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五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十三年。戊辰。五月。丙申朔。諭軍機大臣等、勒保奏峨眉縣歸化汛卡外野夷滋事、派兵查辦緣由一摺。據稱該處野夷、先於三月十三四等日、潛由箐林出至歸化汛之鍋石岡等處焚掠滋擾、嗣於本月初三四等日、又由山後繞至太平保所屬之花秋坪等處焚掠、各該處被燒房屋不少、並燒斃民人商珩等二十餘名、擄去梁敬詩等六十餘丁口、現經派往之道員鄭成基查明、系趕山坪等支野夷、並有羅回一帶熟夷在內入夥、已就近派阜和協副將馬元帶兵五百名前往相機辦理等語。野夷潛入內地滋擾。膽敢焚燒房屋。搶劫財物。甚至傷掠人口甚多。殊可痛恨。必應大加懲創。俾知畏懼。並須剋期辦淨。方免日久擾累。勒保派馬元帶兵五百名前往查辦。如兵力尚覺不敷。不妨再派五百名前往。合力剿辦。庶聲威壯盛。即可迅速了事。其提督豐紳、現在已由松潘回省。應即令其趕緊前往。督率辦理。設另有需文員查辦之事。臬司方積、亦應飭令前往會同查辦。至此次野夷糾眾不法。是否實因口食無資。是以勾結熟夷。闌入內地搶掠。抑或另有起釁別故。務須詳晰查明。其糾約人數較多。必有為首起事之人。不可任令漏網。再此內若有漢奸勾引。尤當確切訪拏。與為首之人一併盡法處治。不可輕縱。總以從嚴辦理、不致需緩為要。其各該處被難民戶。並即督飭地方官妥為撫恤。免致失所。將此諭令知之。  

○丁酉。授一甲一名進士吳信中、為翰林院修撰。二名進士謝階樹、三名進士石承藻、為翰林院編修。  

○戊戌。孝誠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命工部左侍郎英和、右侍郎陳希曾、教習庶吉士。  

○己亥。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慶郡王永璘、分詣天神壇地祇壇太歲壇謝雨。  

○諭內閣、和寧奏、接准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愛星阿咨商調取瑪納斯兵丁四百名、赴塔爾巴哈台屯田輪班更換一摺。朕披閱時。即覺其事窒礙難行。及召見慶桂、達慶、當經詢問。伊二人俱曾任該處參贊大臣。於應否調兵屯田情形素所熟悉。慶桂等皆以為不可。且據達慶奏稱、伊上年交卸來京時、愛星阿曾經商及添兵事宜、伊即面為阻止等語。今和寧接據咨會。據實奏駁。所見甚是。塔爾巴哈台屯田兵丁原有一千名。前經慶桂因該處糧石充裕。奏裁二百名。嗣又撥出三百名在彼差操。現在塔爾巴哈台存貯倉糧。尚有五萬餘石。每歲所獲屯糧。計有七千餘石。足資官兵口食。愛星阿即因屯糧不敷。勢須動用倉糧搭放。豫籌開墾。亦應在差操兵三百名內就近酌撥。若因差務繁多。或酌量於陝甘內地換防官兵、奏明調撥數十名。俾資屯種。乃計不出此。輒思調取瑪納斯駐防眷兵四百名。赴該處分班屯田。不惟事涉更張。且恐該官兵等素事操防。不諳耕作。一經調換屯種。必致技藝生疏。於邊防殊有關係。愛星阿冒昧議改舊章。殊屬非是。著傳旨嚴行申飭。所有該處屯兵。應否於差操兵內、及陝甘換防官兵、酌量調撥之處。著松筠會同愛星阿悉心妥議具奏。  

○又諭、本科會試中式新進士王服經、年八十五歲。殿試三甲。文理清通。引見時看其精力尚健。洵為熙朝人瑞。伊即未經中式。例得邀恩賞給翰林院檢討銜。今若改用庶吉士。令其在館學習。伊年已耄耋。詞賦之學或非所長。且散館轉需時日。王服經、著加恩即授為翰林院檢討。以示嘉惠耆儒至意。嗣後如有中式進士年在八十以外者。均著照此例行。  

