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八年。癸亥。三月。乙未朔。上御太和殿視朝。王以下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丙申。上御乾清門聽政。  

○大考翰林院詹事府各官於乾清宮。  

○以通政使司副使周廷棟、為太僕寺卿。  

○丁酉。上幸圓明園。  

○戊戌。諭內閣、秦承恩奏請將江西省帶徵漕糧、分別起運酌留、以省造辦剝船經費一摺斷不可行。據稱江西省上年緩徵漕米。今秋帶徵完納之後。漕船不能同時並運。若造辦剝船。又滋糜費。查該省現在常平倉谷、多有缺額。請將帶徵漕米賞留一半。以省採買。仍將採買價銀解京。收買旗丁余米等語。各省應徵漕米。為天庾正供。每年徵收完納之後。皆應全數運通。即使倉貯十分豐裕。亦當源源挽運。以資儲備。近年閒有因地方水旱災祲。及軍需緊要。曾經降旨截漕。非可引為常例。豈有因常平缺額、輒將太倉之粟、任意截留彌補之理。若有漕省分相率效尤。成何事體。至所云新舊兩漕不能並運。試思該省緩徵漕米。非止一次。向來帶徵全完之後。各幫船如何帶運赴通。豈無舊定章程可以遵辦。其各省旗丁兌剩餘米。向准在通糶賣。原所以恤丁惠民。若如秦承恩所奏、將該省常平糶價等銀。解交直隸總督在通收買。則余米盡數歸倉。於京師市價民食。豈不更有妨礙所奏實屬非是。秦承恩系朕棄瑕錄用之人。地方公事。尤屬實心經理。乃於運京漕米。並不籌辦妥協。欲藉以彌補倉廒。殊為取巧。秦承恩著傳旨申飭。所有此項米石應如何帶運之處。著交戶部妥議具奏。尋議奏、江西省嘉慶七年分緩徵漕米。請分作兩年帶徵配運。除先盡額設漕船酌量均勻派搭外。其餘剩米石照向例令旗丁僱船足運。從之。  

○以兵部左侍郎成書為繙譯會試知貢舉。工部尚書緼布為滿洲繙譯正考官。刑部右侍郎賡音、為副考官理藩院尚書博興、為蒙古考官。  

○己亥。諭內閣、此次考試翰詹各官。按其文字優劣。分為四等。一等三員。二等三十員。三等三十九員。四等三員。一等之編修陳嵩慶、著升授侍講學士。吳鼒、著升授侍讀。王引之著升授侍講二等之編修鮑桂星、著升授右中允。編修王鼎、著升授左贊善。右贊善周系英、著升授左中允。編修李潢、著升授右贊善。左庶子陳希曾、著升授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萬承風、著轉補侍讀學士。右庶子周兆基、著升授侍講學士。侍讀學士莫晉、著賞緞二疋洗馬施杓少詹事茅元銘、各賞緞一疋。均著交軍機處記名。遇有應升缺出題奏。檢討張問陶、編修李錫恭、杜堮、吳榮光、汪守和、蔡之定、陳崇本、孔昭虔、著各賞緞一疋。及名在二等未經升賞者。俱著照例記名。遇缺題奏。其考列三等之侍講學士王宗誠、著降為左庶子。侍讀學士汪滋畹、著降為右庶子。洗馬那爾豐阿、著降為右中允。左贊善趙未彤、著降為檢討。侍講貴慶、著降為左贊善。左中允楊祖純、著降為編修。右中允杜南棠、著降為檢討。侍講學士法式善、著降為右贊善。編修陳蘭疇、楊世英、陸言、汪如淵、劉奕煜、王鍾吉、汪潤之、袁名曜、陸泌、均著罰俸半年。檢討常英、編修毛謨、花傑、胡大成、戴殿泗、均著罰俸一年。其考列四等之編修程國仁、著罰俸三年。編修何泌、侍讀學士延弼、均著原品休致。其繙譯考列一等之侍讀成格、著升授侍讀學士。其考列二等之右庶子賡泰、著升授侍講學士。其考列三等之左庶子扎蘭泰、著罰俸半年。左中允保麟、著罰俸一年。其考列四等之右中允圖明阿、著以六部筆帖式用。侍讀學士德蘊、著原品休致。余俱照舊供職。該員等其各績學勵行。以副朕教誨成全至意。  

