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2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九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

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十八年。癸酉。五月。丁卯朔。諭內閣、總理工程處。向派內務府大臣三人兼司其事。近改定新例。內廷大項工程。由總理工程處勘估。工竣核銷。報總理工程處存查。其承修者。仍系內務府大臣。於稽核之道。殊未周密。嗣後總理工程處三缺。著於滿洲大學士尚書內<⿱閒>派一員。滿洲六部侍郎內<⿱閒>派一員。內務府大臣內<⿱閒>派一員。各帶所屬司員、承委勘辦。自派出之日為始。一年期滿。至五月初一日。奏請<⿱閒>員更換本年總理工程處。大學士尚書內著派勒保。侍郎內著派常福。內務府大臣內著派蘇楞額。  

○諭軍機大臣等、百齡等奏、遵上□日議覆移建山盱仁義禮三壩一摺。山盱仁義禮三壩。近年疊經啟放。跌塘過深。計有三四丈不等。勢難修復。自不能不議改建。蔣家壩地勢高亢。逼近山根。土性堅實。壩基可期穩固。新挑引河。仍可歸舊壩引河宣洩。於該處民居亦無妨礙。著即照所請改建。本年先將義壩趕建石壩一座。挑挖引河一道。並將仁壩地基。先行盤做草壩。挑出引河。以備宣洩盛漲。所有趕做壩工。務須於大汛前一律辦竣。引河尤須挑挖寬深。俾水勢無旁溢之慮。如本年節宣得力。則三壩分年遞修可以永資保障。至舊壩既不開放。尤須填砌堅實。該處為歷年水勢所趨。經行已熟。且外有數丈深塘。根腳不固。必須夯硪結實。使與石堤聯為一體。大汛時尤須多派弁兵、不分晝夜住宿防護。勿稍疏懈。是為至要。將此諭令知之。  

○戊辰。刑部奏、審明諾木圖爭繼一案。得上□日、此案塔什納之妾孀婦馮氏、情願將族侄孫忠恰布、繼與伊已故子博平為嗣。倫序相當。定例祇敘昭穆。不計年齒。乃諾木圖再三呈控。自欲繼與博平之祖為嗣。其意希圖承襲世職。而不顧塔什納博平父子兩世絕嗣。實於情理有悖。諾木圖逞刁健訟。刑部議以革去護軍鞭責。交該旗管束。諾木圖若仍留京中。或再與馮氏忠恰布等尋釁。終不相安。諾木圖著革去護軍。同伊家屬全行移駐密雲。作為披甲當差。以懲刁頑而杜爭訟。  

○己巳。孝誠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詣山高水長祈雨壇拈香。  

○諭內閣、汪志伊等奏、審明私與洋盜書札招令投首之參革護游擊許廷進等、分別定擬一摺。海洋盜匪、皆內地奸民法所難宥。惟當擒捕治罪。以彰國典。其有窮蹙投首者。經該督撫奏明請上□日赦罪免死。原系法外之仁。前曾屢降諭上□日。不准帶兵之員私行招撫。許廷進以水師將領。捕盜是其專責。且曾任總兵大員。獲咎後棄瑕錄用。復賞戴花翎。擢至都司兼護游擊。乃不認真緝捕。私寫札諭。招致洋匪吳屬投首。並聽營書之詞。札內稱盜匪為兄。卑鄙無恥已極。汪志伊等、擬以杖一百流三千里。甚屬疏縱。不足蔽辜。許廷進、著在閩省枷號三個月。滿日責處三十板。發往黑龍江充當苦差。以示懲儆。  

○諭軍機大臣等、本年春夏之交。天氣熯旱。各處湖河水勢俱形缺耗。其邳宿運河以至韓莊八閘一帶。已屢降諭上□日。責令李亨特、會同江南督河諸臣。悉心籌畫。刻下頭二進幫船、已陸續行入東境。李亨特現駐韓莊。自必隨宜趲辦。至軍船過臨清以後。全藉汶水及漳衛諸河匯流入運。以資浮送。本年直隸、河南二省地方。亦多缺雨。恐漳衛來源不旺。北運河水勢不能充裕。重運行走濡滯。著李亨特、同興、各飭所屬。察看水勢情形。相機經理。並著同興親赴臨清一帶。遇有應行挖淺起剝各事宜。督率妥辦。務令軍船銜尾北來、行走順速、勿稍稽滯為要。將此諭令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濬縣民謝文耀女謝氏。  

