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睿皇帝實錄/卷37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七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四年。己未。春。正月。庚申朔。上詣奉先殿行禮。
○詣堂子行禮。
○遣官祭太廟後殿。
○上奉太上皇帝御乾清宮。率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蒙古王、公、額駙、台吉、及外藩使臣、行慶賀禮。禮成。上御太和殿受朝。作樂宣表如儀。
○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侍太上皇帝御乾清宮。賜皇子親藩等宴。
○加賑江蘇豐、沛、銅山、邳、宿遷、安東、海、沭陽、八州縣衛、被水災民。及兩淮板浦、中正、臨興、三場、被水灶戶。
○貸安徽亳、蒙城、太和、懷遠、鳳陽、五河、盱眙七州縣衛、被水災民口糧。
○賑山東曹、單、城武、濟寧、金鄉、魚臺、嘉祥、鄒、滕、嶧、十州縣、及臨清、濟寧、二衛、被水災民。並貸口糧有差。
○辛酉。太上皇帝聖躬不豫。上侍疾養心殿。籲天虔禱。問視彌謹。向夕大漸。
○壬戌。辰刻。太上皇帝崩。上至御榻前。捧足大慟。擗踴呼號。仆地良久。視小斂畢。先趨乾清宮。於西丹墀下跪迎大行太上皇帝吉轝。敬奉乾清宮西次閒。上翦發成服。皇貴妃及妃嬪以下俱翦發成服。申刻。大行太上皇帝大斂。上痛哭失聲。擗踴無數。既斂。奉安梓宮於乾清宮正中。陳奠設幕。自親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晉以下、侍衛妻以上、及包衣佐領等男婦、俱成服。在京之蒙古王公台吉、暨外藩使臣、亦俱成服。各按位次齊集舉哀。上哀慟深至。自旦至晡。哭不停聲。竟日水漿不入口。王大臣等伏地環跪。懇上節哀。上悲痛不能自已。左右皆弗忍仰視。
○遣官告祭奉先殿。
○上以上書房為倚廬。席地寢苫。每日朝夕、詣梓宮前、上香二次。供膳三次。自是夕、至啟奠以前。有常禮。器必盡哀。
○諭內閣、予以薄德。寅紹丕基。自丙辰初元。皇父太上皇帝親授大寶。夙夜兢兢。深以不克負荷是懼。仰賴天祖垂佑。我皇父康強純固。訓政彌勤。予日侍聖顏。時聆恩誨。事事得有稟承。每歲掖輦巡方。萬眾歡欣。同殷瞻就。予問安視膳之下。竊幸皇父精神矍鑠。不減平時。愛日寸忱。於馬稍慰。昨以庚申年恭值皇父九旬萬壽。予躬率王公大臣等、臚誠籲請舉行慶典。欣荷慈俞。率土敷天。同伸舞蹈。敬念皇父年躋上壽。諸福備膺。五世一堂。即日可見來孫之喜。凡子臣頌禱無已之詞。皆我皇父德福兼隆之實。予祈天祝嘏。來日方長。慶幸之餘。惟知一則以喜。實不忍言一則以懼也。皇父壽履康寧。得天獨厚。自強不息。閱數十年如一日。自上年冬臘。偶感風寒。調愈後。氣體雖遜於前。然猶日親訓政。未嘗稍輟。歲前蒙古王公、及外國使臣等、瞻覲聖顏。欽承溫諭、無不頂祝期頤。正旦。御乾清宮。予躬率王公文武大臣等、行慶賀禮。方冀入春以後。漸可復元。詎期我皇父忽焉奄棄臣民。於正月初三日辰時。龍馭上賓。搶地呼天。椎心泣血。深恩罔極。欲報無由。敬思皇父御宇六十年來。厚澤深仁。淪浹肌髓。凡有血氣。莫不尊親。自必如喪考妣。予受恩嗣統。當茲大故。創鉅痛深。哀感之外。尚復何言。惟念皇父付畀至重。