○予故輔國公恆謹、祭葬如例。  

○庚子。諭內閣、此次大考翰詹。洗馬那爾豐阿、侍講貴慶、侍講學士法式善、俱考列三等。分別降補中允贊善。向例滿洲內班翰林。均不升轉中允贊善。遇有缺出。專由外班揀選補授。朕思漢缺中允贊善。定為編檢升階。滿洲翰林品級。與漢缺一例。嗣後遇有滿中允贊善缺出。著先盡編檢論俸升補。以次遞轉。如內班無人。再由外班揀選。其侍讀侍講缺出。應用內班者。先盡內班之中允贊善升用。如內班中贊無人。仍准其以編檢升補。所有那爾豐阿貴慶法式善三人。即著歸入內班升轉。  

○又諭、惠齡奏、本年奉旨查閱陝甘營伍事宜。自入春以來。甘省各營將備。紛紛呈請告病乞休。殊涉規避。現經咨會署提督蘇寧阿、就近查明。分別參革治罪等語。向來軍政之年。不准告病。原以杜武員規避之漸。其奉旨查閱營伍年分事關考核。即與軍政無異。該營員如果自揣老病。何不及早呈明。必待臨時始行具報。其戀棧規避。情節顯然。若不明定章程。無以整肅戎政。所有此次甘肅省告病乞休各員。著即照該督所奏、交署提督蘇寧阿就近調驗。分別懲辦。不可稍有瞻顧。嗣後各省凡遇奉旨查閱營伍之年。均著照舉行軍政之例。不准告病乞休。違者照例參辦。著為令。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唐縣民張塊聘妻趙氏。  

○辛丑。諭內閣、顏檢奏、直隸災賑事宜未能悉符成例、懇恩核實報銷一摺。前歲直隸被水本重。非尋常災賑可比。一切需費。不能按照成例。前曾降旨、將南城採買面麥等項銀錢。加恩准其報銷。今該督所奏。若交部核議。仍必按例議駁。但念俱系實在情形。所有撫恤摘賑加賑等項。均著加恩各照實在所放銀米之數。造冊報銷。其採買不敷米石。亦著照實在市價開報。該督務當督飭屬員核實辦理。毋得因有此旨。致啟浮冒之敝□大。  

○轉京營右翼總兵長齡、為左翼總兵。以吏部右侍郎范建豐、兼右翼總兵。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葉縣民孫羊群妻齊氏。  

○壬寅。諭內閣、禮部呈遞科場條例。於起送會試條下。聲明教官降為雜職者。其未經得缺以前。請改照候補候選人員之例。由舉人出身者。俱准其會試。由貢生出身者。俱准其鄉試。增入新例等語。殊屬非是。教職一項降調佐雜等官。向不准其鄉會試。原因其緣事鐫級。已掛吏議。與在部候補候選人員例得應試者。迥不相同。況節年各省教官降為雜職。遇有呈請應試者。均經批駁有案。若因其由舉貢出身降調。輒請准其應試顯與定例不符禮部堂官於條例內率行增入未免心存邀譽俱著傳旨申飭此後教官降為雜職人員不准應試。仍著照舊例行。  

○免福建積年民欠社谷。龍溪縣被水漂失倉谷。  

○免陝西民欠鹽課。貸漢中、興安、商、三府州屬、貧民折色口糧。  

○癸卯。上幸靜明園詣龍神廟拈香。  

○諭內閣、向來天壇神樂署兩廊以外空地。有太常寺官生建屋居住。並租給鋪戶收息以為貼補當差修理之用。但郊壇重地。理宜內外肅清。自不便任聽該官生率行租給平民。在彼貿易。惟相沿已久。若驟令搬移。則現在開設店鋪之人。貲本貨物恐多拋棄。著照長麟等所請、即令步軍統領順天府衙門、於天壇外圍牆之外。指定隙地一處。准令各官生等、將壇內自建房閒移於牆外。仍准其收租貼補。該鋪戶民人亦可不致失業。其該衙門未經指定飭令搬移以前。不必遽行驅逐。余依議。  

