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人社部發〔2019〕109號 2019年10月11日 發布機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
關於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人事部門,各中央企業人事部門: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堅力量。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現就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遵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完善符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特點的職稱制度,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立足國情、服務發展。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堅持「雙百方針」,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營造有利於科研人員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2.堅持尊重規律、科學公正。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科學設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科研人員學術水平和實際貢獻,讓有真才實學、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
3.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新。針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評價標準、評價機制等關鍵環節,精準施策、務求實效,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形成有利於「出大師、出精品」的科研環境。
4.堅持統籌規劃、分類評價。加強頂層設計,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進行統籌規劃,針對不同類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特點,採取分類評價,提高職稱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
二、主要內容
通過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促進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相銜接、改進管理與服務等措施,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
(一)完善評價標準
1.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做學問,注重政治標準和學術標準、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相統一。把品德放在職稱評價的首位,重點考察科研人員的政治立場、學術導向、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和從業操守。實行學術不端行為「一票否決制」,建立健全職業道德考核評價辦法,堅守道德底線,倡導誠實守信,強化社會責任。
2.堅持創新和質量導向,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考察科研人員的專業性和創造性,以科研能力、理論創新、學術水平、業績貢獻等為評價重點,把是否發現新問題、運用新方法、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形成新對策、取得新效益等作為衡量成果質量的主要內容。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對適宜量化的評價指標進行合理量化,定性評價體現導向性、專業性。注重論著質量,淡化數量要求,改變簡單以出版社和刊物等級等判定成果質量、評價人才的做法,適當發揮引文數據在科研評價中的作用,避免絕對化。
3.堅持分類評價。根據不同崗位科研人員及科研活動特點,分類制定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避免「一刀切」。對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着重評價其在創新思想理論、傳承文明、推動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對主要從事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的人員,着重評價其在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服務、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對於同時承擔教學任務的研究人員,將其師德表現和教學業績作為重要指標。推行等效評價制,發表於中央主要媒體並產生重要影響的理論文章,以及為重要決策所採納的建言獻策成果,在職稱評審中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著作具有同等效力。
4.推行代表作制度。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代表性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代表作應在本研究領域內處於領先水平,具有較大影響力,或產生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受到同行專家的公認。嚴格實行代表作審核制度,落實迴避制度,保障代表作評價的公信力。
5.實行國家標準、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相結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制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評價基本標準》(附後)。各地區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制定地區標準。具有自主評審權的用人單位可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單位標準。地區標準和單位標準不得低於國家標準。
(二)創新評價機制
1.豐富評價方式。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人才的特點,綜合採用個人總結、述職、面試答辯、成果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對決策諮詢類成果、委託項目成果,可將使用單位、委託單位意見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
2.向優秀科研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科研人員傾斜。對取得重大基礎研究突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可直接申報副研究員、研究員職稱。對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放寬學歷、論文等要求。
3.加強評委會建設,強化同行專家評價。評審委員會由具有較高學術水平、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群眾公認的專家組成。突出同行評價在職稱評審中的作用。自主評審單位的評委會中,單位外部專家應占有一定比例。根據不同學科情況,探索引入國際同行專家評價。建立以隨機、迴避、輪換為基本原則的評委遴選制度,嚴格遴選標準,明確評委職責權限,實行動態管理。健全評委會工作程序和評審規則,嚴肅評審紀律,加強監督管理,保證評審工作的權威性、獨立性和公正性。
(三)促進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相銜接
1.堅持評以適用、以用促評。把職稱評審結果作為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據,實現職稱評價結果與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用人制度有機銜接。對於全面實行崗位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與崗位職責密切相關的事業單位,一般應在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職稱評審。對於不實行崗位管理的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採用評聘分開方式。加強聘後管理,結合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結果,對不符合崗位要求、不能履行崗位職責或考核不合格人員,可按照有關規定調整崗位、低聘或者解聘,在崗位聘用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
2.促進職稱評價與人才流動有效銜接。具有自主評審權限的用人單位可研究制定引進人才的職稱認定辦法,規範人才流動中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的關係。對引進的黨政機關、企業等單位的優秀人才,其研究工作經歷和業績貢獻可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進一步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民間智庫及自由職業研究人員職稱評審通道。
