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十二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

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

敕修  

嘉慶元年。丙辰。十二月。壬申朔。  

○癸酉。諭軍機大臣等、魁倫奏、拏獲洋盜。究出投首釋回。復行為匪之江恩三犯。可見此等投首盜匪。究不可信。當其悔懼投出之時。若不量予免罪。稍示招徠。轉堅其始終怙惡之心。今江恩等於投首後。復行為匪。必須嚴辦。所有家屬。自應緣坐。但予弟固當按律。若因子而罪及其父母。朕心究有不忍。然亦不可留於本省。著即行發遣。並出示曉諭、俾投首釋回之犯。知所炯戒。  

○命翰林院侍廟汪廷珍、在上書房行走。  

○賞革職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伍彌烏孫三等侍衛。為哈密幫辦大臣。  

○旌表守正捐軀福建建陽縣民游元淇妻李氏。  

○加賊陝西膚施、定邊、靖邊、甘泉、安塞、懷遠、米脂、七縣。旱災貧民有差。  

○甲戌。上御乾清門聽政。  

○明亮等奏報、奪據馬頭山賊卡。得經獎賚。賞參將皂保、巴圖魯名號。參將仙鶴林、游擊何之璞、守備周國平、花翎。外委曾勝等、藍翎。余升賞有差。賞兵丁一月錢糧。  

○以宗人府府丞孟邵、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降讀本錯誤之內閣學士扎郎阿、為贊禮郎。  

○乙亥。諭軍機大臣等、昨據明高等奏、攻克馬頭山等處山梁。苗匪無難剋期就獲。前令明亮進攻。原因首逆未獲。若石柳鄧、吳廷義一經拏獲。掃穴擒渠。足昭懲創。其餘苗眾。醜類繁多。豈能一一搜捕。用兵之道。不可止而止。固不足以綏靖地方。可止而不止。又失知進知退之義。著再傳諭明亮等、於獲首逆後祇須擇其緊要地方。酌安官兵。派明干武職大員。駐劄彈壓。或並此不必則更善。其餘官兵。即可陸續徹令歸伍。明亮等當隨時相機。以副委任。  

○調理藩院侍郎富俊、為兵部侍郎。仍兼理藩院侍郎。  

○調鑲紅旗漢軍副都統成德、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丙子。西寧辦事大臣策拔克奏、青海郡王納罕達爾濟等五旗游牧。因被生番搶掠。乞移回尚那克舊遊牧。允之。  

○丁丑。孝惠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東陵。  

○諭軍機大臣等、英善等奏、官兵攻克橫山子賊卡。賊失巢穴障蔽。分五路前來攻撲。總兵袁國璜、何元卿、深入被害。都司百壽等陣亡。達州官兵。未免氣餒。而英善、勒禮善、從來未經軍旅。必須另簡大員督辦。宜綿、昨有旨令赴商州。今達州尤關緊要。著傳諭宜綿迅速先赴達州。儻兵力未敷。宜綿系陝甘總督。二省官兵。不妨就近調用。再太平、東鄉、皆有賊匪恐一人未能兼顧勒保現往湖南。著即取道馳赴達州會剿。  

○又諭、甘省秦州鞏昌一帶均與川省毗連不可不加意防範。著陸有仁嚴密堵截不可張皇擾累。  

○哈密辦事大臣僧保住疏稱哈密所管塔爾納沁蔡巴什湖兩屯種地遣犯如有缺額。例於發往伊犁烏嚕木齊遣犯內。擇其情輕年壯者。截留補額情罪重者不准但近年發遣新疆情輕者甚少不敷耕作請於情重人犯內。擇年力精壯暫行截留俟續到有情輕者再更替發往原配照原擬罪名辦理。下軍機大臣等議除洋盜案內被脅服役發往回疆為奴者仍不准截留外余如所請從之。  

