞觀二年
冊府元龜四月甘露降於雍州
按事在貞觀三年
五行志正月癸巳武德殿北院火
冊府元龜二月巳亥幸溫湯賜從官帛有差十二月甲辰
狩於鹿苑見野人多藍縷遣侍中王珪賑賜貧人
冊府元龜四月甘露降於萬年縣
按巳上事並在貞觀四年
冊府元龜正月癸酉大蒐於昆明池蕃夷君長咸從帝謂
高昌王麴文泰曰丈夫在世樂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給人
足一樂也草淺獸肥以禮田狩弓不虛發箭不妄中二樂
也六合大同萬方咸寧張樂高宴上下歡洽三樂也今日
王可從禽明當歡讌耳丙子親獻禽於太安宮十二月壬
寅幸溫湯癸卯獵驪山賜新豐高年帛
按事在貞觀五年
五行志十月乙丑京師地震
按事在貞觀六年
太宗紀十二月甲寅幸芙蓉園丙辰獵於少陵原
通鑑戊午從上皇置酒故漢未央宮上皇命𦊅厥頡利可
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旣而笑曰胡越一家
自古未有也帝奉觴上壽曰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敎誨非
臣智力所及昔漢高祖亦從太上皇置酒此宮妄自矜大
臣所不取也上皇大悅殿上皆呼萬歲
按巳上事並在貞觀七年
通鑑上屢請上皇避暑九成宮上皇以隋文帝終於彼惡
之十月營永安宮爲上皇淸暑之所未成而上皇病不果
居十二月丁卯從太上皇閱武於城西
按事在貞觀八年
兵志更號綂軍爲折衝都尉別將爲果毅都尉諸府總曰
折衝關內道二百六十有一皆以𨽻諸衞
兵志禁軍太宗擇善射者百人爲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
騎又置北衙七營選材力驍壯月以一營番上
按事在貞觀十年
五行志四月甲子雷震乾元殿前槐樹
冊府元龜五月麟見京師之後苑
按已上事並在貞觀十一年
兵志始置左右屯營於元武門領以諸衞將軍號飛騎
地理志京兆府有府百三十一曰眞化匡道水𢖍仲山新
城竇泉善信鳳神安業平香太淸〈餘皆𨓜〉
唐六典貞觀初凡關內團結兵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
人
編遺錄畿內有八鎭兵𨽻左右神䇿軍
按巳上事並在貞觀十二年
太宗紀正月乙巳拜獻陵賜宿衞陵邑郞將三原令爵一
級
太宗紀十二月壬辰獵於咸陽癸巳至自咸陽
按已上事並在貞觀十三年
太宗紀二月壬午幸溫湯
冊府元龜七月白龍見於富平
通鑑上將幸同州校獵劉仁軌爲櫟陽丞上言今大稔民
收穫者十纔一二使之共承獵事治道葺橋動費一二萬
功實妨農事願少留鑾輿旬日俟其畢務則公私俱濟上
賜璽書嘉納之
冊府元龜十二月壬辰臘校獵於樊川遇大雪其夜解圍
按巳上事並在貞觀十四年
冊府元龜三月乙酉安禮門御榻産芝五莖
按事在貞觀十五年
通鑑十二月癸卯幸溫湯甲辰獵於驪山上登山見圍有
斷處顧謂左右曰吾見其不整而不刑則墮軍法刑之則
是吾登高臨下以求人之過也乃託道險引轡入谷以避
之
按事在貞觀十六年
玉海芝草生於太廟一十四莖爲龍鳯形
五行志四月立晉王爲太子有靑氣繞東宮殿
天文志四月巳卯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六度
太宗紀十二月庚申幸溫湯
按巳上事並在貞觀十七年
冊府元龜正月乙未幸鍾官城庚子幸鄠縣壬寅幸溫湯
二月巳酉幸靈口村落偪側問其受田丁三十畝遂夜分
而寢憂其不給詔雍州錄尤少田者並給復移之於寛鄉
天文志五月太白辰星㑹於東井六月丙辰復會
按巳上事在貞觀十八年
通鑑庚午車駕至涇陽壬申幸漢甘泉宮
按事在貞觀二十年
舊唐書太宗紀夏四月乙丑營太和宮於終南改爲翠微
宮五月戊子幸翠微宮通鑑冀州進士張昌齡獻頌上命
於通事舍人裏供奉
按事在貞觀二十一年
冊府元龜正月戊戌幸溫湯癸卯御製溫湯碑以示羣臣
太宗賢妃徐惠傳貞觀末稍治宮室百姓勞怨惠上疏極