○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三名吳信中、謝階樹、石承藻、業經授職外。朱棨、陳官俊、蕭應荃、周之琦、方保升、陶梁、尹濟源、董國華、賀長齡、趙光祿、饒絢春、錢林、龔以鏜、唐業謙、鄭城、胡兆蘭、羅家彥、史評、張葆、趙植庭、王耀辰、潘恭常、錢儀吉、宮煥、楊鎮、屠倬、解運衢、元在功、李恩繹、沈學廉、區玉麟、鄭家蘭、林培厚、陳傳經、沈岐、戴宗沅、恩寧、劉嗣綰、李桂林、於學宗、費丙章、高翔麟、張美加、趙維熊、吳恩韶、吳其浚、劉榮黼、楊煊、熊遇泰、邵鳳依、唐善良、於德培、塗晉、馮清聘、趙鍾彥、徐江、何珣、郝兆鈺、李聚元、夏國培、廖敦行、曾冠英、吳昌齡、魏元烺、程鍾靈、楊本浚、隆文、徐步雲、王道行、姚丙成、王榘曾、賈秉鍾、宗室敏勤、馮纘、王錫蒲、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丁嘉干、王若閎、吳侍曾、馬毓林、陳澄清、武忠額、宗室德剛阿、谷懷清、恆祥、宗室功襲、著分部學習。孔傳曾、陳柱、鄒士麟、彭嘉恕、蕭元桂、李保中、郭大經、王墀、張聯奎、路文澤、傅德臨、廖爵、李若嶂、吳鸞、匡晉珏、楊濱海、戴屺、蘇獻琛、葉璟、李慎修、鄭士俊、吳乙照、沈邦基、江秋、戴揚輝、亓保、龔與春、王鵬翥、吳增嘉、秦光扆、瞿家鏊、仲振履、譚鵬霄、朱文燮、程際韶、孫岩、陳彥、劉超遠、龔定國、劉亨地、周貽組、閻亮閣、蔣舒惠、高澤履、張翔、劉邦炳、曾錫齡、賈天培、李煥、林桂茂、傅鍾瑑、金鼎壽、陳肇英、李源、盛化振、尹元龍、高崧、張思勖、黎葆醇、孫鳳、強克捷、方時亮、李毓昌、席元榜、梁達榜、時功栴、田體清、張南圭、何奕簪、王余晉、郝延年、全福、王會清、祝純禧、汪桂葆、沈禮、崔偲、張衍基、趙家震、許師賢、崔顯宗、李元豐、馬玉墀、徐時英、張煥光、楊岳東、陶運和、榮慶、任銓、徐淳瑞、楊蔚然、杜懷瑛、胡之鋘、劉統、黃錫寶、張雲龍、王亻□欣、均著交吏部簽掣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候選員外郎查有筠、郭仁圖、工部候補員外郎胡岱雲、均著以六部員外郎即用。候選主事戚宗彝、著以六部主事即用。候補內閣中書茅潤之、著遇缺即補。候選同知許嗣容、議敘知縣劉斯寧、著交吏部以同知知縣即行選用。余著歸班銓選。  

○庚子。諭內閣、朕勤求治理。惟日孜孜。不敢稍自暇逸。疊經訓諭臣工恪勤供職。以符夙夜匪懈之義。乃竟因循疲玩。置若罔聞。本日各部院大臣、因節屆端陽。俱來園呈遞膳牌。並無一陳奏事件者。大屬非是。端陽非如朝正鉅典。萬壽慶辰。例應虍□□申賀祝。於應奏事宜得以量為從緩。若時值元旦萬壽。朕亦斷不責令臣工呈進奏章。致為矯情之舉。至於端陽、不過為屈原故事。舊俗相沿。實屬無關緊要。非元旦可比。諸臣竟因此延擱奏章。其意或以為天中節序。未便奏事煩瀆。謬為仰體朕懷。而於歷次訓誡之旨不知領會。殊不知朕心轉為不愜也。向來端陽日、內廷原有排當承應。若值望雨之歲。即行停罷。若雨暘時若。循例踵行。且俱在披閱章奏召對廷臣事畢以後。不過二三時即止。於政務毫無妨礙。此皆內外臣工所共見共聞者。況寧使庶務稍繁。多稽晷刻。斷無因現值節日、竟置公事於不辦也。若本日有一二衙門奏事。朕亦不遽加責備。乃相率延擱。轉增朕之咎戾矣。臣工等經朕再三訓飭之後。尚不知力除積習。若不加以懲處。不足以示儆戒。因召見大學士、及各部院堂官、面加詢問。據禮兵二部及都察院堂官、僉稱本日實無應奏之事。該部院衙門事務本<⿱閒>。即遇輪班值日。亦往往呈遞無事奏片。朕所素知。尚非遮飾。戶部於昨日甫經奏事。內務府堂官亦稱本日實無應奏之件。俱著免其議處。至刑部為刑名總匪案牘較繁。本日例不進刑名本章。而該堂官因此意存避忌。於尋常事件亦不陳奏。究屬拘泥。著從寬交部察議。其吏工二部、不得謂事<⿱閒>衙門。今竟無一陳奏事件。殊屬不合。該二部堂官著交都察院吏部議處。嗣後再有應奏不奏。任意積壓。不止議處。必行革職。勿謂不教而懲。言出法隨。絕無情面。諸臣其慎之。自十四年始。每遇端陽俱不必推班。仍照常值日奏事。不必來園呈遞全牌。用副朕勤政敕幾至意。  