○予廣東出洋淹斃兵丁林鳳等一百二十三名。賞恤如例。  

○戶部議准、陝甘總督惠齡疏報、甘肅山丹縣、開墾田七頃有奇。照例升科。從之。  

○甲辰。諭內閣、本日宗人府刑部具奏、會審民人趙四等夥同圖騙車輛騾只、殺死車夫楊五、分別定擬、並聲明慶成保系閒散宗室、請旨定奪一摺。此案趙四起意與周八商同誆騙車輛騾只。旋邀韓四同慶成保至酒店沽飲。趙四道及東安門板橋河東地方僻靜。欲於夜閒借接收生婆為名、將趕車人誆到彼處下手殺害。得車輛騾只賣錢分用。趙四隨與韓四往買尖刀一把。趙四插帶腰閒。至更余時。雇得楊五騾車一輛。趙四、慶成保、與楊五同坐車上。周八、韓四、在後尾隨。行至中途。趙四捏稱先往收生婆家說知令楊五在彼等候。時慶成保蹲在車邊。韓四周八隨後走到。趙四潛自走回。見楊五橫身□黨車轅。遂拔刀向楊五脊膂處所很扎兩下。當即滾仆在地。韓四趕揪髮辮。令慶成保按其兩腿。趙四復用刀混扎。楊五立時殞命。其時周八因看守車騾。未曾動手。是此事實系趙四、韓四、起意圖財謀命。其用刀疊扎時。楊五即滾跌倒地。傷重可知。即無加功之人。已足斃命。況車輛系趙四獨自趕回寄放。拉騾行走。即以得財而論。亦系趙四情節尤重。自應將該犯坐以為首重罪趙四、著即處斬梟示。其揪扭髮辮之韓四、系屬加功。亦著按例即行處斬。周八、並未近前動手。著照擬斬候。仍入於本年秋審情實辦理。至慶成保曾將楊五兩腿按住。亦系加功。但該犯本非起意謀命。贓物亦未入手。且究系宗室。慶成保、著改為絞候。交宗人府牢固監禁。亦入於本年秋審情實辦理。其寄放車輛訊不知情之佟大著即釋回。本日敬閱乾隆二十二年十月皇考高宗純皇帝實錄。恭載諭旨一道。以人命關天。必期生死兩無所憾。若徒為生者力為保全。則死者且重被冤抑。生者之命可惜死者獨非命乎。在督撫州縣等以為如此辦理。可使該犯留一線之生。而部臣定擬。亦以已成之案。樂於從寬完結。不知事關刑獄。務期情罪允當。有意從寬。與有意從嚴。其為刑罰不中一也。恭繹聖訓。實為敕法用刑之准。朕曾經屢諭內外問刑衙門、於刑名案件。惟當衡情定罪。不可稍存偏倚。適與皇考訓諭符合。即如辦理此案。亦以慶成保情節、較之趙四韓四稍有不同。是以姑從末減。嗣後內外問刑衙門、於一切讞獄。總當持平論斷。固不可有意從嚴。亦不可有意從寬。以副朕明慎協中至意。特將此案辦理緣由通諭知之。  