諫言翠微玉華等宮雖因山籍水無築搆之苦而工力和
僦不謂無煩帝善之
按事在貞觀二十二年
五行志三月甲弩庫火
太宗紀四月乙亥幸翠微宮
按已上事並在貞觀二十三年
高宗紀十月庚子幸溫泉
按事在永𡽪四年
高宗紀十月癸卯築京師羅郭起觀於九門
按事在永𡽪五年
高宗紀正月壬申拜昭陵陵所宿衞進爵一級癸酉以少
牢祭陪葬者
按事在永𡽪六年
天文志五月甲於晦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按事在龍朔元年
通鑑四月辛巳作蓬萊宮高宗紀十月丁酉幸溫湯皇太
子監國
按事在龍朔二年
冊府元龜十二月詔以含元殿前琅臺閣內並見麟改來
年爲麟德元年
按事在龍朔三年
五行志六月戊申朔日食在東井二十九度
按事在總章二年
天文志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八度
按事在咸亨元年
天文志七月丁亥彗星見於東井長三丈掃中台指文昌
按事在上元三年
冊府元龜正月庚辰幸司竹園
按事在儀鳳元年
高宗紀正月庚辰京師地震
按事在儀鳳二年
五行志京城民謡有側堂堂撓堂堂之謡太常丞李嗣眞
曰側者不正撓者不安再言堂者唐再受命之𧰼
按事在調露初年
五行志長安獲女魃長尺有二寸其狀怪異是歲秋不雨
至於明年九月
按事在永隆初年
五行志九月乙巳新豐縣大風雨有山湧岀高二十丈有
池周三百畝池中有龍鳳之形禾麥之異武后名曰慶山
俞文俊上言天氣不和而寒暑隔人氣不和而贅疣生地
氣不和而堆阜岀今陛下以女主居陽位反異剛柔故地
氣隔塞山變爲災後怒流於嶺南
按事在垂拱二年〈互見名山卷〉
武后紀七月乙亥京師地震
按事在垂拱三年又四年七月戊午復震
天文志六月朔日有食之在東井二十七度
按事在垂拱四年
五行志正月丙申明堂火太后欲避正殿徹宰相姚璹以
爲火因人非天災不貶損後乃御端門觀酺引建章故事
復作明堂以厭之是歲內庫災燔二百餘區
按事在證聖元年
冊府元龜十二月甲午幸新豐溫湯庚子幸兵部尙書韋
嗣立莊舍隋唐嘉話中宗與韋後幸嗣立莊封逍遙公又
改其居鳳凰原爲淸虛原鸚鵡谷爲幽棲谷
按事在景龍三年
通鑑上幸隆慶池
按事在景龍三年
玉海十月己巳冊皇太子是日有景雲之瑞遂改元
按事在景雲元年
天文志四月熒惑太白合於東井
按事在太極元年
冊府元龜十月癸卯從太上皇幸新豐獵於驪山命從官
宴設樗蒱焉賜帛有差十二月癸卯幸新豐之溫湯便獵
於渭川
按事在先天元年
冊府元龜十月癸卯親講武於驪山徵兵二十萬旌旗連
亘五十餘里戈鋋金甲照耀天地列大陣於長川帝親擐
戎服持沉香大鎗立於陣前威振宇宙長安士庶奔走縱
觀塡塞道路
按事在開元元年
元宗紀九月庚寅作興慶宮戊戌幸溫湯
按事在開元二年
元宗紀十一月乙酉幸溫湯
月辛卯八年十月庚寅九年正月甲寅十二月乙酉並
幸溫湯
五行志正月癸卯太廟四室壞
五行志十一月乙卯定陵寢殿火
按已上事並在開元五年
兵志詔折衝府兵六歲一簡自高宗武后時久不用兵府
兵之法寖壞番役更代多不以時衞士稍稍亡匿宰相張
說乃請一切募士宿衞
按事在開元六年
五行志京師興道坊一夕䧟爲池居民五百餘家皆沒不
見
按事在開元八年
王志愔傳王志愔爲揚州長史帝幸東都詔留守京兆京
兆人權梁山妄稱襄王子與左右屯營官謀反自稱光帝
夜犯長樂門入宮城將殺志愔踰牆走而屯營兵悔更斬
梁山等自愔慙悸卒宋璟傳權梁山謀反勅河南尹王怡
馳傳徃按牢械充滿久未決乃命璟爲京留守復其獄平
縱數百人
按事在開元十年
兵志取京兆蒲同岐華府兵及白丁共十二萬號長從宿
衞歲一番命尙書左丞蕭嵩與州吏共選之明年更號曰
彍騎
兵志元宗以萬騎左右營改爲左右龍武軍皆用唐元功
臣子弟制若宿衞兵是時良家子避征戍者亦皆納資𨽻
軍分曰更上如羽林
冊府元龜十月丁酉幸新豐之溫湯置溫泉宮
亥十六年十月己卯十二月丁卯並幸溫泉宮
兵志詔左右羽林軍飛騎闕取京旁州府士以戸部印印
其臂爲二籍羽林兵部分掌之