○庚午。上詣黑龍潭祈雨。  

○命皇次子旻寧皇三子綿愷儀親王永璇分詣天神壇、地祇壇、太歲壇、祈雨。慶郡王永璘祭宣仁廟。  

○癸酉。諭內閣、據步軍統領衙門奏、宗室榮贊與護軍穆隆阿鬥毆、搬毀官廳槍架肆行辱罵一摺。著交宗人府會同刑部審訊定擬具奏。並據宗令綿課等奏、請將該族長等分別議處察議、總族長倫柱等自請議處各一摺。宗室生齒日繁。其中不安本分者。酗酒鬥毆。時有其事。在本人自應按律懲治。而該管之族長學長及宗人府王公等。不論事之重輕。紛紛具摺奏請處分。平時不加管束。有事但請處分。徒令群幹吏議。反長刁風。於教化毫無實效。著自此次為始。凡宗室人員獲有罪愆。該宗令及族長學長等。先無庸奏請交議。俟案經審明。如其人罪在流罪以上者。承審衙門於定擬具奏時。摺內將失於管束各員。按其輕重。分別議處察議具奏請上□日。著為令。  

○甲戌。以翰林院編修張鑒、為廣東鄉試正考官。蘇繹、為副考官。編修孔傳綸、為廣西鄉試正考官。戶部主事吳頤、為副考官。陝西道御史孫汶、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翰林院檢討李德立、為副考官。  

○以山西雁平道瑞麟、為福建按察使。  

○乙亥。上幸萬壽山。詣廣潤祠拈香。  

○諭內閣、衡齡奏、河東道瑺弼丁艱一缺。查有冀寧道訥福、在晉年久、明析鹽務、可否施恩調補等語。所奏甚屬非是。山西河東道、系請上□日<⿱閒>放之缺。該撫奏請在外揀調。已屬違例。且冀寧道系該省題缺。該撫請將訥福調補河東道。如蒙允准。則該省出有冀寧道一缺。又可揀員題升。其意顯為屬員開缺地步。更屬取巧。所奏不准行。衡齡仍著交部議處。  

○丙子。旌表守正捐軀四川巴縣民王棟妻郭氏。  

○丁丑。上詣宣仁廟凝和廟拈香。  

○還宮。  

○以祈雨社稷壇。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己卯。遣官祭關帝廟。  

○以左春坊左贊善瞿昂、為湖南鄉試正考官。翰林院檢討葉申萬、為副考官。編修廖鴻藻、為四川鄉試正考官。內閣中書萬啟畇、為副考官。  

○庚辰。上詣社稷壇祈雨。  

○幸圓明園。  

○諭內閣、向來恭祀壇廟。甬道上有鋪設棕薦之例。朕前經降上□日、令止於降輿處鋪方棕薦。余俱無庸鋪設。久經一體遵行。本日朕親詣社稷壇行禮。鑾儀衛鋪設棕薦。自太和門階下起。直至西闕門止。經朕查詢。和世泰覆奏、系照太常寺來文鋪設、並稱仿照嘉慶五年舊規辦理等語。太常寺所進儀注。載明在金水橋南降輿。鑾儀衛應於橋南鋪方棕薦。乃於太和門階下鋪設。已屬錯誤。若雲仿照五年舊式。則五年在未經奉上□日之前。仍係由乘輿處直鋪至壇內。此次由太和門鋪至闕門。新上□日不遵。舊例又缺。究竟遵何條例。此事全系鑾儀衛辦理舛錯。與太常寺無涉。著將鑾儀衛承辦之員、並該堂官、交部分別議處察議。  

○賑山東東平、東阿、壽張、菏澤、鄆城濮、范觀城、朝城、茌平、博平、莘、邱、十三州縣、本年被旱災民。並緩徵新舊額賦。及濟陽、平原、德、汶上、陽穀、聊城、堂邑、清平、冠、高唐、恩、臨清、夏津、武城、館陶、十五州縣、德州、濟寧、東昌、臨清、四衛、東平所、新舊額賦。  

○辛巳。上幸靜明園。詣龍神廟拈香。  

○壬午。諭內閣、御史黃鳴傑奏稱、祭祀齋戒期內、官民一體禁止演戲、如遇祈雨未經報祀之先、官員亦均不得演戲、並請嚴禁職官邀請善會各等語。齋戒期內不准設筵演戲。例有明禁。如有違例演唱者。該御史確有見聞。即當指名參劾。何必隱躍其詞。若因雨澤偶稽。將官民一切洗腆稱觴之事。概行禁止。國家向無此科條。殊可不必。嗣後齋戒期內禁令。仍照舊例行。至職官邀請善會。褻體曠官。有乖職守。著永行飭禁。  

