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公路水路交通節能中長期規劃綱要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公路水路交通節能中長期規劃綱要的通知
交規劃發〔2008〕331號
2008年9月23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市交通廳(局、委),沿海主要港口管理局,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長江、珠江航務管理局,長江口航道管理局,部規劃研究院,部科學研究院,部水運、公路科學研究院,部內各司局:

  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結合公路水路交通發展實際,部起草了《公路水路交通節能中長期規劃綱要》。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公路水路交通節能中長期規劃綱要
(交通運輸部)

  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交通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法規,特編制本規劃綱要。

  本規劃綱要規劃範圍為公路水路交通(以下簡稱「交通」)行業,以營業性公路、水路運輸和港口生產為重點領域,以2005年為基期,2015年和2020年為目標年,確定了中長期交通節能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了近期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一、交通節能的形勢與要求[編輯]

  (一)交通節能的重要意義

  1. 應對全球性能源環境問題迫切要求強化交通節能減排

  全球性能源緊張以及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對象。交通運輸是石油消費的重點行業,是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據估算,2004年我國交通運輸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9億噸,預計到2015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5.22億噸和11.08億噸。另據統計,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城市大氣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在我國一些大城市中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占大氣污染物的比重在60%左右。因此,加強交通節能減排將成為緩解我國能源環境壓力的必然選擇之一。

  2.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迫切要求加快建設節能型交通

  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石油資源尤為緊缺,人均可採石油資源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7.7%,石油消費大量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已接近50%的警戒線。交通運輸業是全社會僅次於製造業的油品消費第二大行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領域之一。2005年交通運輸的石油消費總量約占全社會石油消費總量的29.8%,其中營業性公路、水路運輸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比例分別約為54%和21%。本世紀頭20年,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客貨運輸需求旺盛,交通運輸能源需求快速增長。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資源稟賦相對匱乏的基本國情,決定着我國必須加快構建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否則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交通發展將難以為繼。

  3. 推動交通科學發展、加快轉變交通發展方式迫切要求大力提升交通行業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發展要在不斷解決基礎設施總量和有效供給能力不足等突出矛盾的同時,積極應對能源短缺、環境惡化所帶來的重大挑戰,必須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顯著提升。當前我國交通行業能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明顯偏低,其中載貨汽車百噸公里油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30%左右,內河運輸船舶油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20%以上。因此,必須加快發展現代交通業,轉變交通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提供更多更好的運輸服務。

  (二)交通節能工作現狀

  交通節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眾多,總體上可以歸納為結構性因素、技術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三類(見專欄1)。

  【專欄 1】  交通節能影響因素分析

  ① 公路運輸節能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公路運輸節能的結構性因素主要包括公路基礎設施結構、車輛運力結構、運輸企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等;技術性因素主要包括車輛製造技術性能、在用車輛技術狀況、車用節能技術(產品)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等;管理性因素主要包括車輛運輸效率、車輛通行管理、駕駛員節能駕駛水平等運輸組織管理水平,以及公路運輸節能相關法規標準、激勵政策、體制機制等。

  ② 水路運輸節能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水路運輸節能的結構性因素主要包括航道技術等級結構、船舶運力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等;技術性因素主要包括船舶設計製造技術水平、在用船舶技術狀況、船用節能產品、航運信息化水平及輔助設施的技術狀態等;管理性因素主要包括航速管理、船舶載重量利用率、航運物流組織化、輔助用能管理和船員素質,以及水運節能相關法規標準、激勵政策、體制機制等。

  ③ 港口生產節能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港口生產節能的結構性因素主要包括港口布局、碼頭類型結構、碼頭噸位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等;技術性因素主要包括港口設計水平、生產工藝及設備水平、港口節能技術應用情況等;管理性因素主要包括港口經營管理水平、港口裝卸工藝管理、輔助用能管理、港口作業操作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港口企業節能管理制度等。

  近年來,交通行業在結構性節能、技術性節能和管理性節能等方面成效顯著,也面臨着一些突出問題。

  --結構性節能方面:通過加強戰略規劃及政策引導,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交通基礎設施結構、車船運力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明顯改善,大大提升了交通系統整體節能水平。但是,交通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主要體現在:一是綜合運輸結構不盡合理,特別是內河航運節能環保的比較優勢尚未充分發揮,綜合運輸樞紐建設滯後,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綜合運輸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尚未充分顯現;二是基礎設施網絡化程度還比較低,國省幹線已成為突出的薄弱環節,局部路段交通擁擠,繞行等不合理運輸現象時有發生;內河高等級航道偏少,部分沿海港口集疏運通道不暢、進出港航道能力不足,碼頭泊位大型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還有待提升,影響了水路運輸和港口生產節能的規模化、集約化效應;三是運輸裝備結構不盡合理,普通貨運車船運力供給過剩,大型化、專業化、系列化車船比重不高,老舊車船比重偏高,技術狀況差,汽車甩掛運輸發展滯後;四是交通能源消費過度依賴石油,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有待提升。

  --技術性節能方面:通過切實加強交通節能科技進步與創新,積極推進應用現代化運輸裝備,開展了推薦車型、客運車輛等級評定和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組織了全國重點在用車船節能產品(技術)推優工作,節能技術基礎有所增強;大力推進交通行業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加快了現代信息技術和組織管理技術的集成應用,運輸生產效率和行業節能水平持續提高。但是,交通節能科技支撐與服務能力亟待加強,主要體現在:一是節能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創新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節能環保型運載工具、替代燃料等一些重大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不夠;二是缺乏鼓勵節能技術、產品推廣的配套激勵政策和機制,節能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進展緩慢;三是行業信息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廣還比較滯後,公眾出行和貨物交易信息服務能力還有待增強;四是交通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尚未建立,節能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還有待進一步規範。