按事在開元十二年
兵志始以彍騎分𨽻十二衞總十二萬爲六番每衞萬人
京兆彍騎凡六萬六千人
按事在開元十三年
玉海億歲殿生芝草
按事在開元十五年
冊府元龜三月京兆府三原浪井岀
按事在開元十六年
百家繪開元中含元殿火基下岀丹堊有隱語不可解言
天漢三年赤元生粟木下有子傷心過酷
五行志四月乙亥大風震電藍田山摧百餘步
冊府元龜五月有靈芝草產於太廟殿柱
元宗紀十一月丙申拜橋陵戊戌拜定陵己亥拜獻陵壬
寅拜昭陵乙巳拜乾陵白孔六帖時有事五陵有司以鷹
犬從姚崇子奕曰非禮奏罷之元宗紀十二月辛酉幸溫
泉宮
按巳上事並在開元十七年
元宗紀四月乙卯築京師外郭
按事在開元十八年
元宗紀正月丁巳幸溫泉宮
按事在開元二十年又是年十月庚戌復幸
冊府元龜十二月命十道採訪使舉賢刺史縣令以京兆
府高陵縣令裴𢌞盩厔縣令戴休琔奉先縣令李知止涇
陽縣令韋伯祥等聞上降書宣慰剌史賜帛八十匹縣令
五十匹勅曰卿等各能用心副朕所委今茲歲會風政有
歸是用激揚以勵淸操
按事在開元二十三年
元宗紀十月戊申京師地震
通鑑醴泉妖人劉志誠作亂驅掠路人將趣咸陽村民走
縣官焚橋斷路以拒數日悉擒斬之
按已上事並在開元二十四年
冊府元龜十一月壬申幸溫泉宮
按事在開元二十五年又二十六年十月戊寅二十七
年十月丙寅二十八年正月癸巳並幸溫泉宮
五行志三月癸巳京師地震
按事在開元二十六年
文獻通考五月帝謂宰臣曰朕在藩邸有宅在積善里東
南隅宜於此地置元元皇帝廟及崇元學
元宗紀十月甲子幸溫泉宮
按巳上事並在開元二十八年
元宗紀正月癸巳幸溫泉宮
文獻通考四月上夢元元皇帝雲吾像在京城西南百餘
里遣使求得之於盩厔迎置興慶宮
玉海六月甘露降司農寺
元宗紀十月丙申幸溫泉宮
按巳上事並在開元二十九年
元宗紀正月陳王府參軍田國秀言元元皇帝降於丹鳯
門通衢二月辛卯享元元皇帝於新廟
元宗紀十月丁酉幸溫泉宮
按巳上事並在天寶元年
元宗紀正月己卯作昇仙宮丙辰加號元元皇帝曰大聖
祖三月壬子享於元元宮改元元宮曰太淸宮
元宗紀十月戊寅幸溫泉宮
按巳上事並在天寶二年又三載正月辛丑十月甲午
四載十月戊戌五載十月戊戌並幸溫泉宮
冊府元龜二月癸酉興慶宮芝草生八月京兆新豐嘉禾
生或九穗六穗
按事在天寶三載
通鑑十月幸驪山改溫泉宮曰華淸宮房琯傳環宮所置
百司區署以琯資機算詔總經度疏巖剔藪爲天子遊觀
通鑑十二月壬戌發馮翊華陰民夫築會昌城置百司王
公各置第舍土畝直千金元和志自開元來毎歲十月臨
幸溫泉歲盡乃歸以新豐去泉稍遠卽於湯所置會昌縣
白孔六帖諸楊湯沐館並在華淸東垣連蔓相照帝臨幸
必徧五家
按巳上事並在天寶六載又按帝此後毎歲十月並幸
華淸次年春首還宮不復綴錄
會昌解頤錄元宗幸溫泉見白鹿升天改會昌縣爲昭應
按事在天寶七載
元宗紀六月丙寅謁太淸宮加上元元皇帝號曰聖祖大
道元元皇帝冊府元龜太白山人李渾上言神人言金星
洞內有版石記聖皇福壽之符命御史中丞王鉷入仙遊
谷獲之以獻帝御勤政樓受焉
冊府元龜六月大同殿産芝一莖
按巳上事並在天寶八載
冊府元龜二月獻陵昭陵乾陵定陵橋陵栢樹盡垂甘露
冊府元龜十月改驪山爲昌山又太白山人王元翼上言
元元皇帝降見言寶仙洞中有妙寶眞符詔刑部尙書王
倕等獲之次年正月獻於太淸宮
按已上事並在天寶九載
冊府元龜十月乙丑御朝元閣有慶雲見
按事在天寶十載
通鑑京兆人王鉷權寵日盛領二十餘使鉷弟戸部郞中
銲凶險不法召術士任海川問我有王者相否海川懼亡
匿鉷恐事洩捕得杖殺之王府司馬韋會話之私庭鉷又
使長安尉收會縊殺之銲所善邢縡與龍武萬騎謀作亂
上使鉷捕之縡帥其黨格鬬會高力士軍至擊斬縡國忠
白上曰鉷必預謀會陳希烈極言鉷大逆當誅勅希烈與
國忠鞫之於是任海川韋會等事皆發獄具鉷賜自盡銲
杖死於朝堂
按事在天寶十一載
通鑑楊國忠虢國夫人居第相鄰晝夜徃來無復期度或
並轡走馬入朝不施障幕道路掩目三夫人將從幸華淸
宮會於國忠第車馬僕從充溢數坊錦繡珠玉鮮華奪目