凡所以勉紹前猷。仰承先志者。實藐躬之責。繼自今欲再聆慈訓。豈可復得。煢煢在疚。祗懼日深。尚賴內外文武大臣工。共矢公忠。敬襄郅治。弼亮予躬。即以上報皇父恩遇。其軍營總統諸將等、亦當仰體皇父簡拔委任之恩。訓誡督責之意。振作自新。迅掃餘孽。上慰在天之靈。尚屬天良不昧。勉之。至一切喪儀。著派睿親王淳穎、成親王永瑆、儀郡王永璇、大學士和紳、王傑、尚書福長安、德明、慶桂、署尚書董誥、尚書彭元瑞、總管內務府大臣緼布、盛住、總理。其詳稽舊典。悉心酌議。隨時具奏施行。將此通諭中外知之。
○又諭、予受皇考付託之重。夙夜兢兢。今猝遭大故。龍馭上賓。搶地呼天。五中摧裂。敬惟皇考大御六十年來。教養萬國臣民。旰食宵衣。備極勞瘁。此予所親知親見者。是以薄海內外。共享昇平之福。貽及子孫。追惟鞠育深恩。末由仰報萬一、其服制一節。欽奉皇考遺詔。持服二十七日而除。但予自沖齡以來。荷蒙皇考教誨生成。於諸弟兄中鍾愛期望。回逾常格。自親授大寶後。孜孜訓政。又逾三載。高厚深仁。昊天罔極。實非自古帝王柩前即位者可比。雖欽奉皇考遺詔。以日易月。予心實有所不忍。即持服百日。亦屬日月易盡。而哀慕無窮。自當恪遵古制。敬行三年之喪。庶幾稍盡思慕之忱。至於郊廟祭祀大典。自不應因大喪而稍略其禮。其應如何遣官恭代。及親詣行禮之處。著諸王大學士等、查照向例。集議以聞。所有天下臣民應持服制。仍照定例舉行。
○又諭、自古帝王功德顯著。必有隆稱懿號。昭垂萬世。典至鉅也。我皇考大行太上皇帝御極六十年。授璽藐躬。猶復日勤訓政。提命諄殷。方冀日侍慈顏。期頤稱慶。詎意聖躬偶有不豫。龍馭升遐。予摧裂五中。攀號莫逮。深懼無以顯揚皇考崇功駿烈。以副天下臣民之望。欽惟皇考撫御萬邦。法天行健。德化翔洽。六合大同。蕩蕩巍巍。莫名盛美。凡遇郊廟大祀。必親必敬。昭格精誠。崇奉皇祖妣孝聖憲皇后四十二年。大孝彌隆。尊養備至。綜攬萬幾。朝乾夕惕。愛民勤政。愷澤覃敷。普免天下錢糧者五。漕糧者三。積欠者再。諮詢暘雨。宵旰殷懷。偶遇水旱偏災。蠲貸兼施。以及築塘捍海。底績河防。從不稍惜經費。為保衛生民之計。所發帑金不下億萬萬。至於獨運乾綱。整飭吏治。披覽章奏。引對臣工。董戒激揚。共知廉法。禮勛舊而敦宗族。廣登進而育人才。征討不庭。則平定準部回部。闢地二萬餘里。土爾扈特舉部內附。征剿大小金川。擒渠獻馘。地列職方。余若緬甸、安南、廓爾喀、僻在荒服。戈鋋所指。獻贐投誠。其台灣等處、偶作不靖。莫不立即殲除。此十全紀績。武功之極於無外也。而且聖哲多能。聰明天縱。文闡六經之奧旨。詩開百代之正宗。鉅制鴻篇。以及幾余遊覽。莫不原本經訓。繫念民生。聖制詩文全集之富。尤為度越百家。又開四庫以網羅載藉。刊石經以嘉惠士林。集石鼓之遺文。復辟雍之古制。精研六律。纂輯群編。此聖學淵深。文德之昭於千古也。凡茲功德之隆。宜備尊親之典。夫以我皇孝丕承祖烈。光大前猷。拓土開疆。聲教暨訖。繼統緒則為守成。論功業則兼開創。自宜崇稱祖號。以副鴻名。惟是聖德謙沖。曾同軍機大臣等、共承面諭、萬年之後。當以稱宗為是。予雖欲極意尊崇。不敢上違遺訓。惟至德難名。究非臣下所能擬議。謹按諡法肇紀立極曰高。我皇考聖神文武。式廓鴻基。敬上廟號曰高宗。為百世不祧之廟。其應擬尊諡徽稱。著大學士九卿等、敬稽典禮以聞。用副子尊崇謨烈。孺慕顯揚至意。