○諭軍機大臣等、本日據額勒登保奏、通籌三省大局一摺。閱之實深煩悶。益增焦急。據稱設營築城。實可制賊奔逃。試思現在零星散竄之賊。皆不過在深山老林潛匿。冀延殘喘。即從前大股賊匪。亦並未敢攻撲城池。占據寨硐。此時即使擇要興築。設兵駐守。賊匪知有兵防。早經繞道遠避。官兵安能制其死命。況寨硐百姓各處散布。遇有零匪竄至。尚可就地擒拏。若如額勒登保所奏、城營修整。即可將附近寨硐百姓遷徙入城。是直將民田廬舍委之賊匪。而賊蹤所至。無人抵禦。更得來往自如。乃轉稱賊匪不敢由彼奔突乎。至所稱興築工程、更可以工代賑一節。無論久經從賊習慣搶掠者。斷不肯勤苦工作。圖趁口食。即使果有窮蹙潰敗暫思傭趁之賊。而有工時為民。無工時即仍可為賊。至如摺內稱各處裁徹鄉勇。送回本籍後不能謀生。現仍有隨營覓食充當夫役之人。若以工代賑。兼可收養遊民。設將來工程完竣。亦難保遊民不仍散為賊。額勒登保又將如何安置乎。又據稱統計川陝兩省城營各工。約需銀四十萬兩。如蒙恩給發督撫及時趕辦。額勒登保並可就近查核督催等語。尤為紕繆。額勒登保總統師干。自應以戢暴安民為己任。乃不思辦賊。轉欲監工。豈經略重任。僅在監督工程。抑伊專辦工程。又另派人前往代辦經略之任乎。七年以來所奏之摺。從無似此次不通事體之至。且據摺內稱、陝省兵勇共有三萬餘人。川楚尚不止此。統計零匪不過千四五百人。是各路兵力較之賊數多至數十餘倍。何難迅埽余氛。力圖蕆績。昨經疊降諭旨。令伊於麥秋前將余匪一律肅清。乃摺內稱秋閒定可觀成。其意直欲遲至秋閒始能淨盡。豈此數月內、額勒登保竟任零匪東奔西竄。唯以督工為亟耶。看來額勒登保竟不盡心辦賊。殊負委任。本應全行黜革。始念八載勤勞。向著勳績。著暫留任以觀後效。先行革去御前大臣並紫韁。仍授御前侍衛。傳旨嚴行申飭。額勒登保於漢文素非通曉。摺內以工代賑諸語。斷不能解。此必系三省督撫、及不肖地方官、因軍需不能報銷。希圖藉此延緩。額勒登保受其慫恿。故為此奏。從前屢有人在朕前言及軍務日久未竣之故。總由於此。彼時朕原不肯輕信。今閱所奏。竟不免有此情敝□大。額勒登保誤聽浮言。咎無可諉。但此事究竟系何人主見。並著明白覆奏。  

○贈四川陣亡甘肅提督穆克登布、二等男。遣御前侍衛扎克塔爾、帶領侍衛十員、往奠茶酒。予祭葬。諡剛烈。  

○乙巳。孝賢純皇后忌辰。遣官祭裕陵。  

○改河南北岸上北同知、為祥符北岸河務同知。衛輝府糧河通判、為上北衛糧河務通判。南岸睢州上汛千總、為懷河營北岸陽封守備。下北廳屬祥陳把總、為南岸睢州上汛把總。上北廳屬祥封把總、為祥符上汛把總。添設祥陳下汛、封邱汛、外委各一員。從署東河河道總督嵇承志請也。  

○丙午。以不入八分公永琨子綿仲、承襲三等鎮國將軍。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許州民馬千里妻周氏。。  

○免雲南緬寧廳民應還常平倉谷。  

○丁未。禮部以繙譯會試中額請。得旨、滿洲取中十三名。蒙古取中三名。  

○己酉。諭內閣、此次大考翰詹。原因向來每隔數年。即大考一次。是以循例舉行。其考列前三名者。予以超擢。此外考列二等各員。或量升一階。或賞給緞疋。即考居三等後者。亦不過降等錄用。或分別罰俸。稍示薄懲。此內有曾任大員。如李潢、吳省蘭、周興岱三人。其才具皆所素悉。豈尚復以一試定其優劣。如果有欲行罷斥之員。何難明降諭旨。又豈必以考校翰林加之澄汰耶。現在考試前列各員中。亦無朕所素識者。是大考黜陟。朕全無所容心於其閒。乃周興岱見有大考諭旨。率行陳奏。懇請休致。試思周興岱平日學問。雖不如李潢吳省蘭。伊二人現俱考列二等。李潢在前。量擢贊善。吳省蘭在後。亦照例候升。周興岱若果與考。安知其不幸居前列。或轉得邀升擢。即使考居後等。朕尚可加恩或不予降調。即降調亦不至於廢棄。特因周興岱自請休致。是以降旨勒休。咎實由於自取。但念伊父周煌、曾任上書房總師傅。周興岱前在南書房行走。稍有筆墨微勞。著加恩賞給編修。准其在館效力。  

