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一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十三年。戊辰。春。正月。戊戌朔。上詣奉先殿行禮。  

○詣堂子行禮。  

○遣官祭太廟後殿。  

○御太和殿受朝。作樂宣表如儀。  

○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御乾清宮。賜皇子親藩等宴。  

○己亥。諭內閣殿廷重地。凡遇筵宴禮畢之後。執事人等、仍當加意嚴肅。向年筵宴朕起座後。每有聲音嘈雜之事。上年除夕保和殿筵宴。特派丹巴多爾濟帶同乾清門侍衛四員、在彼查察。旋據丹巴多爾濟等、查拏內務府郎中常浩、親軍五官保等五人、請旨懲辦。當交軍機大臣查訊。茲據慶桂等訊明定擬具奏。各議以應得之罪。其實彼時在殿上嘈雜者。不知幾百人。並不止此五人。祇因查拏聲音時。丹巴多爾濟等僅有五員。伊等亦未能概行禁約。每人各執一人塞責。其餘聞拏脫去者。不知凡幾。今專坐常浩等五人之罪。未為平允。且據慶桂等訊明郎中常浩、是日委系內務府堂官派令在殿內收管金器。該員適見有手持銅盤之人。內有金盤。欲行混出。向其喝阻。不覺聲高尚系慎重官事。正在喝問之際。丹巴多爾濟等已將伊髮辮揪住。以致偷竊金盤者轉得乘閒脫身是所拏轉系捕賊之員。尤為冒昧。至親軍五官保拜唐阿慶壽、均非是日應行進殿之人其民人秦七兒、皮八兒、受僱擡桌祇應在殿階下伺候。乃相率混入殿門。實屬愚妄。但是日混入殿內。亦不止伊等數人。念系初次查出。尚可從寬辦理。且伊等並經管押二日。亦足蔽辜。所有慶桂等摺內擬將常浩察議、五官保慶壽斥革、民人秦七兒皮八兒杖責之處。俱著一概施恩寬免。丹巴多爾濟等五員。雖查拏未能盡當。究系派管聲音之人。將妄行入殿者拏獲。亦無庸置議。至此等不應進殿之人、紛紛入殿嘈雜。護軍統領景熠、多慶、管理門禁不嚴。實難辭咎。自應仍交兵部察議。其餘失察五官保等並擡桌民人妄行進殿各自具摺參處之該管堂司官員。均著一概免其處分。至嗣後凡遇殿上筵宴禮畢。朕起座後。該管官應將殿門暫闔。俟乘輿入宮再行啟門。將有差使應行入殿之人。逐項點明按數放進。門禁既嚴。則殿內自無嘈雜之敝□大。仍著交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妥議章程奏聞。  

○以來歲五旬萬壽。命於本年八月舉行恩科鄉試來年三月。舉行會試。  

○遣散秩大臣孟住、帶領侍衛十員、往奠故科爾沁達爾漢親王丹曾旺布、茶酒並賞銀一千兩治喪。  

○貸直隸霸、大城、安、新安、肅寧、青滄、大名、南樂、清豐、冀、衡水、寧晉、鹽山、高陽、任邱十六州縣、被水被旱災民倉谷。  

○加賑江蘇阜寧縣被水災民。並展蘇州府城煮賑。  

○加賑安徽壽、六安、霍邱、鳳台、鳳陽、懷遠、天長七州縣、被水被旱災民。貸宿、南平、定遠、靈璧、泗、盱眙、五河、當塗、繁昌、蕪湖、全椒十一廳州縣、及滁州、鳳陽、長淮、泗州、建陽、五衛、災民耔種。  

○貸湖北江夏、咸寧、嘉魚、蒲圻、崇陽、通城、漢陽、黃陂、孝感、安陸、雲夢、應城、隨、應山、棗陽、十五州縣、暨屯坐各衛所、被旱災民耔種倉谷。  

○貸湖南巴陵、臨湘、華容、平江、湘陰、五縣、被旱災民耔種口糧。  

○貸山西河曲縣、雹災貧民耔種。  

○貸陝西鳳翔、汧陽、洛川、咸寧、長安、鄠、藍田、盩厔、八縣、雹災蟲災貧民口糧。  

○庚子。高宗純皇帝忌辰。遣官祭裕陵。  

○上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辛丑。上御重華宮茶宴廷臣、及內廷翰林以國朝宮史續編聯句。  

