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十六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

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

敕修  

嘉慶二年。丁巳。夏。四月。辛未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吏部以大學士劉墉、應定何殿閣請。得旨、著為體仁閣大學士。  

○壬申。定苗疆善後事宜。諭內閣、畢沅等奏、苗疆添設營汛官兵、及修城築堡、酌給新設苗弁餉銀各摺。此等善後章程。既經畢沅等分摺具奏、自應。核議施行。但地方事件。有治人。無治法。從前湖南省苗疆各鎮。一切設汛安兵。何嘗不系前人妥為布置規模。祇因地方大小各官。因循廢弛。不能實力整頓。以致苗匪勾結滋事。邪教乘隙作亂。即如湖北省邪教肆擾。本系民人。該省豈無文武官管束彈壓。乃任其煽誘蹂躪。輾轉奔竄。至今尚未埽除淨盡。可見楚省地方滋擾不寧。總由封疆大吏等日久懈馳。未能撫得宜所致。此次定議之後。若不實力奉行。仍屬具文塞責。何以垂永久而靖苗疆。除該省從前貽誤各員。再降諭旨查辦外。所有畢沅等奏到各摺。著交軍機大臣。會同各該部。詳悉核議具奏、尋議。查乾州鳳凰廳。舊有邊牆一道。自喜鵲營至亭子關。綿亙三百餘里。為苗民之限。邊牆內地。向系苗產。經和琳奏明。如有漢人侵占。查出後不許再種。今據畢沅等奏稱。邊牆內寄居民人。俱被焚掠。今將所有逃散田土。悉歸苗業。伊等乏術營生。自應酌籌安置。現在永順府屬之龍山。界連湖北來鳳縣。距三廳較近。該處所遺叛產。兵火後招種乏人。莫若將此項失業民人。移赴該處棲止。按戶酌撥承種。則貧民得資生計。地畝亦不至拋荒。應如所奏辦理。又查鳳凰、永綏、乾州、三廳地方。甫經厎定。原設額兵。不足以資控制。該督等奏稱。花園汛新設之綏靖鎮。及乾州之改營為協。並鎮筸屬之岩門汛、廖家橋、得勝營、小鳳凰營、樂壕等處。乾州協屬之鎮溪所、喜鵲營、強虎哨、灣溪、河溪等處。綏靖鎮花園屬之隆團、涼水井、沙子坳等處。永綏協屬之滾牛坡、鴨保寨等處。辰州屬之瀘溪、烏宿、洗溪、浦市等處。永順屬之古丈坪。在在均關險要。並應設營駐兵。以資掎角。應如所奏、准其於願額外。鎮筸鎮各營、添兵二千二百名。乾州協各營、添兵八百二十九名。綏靖鎮、添兵五百十六名。保靖營、添兵四百三十二名。古丈坪汛、添兵四百名。烏宿、洗溪、浦市、添兵八百十三名。次第召募足額。將他省留防兵、即行徹歸本省營汛。以免久戍。再此項新兵。應先盡本省投效鄉勇。曾經打仗出力者充用。既能稔習苗情。又免伊等散歸失業。至兵數既經添設。其該管將弁。自應酌量增添。除提督移駐辰州。及花園汛添設綏靖鎮總兵外。其鎮筸鎮屬岩門左營。添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四員。額外外委二名。岩門右營。添設把總一員。外委一員。額外外委二名。乾州協、添設中軍都司一員。守備二員。千總二員。把總五員。外委六員。額外外委八名。綏靖鎮、添設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外委四名。永綏協、添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二員。額外外委六名。保靖協、設參將一員。把總一員。外委六員。額外外委十名。古丈坪、添設都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二員。額外外委三名。烏宿、洗溪、浦市、三營添設都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三員。外委九員。額外外委四名。辰州後營、添設都司一員。均如該督等所奏、准其添設。並於軍營打仗出力之將弁兵丁內。循次擢補。又查永綏乾州二廳城垣。前此和琳條奏善後事宜。請於廳城緊要隘口。設卡駐兵。並於岩門高村等處。添築城堡。奏蒙允准在案。今該督等奏、查照奏案。設卡駐兵。已足以樹屏障而資捍衛。應如所奏辦理。至築堡所以安兵。現據查明。目下留防官兵安營處所。濠溝壁壘。具有規模。自應將舊有基址。酌量增修。毋庸另行添建。其餘應行築城修堡處所。俱應如所奏查明辦理。又查該督等奏、鎮筸永綏所屬。照各省土弁之例酌放土守備等缺。自守備以至千總外委。前後酌計四百餘名。該苗弁等既得有官職。若不酌給錢糧。恐其藉端勒索滋弊。但此項苗弁。僅令管束本處苗人。與川省雜谷金川之屢應徵調乾有閒。自應酌量遞減。以示區別。應如所奏、苗守備、每人每年給餉銀十六兩。苗千總、十二兩。苗把總、八兩。外委六兩。另行籌款。歸於辰沅道按季支放。仍隨時查核。稟請督撫提臣。分別升降賞革。用示勸懲。至保靖縣改土歸流後。所屬地方。專系苗寨。亦應如所請。一體設立苗弁。酌給餉銀。以資約束。得旨允行。並諭軍機大臣等、從前湖南苗疆鎮協營汛。一切設汛安兵。何嘗不妥為布置。祇因地方大小各官。日漸廢弛。以致苗匪勾結。乘閒滋事。既經此次議定之後。所有添設弁兵。必須勤加訓練。隨時查察。用收實效。其新設苗疆土弁。亦須飭令該管文武、隨時稽察。至修築城堡。原以藉資捍衛。自宜分別修造。但亦當飭令承辦之員核實勘估。務使工堅料實。勿任稍有侵冒。其來鳳等處所遣叛產。即令三廳失業民人移往耕種。亦當飭令地方官。妥為綏輯約束。俾資生計而杜侵占。總在該督撫等實力奉行。不可視同具文。以致日久滋弊。方為妥善。將此傳諭知之。  