○又諭、雍正十三年。皇祖考世宗憲皇帝龍馭上賓。其時各省督撫提鎮及藩臬等、多有陳請叩謁梓宮者。曾經皇考降旨停止。今遭大行太上皇帝大事。除直隸總督。提督。鹽政。距京較近。自應來京恭謁梓宮。總兵藩臬以下。俱不必來京。致曠職守。其各省將軍、督、撫、副都統、提、鎮、城守尉、並盛京侍郎、奉天府尹、及西北兩路將軍大臣、並鹽政、織造、關差等。均著遵照前例。不必來京。惟當實心任事。仰副皇考之委任。不在儀節虛文也。將此通諭知之。
○又諭、朕受皇考深恩。紹承大統。日侍聖顏。敬聆訓諭、綜理庶政。洵為曠古罕覯之盛事。方冀再加數年。侍奉聖體。得以長聆訓誨。詎意皇考於本日龍馭上賓。朕五內摧裂。哀慟迫深。嗣後一切政務。悉應仰體皇考聖意。朕兄弟中。惟儀郡王居長。著加恩晉封親王。貝勒永璘、系皇考之皇幼子。綿億、系五皇兄之長子。五皇兄原系親王。薨逝後。皇考將綿億遞減二等、襲封貝勒。茲均著加恩晉封郡王。綿億派往東陵。悉心辦事。儀親王長子綿志、成親王長子綿勤、定親王綿恩長子奕紹、俱系親王長子。著加恩好照考封一等之例。均作為未入八分公。綿總、綿偲、系成親王庶出之子。均著照例封為輔國將軍。綿偲、著賞戴花翎。與奕純、並挑在乾清門行走。其餘已授職者。各供厥職。奕綸、奕紳、著陪伴二阿哥在上書房讀書。其餘年幼未授職者。均著在邸讀書。以示朕仰體皇考聖心。加恩本支之至意。
○又諭、上書房師傅。除總師傅劉墉、照舊行走外。其各師傅內。著陳萬全、達椿、萬承風、仍留上書房行走。余各回本衙門供職。
○命額駙科爾沁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在御前行走。
○召吏部尚書署安徽巡撫朱圭、來京供職。以布政使陳用敷、護理巡撫。按察使恩明、署布政使。
○癸亥。諭內閣、據王大臣奏稱、三年之喪。難以舉行。請依舊制。以二十七日除服一摺。所奏未能深悉予意。予受皇考鞠育深恩。昊天罔極。忽遭大故。泣血痛心。雖哀慕終身。尚難仰報慈恩於萬一、非以持服三年。遂為盡孝也。我皇考臨御六十年來。勤求治理。宵旰焦勞。及授璽藐躬。猶復孜孜訓政。內外咸沾德化。謨謀貽及子孫。予與天下臣民。同深感戴。服制一節。臣民等自宜欽遵舊例。若予則親承付託之重。渥蒙顧復之恩。以日易月之制。實不忍行。況三年之喪。達乎天子。載在禮經。輾轉思維。終以持服三年為允協。至於郊廟祀典。軍國政務。仍可於持服中舉行。兩不相妨。予意已定。諸王大臣等毋得再請。其如何舉行三年之喪。仍著詳稽典禮。確議具奏。
○又諭、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所有應行典禮。著該衙門查例具奏。
○又諭、據御前額駙等奏、請除服後再回游牧處等語。伊等身受皇考恩眷多年。今遭大故。懇請除服後再回游牧處。尚屬出於至誠。著照所請行。但念乾清門行走。及閒散蒙古王公台吉。內扎薩克較多。該處各有應辦事件。俟二十七日後。即著伊等各回游牧處。御前額駙等未回以前。均著照例當給廩餼。至年班朝覲之蒙古。回子。呼圖克圖喇嘛等、及各國使臣。向例俱於紫光閣筵宴一次。各有賞賚。今雖停止筵宴。所有伊等應得賞項。仍行照例賞給。以示朕仰體皇考敷施闓澤之至意。
○又諭、從前皇祖考世宗憲皇帝大事時。蒙古王公台吉等內有未出痘者。曾蒙皇考降旨。均未令來京。今伊等未經出痘者。仍著不必前來。又念現在游牧之蒙古王公台吉等、一聞皇考大事。自必星速來京。叩謁皇考梓宮。若令伊等俱來。既無以仰副皇考惠愛眾蒙古之聖意。且游牧處亦乏辦事之人。除年班已來之蒙古王公、額駙、台吉外。現在游牧處所之內扎薩克、喀爾喀、青海、杜爾伯特、烏梁海、土爾扈特、和碩特等、蒙古王、公、額駙、台吉、及回子伯克等。均不必前來。著該衙門迅即行文。令其遵照。