○壬寅。上詣雍和宮行禮。  

○癸卯。上詣大高殿行禮。  

○幸圓明園。  

○詣安佑宮行禮。  

○甲辰。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閩浙總督阿林保奏報、拏獲蔡牽義子蔡三來等、道員王紹蘭下部議敘。余升擢有差。  

○乙巳。諭軍機大臣等、伯麟奏、緬甸夷人將戛於臘追逐遠遁後進至車裡土司界內住劄、現在妥為諭遣、並派兵彈壓緣由一摺。緬甸與戛於臘構釁已久。此次因戛於臘竄入九龍江地方。因而帶兵追至。該二國蠻觸互爭。原非敢侵犯邊界。但戛於臘既經遠遁。則緬甸夷兵。亦當全數退散。何得在彼屯劄。今經該督伯麟派員諭遣之後。已陸續退去數千人。尚剩三四百人未去殊恐日久滋事。自應向其明白曉諭。以九龍江系天朝車裡土司地方。非爾國駐兵之所。戛於臘業已逃奔。盡可無庸留兵防備。若留兵日久。稍滋事端均干嚴譴。一面仍通飭沿邊土司。毋得容留戛於臘入界。至暹羅與緬甸構釁已久。該二國俱臣服天朝。將來設同時入貢。諸有未便。上年暹羅業經遣使朝貢。若因明年為朕萬壽。暹羅緬甸均欲遣使來京。則當傳旨曉諭暹羅以該國甫經入貢。不必復行遣使來京。以示體恤。而緬甸使臣、自不與暹羅貢使接晤亦可泯其猜嫌。仍不致稍露形跡也。將此諭令知之。  

○廓爾喀額爾德尼王吉爾巴納租塔畢噶爾瑪薩野、遣使貢獻方物。賜敕賞賚如例。  

○丙午。立春。順天府進土牛春山寶座。  

○丁未。享太廟。遣儀親王永璇、恭代行禮。  

○上御山高水長。賜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台吉及外藩使等宴。並賞賚有差。  

○遣官祭太歲之神。  

○諭內閣、兵部議駁、觀明奏請於齊齊哈爾、黑龍江、黑爾根、呼蘭、四城、添設步甲撥款生息一摺。所議甚是。齊齊哈爾等處、閒散壯丁增多。該將軍即欲籌畫生計。自應廣闢地畝。飭令力田。方為本務。乃輒請添設步甲撥款生息。以資養贍。無論該四城壯丁共有一萬五千餘名。今即添步甲五百名。仍不能遍給。而海內生齒日繁。若各處駐防。率皆以丁數增多。紛紛奏請添設兵額。尤屬不成政體。觀明身系滿洲。不揣事之窒礙難行。率為此奏。實屬不曉事理。著照部駁不准行。仍傳旨申飭。  

○戊申。上還宮。  

○以湖南永州鎮總兵官孫清元、為雲南提督。  

○以次辛祈谷於上帝。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己酉。諭內閣、大學士慶桂等奏、近日各部院衙門具題本章、較前增多、請先期二日送閣票擬、以昭詳慎一摺。各部院衙門題本。向系先期一日送閣。相沿已久。自應仍循其舊。且內閣所票本簽。即系恭擬諭旨。若立限稍寬。恐壓擱徹換。不免滋敝

□大。惟近日各衙門疏題事件。為數本多。大學士等逐一核定。分別票擬。兼繕清漢本簽。俱在先期一日之中。為期迫促亦系實在情形。因念大學士等理應日贊綸扉。慶桂、董誥、戴衢亨、供職樞廷。勢不能常川到閣。嗣後著祿康、費淳、長麟、每日輪流一人到閣。先看本章。伊等雖有應管部旗。於票本亦不致相礙。即遇有奏事引見等事。適值輪應到閣之日亦不妨於摺內註明。俾無曠誤。如此專以責成。於進本前一日在閣。就近核定。次日進呈之前。軍機處行走之大學士等、仍可再行詳核。庶票擬不致稽遲。辦理益昭詳慎。  