國忠謂客曰吾本寒家一旦緣椒房至此未知稅駕之所
然終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極樂耳上在華淸欲夜出遊龍
武大將軍陳元禮諫曰宮外卽曠野安可不備不虞上爲
引還
按事在天寶十二載
天文志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幾旣在東井十九度
按事在天寶十三載
天文志二月熒惑太白門於井鬼間
冊府元龜八月己亥中書省五色雲見壬寅京兆府嘉禾
生十月癸酉華淸宮有石産玉芝
按巳上事並在天寶十四載
通鑑祿山反六月哥舒翰敗䧟潼關麾下來吿急及暮平
安火不至召宰相謀之楊國忠首唱幸蜀之䇿甲午上御
勤政樓下制雲欲親征聞者皆莫之信以崔光遠爲京兆
尹充西京留守旣夕命龍武大將軍陳元禮整比六軍乙
未𥠖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及親近宦官宮
人出延秋門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上過便橋
楊國忠使人焚橋上曰士庶各避賊求生奈何絶其路留
高力士使撲滅乃來至咸陽日向中上猶未食民爭獻糲
飯雜以麥豆皇孫輩爭以手掬食之須臾而盡有老父郭
從謹進曰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有告其謀者陛下徃
徃誅之在廷之臣以言爲諱草野之人知有今日久矣但
九重嚴邃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臣何由得覩陛
下之面而訴之乎上曰朕之不明悔無所及慰諭遣之命
軍士散村落求食夜將半乃至金城縣令亦逃縣民皆走
驛中無燈人相枕籍而寢貴賤無以復辨
通鑑丁酉至馬嵬驛將士饑疲皆憤怒陳元禮以禍由楊
國忠欲誅之會吐蕃使者二十餘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
軍士呼曰國忠與虜謀反追殺之以槍揭其首於驛門外
並殺韓國秦國夫人上聞諠譁杖屨出驛門慰勞令收隊
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元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
宜供奉願陛下割恩上入門倚杖傾首而立久之高力士
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巳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
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乃命力士引
貴妃於佛堂縊殺之於是始整部伍爲行計國忠妻子及
虢國夫人走陳倉縣令薛景仙誅之韋諤傳諤歷京兆府
司錄參軍國忠死軍聚不解陳元禮請殺貴妃以安衆帝
意猶豫諤諫曰臣聞以計勝色者昌以色勝訐者亡今宗
社震驚陛下棄神器奔草莽唯割恩以安社稷因叩頭流
血帝悟賜貴妃死軍乃大悅擢諤御史中丞爲置頓使乘
輿將行帝心向蜀未言諤曰今兵少不能捍賊還京非萬
全計不如至扶風徐圖去就帝問於衆衆然之乃決西幸
通鑑戊戌發馬嵬父老遮道請留上令太子宣慰父老父
老曰至尊旣不肯留某等願帥子弟從殿下東破賊取長
安若殿下與至尊皆入蜀中原百姓誰爲之主須臾衆至
數千人太子馬不得行上總轡待太子不至使人偵之還
白狀上曰天也乃分後軍及飛龍廐馬從太子又使送東
宮內人於太子承天皇帝倓傳承天皇帝倓英毅有才畧
祿山亂典親兵扈車駕渡渭百姓遮道留太子太子使喻
曰至尊播遷吾可以違左右乎倓進說曰逆胡亂常四海
崩分不因人情圖興復雖欲從上入蜀而散關以東非國