○又諭、馬慧裕等奏、沿習天主教、限外改悔呈首可否邀免治罪一摺。據稱湖北京山縣民劉義等九名、呈明伊等自祖父相沿習天主教、今因編查保甲傳誦示諭、俱投案首、具結改悔、但在一年限外、該犯等系遠鄉農民、未能早知例禁、致逾定限、其自行投首、畏法輸誠、較事發到官改悔者、似更真切、可否免其治罪等語。此案劉義等、畏法自首。雖在一年限外。然較之拏獲到官始行改悔者。情節不同。刑部原定傳習天主教治罪條例內載、能於一年限內改悔出教者免罪。已過定限到官後始行悔悟者。減為杖徒。並未將自首與被獲之處。顯示區別。例文本屬含混。所有此次投首之劉義等九人、均著施恩免罪。嗣後傳習天主教之人。於例限外拏獲後始行改悔者。仍當照例治罪。其有自行投首出教者。雖經逾限。概予免罪。著刑部再將例文分析詳明。通行各直省一體遵照辦理。  

○封未婚守志貝勒綿勤女為節義縣主。  

○癸未。諭軍機大臣等、百齡等奏、詳勘徐城等處工程趕辦以資保護一摺。據稱徐州護城石工、因河底漸高、愈形卑矮、一經風浪、危險異常、現估辦石工二千五百七十九丈、加砌二三四五層、並於石工外添築越堤二百六十丈、包砌碎石、共計用銀九萬八千餘兩、又清江浦汰黃堤外加築重堤、以資保衛、俱屬必不可緩之工等語。該二處臨黃土石各工。既據該督等、查明情形扼要。不能不趕緊興修。著即照所請辦理。該督等務督率工員認真修築。俾工堅料實。用資捍衛。惟是摺內聲稱、徐城東門一帶石工本高出城上。汰黃堤外灘面。現高於堤內民居街市幾及二丈。該二處形勢若此。甚屬危險。總緣河底日高。堤防亦隨之增長。以目下情形而論。加高培厚。亦系不得不然之勢。但似此逐歲加增。將來伊於胡底。該督等總當探本窮源。盡心講求。能使河底刷滌日深。則水由地中。一切堤堰倍臻鞏固。即修防之費。亦所省實多。較之隨處補苴。不啻事半功倍。現在重運已全數渡黃。即日將御黃壩堵閉。令黃流全勢東趨。兩岸固守堤防。正可收束水攻沙之益也。再糧艘渡黃後。循次經由邳宿一帶。計日即可趲出江境。本年東境湖河水勢本屬微弱。即日重運銜尾北來。該省閘河內外。亦不得不酌量情形。豫為瀦蓄。以資浮送。其江境邳宿一帶漕艘。但能行走無阻。即可無須東省接濟。總之南北河道。均歸利運。該督等惟當通盤籌畫。期於天庾正供。迅速抵通。不可稍分畛域也。將此諭令知之。  

○甲申。諭內閣、據御史張源長奏、邳宿運河工段、境隸江南、而上游資微湖灌注、向聞河水微弱之時、南河專司挑浚、以為上游不能暢注、東河專司蓄放、以為疏導不能深通、恐啟互相推諉之漸、應請專其責成等語。邳宿運河、系江南所管之地。若令東河越境挑浚。則地方非其所轄。一切呼應不靈。前經議定章程。將挑浚事宜仍歸南河。其蓄放事宜歸之東河。兩省本無所庸其推諉。本年該處糧艘行走濡滯。係由微山湖蓄水短絀。不敷鋪放。咎在東河。此時亦毋庸輕議更張。嗣後惟在該督撫河督等、各勤其職。東省蓄放湖水。遵照定製。毋稍欠缺。江省挑工。悉照奏定尺寸。毋稍偷減。事有分任。即所以專其責成。該御史所奏毋庸議。  

○又諭、先福奏請留升任守備以資差緝一摺。江西撫州營千總蘇兆熊、前因節次緝獲匪犯。加恩以守備用。茲既選升廣東韶州鎮右營守備。即應令其領劄前赴瓣任。乃先福違例奏請將蘇兆熊留於江西省題補。摺內稱近年匪徒斂跡、比戶輯寧、實屬緝捕著有成效等語。竟似蘇兆熊一人將江省盜賊緝獲淨盡者。任情夸美。不自知其言之失實。況部選將備。各有定例。若外省請留之例一開。紛紛援照。殊於銓法有礙。所奏不准行。  