○額勒登保奏軍營節次出力人員。賞候補參將董寧川、游擊靳文銓、土游擊色爾瓦、巴圖魯名號。道員依精阿、知府趙秉淵、都司孫效前、守備朱集才、譚公義、土都司楊德明、土守備阿托、花翎。縣丞常慶、守備姚士華等、藍領。侍衛豐紳等、升擢有差。賞兵丁一月錢糧。  

○癸酉。興肇等奏報、殲剿河南欒川賊匪。賞總兵官張文奇、花翎。並提督銜。兵丁一月錢糧。  

○上以常雩祀天於圜丘。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甲戌。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棗強縣民李副奇孫女李氏。  

○乙亥。上詣南郊齋宮齋宿。  

○丙子。常雩。祀天於圜丘。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問太上皇帝安。  

○諭軍機大臣等、自賊匪滋事以來。調派各該省官兵進剿。未免本省存營官兵較少。自應先行挑募新兵。著直隸山東河南江西湖北四川陝甘雲貴各該督撫。即各按調派兵數。酌量募補十之六七。務須督飭各標營。挑選精壯新兵。毋得將老弱充數。以副慎重戎兵之意。  

○秦承恩奏報、竄匪由盧氏闌入陝境商南地方。參將劉成得、把總馬占熊等、俱各受傷陣亡。奏入。諭軍機大臣等、兵丁等臨陣拒賊。理宜捍衛主將。若兵不顧將。於軍紀即當嚴辦。劉成得等所帶兵丁。果能奮勇殺賊。何至領兵之員。竟被賊害。本應查明治罪。姑念現當剿賊用人之際。罰不及眾。特從寬貸。領兵大員等、當隨時將此旨宣諭各兵丁等一體知悉。俾臨陣遇敵。有勇知方。以肅軍紀。將此傳諭知之。  

○福建巡撫姚棻、以病解任。以福建布政使田鳳儀、為巡撫。江西按察使汪志伊、為福建布政使。光祿寺少卿陸伯焜、為江西按察使。以廣東布政使陳大文、為巡撫。按察使莊肇奎、為布政使。前任安徽巡撫陳用敷、為廣東按察使。  