○以湖南永順協副將武自珍、為永州鎮總兵官。  

○庚戌。上詣南郊齋宮齋宿。  

○辛亥。祈谷於上帝。上親詣行禮。  

○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慶郡王永璘、分詣天神壇地祇壇太歲壇謝雪。  

○幸圓明園。  

○御奉三無私殿。賜皇子親藩等宴。  

○御山高水長。賜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台吉、及外藩使臣等食。至癸丑皆如之。  

○壬子。上詣安佑宮行禮。  

○御正大光明殿。賜朝正外藩等宴。作樂賜酒。如除夕儀。  

○癸丑。上御正大光明殿。賜大學士尚書等宴。  

○諭內閣、向來各衙門奏派隨駕人員。翰林院例應奏派滿洲翰林一員、輪班前往。令其學習上圍。但朕每遇災幸舉行典禮。俱有講官隨往。滿洲翰林一得講官。即可輪班隨扈。學習騎射。此外行在翰林院別無應辦之事。嗣後翰林院奏派滿員輪班之例。著停止。  

○福州將軍賽沖阿奏、剿捕洋匪出力人員。實授邱良功為台灣協副將。千總黃志輝等、升賞有差。  

○甲寅。緩徵湖北漢陽、漢川、沔陽、鍾祥、潛江、天門、應城、江陵、監利、荊門、十州縣、及武左、沔陽、德安、荊州、荊左、五衛、積水田畝應徵各項銀米。  

○乙卯。賞已革喀喇沙爾辦事大臣來靈、二等侍衛為庫車辦事大臣。  

○丙辰。上御山高水長。賜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台吉、及外藩使臣等食。  

○諭內閣、向來內廷行走諸王。例應每日進內入直。惟念儀親王系朕之長兄。現已年逾六十冬閒天氣嚴寒。夙興入直。實覺勞瘁。即時值夏令。亦不免於暑熱。允宜特加優恤以資頤養。嗣後儀親王所管各處。遇有值日奏事及帶領引見、並應行慶賀時節。仍照常進內呈遞膳牌。其餘無事之日。即不必進內。仍照舊在內廷行走。用示恩眷。成親王、俟將來年過六旬。亦一體加恩。至滿漢文武一品大臣、年在七十以上者。遇奏事值班之期。除仍遵照前降諭旨遣人呈遞膳牌外。交冬以後。著於辰正進內。交春以後。著於辰初進內。其內廷行走年逾七旬之大臣、每日應入直者。亦准此例。至緼布現雖未屆七旬。但年已六十有九。筋力不能強健。亦著加恩准照前例。用示朕引年尚齒、優待耆臣至意。  

○諭軍機大臣等、吳熊光奏粵東實在情形一摺。據稱從來有海防而無海戰。此語允為扼要。其道總在編查保甲。嚴杜接濟。如果一切水米火藥及桅篷器具之類。無一出洋。則盜船雖各處奔逃。自足制其死命。現在閩省盜船日就窮蹙。固緣師船跟剿出力。亦皆由陸路口岸杜絕接濟。實能辦有成效。吳熊光等、務當督率地方文武各員、亦仿照閩省辦理。不應徒恃炮台、及多造船隻、即以為認真緝捕也。至查辦會匪一事。會匪俱在岸上。非若海洋盜匪可比。一經蹤跡。到處可以搜擒。有何查拏費手之處。朕聞廣東陸路匪徒。較前更多。亦不盡皆會匪。亟應上緊查辦。分別創懲。此如人身染患病證。若及早醫治。則病淺而其效亦速。若遲疑瞻顧。則所患日深。粵省匪徒之多。正由地方官積久因循所致。吳熊光等、亟當上緊督率分別妥。辦。總之為匪者即當嚴懲。毋論其入會與否。但不可徒託空言、養癰貽患為要。將此諭令知之。  