○又諭、那彥寶奏、查明交代遲延各員、請旨核辦一摺。向來州縣交代。例限綦嚴。乃查雲南各屬。竟有逾限數月及二三年以上未經結報者。共積至四十餘案之多。滇省吏治廢弛。已可概見。此總由已革藩司陳孝昇在任年久。諸事因循。既不嚴催於前。又不揭參於後。遂致各該員將交代事件。任意稽延。而該管督撫等亦不實力整飭。均難辭咎。自應逐案示懲。但現據那彥寶開具例應革職降調各員名單。不下七十餘員。若概行褫職鐫級。均另易生手。人數過多著將原單發交吏部。按其逾限時日。分別詳議具奏。俟部議上時。再降諭旨。尋部議以照例議處請。得旨、吏部議覆、那彥寶參奏交代遲延各員一摺。將逾限年分久暫。分別革職降調。固屬照例辦理。但若概行褫職鐫級。人數未免過多。所有逾限兩年以上之唐祖樾、王子音、張登第、王禹甸、逾限三年以上之張德基、均著照例革職。其逾限半年以上之朱久括等十員、逾限一年以上之蕭大經等六員、均著加恩改為革職留任。至失察之該管各上司、總督琅玕、前任巡撫初彭齡、俱照例降一級留任。其餘翟槐等十三員、俱著加恩改為降三級從寬留任。余依議。  

○命病痊來京原任直隸總督陳大文、以頭品頂帶、署吏部右侍郎。  

○庚戌。諭內閣、給事中汪鏞奏稱、刑部接收步軍統領以及五城送到案犯、將牽連待質之人、時或縶系在獄、並輕罪笞杖等犯、於訊供後不暫行發保、遂致久淹囹圄請敕部酌量案情、分別寧釋、以寓矜恤一摺。所奏尚是。辦理刑名事件。原應細核案情之大小。隨到隨辦。遵照定限。依期完結。庶一應牽連待質人證。不至久羈犴獄。有拖累瘐死情事。所謂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實欽恤之先務也。惟治獄固期敏速。然亦不可急圖完結。致有草率。又不免有冤抑矣。其案內應行詳加研鞫、並一切應備質訊之人。原當悉心推究。但勿令株連拖累耳。至接收人犯內。或應鎖禁。或應散收。或應保釋。自有一定章程。豈能任意輕重。其鎖禁之犯。均按照情罪重輕。分用一路三路。成例本自昭然。並非漫無區別。此惟在該部堂官平日督率司員、於各司當月及承審事件。務當詳核案情。分別妥辦。毋任胥役等從中需索。牽累無辜。以副朕矜恤庶獄至意。  