○宜綿等奏報剿滅將軍山賊匪得旨獎賚賞知府朱勛游擊韓加業海洪阿、李逢春、花翎。守備李殿元等、藍翎余升賞有差。賞兵丁一月錢糧。  

○以故喀爾喀賽因諾彥貝子端多布多爾濟子巴勒珠爾孫多布襲爵。  

○戊寅。命御前侍衛行走貝勒濟克濟扎布、公瑪哈巴拉、索特納木多爾濟、俱在紫禁城內騎馬。  

○調廣東南澳鎮總兵官馬龍、為四川重慶鎮總兵官以山西蒲州協副將艾如文為陝西興漢鎮總兵官遣赴達州軍營。  

○命廣西副將玉柱守備余德高、貴州參將姜敏功、四川游擊馬瑜、都司應元寬、楊森、守備李廷臣、王玉龍、馬應國、雲南都司方和、廣東都司張永成等十一員馳赴達州軍營。  

○己卯。上詣大高殿行禮。  

○侍太上皇帝幸瀛台。閱冰技。  

○諭軍機大臣等、景安在魏家集被圍。永保相距不遠。聞賊北竄。即當往援乃景安於初一日被圍。恆瑞、舒亮初二日始到。而永保慶成尚未到。設因眾寡不敵有意外之事。成何體統。且鄧州迤北。地勢平洐若任令北竄。豈不更覺費手永保之罪百喙難辭。恆瑞、慶成、舒亮、何以隨同貽誤。著惠齡會同景安、密查四人因循玩誤之處。分別具奏。  

○以景安魏家集被圍。兵僅四百堅守無失。得旨獎賚。出力員弁令查明奏報、賞兵丁兩月錢糧。  

○福寧等奏報、奪占九洲等處要卡。得旨獎賚。將弁升賞有差。  

○免被賊滋擾之四川達、太平、東鄉、新寧、四州縣。陝西西鄉、安康、平利、紫陽四縣。次年額賦。  

○庚辰。轉兵部右侍郎特成額、為左侍郎。以新授之富俊、為右侍郎。  

○賞八旗兵丁一月錢糧。例。每銀一兩。折錢一千。時錢賤。命戶部照時價折給。  

○辛巳。諭軍機大臣等、此時鄧州。新野一帶。防堵最應嚴密。永保一路官兵。現有一萬五六千名。著將豫省徵兵二千名。交王文雄即刻帶回分駐。以資堵截。且為北面迎擊之用。將此傳諭知之。  

○賞明正土司頭目班珠爾。朋楚克。花翎以德爾格番子造言妄控。班珠爾等能往慰導也。  

○壬午。諭軍機大臣等永保奏剿賊情形。仍屬無謂。前賊偷渡滾河永保等未能迎擊。及追至蕭家岡後又未攔截致復竄回襄陽之泰山廟地方。而永保等仍不過專事尾追。至滾河潘家台東津灣一帶系偷渡要路。永保即未能往。亦應於大員內分一二人到彼防堵。慶成年富力強。亦應自請前往。何以僅派都司堵御。致賊乘閒逃竄而恆瑞、舒亮隨同貽誤。恆瑞、慶成巴克坦布阿爾薩朗、訥音、碩雲保、姑令戴罪立功。俟平定後統計功罪。將此諭令知之。  

○宜綿等奏報剿克米溪等處賊巢。得旨獎賚。將弁下部議敘。賞兵丁一月錢糧。  

○以故貴州潭溪司副土官石音鍾子如明、襲職。  

○癸未。以故廣西上林土知縣黃九如子元值、襲職。  

○甲申。上侍太上皇帝幸皇次子所。進膳。  

○乙酉。諭軍機大臣等、觀成系成都將軍。本省滋擾。星回剿辦。惠齡往替永保總統軍務。黃柏山之賊。搜捕恐需時日。調度祇有福寧一人。勒保。著不必前往四川。於何處接旨。即取道赴黃柏山。酌帶貴州得勝之兵前往。  

○丙戌。明高等奏報、攻克貴魚坡木城石卡得旨獎賚。將弁下部優敘。賞兵丁一月錢糧。  

○賜高年頂帶、六千七百一十人。  

○丁亥。上御乾清門聽政。  

○以詹事府少詹事薩彬圖、光祿寺少卿書敬、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以故二等昭信伯李奉堯子毓文、三等子敏珠爾子額爾德尼敖齊爾、伊爾繃阿子德山伊魯勒圖子佛與額、各襲爵。  