  --管理性節能方面:切實注重加強運輸組織管理、節能監督管理,實現管理挖潛增效,以體制改革為保障,強化交通市場監管,促進運輸市場體系的完善,不斷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運輸組織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交通行業節能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了行業能源管理機構和能源利用監測服務體系,節約能源的制度環境不斷改善、組織保障有所增強。但是,交通運輸生產效率和節能監督管理能力還亟待提升,主要體現在:一是行業節能意識有待增強、理念有待提升,節能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體系不完善,體制機制性障礙尚未根本消除;二是運輸市場發展滯後,組織方式總體還比較粗放,企業經營集約化與規模化水平低,公路運輸組織化程度低,空駛率居高不下,運輸效率不高;三是節能統計監測等基礎性工作薄弱,節能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尚未建立;四是交通節能監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相關產業政策不配套,節能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三)交通節能潛力分析

  通過分析,交通行業通過結構優化、技術進步和強化管理等途徑實現節能的潛力巨大(見專欄2)。

  【專欄2】  交通節能潛力分析

  節能潛力是基於節能影響因素變化而定義的節能比例。通過綜合研究國內外相關學術文獻、總結相關試驗分析與實踐經驗,可大致確定公路、水路運輸和港口生產領域在規劃期內主要可行節能措施的量化節能效果。

  表1 公路運輸節能潛力

類別 主要節能措施 節能效果參考值(%)
結構性

節能

載貨車輛平均噸位提高1噸 6
開展拖掛甩掛運輸 30
採用柴油機車輛(相對汽油車) 15
提高公路技術等級 15-41
提高路面等級(油路相對於砂石、土路) 10-15
技術性

節能

應用智能交通技術 25-50
推廣應用混合動力系統 10-50
減輕車身自重10% 8
發動機提高1個單位的壓縮比 7
子午線輪胎代替普通斜交胎 5-10
高速車輛安裝導流板 4-10
安裝風扇離合器 4-6
管理性

節能

提高車輛里程利用率1%-5% 3-15
緩解道路交通擁擠 7-10
嚴格執行車輛維修保養制度 5-30
提高駕駛員駕駛水平 7-25
實施營運車輛准入退出機制 5-10

  表2 水路運輸節能潛力

類別 主要節能措施 節能效果參考值(%)
結構性

節能

內河船隊運力結構調整 28-29
船型結構優化 20
海運船隊運力結構調整 7
技術性

節能

優化新船型及其主尺度線型 8-15
優選低轉速大直徑螺旋槳 10-15
應用節能型柴油機 12-15
應用主機廢氣餘熱回收利用技術 5-8
採用防污漆 6-7
優選機艙自動化控制操作 4-6
優化電子噴油控制裝置 3-5
採用新型燃油添加劑 3-4
優化設計減輕船舶自重量 2-3
採用軸帶發電機 2-3
採用節油減煙器 2-3
管理性

節能

船舶經濟航速航行 20左右
提高船舶載重量利用率 17-20
採用精確氣象導航技術優化航線 6-8
優選最佳船舶縱傾航行狀態 4-7
加強船舶維修保養 3-5

  表3 港口生產節能潛力

類別 主要節能措施 節能效果參考值(%)
結構性

節能

優化港口碼頭結構及碼頭噸位結構 宏觀實現節能
通過「油改電」調整能源結構 40-60
應用太陽能及熱泵等清潔能源 節約化石能源
技術性

節能

門機電控變頻改造技術 14-40
RTG發動機降頻改造 12左右
採用高杆節能燈 20左右
冷藏箱用電軟啟動技術 10
採用集卡全場智能調控系統 7左右
管理性

節能

開展節能操作技術培訓 10左右
建立定額考核體系及激勵約束機制 -

說明:本專欄中所列節能效果僅僅是針對單一影響因素變化採取某一單項措施的節能效果測算參考值。實際運用中應注重採取綜合節能措施、充分發揮組合效果。節能效果需綜合考慮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以及具體措施未來實現的經濟技術可行性等因素。以上節能潛力分析成果,視實際情況可分別適用於單車單船、運輸企業和交通行業層面,作為各層面針對某些節能影響因素變化或採取某些節能措施所產生的節能效果進行預估的參考依據。

二、交通節能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總體目標[編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能源合理利用、提高效率為核心,提升節能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交通結構,強化科技進步,完善法規標準,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交通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交通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統籌交通節能與發展。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發展中節能、以節能促發展。把加強節能作為轉變交通發展方式、調整交通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努力實現交通持續發展、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不斷改善的協調統一。

  2. 堅持節能與提升服務水平相協調。統籌交通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效率,兼顧能源節約利用和運輸服務質量。在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同時,大力推進能源合理利用和綜合利用,堅持效率優先,着力提高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儘可能小的能源代價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運輸服務。

  3. 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相結合。綜合運用戰略規劃、政策激勵、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市場准入、監督管理、信息服務、宣傳教育等手段,充分發揮政府對節能的主導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作為節能主體的作用,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形成以政府交通部門為主導、交通企業為主體、全行業共同參與的交通節能長效機制。