○緩徵貴州思南府、及印江縣被水田畝本年額賦。  

○丁巳。諭內閣、金光悌奏請修省會城垣仰懇捐辦一摺。據稱江西省城工、自乾隆四十九年修葺之後、城身多有坍塌傾卸、並有應修護城城樓、及添砌排垛等處、估需工料銀二萬四千五百餘兩、勘明實無浮冒、並稱此項城工、從前失於培護、原應分別著賠、是以不敢復請開銷、懇先於司庫減半平餘項下照數動借、在於該撫及兩司道府養廉內分作六年攤捐還墊等語。所奏殊未明晰。城垣保障居民。省城更為觀瞻所系。既有坍塌等事。自應修理整齊。但向來辦理城工。均有一定年限。如在限內坍塌自應著落賠修。如在限外興修。即應動支公項。其賠修者。並當查明承修查驗各員。照例分別辦理。今金光悌摺內、但云此項城工、從前失於培護、應行分別著賠。並未將限內限外切實聲明。殊屬含混。至捐廉辦公。久經飭禁此項城工、如果查明系在限內塌損。即應查明從前經手各員、並近在同城不行查察之巡撫司道知府等員。分別賠出。即本員身故。亦有代賠分賠各定例。如金光悌到任未久之員。即可不必攤賠。其餘不同城之道府。更無關涉。又何得派令一體捐廉。有乖政體。所有此項城工應需工料銀兩。著先在司庫減半平餘項下動支。交該撫遴委妥員。一面興辦。仍著該撫一面確實查明、究系限內限外坍損、及應否著落賠修之處詳悉奏明分別核辦。  

○轉刑部右侍郎廣興、為左侍郎。調盛京刑部侍郎穆克登額、為刑部右侍郎。以內閣學士馬慧裕、為盛京刑部侍郎。  

○調正黃旗漢軍副都統桂芳、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以京營右翼總兵福會、兼正黃旗漢軍副都統。  

○戊午。諭內閣、二阿哥之福晉、因病薨逝、著二阿哥即日成服。初祭後釋除。向來未分府皇子之福晉、照親王福晉例、金棺座罩等項。均用紅色。並無應用儀仗。今二阿哥之福晉、所有金棺座罩一切著施恩俱用金黃色。其儀仗仍照親王福晉之例賞用。其旗色著用鑲白。至應行事宜著各該處照例豫備。並著將此旨載入會典。  

○又諭、浙江提督李長庚、宣力海洋。忠勤勇敢。不辭勞瘁。懋著威聲。數年以來。因閩浙一帶洋盜滋事。經朕特命為總統大員。督率各鎮舟師。在洋剿捕。李長庚身先士卒。銳意擒渠。統兵在閩浙台灣及粵省洋面。往來跟剿。艱苦備嘗。破浪衝風實已數歷寒暑。每次趕上賊船。無不痛加剿殺。前後殲斃賊匪無數。擒獲賊船多隻。蔡逆亡魂喪膽。畏懼已極。聞李長庚兵船所至。四處奔逃。正在盼望大捷之際。乃昨據阿林保等奏到、李長庚於上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南澳洋面駛入粵洋。追捕蔡逆。望見賊船祇剩三隻。窮蹙已甚。官兵專注蔡逆。窮其所向。追至黑水洋面。已將蔡逆本船擊壞。李長庚又用火攻船一隻。乘風駛近。掛住賊船後艄。正可上前擒獲。忽暴風陡作。兵船上下顛播。李長庚奮勇攻捕。被賊船炮子中傷咽喉額角。竟於二十五日未時身故。覽奏為之心搖手戰。震悼之至。朕於李長庚素未識面。因其在洋出力。疊經降旨褒嘉。並許以奏報擒獲巨魁之時。優予世職。李長庚感激朕恩。倍矢忠藎。不意其功屆垂成之際。臨陣捐軀。朕披閱奏章。不禁為之墮淚。李長庚辦賊有年。所向克捷。必能擒獲巨憝。朕原欲俟捷音奏到。將伊封授伯爵。此時李長庚雖已身故。而賊匪經伊連年痛剿之後。殘敗已極。勢不能再延殘喘。指日舟師緊捕。自當縛致渠魁。況李長庚以提督大員。總統各路舟師。今歿於王事。必當優加懋獎。用示酬庸。李長庚、著加恩追封伯爵。賞銀一千兩、經理喪事並著於伊原籍同安縣地方官為建立祠宇。春秋祭祀。其靈柩護送到日。著派巡撫張師誠親往同安。代朕賜奠。並查明伊子現有幾人。其應襲封爵。俟伊子服闋之日。交該督撫照例送部引見承襲。其李長庚任內各處分。著悉予開復。所有應得恤典。仍著該部察例具奏。以示朕篤念勞臣、恩施無已至意。尋予祭葬。諡忠毅。  