○旌表守正捐軀山西高平縣民王明杲妻龐氏。  

○辛丑。上御勤政殿聽政。  

○諭內閣、昨因各部院堂官於端陽日呈遞全牌。業無一處奏事者。當經降旨嚴飭、並分別懲處。其內務府堂官、亦經詢明實無應奏之件。是以加恩免議。本日據廣興參奏、內務府本有請派大臣修理慶隆舞器物一摺、該司員業已辦理回堂、文寧堅以實無事件可奏、飾詞欺罔、蘇楞額在後、在以必欲找事自然尚有、總是拘泥、先行免冠叩頭、文寧退出之後、將蘇楞額當眾指斥、在後者不應亂言、總該分辯、不應認不是、又詢知禮部都察院堂官並未碰頭、復將蘇楞額反覆抱怨、詞色之閒、不似同寅、竟如屬吏等語。當特派大學士慶桂、董誥、祿康、費淳、將廣興參奏原摺、傳集文寧等發交閱看。並詳加質詢。若果文寧實系有心欺罔。又復退有後言。則其罪甚重。旋據慶桂等覆奏、詢問內務府大臣、僉稱修理慶隆舞器物一事。本未繕具奏摺。實無將商定應奏事件、因節屆端陽有意改期情事。其抱怨蘇楞額在後不應亂言及碰頭認不是之處。詢之文寧蘇楞額等、俱稱實有此言。眾口如一。是文寧昨日所言無事可奏之語。尚屬有因。非敢飾詞欺罔。而於退出後對眾指斥蘇楞額一節。實屬狂妄。內務府堂官、分位相等。無論行走班次前後。於召對時、總應一律敷陳。豈有止許在前者進言、而在後者竟一言不發之理。況蘇楞額所言並無不是。文寧新進後生。粗知辦事。竟欲仿學和珅、以口舌爭勝。令同寅相率緘默。實屬膽大矣。即如六部九卿。官階本有區別。而辦理公務。尚須虛衷商搉。或各有所見。亦准另摺具陳。若必逞一人臆見。使眾人隨聲附和。豈不又開專擅之漸。況同寅協恭。亦何得任意詆訶、視如屬吏耶。至臣工等恪勤供職。不惟於辦理公事偶有錯誤。一經訓飭。亟當俯首引咎。即於召對閒隨時指示訓誨。亦應敬聆叩首。今文寧竟因此指斥同官。實屬任性。此而不加以懲創。何以杜專擅而儆躁妄。文寧著先革去總管內務府大臣。仍交大學士會同該部嚴加議處。迅速具奏。廣興於昨日召對時、雖未將請派修理慶隆舞器物一事當面奏陳。但目睹文寧狂妄。即行參奏。甚屬可嘉。著從寬免議。阿明阿、常福、英和、並未將現在本有應奏事件尚未辦定之處、據實聲明。祇稱實無應奏之件。均有不合。又未參奏文寧。其咎益重。著交大學士會同該部議處。  

