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二十五史補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二十五史補編
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
1936年

刊行緣起

[編輯]

我國歷代的史書,既然有了本紀,又有專傳跟類傳。本紀記着年月,差不多是一條時代的索子;專傳跟類傳記載各種人物,給人羣的活動照一個相,這兩部分互相輔佐,公用才見得顯著。可是社會各方面的進展跟變化,千頭萬緒,好比一團亂絲,如果沒有另外的方法把它梳理,讀史的人就不能夠把握那些事象,得到個明確的概念。所以紀傳以外,又定下了表、譜、書、志的體裁。

然而歷代的史書裏頭,表、譜、書、志未必齊備,那原有這些門類的若干史,又往往因爲當時作者的疏忽以及後世傳刻的錯誤,引起讀者的憾惜。歷來的史學家彌補這種缺失,做了許多的工作。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類:一是補作的工作,像錢文子作補漢書兵志,郝懿行作補宋書食貨志等就是;二是校正的工作,像王元啓作史記月表正譌,汪遠孫作漢書地理志校本等就是;三是考訂的工作,像梁玉繩作漢書古今人表考,姚振宗作隋書經籍志考證等就是。

這三類的書籍大多分散在各種叢書裏頭,很少單行的本子。誰要閱讀,只有去搜求叢書,如果沒有充裕的財力跟時間,這個願望就難以達到。又有一部分還只是稿本,並沒有刻過,那就即使有了充裕的財力跟時間,也很不容易又遇見的機會。我們常常這麼想,如果把這三類的書籍,分散在叢書裏頭的以及還只是稿本的彙集在一起,加到全史裏頭去,在讀史的人實在是極大的便利。我們的能力雖然薄弱,我們應該對文化界盡這一點責任。

這個補編裏頭包含着天文、地理、兵、邢、食貨等各方面的材料。誰要研究文化史的任何題目,這里給他預備着充實的庫藏。關於經籍源流的材料,這個補編裏頭尤其豐富,把所收的藝文志、經籍志合起來計算,比較八史經籍志多到兩倍。我們猜想,研究目錄學的人更將歡喜這個鉅大的結集。

姚振宗所著隋書經籍志考證等七種,稱爲快閣師石山房叢書,在目錄學方面的價值,梁任公先生曾經竭力表章過,但是適園叢書所刻入的僅有兩種,浙江圖書館所排印的也還不到一半,文化界沒有窺見全豹,一向引爲憾事,現在我們在補編裏頭發表這一部極大的名著。汪士鐸的南北史補志由淮南書局刊行只有十四卷,實在是一部分罷了,現在我們訪求到他的未刊稿十三卷,收在補編裏頭,除尚缺南北史藝文志三卷外,就是完璧了。萬斯同的歷代史表舊刻本跟廣雅刻本都沒有完全,他的遺稿藏在鄞縣馮氏,現在承馮氏借給我們收印,計有未刊稿一十七種。對於關心文化的人,這些應該是值得興奮的消息。

在確定這個目錄以前,我們曾經跟南北的史學家、目錄學家通信商榷。他們對於我們的志願竭力贊許,對於補編的完成尤其抱着熱烈的期望,來信跟我們斟酌體例的,向我們提示意見的,每一位先生總有三四通。他們的好意使我們永遠感激,僅僅道一聲謝,那是太虛浮了;也使我們非常安心,因爲這個目錄不再是少數人的私見,而是許多專門學者的公意了。

歷來的史學家還做過許多旁的工作,有的關於紀傳的補訂,有的關於一般的考證,這類的專著跟札記也非常多,因爲屬於表、譜、書、志的範圍以外,且待將來再打算結集。甚麼事情都一樣,既然認清了目標,只能一步一步地做去。

開明書店編輯所

[編輯]

凡例

[編輯]

一 本編所收一以表志爲限,凡增補、注釋、考訂、校勘諸作,不問往哲遺籍,時賢近著,知見所及,靡不甄采。良以學貴博綜,無取專己。職在廣羅,弗嫌標榜也。

一 凡表志諸籍之頭迄分明,自成體系者,無論單行、叢刊,或一書之附錄如玉海附刻之漢書藝文志考證,水經注圖附刻之漢志志疑,遼文存附刻之遼藝文志等,一律收采。其有附麗全帙,首尾難析者,如沈欽韓、周壽昌、王先謙諸家之於漢書等,雖各具表志之品目,實自爲專書之一部,勢難割裂,祇得舍㫋。