  4. 堅持以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既注重提升理念,加強政策法規、體制機制、標準規範等軟環境建設,推動管理創新,挖潛增效;又注重科技進步與創新,大力研發和推廣先進高效的運輸裝備技術、現代信息技術以及能源節約與替代技術,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提升改造交通,增強交通節能能力。

  5. 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全面推進。以營業性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和港口生產為重點領域,把握主攻方向,組織實施重點工程,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帶動全局;針對各種運輸方式、不同領域和運輸生產環節的特點,統籌兼顧,區別對待,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相結合;堅持遠近結合、分步實施,注重典型示範引路,以點帶面,推動交通節能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總體目標

  依據國家節能總體要求,參照國際交通節能水平,立足交通行業實際,結合交通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管理挖潛等方面發展變化趨勢和初步預計的節能潛力,確定2015年和2020年交通節能總體目標。

  力爭到2015年,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更加完善,營運車輛、船舶和港口裝卸設備結構更加優化,交通能源消費結構更加合理,結構性節能取得明顯進展;節能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節能技術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交通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技術性節能取得明顯進展;運輸生產效率進一步改善,基本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交通節能戰略規劃體系、法規標準體系、統計監測考核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節能監管能力和支撐保障水平明顯增強,交通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與2005年相比,營運貨車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2%左右,營運客車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3%左右;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5%左右,其中海運船舶和內河船舶分別下降16%和14%左右;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下降8%左右。

  力爭到2020年,建成具有顯著規模效益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合理的節能型運輸裝備體系和交通能源消費結構,結構性節能成效顯著;形成完善的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機制,節能技術和產品得到廣泛推廣應用,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技術性節能取得全面突破;運輸組織管理水平和節能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形成政府有效監管、市場主體自覺節能的交通節能長效機制,交通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交通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與2005年相比,營運貨車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6%左右,營運客車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5%左右;海運和內河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均下降20%左右;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下降10%左右。

三、交通節能的主要任務[編輯]

  為保障交通節能總體目標的實現,交通節能一方面要站在發展綜合運輸的高度,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促進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與升級,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發揮綜合運輸的組合效率;推進公眾客運體系建設,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客運服務品質,引導公眾出行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公路水路交通內部,優化交通結構、加強科技進步與創新、提升運輸組織管理水平。

  本規劃綱要主要立足於公路水路交通內部,圍繞營業性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和港口生產三大重點領域,分別提出了各領域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的主要任務。

  (一)公路運輸

  1. 結構性節能

  (1)優化基礎設施結構

  加強公路網絡化建設。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農村公路建設,強化連接線、斷頭路等薄弱環節,發揮公路網絡效益,提高路網通行能力和效率;優化公路站場布局,建設以公路運輸樞紐為龍頭、一般性汽車客貨運站(點)為輔助,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與其它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公路站場服務體系。

  全面提升路網技術等級和路面等級。加快高等級公路建設,加大國省幹線公路擴容升級改造力度。加快未鋪裝路面改造,提高路網路面鋪裝率,強化公路路面養護,全面改善路面狀況。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二級以上公路占公路總里程(不含村道)的比重分別達到20%和21%以上,路網(不含村道)路面鋪裝率分別達到70%和75%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3.0%和4.5%左右。

  (2)優化車輛運力結構

  加快調整、優化公路運輸運力結構。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舊車輛,引導營運車輛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加快發展適合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的大噸位多軸重型車輛、汽車列車,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輕型低耗貨車,推廣廂式貨車,發展集裝箱等專業運輸車輛,加快形成以小型車和大型車為主體、中型車為補充的車輛運力結構。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大型車占總車輛運力(按載重噸計)中的比例分別提高到78%和80%左右,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3.0%和3.6%左右。

  (3)優化車輛能源消費結構

  大力推進運輸車輛的柴油化進程。鼓勵和引導運輸經營者購買和使用柴油汽車,提高柴油在車用燃油消耗中的比重。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營運客車的柴油消費比重(折算成標準煤,下同)分別達到70%和73%左右,預期可分別使單耗下降1.4%和1.8%左右;貨車柴油消費比重分別達到85%和90%左右,預期可分別使單耗下降2.0%和2.7%左右。

  積極推進車用替代能源的應用。因地制宜推廣汽車利用天然氣、醇類燃料、煤層氣、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和石油替代技術。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營運客車能源消費總量中替代燃料所占比重(折算成標準煤)分別提高至4%和6%左右,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0.2%和0.4%左右。

  2. 技術性節能

  (1)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技術

  大力推進公路運輸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進程,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公路運輸領域的研發應用,逐步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管理。重點加強以高速公路客運為骨幹的現代客運信息系統、客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貨運信息服務網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促進客貨運輸市場的電子化、網絡化,實現客貨信息共享,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ETC覆蓋率分別達到45%和60%以上,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覆蓋率分別達到70%和90%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1.6%和3.1%左右。

  (2)強化車輛節能技術應用

  推廣柴油車輛、混合動力汽車、替代燃料車等節能車型,推廣應用自重輕、載重量大的運輸設備;開發、推廣汽油發動機直接噴射、多氣閥電噴、稀薄燃燒、提高壓縮比、發動機增壓等先進節油技術。鼓勵使用子午線輪胎、安裝導流板、安裝風扇離合器等汽車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降低附屬設備能耗。大力加強在用車輛的定期檢測維修保養,改善營運車輛技術狀況。

  3. 管理性節能

  (1)提高公路貨運組織化水平

  優化運輸組織和管理。引導運輸企業規模化發展,充分運用現代交通管理技術,加強貨運組織和運力調配,有效整合社會零散運力,實現貨運發展的網絡化、集約化、有序化和高效化。有效利用回程運力,降低車輛空駛率,提高貨運實載率,降低能耗水平。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公路貨運里程利用率達到66%和67%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5.1%和8.1%左右。