○以國子監祭酒帥承瀛、為太僕寺卿。仍留山東學政任。  

○以本年鄉試。考試應開列試差人員於正大光明殿。  

○壬寅。四川川北鎮總兵官田朝貴、來京陛見。賞還花翎、並巴圖魯名號。  

○除浙江仁和場、坍廢盪地五千九百五十畝有奇鹽課。  

○癸卯。上幸靜明園。詣龍神廟拈香。  

○諭內閣、長麟戴衢亨奏、勘明毛城鋪毋庸修復、並另籌宣洩之路、以利漕運而防盛漲一摺。據稱毛城鋪滾水壩、因啟放日久、河水下趨著重、前經掣動大溜、致成漫口、經年累月、始行堵合、現在該壩東西相距五十餘丈、口門寬廣、一經啟放、恐黃水建翎而下、不能循軌前進、大堤難保無潰決之虞、茲據康基田告稱、天然閘迤東數里地名十八里屯、有前河臣靳輔所建石閘二座、足以減黃利運、當往勘明、該處有小石山一座、中峰兩旁有山縫二道、東山縫內尚露舊時壩頂、西山縫內業已積淤、又復遍加採訪、適有老民張姓指認、帶領人夫刨挖、已得原舊壩基、該二閘每閘過水僅寬三丈有餘、山石夾峙、可保無奪溜衝決之患、應請旨興修、其毛城鋪石壩毋庸辦理等語。所辦甚好。其摺內所敘情形並圖說、亦皆明晰。前此鐵保等請修毛城鋪。原為減黃利運起見。但流敝□大甚多。若竟照所議辦理。不但工費浩繁。且該處勢若建翎。口門寬廣。將來啟放時必致一發莫御。下游潰決之患。何所不至。長麟、戴衢亨、於馳詣江境後。因康基田告稱十八里屯地方舊有壩基。足資宣洩。即至彼確勘。並又訪得一百三十餘歲之張姓老民。令其指引人夫。立將壩基刨出。信而有徵。於此修復舊規。較之毛城鋪工程。實屬事半功倍。長麟、戴衢亨、能不遷就鐵保等原奏。留心博訪。措置得宜。實為可嘉。俟工成後再行優敘。至康基田曾任河臣。近因年老改用京員。此次派令隨往。能將十八里屯舊閘基址呈明辦理。可見其平日留心河務。深中窾要。應予嘉獎。康基田著加恩升賞道銜。並賞戴花翎。張姓老民、年已一百三十餘歲。尚能記憶壩座舊基。帶人指認。得濟要工。亦屬可嘉。伊從前自必得受旌賞。著鐵保詳查。如無頂帶。即賞給七品頂帶。再酌量賞銀數十兩。並加賞大緞二三匹。以示獎勵。所有十八里屯修復舊閘、並開挑引河、打築堤岸等事。俱著交該督等確估具奏。於本年大汛後即行辦理。務須認真督辦。期收減黃利運之益。不可草率。其修復毛城鋪石壩之處毋庸議。  

○甲辰。諭內閣、大學士慶桂等會同吏兵二部奏、遵旨嚴議文寧並議處阿明阿等一摺。請將文寧議以革職。處分甚當。其阿明阿等三人均議以降三級不准抵鈔之處。所議亦是。惟摺內敘述文寧獲咎之由。措詞尚屬未協。各衙門堂官遇有公事。原當虛衷商搉。即閒因持論不合。彼此爭執。亦所時有。若如摺內出語所云、因文寧將蘇楞額對眾指斥。任性狂妄。即議以褫革。則從此各部院衙門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遇事唯阿。不敢稍涉辨難。彼此緘默。相率效尤。於政治何所裨益。文寧之罪。不在指斥蘇楞額。朕實緣文寧前日於見面出後、敢向蘇楞額聲稱、以召對時伊先已堅稱內務府並無應奏事件、其餘諸人俱當照伊分辯、乃蘇楞額輒自認拘泥、免冠叩頭、似此在後者可以亂言、在前者如何辦事等語。其專擅膽大。莫此為甚。是竟欲以一人率逞臆見。眾人皆隨聲附和。無或稍忤其意。從此箝口結舌。聽其所為。豈不又如從前和珅爭勝攬權之敝□大。朕之所以必欲重處文寧、與文寧之所以得罪者。在此而不在彼也。文寧性情乖執。本應照部議革職。姑念其在滿洲翰林中、學問尚可。著加恩賞給編修。在文穎館效力行走。仍帶革職留任。如再不知愧悔。仍復躁妄爭競。必當重治其罪。又此摺內敘稱阿明阿等三人出語、以伊等未將應奏事件據實奏明、又未將文寧參奏、是以議處等語措詞尚有未盡。阿明阿、常福、英和、同系總管內務府大臣。於文寧面斥蘇楞額之時。又同聞專擅之語。即當公同參奏。或各自具摺亦可。乃竟容忍不言。豈非又蹈從前積習。各懷緘默。一任文寧之在前專擅乎。阿明阿常福英和三人。本當照議降調。姑念同時更換。未免乏人。著加恩俱改為降四級從寬留任。所有步軍統領員缺、著宜興補授。伊現署刑部尚書事務、著瑚圖禮接署。特克慎著襢授左都御史。所有理藩院右侍郎員缺、著慶惠補授。仍兼副都統。額勒布著補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兼管奉宸苑事務。其所遺兩淮鹽政、著阿克當阿去。英和著充武英殿總裁。和世泰著管理三山事務。其額勒布未到京以前。所有奉宸苑事務、著英和暫行署理。扎郎阿現已<⿱閒>放都統。仍著兼管太常寺鴻臚寺事務所有兵部右侍郎員缺、著成書調補。其工部右侍郎員缺、著常福補授。至福會年老無能。不勝京營總兵之任。著退去總兵。仍留副都統。所有右翼總兵員缺、著多慶補授。不必管理圓明園事務。此次朕<⿱閒>放各缺。分別升調署理。遴用多人。而於蘇楞額廣興二人、即署缺亦未派及。蓋舉措為大政所系。現因文寧意存專擅。與蘇楞額爭競。被廣興參奏。是以鐫職。若即令蘇楞額廣興署理各缺。恐外閒無知之徒妄生議論。以為被參者立遭擯棄。而彈劾之人即可得其遺缺。恩眷加隆。或紛紛以攻訐見長。妄生覬覦。大於政體有礙。朕所以慎<⿱閒>諸人、另為分別調派、而不及蘇楞額廣興二人者。用人行政之苦心。內外臣工所當共喻。此即為君之所以難也。將此通諭知之。  