(四)改進管理與服務
1.下放評審權限。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自主評審單位組建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報省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准備案,評審結果報相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
2.優化評審服務。加強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推廣在線評審,逐步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減少各類申報表格和紙質證明材料,簡化申報手續和審核環節,為申報人員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評審信息互通共享。對在團隊科研項目中作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在申報職稱時,不要求個人提供相應業績證明材料,可由科研單位或項目組織實施單位統一提供。
3.加強評審監管。完善職稱評審公開公示制度,實行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堅持代表作等評審材料和評審結果公示制度。建立複查、投訴機制,保障申報人的合法權益。完善評審專家責任和信譽制度,實施退出和問責機制。加強對評價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採取「雙隨機」方式適時按一定比例開展抽查,根據抽查情況或輿情反映較強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巡查。對不能正確行使評審權、不能確保評審質量的,將暫停自主評審工作並限期整改,直至收回評審權。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並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大意義,將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作為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相互協調,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二)穩步審慎實施。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要求,積極穩妥做好評審權限下放、新舊政策銜接、標準完善等各方面工作。做好工作預案,細化工作措施,妥善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要認真總結經驗,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三)抓好宣傳引導。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細緻地做好政策解讀、輿論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積極支持和參與職稱制度改革,引導社會有關方面支持、參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營造有利於改革的良好氛圍。
本指導意見適用於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由職業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
附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評價基本標準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9年10月11日
附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
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做學問,堅持實事求是、追求真理。
三、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恪守職業道德,堅持科研誠信,遵守學術規範。
四、具備從事科研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及語言能力。
五、具備從事科研工作必需的身心條件。
六、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完成規定的科研工作量。
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申報各層級職稱,除必須達到上述基本條件外,還應分別具備以下條件:
(一)研究實習員(初級)
1.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初步掌握科研工作基本方法,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夠在高、中級研究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
2.具備碩士學位或第二學士學位;或具備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1年見習期滿,經考核合格。
(二)助理研究員(中級)
1.對某一學科或特定領域具有較為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本學科前沿發展動態,掌握科研工作的方法,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2.能夠獨立發表論文或撰寫研究報告;參與本學科相關領域的課題或項目研究,做出一定成果。
3.具備博士學位;或具備碩士學位或第二學士學位,取得研究實習員職稱後,從事研究工作滿2年;或具備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取得研究實習員職稱後,從事研究工作滿4年。
(三)副研究員(副高級)
1.科研能力較強,具有較紮實的學術功底和較豐富的學術積累,作為學術骨幹,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
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能夠對本學科某一領域有深入的創見性研究,獨立撰寫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著或論文,在推動學科建設和發展方面作出較大貢獻。
主要從事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的人員,能夠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相關領域重要問題,形成具有較高質量的對策研究成果;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重要項目,取得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能夠根據國家需要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設計具有較高學術意義或應用價值的研究課題,具有指導和主持本學科領域研究工作的能力。
3.具備博士學位,取得助理研究員職稱後,從事研究工作滿2年;或具備碩士學位或第二學士學位,或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取得助理研究員職稱後,從事研究工作滿5年。
(四)研究員(正高級)
1.科研能力強,具有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深厚的學術造詣,作為學科帶頭人,在本學科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
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能夠在本學科某一領域做出開創性研究或在重要理論問題上有所突破,獨立撰寫高水平的學術專著和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促進本學科發展,在推動理論創新、文明傳承、學科建設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主要從事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的人員,能夠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相關領域重要問題,形成高質量的對策研究成果;或作為負責人主持完成重要項目,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能夠根據國家需要和本學科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提出本學科領域的研究方向,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或開創性研究課題,具有指導和主持研究工作的能力。
3.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取得副研究員職稱後,從事研究工作滿5年。
八、不具備第七條規定的學歷、年限等要求,業績突出、作出重要貢獻的,可由2名以上同行專家推薦破格申報,具體辦法由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另行制定。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