  大力發展先進運輸組織方式。逐步培育一批網絡輻射廣、企業實力強、質量信譽優的運輸組織主體,加快發展提供倉儲、包裝、運輸等全過程一體化的第三方物流,以及提供完整物流解決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大力推進拖掛和甩掛運輸發展,充分發揮其車輛周轉快、運輸效率高和節能減排效果好的優勢。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拖掛甩掛運輸承運的公路貨物周轉量比重分別達到12%和15%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1.2%和1.8%左右。

  (2)提升公路客運組織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

  加強客運運力調控,對於實載率低於70%的客運線路不得新增運力;大力推進客運班線公司化改造,提高公路客運企業集約化水平;推廣滾動發班等先進客運運輸組織模式,提高客運實載率。

  完善公共客運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由快速客運、幹線客運、農村客運、旅遊客運組成的多層次客運網絡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客運服務品質,積極引導私人交通轉向公共交通,降低全社會的能源消耗水平。

  (3)提高汽車駕駛員節能素質

  強化節能駕駛培訓管理。制定汽車節能駕駛技術標準規範,編制培訓教材和操作指南,積極推廣模擬駕駛,強化公路運輸企業節能駕駛的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汽車駕駛員的節能意識與素質。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節能駕駛培訓普及率分別達到65%和70%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1.6%和2.1%左右。

項 目 2015年 2020年
單位能源強度指標 營運車輛綜合單耗 下降10%左右 下降15%左右
客 車 下降3%左右 下降5%左右
貨 車 下降12%左右 下降16%左右
分解

目標

類別 主要任務 具體目標 節能效果 具體目標 節能效果
結構性節能 優化路網結構

(不含村道)

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20%

路面鋪裝率≥70%

3.0% 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21%

路面鋪裝率≥75%

4.5%
優化能源結構

(折算成標準煤)

客車柴油比例≥70%

貨車柴油比例≥85%

1.1%

2.4%

客車柴油比例≥73%

貨車柴油比例≥90%

1.4%

3.1%

客車替代燃料比重≥4% 0.2% 客車替代燃料比重≥6% 0.3%
優化貨運運力結構 普通貨車平均噸位≥4.4噸,其中大型貨車≥12噸,占總載重噸比重≥78% 3.0% 普通貨車平均噸位≥4.5噸,其中大型貨車≥14噸,占總載重噸比重≥80% 3.6%
技術性節能 發展智能交通技術 ETC覆蓋率≥45%

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覆蓋率≥65%

1.6% ETC覆蓋率≥60%

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覆蓋率≥90%

3.1%
管理性節能 優化運輸組織方式 拖掛甩掛運輸承運比重≥12% 1.2% 拖掛甩掛運輸承運比重≥15% 1.8%
提高運輸效率 貨運里程利用率≥66% 5.1% 貨運里程利用率≥67% 8.1%
推廣節能駕駛 節能駕駛比例≥65% 1.6% 節能駕駛比例≥70% 2.1%

  註:1. 2015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同比2005年(基年)數據。

  2.營運車輛綜合單耗單位:千克標準煤/百換算噸公里;營運客車單耗單位:千克標準煤/千人公里;營運貨車單耗單位:千克標準煤/百噸公里。

  3.表中僅列出了公路運輸節能的主要途徑及其效果,目標的確定還綜合考慮了其它影響因素,如客車大型化、舒適化等,車輛單耗呈現上升趨勢,等。

  4.以2015年和2020年營業性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的預測值為權重,計算得到營運車輛綜合單耗的預測值。

  (二)水路運輸

  1. 結構性節能

  (1)提升航道技術等級

  大力開發利用長江、京杭運河、淮河、珠江、黑龍江及水網地區水運資源,加快推進內河水運主通道建設,全面提高航道等級和改善航道條件,提高航道標準和通航保證率。加快形成以高等級航道為主體的干支直達、通江達海、結構合理的內河航道網,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三級以上航道比重分別達到9%和10%以上。

  (2)優化船舶運力結構

  加快海運船舶運力結構調整。優化船隊的噸位結構,推動海運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重點發展大型集裝箱運輸船、原油運輸船、散貨運輸船以及液化天然氣船等,加快建成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海運船隊。通過優化運力結構,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海運船舶平均噸位分別達到10000噸和12000噸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3.7%和4.6%左右。

  大力推進內河船舶運力結構調整。發展與航道技術標準相適應的大型化、標準化船舶,積極發展商品汽車、散裝水泥等特種貨物運輸船舶,加快淘汰掛槳機船等技術落後、能耗高、污染大的老舊船舶與落後船型。積極引導運輸企業和船戶組建專業化內河運輸船隊,發展頂推船隊,提高船舶噸位,發展規模化運輸,降低燃料消耗。到2015年,長江、西江、京杭運河貨運船舶基本實現標準化和系列化,全國內河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500噸以上,其中長江幹線達到1200噸以上;到2020年,全國內河貨運船舶基本實現標準化和系列化,平均噸位達到600噸以上。通過優化內河船舶運力結構,到2015年和2020年,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3.5%和5.2%左右。

  (3)優化船舶能源消費結構

  研發推廣新型船用替代燃料,適度在船舶上推廣應用太陽能、燃料電池、生物質柴油、液化天然氣(LNG)、液化石油氣(LPG)等清潔能源,推廣使用岸電、風力驅動技術。逐步改善船用燃油質量。