○辛亥。諭內閣、向來繙譯鄉會試。照文鄉會試之例辦理。<⿱閒>派大臣及執事官多員以昭慎重。但此項應試人數無多究與文闈春秋兩試有閒。本日據繙譯會試考官緼布奏稱、從前鄂爾泰曾經條陳繙譯鄉會試、請附春秋兩闈、於頭場考畢後、將應試繙譯人等、隨同士子進二三場、另號扃試、曾議准行、旋復照舊例另場考試等語。繙譯鄉會試歸併文闈考試。除添派試官外。此外無庸另派多員。於一切支應較為<⿱閒>便。而防範亦更周密。著禮部詳查此例於何時准行。於何年停止。並嗣後遇有繙譯鄉會試。是否可以歸併文闈春秋兩試。及應如何酌定章程之處。一併妥議具奏。尋議奏事宜五條。一、年分宜通融歸併。舊例鄉會文場三年一舉。繙譯鄉會試五年一舉。彼此參差。難以歸一。應如侍郎賡音所奏。改為三年一舉。如遇恩科。亦一體加恩。一、號舍宜量為區別。繙譯與文場事體各殊。若令同號而居。恐生別故。擬以內龍門左右兩旁六號。為繙譯舉子坐號。庶與文場舉子兩不相混。一、試期宜量為挪移鄉會試之敝□大竇。多在頭場。擬請照鄂爾泰原議。於會試二場點進繙譯頭場。會試三場點進繙譯二場。至順天鄉試頭二場。人數眾多。繙譯祇考一場。應請於三場點進。一、閱卷宜酌復舊制。查乾隆七年議准、繙譯試卷照迴避卷例。請旨另派大臣閱看。擬定封進。恭候欽定中式。擬請每科繙譯完場後。由監臨知貢舉封固送交軍機處。請旨特派大臣校閱。鄉試人數較多。照殿試例在文華殿閱看。會試人數較少。照朝考例在內廷閱看。一、關防宜有分別。凡內廷閱卷。禁籞森嚴。可不必再加防範。惟文華殿閱卷。地在外廷。且系住宿二三日。關防不可不嚴。擬請欽派滿漢御史四員、巡視稽查。從之。  

○旌表守正被戕直隸涿州民孫杰妻王氏。  

○壬子。上詣安佑宮行禮。  

○舉行嘉慶七年大計。江蘇、卓異官十五員。不謹官一員。才力不及官二員。年老官二員。安徽、卓異官六員。才力不及官三員。有疾官二員。年老官一員。湖北、卓異官五員。才力不及官一員。有疾官四員。年老官七員。雲南、卓異官八員。才力不及官二員。有疾官二員。年老官四員。分別議敘處分如例。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葉縣民蘇保妻董氏。  

○給廣東會匪滋擾之博羅、永安、二縣、難民耔種。  

○癸丑。予湖北陣亡總兵官王懋賞、侍衛塔津保、參將常群、胥泗起、游擊高承耀、副前鋒參領皂祿、都司胡宗典、楊永順、鄒宗夔、馬相、周長泰、黑達色、陸世元、守備張建業、鄭憲恩、賈龍圖、謝貴、方雲超、倪聯清、雲騎尉韋正榮、驍騎校烏爾恭保、千總牛振標、趙勝得、馬世龍、馬國良、莫正魁、黎振華、李成俊、把總王朝宗、柴大貴、黃勝照、黃遇龍、蘇林、劉成榮、韋應宗、農永明、高承桂、王開榮、杭圻、外委胡殿韜、陳元弼、劉光祖、黃玉林、周中和、蕭步雲、傷亡外委龔正宣、陝西陣亡游擊傅廷剛、徐延齡、祭葬世職。披甲多欒保等三名、兵丁周連城等二百三十九名、鄉勇余發祥等一百二十六名、賞恤如例。  

○甲寅。調江西布政使廣厚、為廣東布政使。廣東布政使康基田、為江西布政使。  

○免湖北被賊滋擾之蒲圻、崇陽、黃陂、孝感、黃安、鍾祥、京山、安陸、應城、隨、應山、江陵、枝江、宜都、襄陽、□束陽、宜城、南漳、均、光化、谷城、鄖、鄖西、房、保康、竹山、竹溪、東湖、歸、興山、長陽、巴東、鶴峰、長樂、恩施、宣恩、來鳳、咸豐、建始、荊門、當陽、遠安、四十二州縣、各衛所、及鄰近賊氛之江夏、咸寧、嘉魚、通城、漢陽、漢川、沔陽、黃岡、麻城、潛江、天門、雲夢、公安、石首、監利、松滋、十六州縣、並各衛所、緩帶借欠銀米有差。緩徵武昌、興國、大冶、通山、蘄水、羅田、蘄、廣濟、黃梅、九州縣、及各衛所、借欠銀米。  