家有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當募豪傑趨河西收牧馬
今防邊屯士不下十萬而光弼子儀全軍在河朔與謀興
復䇿之上者廣平王俶亦贊之於是議定太子北過渭兵
仗濫惡士氣崩沮日數十戰倓以驍騎數百從每接戰常
身先血殷袂不吿也冊府元龜元宗幸蜀李輔國侍太子
扈從至馬嵬乃獻計分兵北如朔方以圖興復
安祿山傳祿山遣孫孝哲安神威西攻長安賊不謂天子
能遽去駐兵潼關十日乃西時行在巳至扶風於是汧隴
以東皆沒於賊祿山未至長安士民皆逃入山谷宮嬪散
匿行哭將相第家委寶貨不貲羣不逞爭取之又剽左藏
大盈庫百司帑藏竭乃火其餘祿山至怒乃大索三日民
間財貲盡掠之府縣因株根牽連句剝苛急百姓愈騷祿
山怨慶宗死乃取帝近屬自霍國長公主諸王妃妾子孫
姻婿等百餘人害之以祭慶宗群臣從天子者誅滅其宗
御下少恩雖腹心雅故皆爲仇敵相與殺守將迎王師前
後反覆十數城邑墟矣長安相傳太子西來人聞輙東走
闤里至空都畿豪傑殺賊吏自歸者無虛日賊斬刈懲之
不能止又賊將類慓勇無遠謀日縱酒嗜聲色財利車駕
八蜀終無追躡之患
冊府元龜房琯至德初抗疏自請將兵以誅宼孽收復京
師肅宗許之詔加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
元帥王思禮副之
房琯傳十月庚子次便橋辛丑中軍北軍遇賊陳濤斜戰
不利琯欲持重有所伺中人刑延恩促戰癸卯率南軍復
戰遂大敗初琯用春秋時戰法以車二千乘繚營騎步夾
之旣戰賊乘風譟牛悉髀栗賊投芻而火之人畜焚燒殺
卒四萬血丹原野殘衆纔數千不能軍琯還走行在見帝
肉袒請罪帝宥之
按巳上事並在天寶十五載
冊府元龜肅宗卽位十一月辛未長安雲氣如衣冠備具
太史奏天丁和平之象
天文志四月壬寅歲星熒惑太白辰星聚於鶉首
郭子儀傳子儀詔還鳳翔進司空充關內河東兵馬副元
帥率師趨長安次潏水上安守忠等軍淸渠左大戰王師
不利委杖奔子儀收潰卒保武功舊書僕固懷恩傳子儀
赴鳳翔李歸仁以勁卒五千邀之三原北子儀使懷恩及
王昇陳𢌞光等伏兵於白渠留運橋以待之伏發歸仁敗
走又從子儀戰於淸渠不利
通鑑將軍王去榮以私怨殺本縣令當死上以其善用礮
勅免死以白衣於陝郡郊力賈至傳王去榮殺富平令杜
𡽪詔貸死至諫曰聖人誅亂必先示法令崇禮義將軍去
榮以朔方偏裨提數千士不能整行列挾私怨殺縣令有
犯上之逆若謂新下非去榮不可守是以一能而免死彼
弧矢絶倫劍術無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若捨去榮誅
將來是法不一而招罪人也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
可以一士小材廢祖宗大法帝詔羣臣議韋見素崔器等
皆以爲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專也開元以前無敢專
殺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國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復鴻
業則去榮非至德罪人乃貞觀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
陛下
肅宗紀閏八月安慶緖宼好畤渭北節度使李光進敗之
代宗紀至德二載九月以廣平郡王爲天下兵馬元帥率
朔方安西囘紇南蠻大食等兵二十萬以進討百官送於
朝堂過闕而下步出木馬門然後復騎以安西北庭行營
節廣使李嗣業爲前軍朔方河西隴右行營節度使郭子
儀爲中軍關內行營節廣使王思禮爲後軍屯於香積寺
敗賊將安守忠斬首六萬級賊將張通儒守長安聞守忠
敗棄城走遂克京城乃留思禮屯於苑中代宗率大軍以
東李嗣業傳嗣業屯香積寺賊酋李歸仁擁精騎薄戰王