○丁丑。上。御勤政殿聽政。  

○孝淑皇后二滿月致祭。命皇次子旻寧行禮。  

○辛巳。上奉太上皇帝敕諭、追贈故兵部侍郎奉寬、太師、禮部尚書。  

○癸未。上詣黑龍潭神祠牛香。  

○甲申。諭軍機大臣等、上年邪教。起自長陽當陽。未幾鄖襄一帶相繼滋擾。雖經以次撲滅。而巴東歸州之賊。竄入黃柏山。近又逃匿芭葉山。其達州教匪。延及興安紫陽等處者。亦已肅清。而金莪寺、清溪場賊巢。迄今尚未剿滅。至襄陽之賊。先在鍾宜棗隨一帶屯聚。近又由盧氏竄入陝境商雒一帶。東奔西竄。往來無定。所過村莊。焚掠為害。若不亟籌埽盪。僅事尾追。使未經蹂躪之區。復遭擾累。日復一日。伊於何厎。各路領兵大臣。俱系朕特派前往。寧不知賊匪多過一處。即多擾一處。多一日搶掠。則百姓多一日顛連。而糜費帑金。尚為餘事。伊等身列行閒。目擊情形。何以漫無籌畫。若雲軍營事權。不能歸一。則襄陽一路。原責成惠齡。達州一路。責成宜綿。黃柏山一路。責成額勒登保。福寧。若雲兵力不敷。已節次派調鄰省各兵。京營勁旅。並湖南徹回勝兵。共至數萬。軍威不為不壯。即軍餉一項。各省撥解。以及特發部帑。不下三千餘萬。豈尚不敷支給。即此外尚有礙難情形。伊等亦應據實奏聞。或自揣才力不能辦賊。更當奏明。候朕另派大臣朕往督剿。乃諸處大員。並無一字奏及。況明季流寇橫行。皆緣其時紀綱不整。朋黨為奸。文恬武嬉。置民於不問。以致壞事。方今吏治肅清。勤求民隱。每遇水旱偏災。不惜多費帑金。蠲賑兼施。百姓具有天良。均應知感。此次邪匪煽誘。不過烏合亂民。國家威稜遠播。凡在荒徼。無不賓服。若以內地亂民。糾眾滋擾。不能立時殄滅。其何以奠九<⿱宀禹>而服四夷耶。伊等若再不知激發天良。速擒首逆。埽除余匪。以致流毒蔓延。多耽時日。自思應得何罪。再湖壯賊匪。前在荊宜施襄鄖一帶。其焚掠處所。在各府縣中。統計若干處。合之湖北一省。約有十分之幾。又襄陽之賊竄入豫境。由桐柏至嵩縣盧氏內鄉淅川一帶。被搶村莊若干。現復竄至陝西商雒。及達州教匪。闌入興安紫陽一帶。被賊蹂躪處所若干。及達州之賊。在該州境內。焚掠村莊若干。川陝二省。各有十分之幾。並著查明覆奏、至被擾各該省州縣難民復業者。已有若干。現在如何安輯。並著各督撫妥為撫綏。勿使失所去而從賊。方為妥善。朕於有功自加懋賞。有罪亦予嚴懲。信賞必罰。惟在各路領兵大臣自擇耳。勿謂言之不豫也。慎之勉之。  

○免湖北被賊滋擾之應山、黃安、黃陂、應城、安陸、五縣。本年額賦。  

○丁亥。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勒保奏報、殲剿南籠下山塘等處苗匪。得旨獎賚。賞兵丁一月錢糧。  

○命廣西巡撫成林。來京候旨。以戶部侍郎署江西巡撫台布、署廣西巡撫。調安徽巡撫張誠基、為江西巡撫。以兵部尚書朱圭、暫攝安徽巡撫。  

○以詹事府詹事羅國俊、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戊子。勒保奏報、擒獲雲南威遠猓首扎杜。加道員顏檢。李亨特、按察使銜。賞參將固寧阿、知府史積容、花翎。守備吳烈等、藍翎。總兵官永寧、以辦理貽誤。下部嚴議。尋革職。  