○閩浙總督阿林保奏、拏獲艇匪出力人員。游擊陳夢熊、下部議敘。  

○以鑲藍旗滿洲副都統扎郎阿、為鑲白旗蒙古都統。調鑲黃旗蒙古副都統穆克登額、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以署正黃旗漢軍副都統隆福、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調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常福、為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乙巳。諭內閣、方維甸奏、嘉慶十年陝省採買供支兵糧麥石、因該省被災、遠赴托克托城採買、價值較昂、每麥一石需銀二兩九錢、援照六年成案、每石止准銷銀二兩二錢六分二厘、其不敷之六錢三分八厘、仍行捐賠歸款、所有應銷麥石銀四萬二千九百七十八兩、可否免其再減、請旨辦理等語。陝省前次採買供支兵糧麥石。因本境難以購買。遠赴山西托克托城採辦。需價較昂、非例價可以報銷。所奏自系實在情形。所有陝省嘉慶十年採買麥石請銷銀四萬二千九百七十八兩。著加恩准其報銷。毋庸再行議減。  

○調兵部左侍郎多慶、為禮部右侍郎。禮部右侍郎普恭、為兵部左侍郎。  

○戶部議准、陝甘總督長齡疏報、烏嚕木齊塔西河所、開墾地一頃二十畝。照例升科。從之。  

○丙午。旌表守正捐軀安徽石埭縣民徐邦瑞妻陳氏。  

○戊申。遣官祭關帝廟。  

○除福建詔安場、坍廢丘<⿰土屚>鹽課。  

○辛亥。諭內閣、本日大學士議奏不進刑名本單內。朕詳加酌核。如親祭奉先殿、及恭進玉牒、惇敘殿筵宴宗室、向不進本之日。著改為不進立決本。至皇后千秋先一日初九、尚在朕萬壽期內。自應仍不進刑名本章。其十一向不進刑名本之日。亦改為不進重辟本。皇子皇孫誕生日期。仍照舊進刑名本。余俱照所議行。  

○予陝西陣亡參將楊之震、游擊葉炳銓、都司羅全亮、守備田得、把總王廷、外委劉吉、許建英、四川陣亡千總劉明志、蘇國瑞、袁得亮、把總胡鳳韜、張祿、陳士英、外委李永清、謝明升、祭葬世職。河南搶埽淹斃把總樊得名、祭葬恤蔭如例。  

○壬子。諭內閣、據德楞泰等奏、西安滿營請添設無米養育兵一摺。著照德楞泰所奏、所有挑出每日操演打過堂之幼丁一百二十八名。著施恩由彼處馬價生息銀兩、及舊有之獎賞銀兩內。每月各賞銀一兩。永遠作為無米養育兵額。遇有缺出。即於幼丁內將善行過堂者挑補。  

○甲寅。諭內閣、我朝自開國以來。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人等子弟。俗尚淳良。咸臻朴茂。累世相沿。已非一日。乃近年之中。旗人風氣日漸澆薄。居恆在家。率皆不務弓馬正業。徒以游惰驕奢。愈趨愈下。其不肖者、動輒於歌場酒肆。恣意遊蕩。並或設局聚諸。稍有睚眥。即逞忿持刃相向。以致將國家養贍衣食之資。盡成盪廢。生計日形其艱。而輕蹈王章者愈見其眾。竟有敢於在行營切近處所、持刀傷人斃命之事。甚而至於兇惡蔑倫。復有如本日法司衙門審訊馬甲雙喜因瘋殺死伊母舅、並扎傷伊母陳張氏等、問擬斬決一案。閱之實堪駭異。試思明倫敷教。孝弟為先。該旗人於根本之地。尚復澌滅天良。何暇他責。推求其故。皆由朕不能教導八旗所致。然朕日理天下。庶政實繁。八旗俱<⿱閒>任王大臣管理。皆不能實心化誨。平日罔知訓迪。不能禁於未發。旗人等身罹罪網。責有攸歸。即王大臣中頗有持正者。惟知以挑缺派差等事不徇情面。即謂克稱厥職。殊不知探本求源。更有重於此者。至若參佐領等官、於旗人更為切近。尤當隨時加意化導。力挽頹趨。乃亦視為故常。若罔聞見。則從前敦龐純固之風。何以使之漸復。而朝廷設官立教。其義安在。除將該犯雙喜、著即於該旗教場地方斬決梟示外。所有八旗都統、副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俱著傳旨申飭。嗣後務當督飭所屬參佐領及各營官員。均須實心訓導。俾旗人等革薄從忠。痛除積習。以副朕諄諄誥誡之至意。將此通諭知之。  