師注矢逐之走未及營賊大岀掩追騎還蹂王師於是亂
不能陣嗣業謂子儀曰今日不蹈萬死取一生則軍無類
矣卽袒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步卒二千
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歸仁匿兵覘左營軍勢廣
平王分囘紇銳兵擊其伏嗣業岀賊背合攻之是日中至
昃斬首六萬餘級塡澗壑死幾半賊東走遂平長安郭子
儀傳子儀從元帥廣平王率蕃漢兵十五萬收長安李嗣
業爲先軍元帥爲中軍子儀副之王思禮爲後軍陣香積
寺北距澧水臨大川彌亘一舍賊李歸仁領勁騎薄戰官
軍囂嗣業以長刀𦊅出斬賊數千騎乃定囘紇以騎兵繚
賊背夾攻大敗之賊帥張通儒夜亡翌日王入京師老幼
夾道呼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王休士三日遂東
舊書肅宗紀九月癸卯收西京甲辰㨗書至行在百僚稱
賀卽日告㨗於蜀上皇遣裴冕入京啓告郊廟社稷十月
癸亥上自鳳翔還京遣太子太師韋見素入蜀迎上皇丙
寅至望賢宮丁卯入長安士庶涕泣拜忭上亦爲之感惻
時九廟爲賊所焚上素服哭於廟三日入居大明宮是日
上皇發蜀文武脅從官免冠徒跣朝堂待罪禁之府獄令
中丞崔器劾之
舊書肅宗紀上至望賢宮奉迎上皇御宮南樓上望樓辟
易下馬趨進蹈舞稱慶上皇下樓遂扶持御殿親自進食
自御馬以進上皇又躬攬轡而行止之而後退上乘馬前
導自開元門至丹鳳門旗幟燭天綵栩夾道士庶舞忭路
側曰不圖今日再見二聖百僚班於含元殿上皇御殿左
相百辟稱賀畢上皇詣長樂殿詣九廟主卽日幸興慶宮
上請歸東宮上皇遣高力士再三譬喻而止
兵志置左右神武軍補元從扈從官子弟不足則取他色
帶品者同四軍亦曰神武天騎制如羽林總曰北衙六軍
又擇便騎射者置衙前射生千人分左右廂總號曰左右
英武軍
按巳上事並在至德二載
玉海太廟殿院北門內柱生芝草
按事在乾元元年
冊府元龜十一月丙寅明鳳門有慶雲自門杆上起盤旋
紛郁光彩明耀
按事在乾元三年
通鑑十二月丙子党項宼美原同官大掠而去
按事在上元元年
玉海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坐梁上生玉芝一莖三花
按事在上元二年
冊府元龜四月己巳卽位其日有慶雲見初帝至飛龍廐
座前有紫雲見雲中有三白鶴徊翔
五行志十二月已酉大府左藏庫火
冊府元龜勅駱穀子午等路徃來行客所將隨身器仗等
今日巳後除郞官御史諸州部統進奉事官任將器仗隨
身自餘私客等皆須過所上具所將器仗色目然後放過
如過所上不具所將器仗色目數者一切於守堤處勒留
按已上事並在寶應元年
舊書肅宗紀十月辛未吐蕃犯京畿宼奉天盩厔等縣自
司竹園渡渭循南山而東郭子儀傳吐蕃䧟涇州虜刺史
高暉暉引賊深入京畿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日將逆戰於
盩厔自辰至酉殺蕃軍數千賊將逼京師君上計無所出
詔子儀爲關內副元帥出鎭咸陽子儀至咸陽蕃軍已過
渭水其日天子避狄幸陝州子儀雪涕還京至則車駕巳
發射生將王獻忠從駕沿路以四百騎叛仍逼豐王以下
十王欲投於賊子儀入開遠門遇之詰豐王等所向遂援
送行在
吐蕃傳子儀退趨商州高暉導虜入長安立廣武王承宏
爲帝改元擅作赦令署官吏衣冠皆南奔荊襄或逋棲山
谷亂兵因相攘鈔道路梗閉光祿卿殷仲卿率千人壁藍
田選二百騎度滻或紿虜曰郭令公軍且來吐蕃大震會
少將王甫與惡少年伐鼓譟苑中虜驚夜引去子儀入長
安高暉東奔至潼關守將李日越殺之吐蕃留京師十五
日乃走舊書郭子儀傳子儀遣六軍兵馬使張知節烏崇
福羽林軍使長孫全緒等將兵萬人爲前鋒營於韓公堆
盛張旗幟鼓鞞震山谷全緒遣禁軍舊將王甫入長安陰
結少年豪俠以爲內應一日齊擊鼓於朱雀街蕃軍惶駭
而去大將李忠義先屯兵苑中渭北節度使王仲升守朝
堂子儀以大軍續進至滻西射生將王撫自署爲京兆尹