○以貴州上林協副將書麟、為雲南普洱鎮總兵官。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魯山縣民敦台妻賈氏。  

○庚寅。上詣黑龍潭神祠拈香。  

○諭軍機機大臣等、據御史宋澍奏、該督撫等各守疆界。意見不同。請專派重臣辦理等語。剿捕教匪事宜。本應有大員總統。但大臣中。福康安尚習軍旅。威望素著。業經病逝。而阿桂又已年老。任使實無其人。是以上年因永保辦理不善。特命惠齡總統軍務。未嘗不予以事權。乃惠齡任事以來。竟無運籌制勝之處。今經御史陳奏、伊等寧不自知愧勵。著將宋澍原摺抄寄閱看。試令自問。更有何顏。  

○浙江巡撫玉德奏報、擊殺海洋盜匪情形。並請封禁外洋之大陳山。以清盜藪。得旨嘉獎。賞署總兵官岳璽、花翎。余升賞有差。  

○辛卯。上詣覺生寺拈香。  

○宜綿等奏報、攻克清溪場、金莪寺等處賊寨。得旨獎賚。賞兵丁一月錢糧。  

○給四川被賊滋擾之達、新寧、太平、三州縣。難民三月口糧。及房屋修費有差。  

○壬辰。諭內閣、從前朕之側福晉完顏氏。格格關氏沈氏。或系皇父指賞。或生有公主。今俱早已溘逝。著加恩將側福晉完毅氏、追封恕妃。格格關氏、追封簡嬪。格格沈氏、追封遜嬪。交內務府大臣等、按其追封品級。照例辦理。暫停於靜安莊之傍所。俟萬年吉地工程完竣。於隨同皇后梓宮送往。  

○賞從征湖南復調赴川省之粵兵。行裝銀。  

○以京師雨澤愆期。命設壇祈禱。刑部清理庶獄。  

○癸巳。恆瑞奏報、追剿山陽縣賊匪。賞驍騎校祿成。武舉馬昌傑、巴圖魯名號。前鋒文泰等、藍翎。余升擢有差。  

○興肇奏報、剿捕繡花嶺賊匪。賞協領喜布禪、花翎。前鋒倭克濟納、藍翎。余升擢有差。  

○甲午。上詣覺生寺時應宮拈香。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諭內閣、詹事府各員京察。曏既歸翰林院掌院辦理。而該衙門事務。又仍系該堂官自行。未歸畫一。願辦未免疏漏。所有詹事府衙門事務。嗣後均著翰林院掌院管理。  

○賞予告大學士蔡新子舉人本俊。內閣中書。  

○乙未。上御太和殿視朝。王以下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幸圓明園。  

○問太上皇帝安。  

○吉慶奏報、黔苗由上捧八渡地方。搶渡粵岸。總兵官王林、拒賊受傷。賞王林花翎。  

○丙申。上侍太上皇帝詣黑龍潭神祠拈香。  

○丁酉。諭軍機大臣等、平糶糧石之事。不可輕易舉行。京師向遇糧價稍增之年。一辦平糶。商販聞風。即有居奇抬價之弊。現據景安奏、豫省雨水沾足。二麥暢茂。早禾亦皆透發。一經招徠復業。糧價即可漸平。此時景安。惟當招集流散。妥為撫綏。趁此雨澤優沾之時。趕種大田。庶使流移復業。民氣漸紓。市集糧價。不求其平而自平矣。將此諭令知之。  

○浙江巡撫玉德參奏、定海鎮總兵官王凱、不慣乘舟。又無籌運。不勝總兵官之任。上以王凱系貴州人。由陸路出身。念其曾有勞跡。命馳往南籠。交與勒保。留於軍營帶兵委用。如果出力。即酌量以雲南副將補用。  

○以浙江台州協副將岳璽、為定海鎮總兵官。  

○署兩江總督蘇凌阿奏請、疏浚安徽宿州靈璧縣境內之濉股河。鳳台縣之裔溝河。江蘇豐沛二縣之順堤河、食城河等處。從之。  

○己亥。宜綿奏報、均克四川王家寨賊寨。賞總兵官百祥、提督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