○又諭、據御史花傑奏、請嗣後欽差大臣前往外省審案、隨帶司員不許問供、亦不許與地方官吏接見、則地方官雖有請託行私之心、亦不敢向欽差嘗試等語。外省遇有重大案件。特派欽差前往審辦。原應欽差專主審斷。其有案情頭緒繁多、人證甚眾者。亦不能不令司員分起鞫訊。至於罪名輕重。引斷爰書。自當欽差經理。不得專委司員。自圖安逸。僅於定供後過堂一問了事。至欽差在外省審案。地方官欲藉此饋送行私。例禁本嚴。欽差自應隨時稽查。一體凜遵。杜絕苞苴。共矢清白。庶幾無負委任。其隨帶司員、嗣後外閒亦斷不許有小欽差之稱。  

○乙卯。旌表守正被戕浙江蕭山縣民張兆美妻趙氏。守正捐軀陝西長安縣民盧泳妻樊氏。  

○除直隸宛平縣、水沖地一頃二十畝有奇額賦。  

○丙辰。上幸萬壽山。  

○諭內閣、長麟戴衢亨奏、續勘王營減壩及兩岸大堤至海口一路各工實在情形一摺。並繪圖貼說進呈。朕詳加披閱。王營減壩、原系掣消漲水。現在舊壩地勢既逼近黃河。且自堵閉決口後。深塘積水。施工甚難。自應量為改建。著照所擬、挪置舊壩西首。如式築做滾壩。並添做石壩。以為重門保護之計。所需工費。應即令確估興修。俾資宣洩。至沿河兩岸大堤。徐州以上。既閒有卑薄處所。淮揚所屬各工。且多灘高堤矮。山安海防等廳、更有灘與堤平。僅賴子堰護持者。勢須普律加培。以昭慎重。所需估修銀二百餘萬兩。著准其先於兩淮運庫內提借銀四十萬兩。交鐵保等派員先將揚屬堤工卑薄較甚各處。於本年伏秋前趕緊加培。務臻鞏固。其餘稍緩之處。仍分定段落核定銀數。於霜降後次第興工。其雲梯關至海口一帶情形。既經查明海口實在寬深。並無阻遏形勢。惟舊無堤埝之處。河水平衍散流。兩岸村落散布。民田廬舍甚多。近年河水旁溢。賑恤頻加。應須接築長堤。為束水歸槽衛護民生之計。著照所擬、即自八灘以上。將南北二堤略仿雁翅形勢。酌量接築。所有估需工費、及移駐修守之處。俱令鐵保等詳議辦理。仍查照長麟戴衢亨所奏各條、分別各工先後次第核實妥辦為要。  

○閩浙總督阿林保等奏報、官兵剿擒蔡逆夥盜多名。得旨嘉獎。擢參將銜周國泰、署福寧鎮總兵官。總兵官孫大剛等、下部議敘。千總周應元等、升擢有差。賞兵勇詹名顯等、頂帶銀牌。  

○以福建福寧鎮總兵官馬應國、不諳水師。命候補陸路總兵官。  

○丁巳。諭內閣、御史史祐奏、請敕諭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撫、照例嚴行甄別捐班、及各項學習試用人員、以肅吏治而勵人材一摺。所奏甚是。捐班各項人員。在部院學習行走、及分發各省試用期滿後。該堂官督撫等均應秉公考核。用副澄敘官方之意。前經明降諭旨著為定例。乃近日學習試用人員。各部院堂官等無不奏請留用。外省督撫等亦從未甄別一人。未免相率因循。意存姑息。見好沽名。市恩邀譽。實為近年內外臣工之通病。試思學習試用字樣。原以該員等初登仕版。其才具堪以造就與否。尚未可知。若一味優容。漫無區別。必致庸劣之員。亦得濫竽僥倖。其何以示懲勸而別賢愚。嗣後該堂官督撫等、惟應恪遵定例。嚴行甄核。儻該員等學習試用期滿時、稍存遷就。或於保奏之後、致有貽誤曠職情事。即惟該堂官督撫是問。必當加以懲處。設更有婪贓犯科者。並將原保之堂官督撫等加倍治罪。勿得視為具文也。  