聚兵二千人擾亂京城子儀殺之詔子儀權京城留守
郭子儀傳子儀爲京城留守程元振說帝都洛陽子儀奏
曰雍州古稱天府右隴蜀左崤崡襟凴終南太華之險背
負淸渭濁河之固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兵強士勇眞
用武之國秦漢所以成帝業也故高祖先入關定天下先
帝興朔方誅慶緒陛下席西土戮朝義雖天道助順亦地
勢則然比吐蕃凴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畧夫六軍皆
市井人竄虛名逃實賦一旦驅以就戰有百奔無一前又
宦豎掩迷庶政荒奪遂令陛下徬徨暴露越在陜服斯委
任失人豈秦地非良哉今咸謂且都洛陽洛陽自大盜以
來焚埃畧盡百曹榛荒寰服不滿千戸井邑如墟豺狼羣
嘷千里蕭條亭舍不煙何以奉萬乘牲餼供百官次舍哉
且地狹阨裁數百里險不足防適爲鬭場陛下意者不以
京幾新罹剽蹂國用不足乎臣願陛下斥素餐去冗食抑
閹寺任直臣薄征弛役䘏隱撫鰥委宰相以簡賢任能付
臣以訓兵禦侮則中興之功日月可冀惟時邁亟還見宗
廟謁園陵再造王家以幸天下帝得奏泣謂左右曰子儀
固社稷臣也朕西決矣乘輿還子儀頓首請罪帝勞曰用
卿晩故至此乃賜鐵劵圗形凌煙閣
通鑑築城於鄠縣及中渭橋屯兵以備吐蕃以駱奉先爲
鄠縣築城使遂將其兵
冊府元龜吐蕃盜入長安廣武王承宏𥨸尊號及鑾輿還
京師放廣武王於華州一切不問
按已上事並在廣德元年
李抱玉傳吐蕃入宼羣盜徧南山五穀間東拒虢西抵岐
椎剽不勝計詔太子賓客謝景仙爲南山五溪谷防禦使
引兵招捕久不克更詔抱玉討賊抱玉盡得賊株柢遂分
兵守諸谷使牙將李崇客精騎四百襲之賊帥高玉脫身
走城固山南西道張獻誠擒以獻悉索支黨斬之不閲旬
五穀平
按事在廣德二年
代宗紀二月戊寅党項羌宼富平焚定陵寢殿
郭子儀傳懷恩說吐蕃囘紇党項羌渾刺奴等三十萬掠
涇邠蹂鳳翔入醴泉奉天京師大震於是帝命李忠臣屯
東渭橋李光進屯雲陽馬璘郝廷玉屯便橋李抱玉屯鳯
翔周智光屯同州杜冕屯坊州天子自將屯苑中急召子
儀屯涇陽
代宗紀十月辛酉吐蕃宼奉天乙丑宼興平丁卯囘紇黨
項羌請降郭子儀傳子儀屯涇陽軍纔萬人虜騎圍巳合
乃使李國臣高昇魏楚玉陳囘光朱元琮各當一面身自
率鎧騎二千出入陣中囘紇怪問是爲誰報曰郭令公驚
曰郭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汘棄天下令公卽世中國無
主故我從以來公今存天可汘存乎曰天子萬壽囘紇悟
曰彼欺我乎子儀使諭虜曰昔囘紇涉萬里戡大憝𦔳復
二京我與若等休戚同之今乃棄舊好助叛臣一何愚彼
背主棄親於囘紇何有囘紇曰本謂公雲亡不然何以至
此今誠存我得見乎子儀將岀左右諫戎狄野心不可信
子儀曰虜衆數十倍今力不敵吾將示以至誠左右請以
五百騎從不聽卽傳呼曰令公來虜皆持滿待子儀以數
十騎岀免胄見其大酋曰諸君同艱難久矣何忽亡忠義
而至是邪囘紇舍兵下馬拜曰果吾父也子儀卽召與飮
遺錦綵結歡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國無負而來
棄親也馬牛被數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俛取一芥是
謂天賜不可失且逐戎得利與我繼好不兩善乎會懷恩
暴死無所綂一遂許諾吐蕃疑之夜引去舊書囘紇傳囘
紇首領羅達子等率其衆二千餘騎詣涇陽請降子儀許
之子儀先執杯合胡祿都督請咒子儀咒曰大唐天子萬
萬歲囘紇可汗亦萬萬歲若起負心背盟約者身死陣前
家口屠戮合胡祿都督等失色及杯至卽譯曰如令公盟
約皆喜曰初發本部將巫師兩人來雲此行見一大人卽
歸巫師信有徵矣郝廷玉傳廷玉累封安邊郡王授神䇿
將軍時與馬璘屯中渭橋魚朝恩聞其善布陣請觀之廷
玉申號令鳴鼓角部伍坐作進退若一朝恩嘆曰吾處兵
間久今始識訓練法廷玉惻然曰此臨淮王遺法也