○乙卯。命於黑龍潭覺生寺設壇祈雨。  

○丁巳。上詣覺生寺拈香。  

○改直隸涿州管河吏目、為北岸三工巡檢。霸州管河吏目、為北岸六工巡檢。滄州減河吏目、為滄州風化店減河巡檢。專管河務。從總督顏檢請也。  

○命喀喇沁貝勒丹巴多爾濟、在紫禁城內騎馬。仍賞紫韁。。  

○戊午。上詣黑龍潭拈香。  

○陝西巡撫祖之望奏、辦理商州匪徒完竣。賞出力寨首李維翰、俞祿萬、廖鳳池、八品頂帶。  

○己未。免湖北荊州駐防兵丁出師湖南借支整裝銀。  

○辛酉。上幸靜明園。詣龍神廟拈香。  

○壬戌。以翰林院侍讀學士成格、侍讀學士莫晉、充日講起居注官。侍讀學士陳嵩慶、侍讀吳鼒、侍講王引之、署日講起居注官。  

○廣西慶遠府屬永定土司韋爾昌因病告替。以其子兆熊、襲職。  

○除江蘇婁縣坍沒田一十三頃九十畝有奇額賦。  

○癸亥。諭內閣、本日據綿恩等會同議奏、稽查禁門及行在扈衛各事宜一摺。已降旨依議。並飭令改正頒行矣。適恭閱皇考高宗純皇帝實錄。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內。有瘋顛僧人持刀入東華門一事。經軍機大臣會同刑部議將未經攔阻之東華門進班護軍參領等分別定擬。並將護軍校護軍等擬絞。欽奉諭旨、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等看守禁門。系其專責。似此瘋疾之人。強行入內。當經以棍擊斃。或以刃砍傷。俱分所當然。乃守御多人。竟不能一為攔阻。如軍前遇敵。諒不過恇怯奔潰而已。尚能奮勇殺賊乎。此即應如所奏。亦無不可。但積習日久。實未嘗經歷此等事件。且人數眾多。著加恩將擬絞之護軍校努爾瑚訥、長玉、護軍福森保等十六人、俱行寬免。發往拉林、阿勒楚喀、余依議。此系朕格外恩施。嗣後看守禁門之章京護軍校護軍等、各宜勤慎當差。嚴為守衛。儻訓飭後。如仍前怠玩偷安。一經查出。必從重治罪。決不姑貸。不可因此次加恩。妄生希冀也。將此旨著八旗護軍統領書於木牌。凡進班之處。俱行懸掛。悉令進班人等知之。欽此。仰見皇考准情定法、垂誡諄諄至意。因思前月逆犯陳德、手持小刀。直入神武門。於朕進宮時突出。逞凶拒捕。扎傷御前親近王大臣。較之瘋顛僧人持刀入東華門。其情罪尤為重大。然彼時未經攔阻之該管護軍校護軍等、均經擬絞。仰荷皇考特恩分別發遣。而此次逆犯陳德進東華門繞至神武門。該管護軍章京護軍等、不能先事查拏。經朕降旨分別懲處。止於革退枷責。其最重之賢福一人、亦不過發往熱河披甲。實系朕法外施仁。逾格寬宥。嗣後禁城各門該管之進班大臣章京護軍等、惟當各思感奮。按照所定章程。實力奉行。小心守護。儻日久因循。不思職守。致有廢弛。必當重治其罪。不能曲邀寬貸。至前蒙皇考諭令將所奉諭旨書於木牌。懸掛進班處所。原欲使大臣官兵等觸目警心。恪恭盡職。今閱時既久。此項木牌因已損壞。並不懸掛。以致進班人等不知儆惕。漸就懈弛。著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敬將前奉皇考諭旨、恭錄一通。並朕此次所降諭旨、一併書於木牌。在各進班處所敬謹懸掛。俾知遵守勿替。以副朕訓誡成全之意。  