○戊子。諭內閣、明亮等奏、官兵連日奮勇殺賊。斬梟首逆石柳鄧並生擒石柳鄧之子石老喬。蕆功獻馘情形一摺。此次官兵由貴魚坡。大頂坡等處分路進剿。將賊苗各處木城石卡。層層奪據。官兵跟蹤剿殺。四路搜捕。首逆石柳鄧。頭著槍傷甚重。當經梟取首級。並生獲伊子石老喬。並將前獲監禁之伊子石老觀。一併解京治罪。綏靖苗疆。蕆功完善。覽奏深為嘉悅湖南軍務。當功屆垂成之時。明亮、鄂輝、馳抵軍營後。與額勒登保、德楞泰、遵照指示機宜。督率有方。所向克捷。而額勒登保。自用兵以來。駐劄前敵。節次首先帶兵殺賊。此次賊匪從山溝衝突而出。復經額勒登保痛加截殺。殲戮無算。尤為奮勇可嘉。德楞泰、鄂輝、分路領兵。亦屬奮勉出力。現在大功告竣。苗境肅清。允宜各加懋賞。用示酬庸。明亮、著封為襄勇伯。額勒登保、著封為威勇侯。德楞泰、著賞給子爵。鄂輝著賞給男爵。額勒登保、並著加賞銀一萬兩。德楞泰、著賞銀五千兩。即交伊等家屬收領。以示優獎勳勞至意。所有此次打仗滿漢屯土官兵。俱著加恩賞給兩月錢糧。其在事出力大小員以。並著明亮等、查明咨部從優議敘。用昭獎勵。  

○諭軍機大臣等、景安奏、賊匪由王家河等處。分股渡河。向東南奔竄。此皆永保調度失宜之罪。此時惠齡自已馳抵該處。遵旨將永保革職解京。一面會同景安。查明恆瑞等、如何貽誤之處。據實參奏、至惠齡到彼接辦軍務。應大加整頓。務將乎逆按名拏獲。至襄樊防堵事宜。著汪新赴該處妥協經理。將此各諭知之。  

○又諭、苗疆善後事宜。最關緊要。此時大功告蕆。著傳諭畢沅。即馳往湖南。會同鄂輝、姜晟、悉心籌辦。  

○申禁八旗官員、軍民。不得與王公大臣同名。  

○罷盛京吉林黑龍江兵、演習雲梯。先是以各直省省城。駐防滿兵無事。令以雲梯。添入技藝演習。兵部咨行。及盛京等三省。黑龍江將軍永琨。以墨龍江地方不便為言。上以三省遵滿洲舊習。武藝素強。地方形勢又與各省城不同。故並罷之。  

○免閩浙總督魁倫賠繳稅銀三萬兩。先是魁倫短稅銀十三萬六千兩有奇。以數多免半。至是復免。嘉其緝捕洋盜有功也。  

○以故三等伯伍彌泰子景文、一等男明保子貴寧、三等男六十三子寧安各襲爵。  

○調廣州副都統張翰傑、為正紅旗漢軍副都統。正紅旗漢軍副都統范建中為廣州副都統。  

○新授四川重慶鎮總兵官馬龍、奉命剿賊。恇怯自殺。以陝西靜寧協副將百祥、為重慶鎮總兵官。  

○以平苗功。賞總兵官朱射斗、副將德寧、游擊李錫命、巴圖魯名號。協領巴克坦布、參將明善、游擊王霖、都司毛秉剛、葛士鳳、土都司克泰、守備阿泰、苗守備歐老官、隴老又、花翎、千總夏雲龍等、藍翎。余升敘有差。  