冊府元龜七月鄠縣嘉禾生穗長一尺
按已上事並在永泰元年
玉海太廟二室生芝
按事在永泰二年
冊府元龜二月壬午幸昆明池從俗踏靑也
通鑑魚朝恩奏以先所賜莊爲章敬寺以資章敬太后㝠
福窮壯極麗毀曲江及華淸宮館以給之衞州進士高郢
上書曰先太后聖德不必以一寺增輝國家永圖無寧以
百姓爲本捨人就寺何福之爲又曰古之明王積善以致
福不費財以求福修德以消禍不勞人以穰禍今狥左右
之過計傷皇上之大猷臣竊爲陛下惜之不報
舊書代宗紀吐蕃宼邠州詔子儀率師三萬自河中鎭涇
陽京師戒嚴戊午移鎭奉天
冊府元龜十月乙酉醴泉出於櫟陽
五行志十一月壬申京師地震
按已上事並在大歷二年
通鑑上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
五行志五月丙戌京師地震
會要七月五星聚於東井八月四星復聚井
按已上事並在大歴三年
舊書代宗紀二月丙辰京師地震五月丙戌復震
冊府元龜六月慶雲見於西郊
按已上事並在大歷四年
通鑑二月戊戌李抱玉移鎭盩厔軍士忿怒大掠鳯翔數
日乃定
按事在大歷五年
舊書代宗紀囘紇使出鴻臚寺刦掠坊巿吏不能禁復以
三百騎犯金光朱雀等門是日皇城諸門皆閉遣諭之乃
止
按事在大歷七年
冊府元龜京兆府瑞麥生九莖同頴
按事在大歷九年
冊府元龜十一月京兆府甘露降於城內靖恭坊
按事在大歷十二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618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622年 (提及)
- 623年 (提及)
- 624年 (提及)
- 625年 (提及)
- 626年 (提及)
- 640年 (提及)
- 641年 (提及)
- 642年 (提及)
- 643年 (提及)
- 644年 (提及)
- 646年 (提及)
- 647年 (提及)
- 648年 (提及)
- 649年 (提及)
- 661年 (提及)
- 662年 (提及)
- 664年 (提及)
- 663年 (提及)
- 669年 (提及)
- 670年 (提及)
- 676年 (提及)
- 677年 (提及)
- 686年 (提及)
- 687年 (提及)
- 688年 (提及)
- 709年 (提及)
- 710年 (提及)
- 712年 (提及)
- 713年 (提及)
- 714年 (提及)
- 715年 (提及)
- 716年 (提及)
- 719年 (提及)
- 717年 (提及)
- 718年 (提及)
- 720年 (提及)
- 722年 (提及)
- 723年 (提及)
- 727年 (提及)
- 724年 (提及)
- 725年 (提及)
- 728年 (提及)
- 前98年 (提及)
- 729年 (提及)
- 730年 (提及)
- 732年 (提及)
- 735年 (提及)
- 736年 (提及)
- 737年 (提及)
- 738年 (提及)
- 740年 (提及)
- 741年 (提及)
- 742年 (提及)
- 743年 (提及)
- 744年 (提及)
- 748年 (提及)
- 749年 (提及)
- 750年 (提及)
- 751年 (提及)
- 752年 (提及)
- 753年 (提及)
- 754年 (提及)
- 755年 (提及)
- 756年 (提及)
- 757年 (提及)
- 760年 (提及)
- 761年 (提及)
- 762年 (提及)
- 763年 (提及)
- 764年 (提及)
- 765年 (提及)
- 766年 (提及)
- 768年 (提及)
- 清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