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 | 第二批、重新公布第一批 |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雲政發〔1987〕216號 1987年12月21日 發布機關:雲南省人民政府 |
各州、市、縣人民政府,各地區行政公署,省直各廳、局、委、辦: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文化廳提出的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六十一處),現予公布。望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雲南省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實施辦法》的規定和要求,認真採取措施,切實做好工作,以保護和管理好國家的歷史文化遺產。
附雲南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雲南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雲南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一:
(一)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共十一處)
[編輯]編號 | 分類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
1 | 1 | 中共雲南省委建黨舊址 | 公元1926年 | 昆明市 |
2 | 2 | 朱德舊居 | 公元1909-1922年 | 昆明市 |
3 | 3 | 唐繼堯墓 | 公元1931年 | 昆明市 |
4 | 4 | 金沙江樹桔渡口 | 公元1935年 | 東川市 |
5 | 5 | 水田寨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 | 公元1935年 | 威信縣 |
6 | 6 | 羅炳輝故居 | 近代 | 彝良縣 |
7 | 7 | 周保中故居 | 近代 | 大理市 |
8 | 8 | 國殤墓園 | 公元1944年 | 騰衝縣 |
9 | 9 | 艾思奇故居 | 公元1918年 | 騰衝縣 |
10 | 10 | 張文光墓 | 公元1923年 | 騰衝縣 |
11 | 11 | 楊振鴻墓 | 公元1908年 | 保山市 |
(二)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共三十三處)
[編輯]編號 | 分類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
12 | 1 | 雲南貢院 | 明-民國 | 昆明市 |
13 | 2 | 升庵祠 | 明 | 昆明市 |
14 | 3 | 連然文廟 | 元 | 安寧縣 |
15 | 4 | 勝境關界坊 | 明-清 | 富源縣 |
16 | 5 | 萬壽宮 | 清 | 會澤縣 |
17 | 6 | 楚雄文廟 | 明 | 楚雄市 |
18 | 7 | 獅山正續寺 | 元-清 | 武定縣 |
19 | 8 | 秀山古建築群 | 宋-清 | 通海縣 |
20 | 9 | 指林寺 | 清 | 建水縣 |
21 | 10 | 朱家花園 | 清-民國 | 建水縣 |
22 | 11 | 南湖瀛洲亭 | 清 | 蒙自縣 |
23 | 12 | 蒙自租界址 | 清-民國 | 蒙自縣 |
24 | 13 | 碧色寨車站 | 公元1909年 | 蒙自縣 |
25 | 14 | 景東文廟 | 清 | 景東縣 |
26 | 15 | 遷糯佛寺 | 清 | 景谷縣 |
27 | 16 | 糯福教堂 | 公元1921年 | 瀾滄縣 |
28 | 17 | 李定國祠 | 清 | 勐臘縣 |
29 | 18 | 喜州白族民居建築群 | 近代 | 大理市 |
30 | 19 | 聖源寺觀音閣 | 元 | 大理市 |
31 | 20 | 蒼山神祠 | 清 | 大理市 |
32 | 21 | 法藏寺及董氏宗祠 | 明 | 大理市 |
33 | 22 | 水目山塔 | 大理國 | 祥雲縣 |
34 | 23 | 興教寺 | 明 | 劍川縣 |
35 | 24 | 景風閣 | 明、清 | 劍川縣 |
36 | 25 | 鶴慶文廟 | 明 | 鶴慶縣 |
37 | 26 | 巍寶山古建築群 | 明、清 | 巍山縣 |
38 | 27 | 玉皇閣 | 明 | 保山市 |
39 | 28 | 南甸宣撫司署 | 清 | 梁河縣 |
40 | 29 | 普濟寺銅瓦殿 | 清 | 麗江縣 |
41 | 30 | 中心鎮公堂 | 清 | 中甸縣 |