○戊午。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諭內閣、昨日朕引見人員時、八旗都統副都統等、以日前降旨申飭伊等失於訓導旗人、相率碰頭。殊屬無謂。朕日理萬幾。政務殷繁。責成王大臣訓導旗人。近年以來。八旗人等風氣趨下。甚至肆行悍惡。朕心實有不忍。是以降旨諄諄告誡。八旗都統副都統等、遵奉此旨。理宜愧悔平日未能實心教育。從此加意整飭。力挽澆風。方為善體朕心。乃一奉申飭。惟知碰頭即謂了事耶。著再通諭八旗都統副都統等、各率本旗參佐領等、視國事為家事。各將所屬旗人盡心訓導。革除積習。期復淳樸舊俗。斷不可仍復因循。徒尚虛文也。  

○又諭、昨據御史史祐條奏、請嚴行甄別捐班及各項學習人員一摺。已明降諭旨飭令秉公考核。毋得市恩邀譽。自干咎戾。該部院堂官等若視為具文。一味優容見好。不復加之澄汰。固屬甘蹈愆尤。儻經此次嚴飭。遂有意從苛。將學習行走人員、不辨賢愚優劣。於期滿後率多咨駁。恐亦不免屈抑人材。若俟帶領引見時專候朕裁。該員等平日賢否勤惰。既難一望而知。且其才具堪以造就與否。亦不能盡以貌取。嗣後捐班及各項學習行走人員。如果堪以奏留者。於報滿時、著該堂官等出具切實考語。帶領引見。不得僅以留心部務行走勤慎虛詞、含混搪塞。若才具平庸。隨時甄別奏駁。亦可不必專候期滿。庶免壅滯而收實益。  

○己未。上御勤政殿聽政。  

○諭內閣、鑲黃旗滿洲都統奏、世管佐領和舒、事務生疏、清語平常、不能勝任、請將佐領圖記、派伊族中戶科給事中和精額署理等語。所奏甚是。都統副都統綜理一旗。自難比戶皆知。至佐領與所屬旗人較近。其中賢否易於稽察。若佐領不能辦事。安能將該管旗人訓導。和舒所管佐領圖記、即照所奏、著給事中和精額署理。和舒著充當旗差。嗣後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等、於所管佐領內、儻有此等人員。俱照此辦理。  

○又諭、長麟戴衢亨奏、查明堰盱堤壩各工籌畫辦理、又酌分工程緩急先後核計經費各摺。並將所繪高堰堤工圖樣進呈。朕詳加披閱。高堰堤工、為淮揚一帶保障。關係非輕。今石工既因風浪掣卸。不足深恃。惟有加筑後戧土坡。以資抵禦。摺內所論甚是。惟原估過於加寬。需費較多。現在長麟戴衢亨等復加酌議。擬加寬頂二三四丈以資防守。著即照所奏辦理。其智禮二壩、既據勘明壩身過卑。恐啟放清水時漫無收束。不得不加高壩底。使有節制。自系實在情形。著即照摺內所定加高四尺之數辦理。仍於其上略為封土。隨時酌量宣洩。並須得守且守。勿致下游頻遭淹浸為要。其仁信二壩。著從緩辦理。南河應辦各工。固皆緊要。然其勢不能同時並舉。長麟戴衢亨摺內所敘。除將揚屬堤工卑薄較甚之處、先於本年伏秋大汛前趕辦外。其餘分別緊要次要。自本年霜降後、以至十四十五兩年霜降後、次第興辦。其區分甚為得宜。著該督等督率工員、認真經理。  

○刑部奏審明蔑倫一犯照律定擬一摺。得旨、此案強六罔顧翁媳名分。持刀逼子婦成奸。實屬亂倫傷化。應即照擬處斬。但思向來朝審處決重囚。總在冬至十日以前。現在距夏至北郊大祀不過五日。自應暫予緩刑。所有強六一犯。著俟至閏五月初三日。再行處決奏聞。並著刑部嗣後將在京立決人犯。如將屆夏至日期。可仿照冬至之例、或在夏至五六日以前。奏請辦理。酌議章程具奏。尋議、請嗣後夏至以前五日後三日為限。一切立決人犯。俱停止行刑。從之。  