○德楞泰奏請獎勵軍營出力人員。擢知縣劉遷、為同知。賞游擊張紹緒、都司瞿心能、守備王正剛、花翎。把總胡魁等、藍翎。  

○加賞安徽按察使珠隆阿、巴圖魯名號。並朝珠銀幣。以在宿州剿賊出力也。  

○旌表守正捐軀湖北襄陽縣民牛定谷妻吳氏。  

○予湖北陣亡兵丁陳有等四十一名、賞恤如例。  

○甲子。諭內閣、給事中曹錫齡奏、請禁匿名揭帖一摺。據稱律載凡投帖隱匿姓名告言人罪者。雖實亦置之重典。見者即便燒毀。無庸辦理。即如陳德一案、為天下所共憤。近聞有匿名揭帖任意株連。致被告之人輾轉系獄。如果屬實罪無可逭。萬一俱屬子虛。則告者方蕭然事外。而無辜者已受桎梏之苦。乞敕下法司仍照舊例辦理等語。所奏全無良心。殊不成話。投匿名文書告言人罪一條。載在令甲。原指挾有嫌怨、因而訐人陰私、或捏造尋常款跡陷人得罪而言。至於指稱叛逆。則非尋常款跡可比。前據誠存奏稱、伊家拾有匿名揭帖。內稱筆帖式興德保父子曾與逆犯陳德熟識往來。現在尚有陳德夥黨在外勾結情事等語。如此重情。若見者即便燒毀。無論事果屬實。設別經發覺後。究出曾在某處投遞揭帖。未經申理。罪不可當。即身為職官。見有首告謀逆之事。竟忍置之不理。於心安乎。譬如人詈己之父母。竟置而不問可乎。況良莠不齊。盛明之世。亦難保無梟獍之徒。即如陳德一犯、在禁城內持刀逞凶。又豈事理之所應有。乃今竟有其人。則投告此等重情事件。如誠存為滿洲世仆。豈忍不奏。即朕亦不得不辦。若所告果實。安得拘泥雖實不坐之條。竟置勿論。儻系告者有心誣陷。自當根訊確實。務得造言之人。治以誣告大逆之罪。庶使奸徒有所懲儆。是審理此等匿名揭帖。正所以申雪誣枉。嚴杜告訐。於律意本屬並行不悖。況誠存初奏時。當經召見詢問看伊人本樸實。自無妄希見好之心。且伊亦稱此必系挾仇誣害者所為。當即諭令祿康等將興德保父子傳到。伊等請將興德保解任。尚未准行。迨經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堂官訊問興德保父子實無與陳德往來情事復諭令詳詢興德保父子、令將與伊等素有嫌隙之人。一一指出。以便根究得實。為之申理。亦並未將被告之人輾轉系獄。致有苦受桎梏之事。該給事中不知詳悉。遽以入奏。亦太不曉事矣。曹錫齡、著傳旨申飭。並著將原摺擲還。至此案前經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堂官在圓明園訊出大概情形後。於二十五日交與現在城內刑部各堂官在署審訊。今已閱五六日。尚未得有確實情節。頗屬遲緩。仍著在城刑部各堂官速行研鞫。並著步軍統領衙門詳密訪查。務將此案投遞匿名揭帖之人。設法究出審明定擬、毋得再有稽延。致欲顢頇了事。  

○是月。密諭玉德李殿圖知朕聞姜開陽年紀老邁。記性日拙。精神日衰。藩司為通省領袖。豈可任其戀棧因循。汝二人速即公同密奏。候朕裁酌。又閩省漳泉二府。最為難治。而泉又甚於漳。總須培養出幾個好府州縣官來。庶幾可望移風易俗。如知府王紹蘭、守清政勤。馮國柄、民懷吏畏。徐如瀾、精明強幹。吳裕仁、善於控制。孫樹南、勤於緝捕。此數人似乎可用。佐貳中柳成梅、亦得民心。高叔祥、官聲頗好。朕所聞如此。汝等亦當留心體察。得一賢員。闔邑蒙福。庇一劣員。合郡受禍。近年以來。各省督撫奉公守法者居多。但止知潔己。未能用人。所以政不行而民益困。頗有大法小不廉之敝□大。有何益處。汝等患在不知人。斯所以不能安民。亟須勉之。硃批即速繳上。特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