○又諭、松寧奏查明宗室弼興、酗酒謾罵實在情形一摺。弼興前因醉後滋事。發往吉林交該將軍管束。乃不知悛改。本年四月閒、復因酒醉闖入將軍衙門。將將軍指名辱罵。官署乃國家建設公所。觀瞻攸屬。將軍由朕特<⿱閒>。為該省官兵統領。職分優崇。今弼興酗酒無忌。肆行謾罵。實屬目無法紀。不可不嚴加懲創。著喜明等將弼興重責三十板。並當堂曉諭。以此次責處尚系從輕辦理。嗣後務當痛加改悔。毋再滋生事端。責處後嚴行圈禁。並著喜明等留心稽察。如弼興三年內安分改過。年滿時、該將軍等照例奏聞。儻仍怙惡不悛。另有不法情事。即據實參奏。從重治罪。  

○乙酉。諭軍機大臣等。李亨特奏、南糧二進幫船全入東境、並湖河水勢情形一摺。南糧二進幫船已全入東境。其三進幫船現已全數渡黃。銜尾北來。東省湖河水勢短絀。若於閘河內外前後壅擠。辦理必致棘手。李亨特摺內稱時已仲夏。定可甘霖渥霈。增益水源。天貺不可豫期。總當先盡人事。以期有備無患。其所稱設法料理。不可俟臨渴掘井。該河督等刻下即應先期籌畫。豫為必不阻滯之計。如此後澍雨應時。固屬甚善。即河水長發稍遲。亦勿至臨事周章也。再微山蜀山等湖、均系東省有名水櫃。一切瀦蓄機宜。全賴講求有素。上年偶值秋雨短少。該河督並不別籌瀦蓄。致本年濟運不敷。今歲夏秋大雨時行。若各處泉源旺長。坡水充盈。則收蓄自能足額。然不可不以上年為鑑。該河督等此時即應將疏浚湖底、導引泉源各事宜。多方經畫。秋冬閒務將湖水收足尺寸。有盈無絀。毋致一誤再誤。勉之慎之。將此諭令知之。  

○旌表未婚守志內閣學士宗室果齊斯歡女。  

○丙戌。上御勤政殿聽政。  

○諭內閣、本日太常寺奏、夏至大祀地壇、前經奏上□日遣永璘視牲、遵即知照宗人府轉行知會、十九日慶郡王永璘、並未赴犧牲所視牲、特據實參奏。當令軍機大臣詢問慶郡王永璘因何遲誤。據稱因清文生疏、接到宗人府知會時、誤認為陪祀、是以未往視牲等語。永璘即清文生疏。伊府中官屬、豈無通曉清文之人。何至將視牲認作陪祀。殊屬疏玩。永璘著交宗人府嚴加議處。尋議上。得上□日、著實罰郡王俸一年。  

○以鑾儀衛鑾儀使英綬、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通政使司通政使賡泰、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前任泰寧鎮總兵官穆克登額、為光祿寺卿。  

○丁亥。上還宮。  

○諭內閣、劉鳳誥於黑龍江遣犯滋事之案。僅止隨同斌靜開導犯人。並無教供情事。仍著釋令回籍。其保三一犯。曾有向龐廷棟教令從輕供說之語。意在迎合將軍。著照所擬加枷號兩個月。再行釋回。  

○以夏至祭地於方澤。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戊子。賞直隸南宮縣捐貲助賑廩生齊如驤、舉人。一體會試。  

○己丑。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庚寅。夏至。祭地於方澤。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遣貝勒奕紹赴密雲縣白龍潭祈雨。  

○辛卯。命截留南漕稄米十萬石。分賑直隸、河南、山東、被旱災民。  

○壬辰。上幸萬壽山。  

○給河南祥符、陳留、禹、安陽、湯陰、臨漳、武安、內黃、汲、新鄉、輝、獲嘉、淇、延津、滑、浚、封邱、考城、原武、陽武、二十州縣、被旱災民一月口糧。  

○甲午。以盛京堂子神幪被竊。私造頂補。革前任盛京禮部侍郎花尚阿頂帶。將軍和寧、下部議處。  

○乙未。以甘霖疊降。命皇次子旻寧詣皇祇室行祀謝禮。  

○諭內閣、向來滿洲蒙古旗人俱應武鄉會試。後經停止。國家甄拔人材。文武並進。現在文場鄉會試。滿洲蒙古與漢人一體應考。按額取中。旗人尤應習武。武場亦當一律辦理。著軍機大臣會同兵部詳查舊例。妥議章程具奏。  

○旌表守正被戕河南新蔡縣民周松妻王氏。  

○戶部議准、廣東巡撫韓崶疏報、遂溪、合浦、恩平、三縣、開墾荒埔二十五頃七十三畝。照例升科。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