○命嗣後吏兵二部議處罪案。除私罪不准查抵外。如有實系公罪。經特旨交議者。其應否准抵之處。於摺內聲明。請旨裁奪。  

○浙江巡撫阮元奏、攻擊盜船受傷殺賊、並捕盜出力人員。署參將朱天奇、下部議敘。擢千總謝榮耀、為守備。  

○以太僕寺卿哈魯堪、為大理寺卿。  

○庚申。諭內閣、據御史孔昭虍□□奏、請修先賢祠廟以崇祀典一摺。山東曲阜縣、建有復聖顏子專廟。久膺崇祀。今祠宇日就敧頹。自應亟加修葺。整復舊觀。因思闕里至聖孔子廟。宮牆在望。典極崇隆。自雍正年閒估修以後。迄今歷有歲時。恐垣墉棟宇閒有滲圯之處。亦宜速為繕治。以肅觀瞻。著山東巡撫吉綸、即親往敬謹閱勘。一併核實確估。奏明動項興修。用副朕崇儒重道至意。  

○辛酉。上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戶部議准、江西巡撫金光悌疏報、南昌、鉛山、二縣、開墾田八十畝有奇。照例升科。從之。  

○以夏至祭地於方澤。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壬戌。諭內閣、御史徐寅亮奏請興辦高堰碎石坦坡一摺。所奏詞語失當。殊屬非是。已於摺內批示矣。高堰堤工。為淮揚一帶保障。碎石坦坡之制。所以擁護堤根。使風濤不致汕刷。其法誠善。朕素所深知。惟工費浩繁。辦理曠日持久。前年曾諭令鐵保等試辦。旋據奏明中止。本年特命長麟戴衢亨前往南河勘辦各要工。適吳璥又以此事應辦為奏。當經諭令長麟戴衢亨於赴高堰時一併查勘。前日據伊等奏稱、坦坡護堤得力、即如前年所拋碎石各處、現在均未塌損、惟工段綿長、為期需七八年、其費需數百萬、祇可從緩議辦、至該處石工難恃、現擬先行加筑後戧土坡以資抵禦、俟將來各工完竣再請興辦等語。南河工段繁多。勢難同時並舉。現在如培築徐揚各屬大堤。修復十八里屯閘座。改建王營減壩。添築雲梯關外長堤。以及加築高堰土戧。添築智禮壩基。均經酌議分年辦理。其坦坡工程。自不得不暫時從緩。亦非竟置不辦。朕之注竟於淮揚一帶生靈、以及運道民田籌畫周備者。實無時不往來於心。欲與斯民共臻樂利。而敷施自有次序。必須逐漸經理。至於利害所系。又何嘗不思深慮遠、縈念旰宵耶。今該御史並不知詳細原委。但聞有人奏議及此。因即具摺奏陳。作為已之建白。而摺內連篇累牘。故作危詞。意圖聳人觀聽。殊不知如該御史摺內之語。朕與中外臣工皆所慮及。但不忍出於口筆於摺耳。試思朕若不慮及此。則此次又何必命長麟戴衢亨前往南河、查辦各工、熟籌興辦耶。徐寅亮信口敷陳。罔知忌諱。著傳旨申飭。至其摺內所稱清河縣界內老子山即有碎石可采、不必遠涉皖省澗溪等山購辦等語。該處果有碎石可采。將來辦工時自應就近採辦。已命鐵保等確切詳查。於興工時核實辦理。該御史言苟足聽。朕亦未嘗不加採擇也。  

○考試進士出身滿漢二品以下京堂各官於上書房。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新城縣民周順妻李氏。  

○癸亥。諭內閣、前因皇長孫誕育。在廷王大臣呈遞如意。特降旨嗣後凡遇皇子皇孫誕生。俱無庸呈遞。近來外省將軍督撫以及學政藩臬兩司總兵等、因誕育皇長孫。俱紛紛具摺陳賀。未免漫無區別。將軍督撫、分位與內廷卿貳相埒。抒誠展慶。體制攸宜。若藩臬總兵及學政中之品秩較小者。均可無庸呈遞賀摺。從前四阿哥、系朕登極後皇后誕生之子。此次皇長孫、又系朕初慶抱孫。內外王大臣相率奏賀。尚屬理所當然。至嗣後慶育蕃昌。正未有艾。每遇誕生皇子皇孫。不特外省將軍督撫不准陳賀。即內廷王公大臣亦不必申賀也。將此通諭知之。  

○以科爾沁貝子鄂勒哲依圖、為理藩院額外侍郎。  

○甲子。夏至。祭地於方澤。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乙丑。以故輔國將軍亮源子恆貴、襲奉國將軍。  

○調山東按察使朱棟、為甘肅按察使。以鴻臚寺卿百齡、為山東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