○諭軍機大臣等、我皇考臨御六十年。天威遠震。武功十全。凡出師征討。即荒徼部落。無不立奏蕩平。若內地亂民。如王倫、田五等、偶作不靖。不過數月之閒。即就殄滅。從未有經歷數年之久。糜餉至數千萬兩之多。而尚未蕆功者。總由帶兵大臣及將領等、全不以軍務為事。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寡廉鮮恥。營私肥橐。即如在京諳達、侍衛、章京等、遇有軍務。無不營求前往。其自軍營回京者。即平日窮乏之員。家計頓臻饒裕。往往託詞請假。並非實有祭祖省墓之事。不過以所蓄之資。回籍置產。此皆朕所深知。可見各路帶兵大員等有意稽延。皆蹈此藉端牟利之積弊。試思肥橐之資。皆婪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之百姓。小民脂膏有幾。豈能供無厭之求。此等教匪滋事。皆由地方官激成。即屢次奏報所擒戮者。皆朕之赤子。出於無奈為賊所脅者。若再加之朘削。勢必去而從賊。是原有之賊未平。轉驅民以益其黨。無怪乎賊匪日多。輾轉追捕。迄無蕆事之期也。自用兵以來。皇考焦勞軍務。寢膳靡寧。即大漸之前。猶頻問捷報、迨至彌留。並未別奉遺訓。仰窺聖意。自以國家付託有人。他無可諭、惟軍務未竣。不免深留遺憾。朕躬膺宗社之重。若軍務一日不竣。朕即一日負不考之疚。內而軍機大臣。外而領兵諸臣。同為不忠之輩。何以仰對皇考在天之靈。伊等即不顧惜身家。寧忍陷朕於不孝。自列於不忠耶。況國家經費有常。豈可任伊等虛糜坐耗。日復一日。何以為繼。又豈有加賦病民之理耶。近年皇考聖壽日高。諸事多從寬厚。凡軍營奏報、小有勝仗。即優加賞賜。其或貽誤軍務。亦不過革翎申飭。一有微勞。旋經賞復。雖屢次飭催。奉有革職治罪嚴旨。亦未懲辦一人。即如數年申。惟永保曾經交部治罪。逾年仍行釋放。其實各路縱賊竄逸者。何止永保一人。亦何止一次乎。且伊等每次奏報打仗情形。小有斬獲。即鋪敘戰功。縱有挫衄。亦皆粉飾其辭。並不據實陳奏、伊等之意。自以皇考高年。惟將吉祥之語入告。但軍務關係緊要。不容稍有隱飾。伊等節次奏報殺賊數千名至數百名不等、有何證驗。亦不過任意虛捏。若稍有失利。尤當據實奏明。以便指示機宜。似此掩敗為勝。豈不貽誤重事。軍營積弊。已非一日。朕綜理庶務。諸期核實。祇以時和年豐平賊安民為上瑞。而於軍旅之事。信賞必罰。尤不肯稍從假借。特此明白宣諭各路帶兵大小各員。均當滌慮洗心。力圖振奮。務於春令一律剿辦完竣。綏靖地方。若仍蹈欺飾怠玩故轍。再逾此次定限。惟按軍律從事。言出法隨。勿謂幼主可欺也。
○總理喪儀王大臣奏、大行太上皇帝喪儀儀注。未脫孝日期內。批本用藍筆。各部院奏章。俟十五日後再進。二十七日內奏疏文移。俱用藍印。報聞。
○總管內務府大臣奏、恭查會典。凡遇大喪儀。陵寢執事官員太監等停給孝服。仍素服。不摘冠纓。百日薙頭。今孝淑皇后梓宮。暫安靜安莊。所有應行之處。請旨遵行。得旨。靜安莊執事人等、俱著穿孝。
○調西安右翼副都統觀成、為左翼副都統。以頭等侍衛永鄂、為右翼副都統。