  2. 技術性節能

  (1)研發推廣節能船型

  研發推廣新一代節能型運輸船舶。通過建立健全船舶節能設計規範、評價體系和技術標準,大力發展船舶節能新技術,積極開發和採用節能新船型和先進動力系統,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結構提高船舶設計製造水平,積極優化新船型及其主尺度線型,優化設計減輕船舶自重量,優選先進推進器、低轉速大直徑螺旋槳,採用節能型柴油機,提高燃油效率。加大雙尾船型等節能新船型推廣力度,提高節能船型比重。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新增船舶運力中節能船型的比重分別達到70%和80%以上,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1.4%和2.0%左右。

  (2)大力研發和推廣船舶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加強機槳匹配節能技術改造,優化船舶運行參數採用舵附推力鰭以提高舵效、減少船舶阻力;推廣應用優化電子噴油控制裝置、節油減煙器、精確導航系統設備、防污漆、新型燃油添加劑、燃油均質等先進適用節能技術(產品),降低船舶航行運營能耗水平;推廣應用主機廢氣餘熱回收利用、主機排氣管擴壓、軸帶發電機等節能技術,降低船舶輔助用能水平。到2015年和2020年,使船殼防污漆、燃油添加劑等船舶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率大幅提高,其中防污漆應用率分別提高到70%和90%,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3.4%和4.6%;燃油添加劑應用率分別提高到50%和80%,預期可使單耗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1.6%和2.2%。

  (3)研發推廣航標節能新技術

  研究、開發並推廣應用新型節能型航標燈器,鼓勵在航標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光源和新能源。

  3. 管理性節能

  (1)提升水路運輸組織管理水平

  加強水路運輸組織管理。引導航運企業優化結構,加快培育規模大、信譽好、國際競爭力強的海運企業和一流的全球物流經營人,大力推進內河航運的公司化改造,促進航運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發展大宗散貨專業化運輸、多式聯運等現代運輸組織方式,鼓勵發展海峽、海灣和陸島客貨混裝運輸及商品車輛集裝多元化運輸方式,推進江海直達運輸,全面提升船舶營運組織效率和節能水平。

  提高船舶載重量利用率。加強貨物集散地規劃及建設,完善航運物流系統,優化航運發展規劃與組織管理。充分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合理組織貨源,保持貨流平衡,提高船舶載重量利用率。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內河船舶載重量利用率在2005年的基礎上分別提高20個和25個百分點,預期可使單耗分別下降3.6%和4.5%左右;使海運船舶載重量利用率在2005年的基礎上分別提高9個和12個百分點,預期可使單耗分別下降1.7%和2.2%左右。

  (2)強化船舶營運節能管理

  加強船員節能教育培訓,提高船員隊伍節能素質。積極應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管理技術,綜合運用船隊規劃、航線優化、氣象導航、最佳縱傾、機艙自動化控制操作等管理技術,提升船舶營運管理節能水平。加強船舶經濟航速航行管理,推廣應用節油最佳航速顯示器,在不影響船期的情況下推行經濟航速。到2015年和2020年,使全國海運集裝箱船舶的平均航速分別同比2005年分別下降6%和8%左右,預期可使單耗分別下降5.3%和7.6%左右。

  實行嚴格的船舶維修保養管理制度。加強在用船舶的維修保養,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別使在用船舶的維修保養率比2005年提高10個和15個百分點,預期可分別使單耗下降1.2%和1.6%。

  表5  營業性水路運輸中長期節能目標分解

項 目 2015年 2020年
單位能耗強度指標 營運船舶綜合單耗 下降15%左右 下降20%左右
海洋船舶 下降16%左右 下降20%左右
內河船舶 下降14%左右 下降20%左右
分解

目標

類別 主要任務 具體目標 節能效果 具體目標 節能效果
結構性節能 全國船舶噸位結構 內河船舶≥500噸

海運船舶≥10000噸

內河3.5%

海運3.7%

內河船舶≥600噸

海運船舶≥12000噸

內河5.2%

海運4.6%

內河航道等級結構 三級以上航道比重≥9% 三級以上航道比重≥10%
技術性節能 燃油添加劑 應用率≥60% 1.6% 應用率≥80% 2.2%
推廣防污漆 應用率≥70% 3.4% 應用率≥90% 4.6%
推廣節能船型 應用率≥70% 1.4% 應用率≥用率% 2.0%
管理性節能 船舶載重量利用率 內河船舶≥65%

海運船舶≥69%

內河3.6%

海運1.7%

內河船舶≥70%

海運船舶≥72%

內河4.5%

海運2.2%

海運加強經濟航速管理、推行減速航行 海運集裝箱船平均航速下降≥6% 5.3% 海運集裝箱船平均航速下降≥8% 7.6%
全國船舶維修保養率 維修保養率≥75% 1.2% 維修保養率≥80% 1.6%

  註:1. 2015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同比2005年(基年)數據。

  2.營運船舶單耗單位:千克標準煤/千噸公里。

  3.表中僅列出了水路運輸節能的主要途徑及其效果,目標的確定還綜合考慮了其它影響因素。

  4.以2015年和2020年海洋和內河運輸周轉量的預測值為權重,計算得到營運船舶綜合單耗的預測值。

  (三)港口生產

  1. 結構性節能

  (1)推進港口結構升級

  加快推進沿海港口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大港口資源整合力度,完善煤油礦箱專業化運輸系統布局,完善港口集疏運設施,提升進港航道等級,提高集疏運效率。提高沿海港口碼頭泊位專業化、規模化水平,適當提高煤炭、礦石接卸港口泊位等級、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提高大型原油碼頭接卸比重。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專業化和高效率的內河港口體系。全面推進港口技術改造工作,加大老碼頭更新改造力度,提升既有碼頭設施的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提高港口通過能力和生產效率,降低港口生產能耗水平。

