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戰爭的勝利凱歌
人民戰爭的勝利凱歌
——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修改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
|
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從開始改編到現在,經歷了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搏鬥。這期間,江青同志對這齣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都給予了具體的指導,並親自參加了創作實踐。最近,在江青同志的親自指導下,經過精益求精的加工,戲的質量又有所提高。
《沙家浜》是表現革命人民的武裝鬥爭的,幾年來的修改加工,也都是為了更好地突出武裝鬥爭的主題。
以武裝鬥爭為主
[編輯]毛主席教導我們:「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
《沙家浜》反映了偉大的抗日戰爭的一個側面。戰鬥在陽澄湖畔的新四軍和廣大人民群眾所取得的勝利,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勝利。然而,在京劇改編本的初稿里,卻沒有準確地反映這一人民戰爭的主題。
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觀看了京劇《蘆蕩火種》演出後指出:要以武裝鬥爭為主。江青同志根據這一指示,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加強了新四軍指揮員郭建光的英雄形象,突出了武裝鬥爭的主題。
一、刻畫英雄人物與群眾的血肉關係。
「轉移」一場,郭建光一上場就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和鄉親們一起收割莊稼,親自把沙奶奶的稻子運回來,收藏好,十分熟練地順手操起一把掃帚打掃場院。這幾個動作,既顯示了郭建光勤勞樸實的本色,又表現了人民軍隊關心群眾生活的優良作風。這個戰場上叱咤風雲的指揮員,在沙奶奶面前,就象晚輩對待長輩一樣,既調皮又親切。郭建光和沙奶奶的一段對唱,把軍愛民,民擁軍,軍民親如一家的關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郭建光對沙家浜的鄉親們有着極其深厚的無產階級階級感情。當他在蘆蕩里聽見對岸槍聲時,首先想到的是「村鎮上鄉親們要遭禍殃」(江青同志對這句唱腔十分重視,多次地囑咐演員:這一句要唱出激情來),充分體現了英雄人物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血肉關係。
郭建光對自己的同志關懷備至。「堅持」一場,被困在蘆葦蕩里,糧缺藥盡,敵情不明。面對着眼前的艱苦局面,郭建光樂觀堅定,分給他的一點點乾糧,還讓給重傷員吃了;當戰士們情緒焦躁的時候,他耐心地用毛澤東思想鼓勵戰士「察全局,等指示,堅守待命緊握手中槍」。他以身作則,帶領戰士們與大自然搏鬥,表現了人民軍隊藐視一切困難的硬骨頭精神。
所有這些細節的描繪,都為了說明一個問題:英雄人物紮根在群眾中,與群眾血肉相連。
二、表現革命的樂觀主義。
《沙家浜》所反映的年代,是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的時期。日寇抽調主力「掃蕩」游擊根據地。陽澄湖一帶的新四軍主力轉移至外線作戰,沙家浜只留下十八個傷病員,處境相當困難。但是,以郭建光為首的十八個傷病員,堅定無畏,他們對「雲開日出,家家都把紅旗掛」的勝利前景,有着無比的信心。當敵人開始「掃蕩」的時候,沙奶奶擔心「蘆蕩里無遮無蓋,傷員同志可怎麼受得了啊!」郭建光滿懷豪情地說:「我們有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有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傳統,什麼也難不倒我們!」他沉着地給阿慶嫂布置了任務,率領傷員從容轉移。
蘆蕩里的環境更困難了。在這裡,我們沒有着意刻畫由於缺糧缺藥所造成的困難細節,而是用主要篇幅表現郭建光如何關心同志們的生活、思想,如何分析情況,作判斷,爭取變被動為主動。當戰士小王暈倒時,郭建光除了給以親切的關懷外,還抓緊向戰士們作宣傳鼓動工作,把戰士們的鬥爭情緒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由於有着堅強的政治工作,十八個傷病員就能在浪激水淹的艱苦情況下,巍然屹立,猶如「蓬勃旺盛,倔強崢嶸」的青松。
革命鬥爭的艱苦性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是對立的統一,沒有前者也就沒有後者。但在革命者看來,人的因素第一,任何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因此,革命的樂觀主義永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英雄人物必然是革命的樂觀主義者。
三、正確地運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林副主席說:「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這個基本點上。我們承認必須的走,是在首先承認必須的打的條件之下的。一切的走都是為着打,為着最後徹底消滅敵人。」郭建光根據縣委指示轉移紅石村,是必須的走;當大部隊回兵東進,十八個傷愈歸隊的戰士組成突擊排,配合大部隊奇襲沙家浜,這是必須的打。以後的「奔襲」、「突破」、「聚殲」三場都是直接表現打的,是表現新四軍大部隊、游擊隊、民兵配合消滅日寇漢奸的戰鬥場面。