○勒保等奏報剿除青溪教匪賞知府劉雁題、戴世佐、知州慶徠、都司黃定選、花翎。守備王應鳳等、藍翎。余升擢有差。  

○己丑。上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諭軍機大臣等、據費淳奏、查勘豐北下游水勢情形一摺。內稱下游被淹處所積水漸消。不致有誤春耕等語。覽奏稍慰。下游被淹。皆由豐汛堤工漫溢所致。一經堵合來源既截。積水自易疏消。著費淳設法疏浚。無誤春耕。再窰灣黃林莊等處坡岸未經涸出。新漕北上。經由該處。尤關緊要。並著蘭第錫富綱。會同費淳。即飭河廳州縣等、於沿河一帶。多備小船。帶纖挽拽其纖道殘缺之處。即行修補。俾漕船無誤遄行為要。  

○予諭賊被戕貴州知縣王懋德、祭葬世職。如傷亡例。  

○予福建出洋淹斃外委洪廷魁等祭葬。兵丁黃天祐等四十二名、賞恤如例。  

○庚寅。以翰林院檢討恩普充日講起成注官。  

○以督兵籌餉無誤。賞陝西道員王文涌、知府周世紹、花翎。  

○辛卯。諭軍機大臣等、前魁倫拏獲盜犯。內有安南總兵。及該國兵丁。該犯等既在洋面行劫。即與內地盜犯無異。是以按律正法。此咨吉慶拏獲盜船。票照內、有寶玉侯字樣自系前在浙洋陳阿寶匪夥嗣後洋面盜匪無論內地外夷。一經緝獲。即按律嚴辦將此傳諭知之。  

○湖廣總督畢沅奏請修復樊城舊城。允之。  

○以浙江黃岩鎮總兵官孫全謀、為廣東提督。福建台灣副將陳上高、為黃岩鎮總兵官。降不諳水師之廣東提督路超吉、署潮州鎮總兵官。  

○景安奏報、擊退魏家集賊匪賞佐領清書。都司曹星、花翎千總連得元等、藍翎餘下部議敘。  

○壬辰。以科爾沁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為和碩額駙。賞三眼花翎。在乾清門行走。  

○甲午。諭內閣、勒保奏緋甸國王遣使叩關朝貢。勒保以上年該使臣進京叩祝甫經回國。檄令雲南司道將原齎表文貢物仍令來使帶回一摺所辦實屬大錯緬甸國王久列藩封輸忱向化從前所定十年進貢之期原示體恤遠人之意。茲該國王以本年恭逢國慶特遣使臣齎表備物申虔稱賀勒保自應據實具奏請旨。遵行迺率意徑行。遽令該使臣將原齎表文貢物仍行帶回該國地居炎徼遣使遠來。迺於半途率令回國致令徒勞跋涉阻其向化之誠殊失柔遠綏懷之意。勒保著交部嚴加議處。  

○諭軍機大臣等、緬甸國王遣使叩關欲求朝貢勒保率行截回。未免阻其向化之誠。現令軍機大臣代擬檄諭、明白開導特頒當蟒錦四端交該撫照繕檄知以釋其向化未伸之念江蘭接奉此旨。即行遵照檄諭。  

○乙未英善等奏報、攻克馬鞍山賊卡。得旨獎賚。將弁下部議敘。  

○緩徵陝西咸寧、長安、耀、咸陽、興平、臨潼、高陵、藍田、涇陽、三原、渭南、富平、醴泉、同官、鳳翔、岐山、扶風、郿、大荔、潼關、華、華陰、韓城、蒲城、白水、邠、長武、乾、永壽、武功、鄜洛、川中部、膚施、定邊、靖邊、甘泉、安塞、懷遠、米脂、四十廳州縣、未完耔種口糧。  

○丙申。孝莊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西陵。  

○丁酉明亮等奏報生擒首逆吳廷義等苗疆悉平。奏入。諭軍機大臣等、明亮等奏生擒首逆吳廷義。及石柳鄧之子石老二。石老九。並逆犯家屬。全數就獲。所辦可嘉之至。除額勒登保。前已賞雙眼花翎外。明亮、德楞泰、俱著賞戴雙眠花翎。官兵、普賞一月錢糧。至降苗吳廷梁。自知悔罪。將吳廷義及石柳鄧家屬縛獻。不但免其治罪。並著賞給六品頂帶。花翎仍傳旨賞緞二匹。其首先詣營乞降隨同拏獲吳廷義之吳老季等、俱各賞緞一匹。庶各苗寨知抗拒者法所必加。而投順出力者皆蒙恩賚。自必望風投款。隆團。永綏。一咱未降苗寨。更可不煩兵力。蕆功尤為妥速。吳廷義等犯。均著解京。將此傳諭知之。  