○諭軍機大臣等、李長庚追賊身故。系在粵省潮陽縣地方。該地方官自己稟報吳熊光備知其詳。因思王得祿本因朱濆匪船逃竄粵洋。跟蹤追捕。並與錢夢虎會合辦理。今王得祿既經前往追剿蔡逆。則朱逆一路。必須大員專辦。且蔡逆現既逃至粵洋恐有與朱濆盜船勾結之事。著吳熊光飭知錢夢虎。即責成該提督、統率所帶粵省兵船專剿朱濆一股。杜其與蔡逆勾結之路此為最要。  

○又諭、李長庚此次究因猛於攻敵。猝然被害。阿林保等仍當密諭王得祿等於勇猛之中加以慎重。不可輕易冒險。致涉疏虞。但亦不得因李長庚受害。稍形氣餒。至水師現無總統之員。阿林保現已前往廈門漳州一帶、即著阿林保擇要駐劄調度一切。再現訊蔡三來、鄭昌所供蔡逆本船所掛牛皮網紗多層、於接仗時、汲取海水淋濕、炮火不能驟入、必須兵船四面圍攏、先用長柄鈎鐮、將網紗牛皮拉去、再用炮火一轟全船賊眾、可以殲獲等語。此時王得祿等兵船。自應多備長柄鈎鐮。以便應用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現據阿林保等奏、蔡朱二逆均已勢極窮蹙。逃竄粵洋。去閩洋已遠。逆匪自不能折竄回閩。台灣地方早經寧謐。止有零星余犯尚未全行拏獲。可無庸將軍大員在彼督辦賽沖阿應自行酌量。如現無應辦要務。即可內流回將軍本任。其台灣地方一切巡防事務俱已辦有章程。應即交該處鎮將等遵照妥辦將此諭令知之。  

○閩浙總督阿林保奏追剿蔡牽出力人員。提督張見陛、總兵官許松年等下部議敘。余升賞有差。  

○又奏報、追剿寧波韭山洋面等處賊匪獲賊多名總兵官何定江等、下部議敘。  

○以閩粵南澳鎮總兵官王得祿、為浙江提督。  

○庚申。孝聖憲皇后忌辰。遣官祭泰東陵。  

○上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辛酉。上幸萬壽山。  

○壬戌。諭軍機大臣等、朕此次巡幸淀津。正值重運幫船北上。因聞該處幫船、於御舟臨蒞。俱應謹避。是以飭令無論何省幫船挽抵津關。即令排列河干。恭迎鑾輅。原指適逢其會在彼之幫船而言。斷無飭令先期守候致稽漕運之理。乃李如枚誤會朕意。欲將豫東幫船。飭令豫行截留日久祗候殊屬非是。自應照例催趲前進。免致稽遲。朕御舟抵津之日。不拘何省幫船到津。即令排幫接駕。設其時御舟經臨。而幫船已先期半日抵關。自不妨令其略為停待或幫船挽運北上。距津關尚有半日亦不妨屆期迎提總在該巡漕等臨時斟酌辦理。儻彼時在前幫船已挽過津關。而在後之幫相距尚遠。即並無幫船在彼。亦無不可正不必稍事拘泥。豫令久候也將此諭令知之。  