毛主席教導我們:「游擊隊的作戰,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採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很快地解決戰鬥」。郭建光正是根據毛主席的戰略戰術來指揮戰鬥的。「奔襲」一場,通過舞蹈動作,表現突擊排「穿過了山和水、沉睡的村莊」,飛奔在田間崎嶇不平的小路上。在最近的修改中,按照江青同志指示,郭建光一上場時先亮一個相,左右巡視,目光炯炯,然後一招手,戰士們緊緊跟上。這就突出了郭建光身先士卒、敏捷矯健的形象。下場時,由原來的「龍擺尾」跑下,改成突擊排組成一個前進的畫面,亮相、閉幕。這裡,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組以郭建光為首的英雄群像,不再是一個個戰士的背影了。
「聚殲」一場,根據江青同志指示,又作了重要改動。在開打時,把原來被郭建光踩在腳下的劉副官,改成了日軍大佐黑田。這樣更符合歷史的真實。雖然戲中主要的反面人物是漢奸胡傳葵、刁德一,但大的歷史背景是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黑田這個侵略者應該得到中國人民的懲罰。
郭建光是一個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指揮員。在這次修改中,我們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突出了毛澤東思想對他的哺育。例如「堅持」一場,在郭建光的〔二黃慢板〕中,增加了「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們奮戰在水鄉」兩句,直接點明了郭建光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也正確地反映了我國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事實。最後,郭建光為了鼓勵戰士們堅守待命,又引用毛主席的一段話:「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接着,他豪邁地唱道:「困難嚇不倒英雄漢,紅軍的傳統代代傳。毛主席教導記心上,堅持鬥爭勝利在明天。」這樣,人物的思想境界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擺正秘密工作與武裝鬥爭的關係
[編輯]毛主席說:「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又說:「大部分中國領土內黨的組織工作和民眾運動工作是直接聯繫於武裝鬥爭的,沒有也不能有單獨的孤立的黨的工作或民眾運動。」毛主席的教導,深刻地闡明了武裝鬥爭與黨的秘密工作的關係。武裝鬥爭是革命的最高形式,秘密工作是「直接聯繫於武裝鬥爭的」。前者起決定作用,後者起配合作用。聯絡員阿慶嫂在前半場的主要任務是掩護傷病員,「斥敵」一場的任務主要是深入敵人的司令部作軍事偵察,是為了配合新四軍的反攻,這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武裝鬥爭服務的。《沙家浜》裡的阿慶嫂,雖然處於從屬地位,但是,由於她戰鬥在敵人的心臟里,直接與敵人進行面對面的鬥爭,因此,塑造好這一女共產黨員的形象,對於烘托主要英雄人物,完成人民戰爭的主題,都有很大關係。
江青同志指出:這是另一種鬥爭方式,是迷惑敵人,這樣就能保存自己,發展自己。聯絡員要有好的群眾關係,能利用敵人的矛盾。這就給阿慶嫂這個人物的塑造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輪廓。按照這一指示,我們在塑造阿慶嫂這一人物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她是以公開身份——茶館老闆娘來與敵人周旋的。低聲下氣會損害英雄形象,趾高氣揚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因此,在敵人面前要表現得:不流氣,不小氣,落落大方。例如「智斗」一場,當胡傳葵、刁德一追問新四軍傷病員下落時,阿慶嫂處在被動的地位,但她若無其事,對答如流,使刁德一這個老奸巨滑的傢伙也覺得「點水不漏」,無懈可擊。這樣,她就能經常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
二、她必須隨時探詢、偵察,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藉以保存自己,戰勝敵人。胡傳葵和刁德一都是漢奸、賣國賊,是人民的敵人,但是他們之間也是有矛盾的,在「勾結」一場中,刁德一說:「用不了多久這支隊伍就得我說了算!」這就是他們之間的矛盾——爭奪反革命軍權。例如「智斗」一場,當刁德一懷疑新四軍傷病員是阿慶嫂藏起來的時候,她處於很不利的地位。但是,她抓住刁德一說的一句話:「就拿胡司令來說,當初還不是被你阿慶嫂往草垛里一藏,不就藏起來了嗎?」立刻進行反擊:「照這麼說,胡司令,我當初不該救你哪!倒落下話柄啦!」緊接着就借題發揮,利用敵人的矛盾,逼着刁德一不得不賠禮道歉。正氣壓倒了邪氣,人物形象也顯得高大了。