○命綿志、綿勤、奕紹、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甲子。諭內閣、昨據王大臣奏、三年之喪。難以舉行。請依舊制。以二十七日除服。朕因哀慕至情。萬不能已。業經降旨明白宣諭、憶朕仰承皇考鞠育顧復深恩。昊天罔極。今忽遭大故。龍馭上賓。自念並無纖毫報答。惟有持服三年。庶幾稍盡思慕之情於萬一、今王大臣等、復以大禮服制。著有定儀。皇考太上皇帝於皇祖升遐之日。系持服百日。請循舊制舉行。覽奏嗚咽。哀痛倍深。但諸臣以皇考持服日期。再三陳懇。朕亦何敢以孺慕私忱。有踰成典。不得已勉從所請。縞素百日。仍素服二十七個月。稍申哀悃。至三年內。凡遇郊廟大祀。百神群祀。及御門聽政。一切典禮服色。著王大臣查照成例。敬謹辦理。不必再行瀆奏。
○又諭、朕仰承皇考付託之重。兢兢業業。勤求治理。惟懼政事或有闕失。敬念皇祖皇考御極以後。俱頒詔旨求言。蓋以九州之大。臣民之眾。幾務至繁。兼聽則明。偏聽則蔽。若僅一二人之言。即使出於至公。亦不能周知天下之務。況未必盡公也。粵稽二典。分設九官十二牧。博採疇咨。共襄郅治。是以聖德如皇祖皇考。踐阼之初。即以求言為急務。矧朕德薄。何敢不虛懷延訪。聽受讜言。特此通行曉諭、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責者。於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封章密奏、俾民隱得以上聞。庶事不致失理。諸臣務須宅心虛公。將用人行政。興利除弊。有裨實政者。各抒誠悃。據實敷陳。佐朕不逮。用副集思廣益至意。
○諭軍機大臣等、宜綿奏、截殺張漢潮一股情形。摺內稱我兵若分段防堵。則兵力不敷。惟於適中扼要之地。分駐重兵等語。既雲兵力不敷。何以又有重兵分駐。措詞自相予盾。可見伊等捏詞虛報、並不親身督辦。僅派鎮將等堵剿。率照所稟奏報塞責。伊等擁兵自衛。安心度歲。甚至飲酒宴樂。置軍事於不問。此等積弊。朕所深知。豈能終始掩蓋。且兵力不敷之故。皆由伊等平日漫不經心。並未認真查核。以致鎮將等坐冒空糧。虛糜廩給。即鄉勇亦恐有名無實。不過為濫銷軍需地步。著傳旨嚴行申余。至南路賊匪李樹、樊人傑等、各股。在太平境內往來焚掠。雖經柯藩等截殺。尚在紫溪河屯紮。逼近陝境西鄉。宜綿已咨秦承恩、王文雄、慶溥等、分投防剿。恆瑞、亦自漢中移師在西南防堵。伊等即不能入川剿捕。一鼓殲擒。務當於交界處所。實力堵截。勿令一名闌入陝境。庶不致蔓延滋擾。若稍有疏縱。必將伊等從重治罪。至張漢潮一股賊眾。本屬無多。明亮等並不奮力兜剿。任聽由川入陝。復由陝竄豫。幸有倭什布帶兵在彼堵剿。截回陝境。明亮等惟事往來尾追。實屬無能。著傳旨嚴行申飭。此時若不趁賊匪力分勢蹙之時。上緊夾擊。迅縛渠魁。昨降諭旨甚明。必按軍法從事。毋貽後悔。
○命喀爾喀親王齊巴克扎布、駐劄庫倫。協同辦事。
○命烏嚕木齊都統書麟、來京。男候蕳用以科布多參贊大臣富俊、為烏嚕木齊都統。調喀什噶爾幫辦大臣策拔克、為科布多參贊大臣。賞已革將軍恆秀、三等侍衛。為喀什噶爾幫辦大臣。
○乙丑。諭內閣、皇考龍馭上賓。普天哀痛。所有己未、庚申、文武鄉會試思科。著停止舉行。
○轉吏部右侍郎鐵保、為左侍郎。調兵部右侍郎台費蔭、為吏部右侍郎。轉戶部右侍郎傅森、為左侍郎。調工部右侍郎那彥成、為戶部右侍郎。以鑾儀衛鑾儀使布彥達賚、為兵部左侍郎。上駟院卿豐紳濟倫、為兵部右侍郎。內務府大臣盛住、為工部右侍郎。
○實授台布、為廣西巡撫。
○調正紅旗漢軍都統德明、為鑲黃旗漢軍都統。以榮郡王綿億、為正紅旗漢軍都統。科布多參贊大臣策拔克、為正黃旗滿洲副都統。調正黃旗蒙古副都統那彥成、為鑲白旗滿洲副都統。以參領恭阿拉、為正黃旗蒙古副都統。頭等侍衛富成、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頭等侍衛果勒敏色、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