42 | 31 | 東竹林寺 | 清 | 德欽縣 |
43 | 32 | 茨中教堂 | 清 | 德欽縣 |
44 | 33 | 廣允佛寺 | 清 | 滄源縣 |
(三)石刻、崖畫(共七處)
[編輯]編號 | 分類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
45 | 1 | 觀音洞壁畫 | 元 | 晉寧縣 |
46 | 2 | 三台山石刻 | 大理國 | 祿勸縣 |
47 | 3 | 它克崖畫 | 待考 | 元江縣 |
48 | 4 | 蓮花洞石刻 | 清 | 屏邊縣 |
49 | 5 | 大王岩崖畫 | 待考 | 麻栗坡縣 |
50 | 6 | 金華山石刻 | 大理國 | 劍川縣 |
51 | 7 | 整控渡摩崖 | 元 | 瀾滄縣 |
(四)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共十處)
[編輯]編號 | 分類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
52 | 1 | 龍潭山遺址 | 舊石器時代 | 呈貢縣 |
53 | 2 | 塘子溝遺址 | 舊石器時代 | 保山市 |
54 | 3 | 野石山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魯甸縣 |
55 | 4 | 大墩子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元謀縣 |
56 | 5 | 石佛洞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耿馬縣 |
57 | 6 | 諸葛營遺址 | 東漢-蜀漢 | 保山市 |
58 | 7 | 陽苴咩城遺址 | 唐-元 | 大理市 |
59 | 8 | 德源城遺址 | 唐 | 洱源縣 |
60 | 9 | 建水古窯 | 元、明 | 建水縣 |
61 | 10 | 八塔台古墓群 | 春秋-元 | 曲靖市 |
附件二:
(1)中共雲南省委建黨舊址 位於昆明市節孝巷39號,民居建築。1926年中共雲南省特別委員會和中共雲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相繼在此成立。
(2)朱德舊居 位於昆明市梅園巷3號、紅花巷4號兩處,均為民居建築,公元1911-1922年冬,朱德同志在此居住。
(3)唐繼堯墓 位於昆明園通動物園內,墓體及碑銘皆為1931年雲南省政府修建。
(4)金沙江樹桔渡口 位於東川市樹枯鄉,1935年5月,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在此渡江。現存渡口指揮所舊址。
(5)水田寨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 位於威信縣水田區水田寨村。1935年2月5日,中央紅軍由川入滇,總部住「花房子」,在此,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分工,決定由洛浦(張聞天)同志代替博古(秦邦憲)同志負總的責任。
(6)羅炳輝故居 位於彝良縣偏坡寨村,現存住房基址兩間。羅炳輝同志(1893-1946年),漢族。早年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軍十二軍軍長,第九軍團軍團長等職。為我軍著名將領。
(7)周保中故居 位於大理市灣橋鄉灣橋村。周保中同志,白族,早年參加革命,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軍長,第二路軍總指揮等職,解放後為我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8)國殤墓園 位於騰衝縣來鳳山北,1944年收復騰衝後修建。現存忠烈祠烈士塔,戰士冢等,為滇西抗日戰爭紀念性陵園。
(9)艾思奇故居 位於騰衝和順鄉,建於1918年。艾思奇同志,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我國著名哲學家。其李曰垓,為同盟會會員,曾任護國軍第一軍秘書長。
(10)張文光墓 位於騰衝縣董庫村。墓碑李根源題,于右任書。張文光,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27日,發動騰越起義,立滇西都督府,張被舉為大都督。
(11)楊振鴻墓 位於保山市太保公園內,墓碑蔡鍔題。楊振鴻(1874-1908年),昆明人,1903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回雲南,發展會員三百餘人,曾三次籌劃武裝起義失敗,因積勞過度殉於保山。