○福寧奏報、攻克西流溪賊卡。得旨獎賚。賞兵丁一月錢糧。  

○賞貴州守備鄭朝柱、花翎。超擢游擊。以剿苗奮勇。且弟兄俱系陣亡。家屬又被賊戕害故也。  

○以遣土兵助平逆苗。加瓦寺土司索諾木雍忠、宣撫司銜。賞黨壩土司更噶思丹增甲木楚、花翎。土兵一月鹽糧。  

○上以歲暮祫祭太廟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己亥。以歲暮祫祭。遣官祭太廟中殿後殿。  

○諭軍機大臣等、惠齡奏接辦軍務情形。未見振作。此時賊匪。仍聚黃龍壋一帶。惠齡務當扼要。不可又事尾追。任賊奔竄。又閱永保等供單。稱賊匪初一日奔竄魏家集。恆瑞舒亮等繼至。賊匪退至泰山廟等語。前據景安奏賊匪於恆瑞等未到之先即已向東南退去何得捏飾支吾耶。永保業已解京。俟解到詢問。著惠齡先向恆瑞、舒亮、慶成、詰所供因何與景安前奏不符之處。詳詢具奏、惠齡甫到將弁俱系永保之人。即向訪詢亦不肯和盤托出。景安在彼。見聞自確此事竟交景安逐一查明覆奏。  

○庚子。祫祭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  

○遣官祭孝賢皇后孝儀皇后陵寢。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圖寢。  

○遣官祭太歲之神。  

○諭軍機大臣等、前此畢沅奏請徹兵意存遷就此時亦自知前奏失當。善後事宜自已悉心籌辦。額勒登保、德楞泰、於帶兵打仗。是其所長。於善後事宜。未能諳悉。畢沅等議應如何酌留兵丁駐守之處。妥為分駐至三廳地方。惟鎮筸設有總兵。駐劄鳳凰廳、永綏、乾州、祇有副將一員。駐劄永綏。恐不足資鎮撫。畢沅等察看情形。如須添設總兵。即於帶兵出力。及苗眾畏服者。酌留一員。駐劄控制。又三廳地方。皆辰州所屬。而該省提督。遠駐常德。未免鞭長莫及。著畢沅一併籌酌。如應移駐。即奏明辦理。總期聲威聯絡。控馭得宜。方為久遠之計。將此傳諭知之。  

○辛丑。上侍太上皇帝御保和殿。賜朝正外藩等宴。  

○是月。署廣州將軍伯明亮等奏、軍營投效出力人員一百二十四名。請加鼓勵。以十六員留湖南、十員留貴州、二十一員留四川、補用。其餘降革候補捐職等員。分別發原省開復。降補及歸部銓選分發。下部議行。  

○是年。旌表孝子直隸等省王晸等五名。孝女趙氏一口。守節合例。覺羅鄂起妻李佳氏等八口。滿洲伊必善妻黃氏等三百二十一口。蒙古伊達妻舒穆魯氏等四十三口。漢軍朱家昭妻秦氏等四十九口直隸等省何<⿰氵邕>妻靳氏等五百五十一口。夫亡殉節。江蘇房宗琛妻陳氏等十八口。未婚守志。滿洲張佳氏等十七口。百歲壽民婦。四川等省楊宗美等十八名口。五世同堂。福建等省林之峰等五十九家。各給銀建坊如例。  

○一產三男。山東等省周邦太等三家。  

○會計天下民數谷數。除湖南、湖北兩省。及福建之福州等府、未經查報外。直隸各省通共大小男婦、二萬七千五百六十六萬二千四十四名口。通共存倉米谷、三千七百二十萬六千五百三十九石一升二合七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