  (2)強化港口工程節能設計

  倡導節能設計理念,優化港口總平面布置、港區布局和碼頭設計,優化裝卸工藝、設備選型和配套工程設計,改進工藝流程,使系統各環節能力匹配,提高系統節能水平。優化港區電網設計,積極採用先進技術,減少高次諧波產生的附加損耗,提高港區電網供電質量,減少電能在傳輸過程中的消耗。

  (3)優化港口裝卸設備結構

  加快港口裝卸機械技術升級改造,推進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技術改造工作,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舊設備。加快發展軌道式龍門吊等高能效港口裝卸設備和工具,引導輕型、高效、電能驅動和變頻控制的港口裝卸設備的發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 技術性節能

  (1)強化港口節能科技創新與推廣

  加強港口節能技術攻關和推廣,積極研發推廣港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能源。加快對集裝箱碼頭設備和散貨碼頭設備關鍵技術的研究。在大型專業化碼頭中推廣變頻調速、自動化系統控制技術。研發推廣港口裝卸設備「油改電」技術、貨場照明控制和綠色電源技術、門機回饋制動技術。大力研發推廣應用電能回饋、儲能回用、岸電等綠色節能技術,以及電動水平運輸車輛等新工藝新技術。推廣綠色照明工程,加強照明和空調系統等輔助用能節能改造技術。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地源/海水源能、潮汐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2)加快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建設

  研發推廣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統、集裝箱碼頭集卡全場智能調控系統和智能化數字港口管理技術等,充分利用港口EDI技術,整合港口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加快推進港口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現代港口物流發展。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分別使全國75%和90%以上的主要港口實現基於EDI的貨運信息服務。

  3. 管理性節能

  (1)強化港口生產運營管理

  針對重點物資及大宗貨物,加強港口生產組織、協調,做好與包括鐵路運輸在內的其它運輸方式的銜接工作,提高車船直取的比例,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充分利用GPS等定位技術,以及射頻、條碼等識別、跟蹤和調度技術,優化運輸工具和貨物的組織調度,加強貨場管理和港區內運輸組織管理,加強設備管理和生產工藝流程管理,使機械設備合理負載,提高貨物集疏運效率、裝卸設備利用率和港口生產作業效率,提升港口生產運營管理水平,降低港口生產單位能耗。

  (2)加強港口企業節能管理

  加大港口節能操作培訓。制定並實施嚴格的港口生產節能操作標準,加大對港口生產工作人員,特別是節能管理人員和港口機械操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全員節能意識和操作技能。到2015年和2020年,力爭使全國港口節能操作培訓普及率分別達到70%和80%以上。

  表6  港口生產中長期節能目標分解

項 目 2015年 2020年
全國港口生產

綜合單耗

降低8%左右 降低10%左右
沿海港口生產

綜合單耗

降低8%左右 降低11%左右
內河港口生產

綜合單耗

降低3%左右 降低5%左右

  註:1. 2015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同比2005年(基年)數據。

  2. 港口生產綜合單耗單位:噸標準煤/萬噸吞吐量。

  3. 以2015年和2020年沿海和內河港口吞吐量周轉量的預測值為權重,計算得到港口生產綜合單位能耗。

四、近期重點工程[編輯]

  按照以企業實施與政府主導相結合、突出重點與示範帶動相結合的方針,根據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節能效果佳、近期見效快、示範效應強、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原則,提出近期重點實施的八項交通節能工程。

  (一)重點企業節能示範工程

  結合交通行業實際,研究部署交通行業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示範活動。引導重點用能企業制定並實施節能計劃,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完善節能管理體系,改進用能管理,開展節能技術創新與應用。組織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和主要耗能設備、工藝系統的檢測。建立交通行業重點企業用能狀況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定期公布重點企業的能源利用狀況。通過強化對重點企業的節能監管,充分發揮重點企業節能的示範效應,促進交通運輸企業節能管理的規範化、常態化,推動交通行業節能向縱深發展。

  (二)營運車船燃料消耗准入與退出試點工程

  通過在典型省份或典型水域開展營運車船燃料消耗准入與退出試點,制定並發布營運車船燃料消耗限值標準及相關配套措施和實施方案,建立營運車船燃料消耗檢測體系並加強對檢測的監督管理,建立經濟補償機制,促進汽車生產廠家和船廠切實強化節能技術進步與創新,加強對高能耗營運車船進入運輸市場的源頭控制。

  (三)節能駕駛工程

  大力倡導節能駕駛,總結和推廣汽車和船舶節能駕駛操作與管理經驗、技術,組織編寫汽車駕駛員和船員節能駕駛操作手冊和培訓教材,將節能意識和技能作為汽車駕駛員和船員從業資格和資質考核和認定的重要考核內容和依據。強化運輸企業加大節能駕駛教育培訓力度,推廣車船駕駛培訓採用模擬裝置和技術,逐步建立一支節能意識強、駕駛技能好、業務素質高的汽車駕駛員和船員隊伍。