三、當她一個人在場或者和自己人在一起時,要充分展示她的共產黨員的品質。例如「智斗」一場結尾,阿慶嫂沖至台中央憤怒地唱了一段〔西皮散板〕:「刁德一賊流氓,毒如蛇蠍狠如狼」,道出了她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再如在「授計」開場時的〔二黃慢板〕里,她既唱出了對親人們的殷切懷念,又唱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最後表示了自己的決心,這些都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思想高度。
阿慶嫂所以能在敵人面前落落大方,成功地完成了黨交給她的任務,這是由於她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共產黨員。「斥敵」一場,當刁德一強把她留下時,阿慶嫂說:「好吧!那我就再坐坐!」轉身走到椅子旁邊坐下了。在這個舞台調度中,江青同志曾給演員規定了一段潛台詞:大不了被捕坐牢,不被捕,不坐牢,我還要繼續偵察。這樣,就把這個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英雄人物為革命獻身的精神刻畫出來了。這次修改中把「風聲緊」這段唱詞中的「黨啊!你給我智慧,你給我勇敢,你幫助我戰勝頑敵度難關」改為「毛主席!有您的教導,有群眾的智慧,我定能戰勝頑敵度難關。」這就明確地指出,阿慶嫂的必勝信念,來自群眾的智慧,來自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為了塑造阿慶嫂這樣一個女共產黨員的形象,我們曾經取消了原劇本中許多不必要的噱頭。在這次修改中,又按照江青同志的指示,在「斥敵」一場結尾,作了一個小小的改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來,在這場閉幕前,胡傳葵罵了刁德一一句「神經病」,觀眾哄堂大笑,然而阿慶嫂的英雄形象卻淹沒在觀眾的笑聲中了。這次,我們取消了「神經病」三個字,笑聲沒有了,觀眾的注意力從反面人物身上轉到正面人物一邊,阿慶嫂在紅色光柱照射下,昂首挺立,勝利者的形象十分鮮明,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
[編輯]毛主席說:「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沙家浜》中所表現的人民戰爭,正是依靠了廣大的人民群眾才取得勝利的。沙奶奶、七龍、王福根等,都是人民群眾的代表。他們有的為掩護我新四軍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經受了敵人的嚴刑拷問,堅強不屈。在敵人面前,他們都表現了中國人民「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
沙奶奶這個貧農老媽媽,從自己的血淚家史里明白了一個道理:「無有黨早已是家破人亡。」因此,她不僅對新四軍傷病員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在生死關頭,為了不說出新四軍轉移的地點,寧願「粉身碎骨」。「斥敵」一場,當沙奶奶一上場,發現阿慶嫂也在的時候,她立刻知道這是敵人對阿慶嫂的試探,於是決心「掩護她,把天大的事兒一身擔!」她怒斥漢奸走狗:「縱然把我千刀萬剮也無妨!沙家浜,總有一天會解放,且看你們這些走狗漢奸好下場。」這幾句唱詞,把沙奶奶對沙家浜必然要解放的堅定不移的信念,為革命勇於獻身的精神,深刻地表現出來了。
七龍和王福根是民兵的代表,他們冒着生命危險為新四軍送糧,送船,送情報,成為新四軍的耳目和左右手。最近的修改中,又加強了七龍、王福根的形象。例如王福根在就義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口號,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對毛主席、共產黨的無限忠誠。再如「授計」一場末尾,七龍在跳水之前增加了四句唱,唱出了人物的豪情,使七龍在觀眾的印象中又加深了。特別是「轉移」一場暗轉後的反「掃蕩」,根據江青同志指示,有了很大的變動。阿慶嫂親自扶老攜幼,組織群眾轉移,民兵負責掩護。王福根和七龍為救鄉親,殺死了一個鬼子,奪了一支槍。這樣一改,不僅阿慶嫂與群眾的關係更密切了,而且發揮了民兵的作用,顯示了中國人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
《沙家浜》的全部修改過程,都是為了突出人民戰爭的主題。階級敵人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瘋狂地進行阻撓和破壞。以彭真為首的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出於他們的反革命目的,堅決反對把《蘆蕩火種》的主題改成以武裝鬥爭為主,千方百計地從各方面進行破壞。最近,現代修正主義者又在開動他們的宣傳機器,咒罵革命樣板戲《沙家浜》。這絲毫也不足怪,國內外的修正主義分子原是一丘之貉,他們害怕革命,害怕人民戰爭。敵人的咒罵聲,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革命樣板戲在反帝反修鬥爭中的重大作用。我們決心以江青同志為榜樣,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苦練兩個基本功,改造世界觀,繼續革命,更好地表現人民戰爭的主題,讓毛主席的人民戰爭思想永遠在社會主義的舞台上放射着燦爛的光輝!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