○丙寅。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孝淑皇后殯宮月祭。遣官行禮。
○諭軍機大臣等、張漢潮一股賊匪。經明亮等剿捕多日。何以又任分股奔竄。迄未能擒獲首逆。似此跟蹤追剿。使賊匪往來自如。何日始能剿盡。明亮等、實屬喪盡天良。即恆瑞等摺內所稱。於萊面內暗攙信石。誘賊掠食毒斃者。能有幾何。亦非正辦。自當設法布置。四面兜截。為一鼓殲擒之計。現在宜綿、秦承恩、已分派官兵。四路協剿。明亮、興肇、務須趁賊匪窮竄之時。會同合擊。速擒賊首。至四川太平境內各股賊匪。現在西鄉一帶出沒滋擾。王文雄、恆瑞、分別擊剿。宜綿、秦承恩、亦在彼督率防堵。尤應同心協力。相機迎剿。即不能入川剿捕。務於交界處所。實力堵御。總之賊匪一日不平。良民一日不安。須奮發忠誠。仰慰在天之靈。其共勉之。將此傳諭知之。
○禮部奏、向例詔書頒發朝鮮國。欽派正使副使各一員齎往。若彼國使臣在京。即交使臣齎回。今朝鮮暹羅二國使臣俱在京。伏思大行太上皇帝龍馭上賓。普天哀痛。朝鮮國較之諸外藩。歸命最先。受恩尤重。應請遣官頒發。以符體制。至暹羅國。即交彼國使臣齎回。其安南、緬甸、等國。應交各省督撫轉發。奏入。以散秩大臣張承勛、為頒詔朝鮮國正使。內閣學士恆傑、為副使。
○軍機大臣等奏請、新封郡王永璘封號。得旨。著封為惠郡王。
○丁卯。享太廟。遣莊親王綿課。恭代行禮。
○遣官祭太廟後殿。
○遣官祭太歲之神。
○諭內閣、各部院衙門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撫藩臬。凡有奏事之責者。及軍營帶兵大臣等、嗣後陳奏事件。俱應直達朕前。俱不許另有副封關會軍機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將所奏之事。豫先告知軍機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門奏章呈遞後。朕可即行召見。面為商酌。各交該衙門辦理。不關軍機大臣指示也。何得豫行宣露。致啟通同扶飾之弊耶。將此通諭知之。各宜凜遵。
○命改惠郡王永璘封號為慶郡王。
○革大學士和珅、戶部尚書福長安職。下獄治罪。
○命成親王永瑆、前任大學士署刑部尚書董誥、兵部尚書慶桂、在軍機處行走。戶部侍郎那彥成、戴衢亨、仍留軍機處。戶部尚書沈初年老。無庸在軍機處行走。
○命儀親王永璇、總理吏部。成親王永瑆、總理戶部。兼三庫。調兵部尚書慶桂、為刑部尚書。以工部右侍郎盛住、兼署工部尚書。睿親王淳穎、管理理藩院。定親王綿恩、管理步軍統領。調戶部左侍郎傅森、為刑部侍郎。以戶部右侍郎那彥成、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兵部左侍郎布彥達賚、上駟院卿永來、為總管內務府大臣。
○以刑部尚書慶桂、為御前大臣。儀親王永璇、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貝勒綿懿、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兼鑲白旗滿洲都統。成親王永瑆、為鑲黃旗滿洲都統。禮部尚書德明、為鑲藍旗滿洲都統。定親王綿恩、為正白旗滿洲都統。武備院鄉阿蘭保、為正紅旗護軍統領。乾清門行走喀喇沁公丹巴多爾濟、為鑲紅旗護軍統領。兵部左侍郎布彥達賚、管理鑾儀衛事。