(12)雲南貢院 位於昆明雲南大學內,現存至公堂為明清兩代貢院的主體建築。另存貢院碑記是研究雲南科舉制度的重要資料。會澤樓、映秋院皆近現代重要紀念建築。
(13)升庵祠 位於昆明西山高嶢,始建於明,是被謫放雲南永昌(今保山縣)的著名文人楊慎的紀念建築,明末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亦曾在此居留。
(14)連然文廟 位於安寧縣連然鎮。現存大殿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至元三年(1337年)重建,後雖經三次大修,但仍保持元代建築風格。
(15)勝境關界坊 位於富源縣東南勝境關村,為通京古道入滇門戶,現存一坊一亭,始建明景泰四年,後經歷代重修。兩端尚存古道約七公里。
(16)萬壽宮 位於會澤縣城,又名江西會館。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乾隆二十七年重修。由門樓、中殿、後殿、魁閣等組成。其門樓為五重檐歇山頂建築,造型獨特。
(17)楚雄文廟 位於楚雄縣城,現存大殿為明成化五年(1470年)所建。殿前廡廊、泮池等保存基本完整。
(18)獅山正續寺 位於武定城西南,始建於元至大四年(1311年),歷代重修擴建。現存大殿、觀音殿、藏經樓等建築,相傳明惠帝朱允炆避難入滇,在此為僧。
(19)秀山古建築群 位於通海縣城,由涌金寺、普光寺、觀音閣、清涼台、玉皇閣、三元宮等寺觀組成。據有關碑記:涌金寺創自宋嘉熙年間(1237-1240年),普光寺建於大理國道隆己酉年(1249年),為我省著名古建築。
(20)指林寺 位於建水縣城,現存一殿、一坊、二虎,大殿重檐歇山頂,屬雙層復斗式結構,為元元貞年間(1295-1296年)所建,殿內發現白描壁畫兩幅。
(21)朱家花園 位於建水城區,占地1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為滇南典型園林建築,有建水大觀園之稱。
(22)南湖瀛洲亭 位於蒙自南湖,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三重檐六角亭閣,造型莊重華麗,南湖水面約三十萬平方米,經歷代修整,為滇南最有特色的園林之一。
(23)蒙自租界址 位於蒙自縣城。中法戰爭之後,蒙自開為商埠。現存蒙自分關、哥臚士洋行、法國領事官署、法國監獄等帝國主義侵華遺蹟,其中蒙自分關1938年闢為西南聯大文法學院校址。
(24)碧色寨車站 位於蒙自碧色寨,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鐵路車站之一,建築保持法式建築原貌。車庫內存1905年左右生產的機車車頭多輛,對研究滇越路史和我國的鐵路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25)景東文廟 位於景東城西,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由泮池、魁閣、鐘鼓樓、櫺星門、大成殿等組成,建築面積5,292平方米,為滇西南規模較大的古建築之一。
(26)遷糯佛寺 位於景谷縣永平區,建於清乾隆年間(1778年),由大殿、僧房、戒堂、膳堂、山門等組成,大殿建築有很高藝術價值,為我省較大的小乘佛教寺院之一。
(27)糯福教堂 位於瀾滄縣糯福區,系一拉祜族干欄建築,造型別致,建於1921年。美國牧師永偉里父子在此試行拉祜、佤族文字。
(28)李定國祠 位於勐臘縣城,又名漢王廟。祠始建於清,李定國原為明末農民領袖張獻忠部下,後追隨明永曆帝入滇,1662年歿於勐臘,當地人民建祠紀念。
(29)喜州白族民居建築群 位於大理市喜州鎮,包括楊品相、嚴家、董家大院等,這些宅院在保持白族「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布局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和江南民宅的優點,形成自己的建築風格。
(30)聖源寺觀音閣 位於大理喜州慶洞村,系一重檐歇山頂亭閣建築,為宋末元初所建,為我省較早的木構建築之一。
(31)蒼山神祠 位於大理蒼山中和峰。唐德宗貞元九年(794年)節度巡官崔佐時與南詔王牟年尋會盟處,現存石室舊址及清代所建蒼山祠。
(32)法藏寺及董氏宗祠 位於大理風儀北湯天村,明洪武二十五年建寺(1392年),原藏南詔至明各種寫經三千餘冊,董氏祠位於寺北,內存董氏世系碑紀九塊。
(33)水目山塔 位於祥雲縣水目山,十五級方形密檐磚塔,高約十九米,大理國慶光、淨妙禪師所建。水目山寺建築規模宏大,存明成化銅鐘及許多碑刻,寺後有僧墓近四十座。
(34)興教寺 位於劍川縣沙溪區,現存大殿為明成化年建。殿內尚存壁畫十餘幅,具較高藝術價值。
(35)景風閣 位於劍川城西,由景風閣、靈寶塔、萊薰樓、櫺星門、龍神祠、文廟等建築組成,反映了劍川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