○癸亥。諭內閣、本年朕巡幸淀津。所有隨扈大臣官員應用船隻。前交總理行營處查照舊例、酌減派定。茲聞各衙門尚有不敷乘坐應須酌添之處。從前隨扈各員、每於例外私向地方官多索船隻。今一概嚴行禁止。其實在不敷者。自應量為增給。直隸備辦船隻。本有餘額。著傳知各衙門派出隨扈之大臣官員、除無緊要差使、可由陸程行走者、無庸計算外。其必需逐日隨從水營各等處。如果船隻不敷。准其據實呈報總理行營處、酌增一二隻仍毋許冒濫浮開總理行營處核實查明。將必應增添各處。開單奏明。照數撥給。儻此次不行呈明。將來於途次濫索私增。即著總理行營處嚴查參處。  

○又諭、二阿哥之福晉薨逝應建立園寢著派文寧、托津、蘇楞額、帶同通曉堪輿之人。於京城附近地方百餘里內。詳慎相度。繪圖呈覽後。再行諏吉營建。一切規模。俱照親王福晉之例辦理。  

○甲子。上詣大高殿行禮。  

○遣宮。  

○朝鮮國王李玜、遣使表賀萬壽冬至元旦三大節。及歲貢方物。賞賚筵宴如例。  

○琉球國中山王尚灝、遣使表貢方物。賞賚筵宴如例。  

○乙丑。諭內閣、現應給二阿哥、續指福晉。著交戶部將現在京八旗滿洲蒙古內外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之女、未經選過、逾歲及現年十五歲者查明、於二月十七日送赴圓明園選看、其有帶往外任者。毋庸令其來京。至此次已經選過者。下屆選看之年。毋庸再行豫備選看。  

○又諭、莫晉奏請申明年例、嚴懲誣告一摺。所奏是。定律誣告人罪者。照所誣加等治罪。立法之意。原以刁健之徒、誣陷善良致使無辜被累。貽患身家。是以審明後將誣告之人加等問擬。息訟端。即以安民業也。無如近來外省風氣遇有誣控案件。雖將其險詐情形。審訊得實。多不肯按律懲辦。推原其故。總緣地方官於控案事實。未能平情確訊。因而為調停遷就之計。不惟不能加等問擬。且曲為之說。或以為誤聽人方。或以為到案旋即供明。從而末減。以致刁惡衿棍。視為得計。訛詐平民。挾制官長。訟獄日繁。大半由此。嗣後大小執法衙門。務當<⿱閒>孚獄訟。於兩造曲直。無令稍有隱抑其架詞誣告、或誣輕為重、輕實重虛者均照本律加等治罪。不得權詞開脫。從寬改擬。若原告脫逃、及案未結而越訴者。亦均照定例辦理。以警誣罔而省拖累。然此仍不過於訐訟之後、遏止其流之一法。若清理訟源。則在地方官公正廉明。勤於聽斷。凡閭閻一切戶婚田土之事。均令曲直分明。各得其理。即險詐之徒。亦無從生心構釁。即如山東省前此來京控案甚多。自吉綸到任後。提審並飭屬審結積案七百餘件。近日該省已控案寥寥。即其明驗。直省督撫、果能各率所屬。虛衷以平案牘。冤抑者立時昭雪。譸張為幻者。按律懲治。並嚴拏訟師。毋使播惑鄉愚。斷無捨近求遠、來京妄訴之理。由是詞訟日省。革薄還淳。以端人心。以勵風俗。朕實厚望焉。將此通諭知之。  

○以吏部尚書瑚圖禮、署經筵講官。  

○上以祭社稷壇。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丙寅。孝儀純皇后忌辰。遣官祭裕陵。  

○是月。閩浙總督阿林保奏報、閩浙舟師在粵洋追剿朱濆蔡牽並拏獲粵省盜犯及船隻炮械。得旨嚴諭水師將弁。速擒蔡逆。佇膺封爵。若因循畏葸。查明立正國法。朕為壯烈伯李長庚之事。實深悲憤。若張見升王得祿等不思為彼報讎。甘心退避。則非我大清國之臣子矣。將此通諭浙閩水師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