  (四)甩掛運輸節能試點工程

  將加快發展甩掛運輸作為調整公路運輸運力結構、提高貨運實載率的突破口。在全國範圍內篩選典型省份和典型公路運輸企業在適當地區和線路上組織開展公路甩掛運輸示範和試點工作。在試點的基礎上,研究提出關於推進公路甩掛運輸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帶動和促進甩掛運輸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快速發展,構建甩掛運輸發展長效機制,提高公路貨運業運輸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水平。

  (五)內河船型標準化工程

  加緊完善並實施內河船型標準化的經濟激勵政策和相關法律、行政配套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繼續加強標準船型研發、現有船型比選以及落後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進長江、京杭運河、西江等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促進內河船舶運力結構的優化,提升內河航運競爭力,促進內河航運節能環保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

  (六)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工程

  大力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與服務系統建設,增加高速公路信息發布平台和手段,積極引導車流,提高行車效率。有條件的區域,積極推進相鄰省區市甚至更大範圍的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減少收費過程中由於車輛低速、怠速行駛造成的能源浪費。

  (七)交通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工程

  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不同層次客戶群體需求的公路水路交通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將道路與航道實時信息通過多種媒介和渠道提供給廣大出行者。加快推進與民航、鐵路、城市交通等相關出行信息系統的聯網運行,為建立全國統一的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奠定基礎。引導公眾選擇最佳出行時機和最優出行線路,減少無效運輸、不合理運輸和交通擁堵等帶來的能源浪費。

  (八)節能型港口建設工程

  對全國所有沿海港口和主要內河港口全面開展節能型港口創建活動,並進行評比考核和認證工作。大力推進港口碼頭節能設計,優化裝卸工藝、設備選型、配套工程等的設計,使系統各環節能力匹配,提高效率。加大對現有港口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現有集裝箱碼頭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的「油改電」技術改造工作,逐步更新改造高耗能、低效率的老舊設備,提高裝備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作業效率,減少港口生產能耗水平。

  以上交通節能重點工程採取開放式選取、滾動式實施的模式。本規劃綱要印發之後,交通運輸部還將視情況動態補充調整相應的節能重點工程,一旦醞釀成熟和條件具備便立即啟動實施。各級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也可以因地制宜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篩選具有地方特色的重點工程。

五、保障措施[編輯]

  (一)強化節能組織領導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級交通部門要強化對交通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高度重視節能組織機構建設,建立健全交通行業節能管理體制,完善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交通節能推進機制,強化對綜合運輸發展的指導和協調,加強部門間交通節能的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各地區、有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要統籌規劃、各司其責,做好相關領域的交通節能工作,共同推動規劃實施。

  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建立健全交通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將各項交通節能指標和任務逐級分解落實,由各級交通部門主要領導負總責,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導向作用和激勵約束作用,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各級交通部門要抓緊研究建立節能問責制和獎懲制度,制定具體的評價考核實施辦法,重點評價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

  (二)提升節能監管能力

  建立健全交通行業節能規劃體系。各級交通部門和大型交通企業要將有關節能的內容納入發展規劃,強化節能規劃的編制,並將節能規劃向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進行報備,做好交通節能規劃與交通發展規劃、節能環保專項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協調。同時,要建立健全規劃定期評估考核、通報和及時制修訂機制,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督促和檢查,對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充分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

  完善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快完善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節能評估和審查的具體辦法,進一步規範節能評估與審查工作,將節能評估文件與節能審查意見作為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新、改、擴建工程)審批、核准和開工建設的強制性前置條件,以及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的必備依據,確保項目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加強交通行業節能評估機構和人員資格管理,提高節能評估質量,落實節能評估責任制。

  完善節能法規標準體系。以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為契機,建立健全《公路、水路交通實施辦法》等行業相關配套法規規章和制度體系。新修訂《港口法》、《航道法》、《道路運輸條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等交通法律法規及其相關配套規章要充分體現節能要求。制定並實施營運車船、港口裝卸設備、施工機械等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及測量方法,完善市場准入和退出制度,儘快將交通節能管理納入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軌道。

  完善節能監管體系。建立健全交通行業節能監督管理體制,形成權責明確、協調順暢、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節能監督管理網絡,明確專門的機構、人員和經費。嚴格執行國家和交通行業節能法規標準,依法加強部、省和市級交通節能監督管理,強化交通節能監管能力建設,加大交通各領域、各環節節能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監督檢查交通行業重點用能單位和高耗能項目用能、節能管理情況;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營運車船等重點耗能設備准入退出制度執行情況。

  完善節能統計體系。加快完善並組織實施交通行業能源統計與分析制度,完善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和港口生產節能統計指標體系,納入部門統計制度,強化各項指標的統計調查、分析、預測和發布工作。各級交通部門要加強交通節能統計業務能力建設,改革統計方法,建立統計季報制度,加快建立能源統計信息系統,為分析行業用能狀況和制定節能政策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完善節能監測考核體系。以交通行業能源利用監測機構、有關協會學會、科研機構等為依託,按照布局科學、數據準確、傳輸及時的要求,建立與交通行業節能統計分析、評價考核相適應、覆蓋全行業的監測網絡。推進各級交通節能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提高隊伍專業化、裝備現代化水平。建立統一、科學的季度、年度交通行業和重點交通用能企業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能耗核算制度;制定嚴格的數據質量評估辦法,切實保障數據質量。加緊研究交通行業節能評價和考核體系,定期開展行業能源消費狀況的評估工作。