(36)鶴慶文廟 位於鶴慶縣城。始建於元,明洪武二十九年遷於今址,現存大殿為崇禎五年(1632年)由麗江土司木增所建,徐霞客有「文廟宏整,甲於滇中」的贊語。
(37)巍寶山古建築群 位於巍山縣東南,為南詔王細奴羅耕牧處,山前巡山殿奉祀細奴羅像,明中葉後該處發展為我省道教中心,現存斗姆閣、道元宮、長春洞、玉皇閣、朝陽洞等古建築。
(38)玉皇閣 位於保山市太保山,大殿為三重檐歇山頂建築,規模雄偉,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60年)所建,殿北會真樓為徐霞客的下榻之所。
(39)南甸宣撫司署 位於梁河縣遮島鎮。自明正統至解放前,南甸土司歷二十八代。現存建築為清咸豐元年(1851年)所建。1934年擴建,為滇西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土司衙門。
(40)普濟寺銅瓦殿 位於麗江縣西黃山,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主殿重檐歇山頂,屋面覆以銅瓦。
(41)中心鎮公堂 位於中甸縣中心鎮,為當地藏民集會、議事誦經之所,始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築具獨特風格,紅軍長徵到達中甸,賀龍同志居住該處。
(42)東竹林寺 位於德欽縣奔子欄區,始建於清,為黃教藏密寺院,建築規模宏偉,殿內尚存壁畫十幅,具較高藝術價值。
(43)茨中教堂 位於德欽縣茨中鄉。為法國天主教堂,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教堂磚石結構,由法式建築覆加中式亭閣組成,建築風格獨特。
(44)廣允佛寺 位於滄源縣勐董街,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大殿木雕藝術極精,殿內存壁畫十幅,反映清政府冊封當地傣族土司場面。
(45)觀音洞璧畫 位於晉寧縣上蒜鄉,計觀音山及洗澡塘村二處,洞內繪密宗佛教題材壁畫,並有元明時的題記多處。
(46)三台山石刻 位於祿勸與武定縣交界處,刻高浮雕多聞天王與大黑天神像各一,從雕像造像看,屬大理國時期作品。
(47)它克崖畫 位於元江縣它克鄉,崖畫長19.5米,高3米,繪各種圖像92個,反映原始社會生產、生活場面。
(48)蓮花洞石刻 位於屏邊縣白方區靈寶山,洞內存石刻造像八尊,其中佛和金剛像為明末清初作品,其他道教造像為清末民間藝人萬凌霄所刻,具一定藝術價值。
(49)大王岩崖畫 位於麻栗坡縣東,計二個地點,一號點畫面高八米、寬六米;二號點長20米、高3米。圖像用紅、白、黑三色繪製,色彩對比鮮明。
(50)金華山石刻 位於劍川城西,計石刻造像三尊,中為多聞天王像,高6米,為大理國時作品。
(51)整控渡摩崖 位於瀾滄縣雅口區勐況察。計漢字三行,記載元中道總兵都不花領軍征戰的事績。該摩崖題刻即《新纂雲南通志》所載「思茅元碑」。
(52)龍潭山遺址 位於呈貢龍潭山,多次發掘出上古人類、哺乳動物化石及打制石器,距今約三萬年左右。
(53)塘子溝遺址 位於保山市蒲縹區,1987年進行發掘,出土大量打制石器、骨器以及各種動物化石。經測定距今八千年左右。
(54)野石山遺址 位於魯甸縣文屏區野石村,面積一平方公里左右,為我省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
(55)大墩子遺址 位於元謀縣東張二村河北岸,1972年進行發掘,發現原始社會建築基址多處,及大量新石器時代遺物。這一文化類型,在川滇交界地區具有代表性。
(56)石佛洞遺址 位於耿馬縣小黑江畔,洞穴內保存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約三千平方米,為我省規模最大的洞穴遺址。
(57)諸葛營遺址 位於保山市漢莊區諸葛營村,村東現存夯築城牆東西350米,南北300米,夯層中夾雜大量漢代磚瓦,為我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漢代建築遺存。
(58)陽苴咩城遺址 位於大理市西中和峰下,公元738-1254年,一直是南詔、大理政權的國都,現西北部尚存古城牆一段。
(59)德源城遺址 位於洱源縣鄧川區,古為鄧賧詔所在地,現存夯土城牆,周長1.2公里,殘高3米左右。
(60)建水古窯 位於建水瓦窯村,窯址面積一平方公里左右,有「雞籠窯」與龍窯兩種。為我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窯址。
(61)八塔台古墓群 位於曲靖市珠街區,原有八個土墩,均由春秋-元代的古墓相疊而成。1978-1980年發掘1、2號堆,清理古墓五百餘座。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