一 全書編次,悉依列史前後爲序,區分若干部。毎一部分,先表後志,以類相從。著錄諸書,亦略詮作者時代之次,藉成條貫。其有專述偏方割據之玫制更革及域外諸族之動態者,則別置各部之末,以淸眉,如練恕之西秦百官表及沈維賢之兩漢匈奴表與晉五胡表等是。

一 本編序次旣以列史各具統系爲準望,則分別部居自宜體段分明,鮮涉牽掍。除徐文笵之東晉南北朝輿地表及錢大昕之遼金元史朔閏考等無繇割截,祇得就其偏重之傾向,量爲配置外;他如萬斯同之歷代史表及謝鍾英之三國大事表等,胥依部類分隸,不相雜廁,仍於析出之主籍或先見者備錄原刊序目,俾存厥初。間附小疏短說,以著更易之故。

一 所收諸籍中,其有全錄舊史原文而別綴論述或校記者,如汪越之讀史記十表等,則依夏燮之校漢書八表例,祇載綴語,刊去舊文,二十五史全書具在,無煩緟出,徒占篇幅也。

一 本編輯集之初,除一部分稿本,縱橫鉤乙,不能影印外,餘擬悉用照相鋅版縮印。但細核各本,有板刻漫潓,模胡不淸者,如章宗源之隋書經籍志考證,呂吳調陽之漢書地理志詳釋等是;校刻欠精,紕繆待勘者,如包刻吳卓信之漢書地理志補注等是;號稱精善之汪遠孫、錢坫、全祖望諸本漢志,亦時有誤字。有格式冘雜,字體過小,不合本編縮攝之標準者,如廣雅本東晉南北朝輿地表等是;有本爲鉛印石印不能再縮複製者,如顧懐三之補後漢書藝文志及丁錫田之後漢郡國令長考補等是;甚有紙色過舊,黯淡不任照相者,既無他本可以抽代,自不能任其沿誤,終滋遺憾。因定一律改用排版,原本大字,用五號;細書用六號。均直行,不夾注,植字旣極疏朗,行款亦復畫一矣。其有徵引顯謬或漫患缺脫之處,亦得隨時發本勘補之。

一 版本之選擇:凡傳刻多者,取初刻本。刻本有異同或卷帙有多寡者,取善本或足本。其有後賢訂補之作,刊行時已包有先輩原著者,如謝鍾英之於洪亮吉、楊守敬之於吳增僅等,則逕取後來之本,仍冠原著姓氏,庶篇幅約省,而淵源不昧。其刊本與稿本顯有異同者,則兩本參校不嫌複出,如萬斯同之南唐將相大臣年表等六種是。

一 表之爲用旁行斜上,利在經緯分明,縱橫可通。然亦有性質相同而體式不一者,有分別項目本無一定標準者,有因橫格太多分截轉行而反使系統惑亂者,亦有本無縱橫關係而漫爲塡格者,雜殽雜紛錯,先後異轍。至於空格遼闊,費紙幅,抑又其次。因就有衡直關係之世系表,如周明泰之三國世系表等,有分合關係之輿地表,如吳增僅之三國郡縣表等,仍用原式。其他如本無縱橫分合關係之大事表、職官表及以封爵傳襲爲主之世表等,則悉依諸以敦熊氏後漢書年表校補之例,改用直行提書。其有勞行枝出之文,必注前後關連之跡,務使體系不亂,而經緯仍極分明。區區之意,覽者諒之。

一 校勘主旨,惟在求是。偶有不安,必資比對。異字歧義,擇善而從,其有必須說明者,亦別附校記或跋語於書後,藉示矜愼。但同人知能有限,闕失必多,何敢以掃葉自艾,尙望方聞達人不吝敎益,俾於緟版時得以藉手更正,學術幸甚,同人幸甚。

總目

[編輯]

史記部分

[編輯]

漢書部分

[編輯]

後漢書部分

[編輯]

三國志部分

[編輯]

晉書部分

[編輯]

宋書部分

[編輯]

南齊書部分

[編輯]

梁書部分

[編輯]

陳書部分

[編輯]

魏書部分

[編輯]

北齊書部分

[編輯]

周書部分

[編輯]

隋書部分

[編輯]

南北史部分

[編輯]

兩唐書部分

[編輯]

兩五代史部分

[編輯]

宋史部分

[編輯]

遼史部分

[編輯]

金史部分

[編輯]

元史部分

[編輯]

宋遼金元四史部分

[編輯]

明史部分

[編輯]

附錄

[編輯]
  • 增補史目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