  (三)完善節能激勵政策

  制定和實施促進節能的交通產業政策。完善交通產業政策,明確促進交通結構調整、交通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和重點,積極調整交通投資結構,鼓勵節能環保型企業的發展,限制高能耗、低效率的交通運輸企業發展。安排政府性引導和補償資金,鼓勵並積極引導運輸從業者和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節能環保型車船、裝卸和施工裝備設施等,加快淘汰高油耗車船及其他落後生產設施設備。

  建立健全交通節能投融資機制。各級交通部門要把節能投入作為交通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和完善交通行業節能激勵機制,逐步形成以國家和地方資金為引導、企業資金為主體的交通節能投入機制,設立各層次的節能專項資金,用於鼓勵、支持節能監管體系建設、節能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示範推廣、節能宣傳培訓、信息服務和表彰獎勵。拓寬交通節能融資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機構信貸資金以及社會資金加大對交通節能項目的投入。擴大利用外資渠道,積極爭取國外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探索清潔發展機制(CDM)等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積極爭取有關的節能財稅優惠政策。深入研究分析資源稅、環境稅、消費稅、進出口稅等稅制改革對交通節能的影響,並制定應對措施。加強與各級人民政府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財稅部門等溝通與協調,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和省級地方財政安排的節能專項基金對交通節能的支持,爭取相關稅收優惠扶持和財政補貼政策。

  (四)創新節能管理制度

  探索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大力推行節能技術服務機構與交通企業合同能源管理,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建立節能投資擔保機制,促進交通行業節能技術服務體系的發展。鼓勵交通企業或行業協會與政府簽訂節能自願協議,充分調動企業節能的主觀能動性,推進交通節能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節能技術服務機構和科研機構等單位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節能管理、技術推廣等方面的作用。

  建立健全交通行業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及目錄管理制度。建立並推廣交通行業強制性能效標識管理制度,擴大能效標識在營運車輛、船舶、港口機械、施工機械等上的應用,不斷提高能效標識的社會認知度。大力推動交通節能產品認證,規範認證行為,擴展認證範圍。完善交通節能產品(技術)的目錄管理制度,定期公布交通行業節能產品(技術)目錄,引導和促進節能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建立交通節能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交通節能政策法規、項目審批、案件處理等政務公告公示制度。搭建交通節能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交通節能信息政府網站,及時發布國內外各類交通節能產品質量、先進的節能技術及管理經驗,積極引導交通運輸企業選用優秀的節能裝備及技術、產品。依法推進企業節能信息公開,開展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審計、績效評估和信息公告。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等的作用,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加強社會監督。

  (五)加強節能科技管理

  加大交通節能技術研發、示範與推廣的組織力度。加大交通節能技術研究開發投入,引導和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大力節能投入。加快修訂交通行業節能技術政策大綱,指導行業有重點地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交通節能技術。將重大交通節能技術列入交通行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及相關科技發展計劃,安排一批節能重大技術項目,攻克一批節能共性、關鍵和前沿技術。加強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的研發,優先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交通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示範,推動交通行業節能技術和裝備升級換代。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機制,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協調力度,促進交通節能技術轉化。

  加強交通節能標準規範基礎研究。加緊完善交通行業節能標準規範體系,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的交通節能標準,鼓勵結合地區特點制定地方性交通節能標準規範,鼓勵交通運輸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節能標準。建立靈活、快速、開放和及時的節能標準制修訂機制,積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制訂交通節能標準規範、編制節能技術指南。

  建立交通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加快交通節能產品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交通節能服務產業,培育節能技術服務市場。促進交通節能技術服務機構轉換機制、創新模式和拓寬領域,充分發揮其在行業節能規劃、技術政策與標準規範的制定和實施,以及能源統計、節能技術推廣、宣傳培訓和信息諮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建立交通行業能效中心,傳播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布國內外交通運輸能效信息,推進交通能效檢測體系和節能先進技術創新平台建設,促進形成交通行業石油節約和替代技術研發、示範中心。

  加強交通節能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種方式的交通節能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廣泛利用國際資源。積極舉辦國際交通節能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推動國際合作項目的組織實施,吸收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加大國外交通領域先進節能技術、產品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交通節能技術和產品。

  (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注重節能宣傳引導,提升節能理念。利用行業報刊、網站等各種方式,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交通節能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國家和交通行業節能方針、政策、法律及法規等。開展節能型港口、節能型工程、節能型企業、節約型機關(單位)等創建活動。表彰交通節能先進單位,激勵貢獻突出的個人,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增強全行業節能意識,提倡節約型的交通消費方式。

  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節能素質。組織編制交通節能手冊和指南,推行交通節能科普行動計劃,開展經常性的節能培訓教育、技術和經驗交流工作,將交通節能知識納入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提高全行業的節能意識、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逐步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穩定的節能工作隊伍,全面提高全行業從業人員的節能素質。

  建設節約型機關,發揮政府交通部門的節能減排表率作用。各級交通部門要率先垂範,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建設,倡導崇尚節約、合理消費的機關文化,建立和完善機關節能減排規章制度,實施能耗定額和支出標準,強化能源消費計量和監測管理。推行政府節能採購,加大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實施力度,帶頭使用節能產品、設備。

  以上政策措施主要是為保障2015年中期目標的實現。隨着規劃的實施,以上保障措施的逐步落實,交通行業節能規劃、政策、法規、標準、統計、監管等體系將逐步完善,節能意識大大提高,節能管理得到有效規範。2015年之後,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將適時調整政策措施,繼續強化節能技術創新、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強節能監督管理,以確保2020年交通節能目標的實現。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