○戊辰。諭軍機大臣等、勒保在川東剿賊多時。未能迅速蕆事。固有應得之咎。但伊剿捕狆苗。一手妥辦。著有勞績。入川後又將首逆王三槐擒獲。較之各路領兵大員。猶為彼善於此。此時若另簡總辦軍務之員。一時不得其人。勒保。著仍授總統之任。自惠齡以下。皆受其節制。庶事權畫一。責有攸歸。若伊等不能認真剿賊。或不聽勒保調遣。即當據實嚴參。以違軍制論。從前軍營帶兵各大員。皆以和珅為可恃。祇圖迎合鑽營。並不以軍事為重。虛報功級。坐冒空糧。其斃不一而足。今和珅業經革職拏交刑部。伊等失所依恃。向來掩飾虛捏之技已窮。惟當以國事為重。勉力蕆功。若再不力加悛改。奮發有為。督率將領等設法兜截。速擒各首逆。則軍律具在。斷不能為伊等屢次曲貸也。至明亮等所剿張漢潮一股。至今迄未擒獲。聞張漢潮一老病無能之賊。逃竄時薙去鬚髮。用椅台行。其衰憊可知。乃明亮等任其往來奔逸。日久稽誅。實屬無能已極。經朕此次飭諭、若再不知愧奮。設法兜擒。必按軍法嚴懲。凜之慎之。將此傳諭知之。
○又諭、宜綿在興安一帶防堵賊匪。伊系陝甘總督。封疆是其專責。乃從前賊前賊匪至境。任其越界奔竄。往來自如。不能實力堵截。每奏稱漢江水淺。竄賊得以偷渡。皆系藉詞捏飾。以掩其縱賊之咎。嗣後著責成宜綿。務須於陝省邊境一帶嚴密防堵。毋許竄匪一名闌入。若能於堵剿時將賊首拏獲。固屬甚善。即或不能擒拏首逆。總當以實力防堵。固守邊疆為要。將此傳諭知之。
○又諭、秦承恩在漢中一帶邊界堵御。並不能嚴密防範。任賊往來奔竄。即如張漢潮一股賊匪。係由漢中入陝。復由陝至豫。竟無兵勇阻截。該撫有封疆之責。咎實難辭。著傳諭秦承恩。督率兵勇。實力防禦。當以邊界為重。毋任賊匪越境奔竄。嗣後儻有賊匪闌入陝境之事。惟秦承恩是問。
○命伊犁將軍協辦大學士保寧、為大學士。刑部尚書慶桂、協辦大學士。為國史館總裁官。以烏嚕木齊都統書麟、為吏部尚書。駐藏大臣松筠、為戶部尚書。成親王永瑆、暫署。以鑲藍旗蒙古都統富銳、為兵部尚書。調兵部侍郎布彥達賚、為戶部侍郎。刑部侍郎英善、為兵部侍郎。
○命吏部侍郎鐵保、教習庶吉士。
○命睿親王淳穎、為御前大臣。慶郡王永璘、在內廷行走。以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綿佐、為正白旗漢軍都統。吏部尚書書麟、兼正紅旗漢軍都統。鑲紅旗漢軍副都統永玉、為正白旗護軍統領。
○以直隸天津鎮總兵官蘇寧阿、為甘肅提督。
○己巳。諭內閣、保寧現已補授大學士。向來新疆辦事將軍大臣簡任大學士後。自應入閣辦事。但伊犁將軍。任關緊要。一時未得其人。保寧、著暫留伊犁。仍當照常實心辦事。俟朕簡放有人。再降諭旨。更換來京。
○又諭、自二月初一日起。至朕百日內釋縞素止。所有各部院衙門應行引見人員。俱著於中正殿夾道門外豫備。在西廠內幄次帶領引見。
○以喀爾喀親王固倫額駙拉旺多爾濟、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
○以安徽布政使陳用敷、為巡撫。實授恩明、為布政使。
○庚午。諭內閣、和珅受大行太上皇考特恩。由侍衛洊擢至大學士。在軍機處行走多年。叨沐殊施。在廷諸臣無有其比。朕親承付託之重。茲猝遭皇考大故。苫塊之中。每思論語所云三年無改之義。如我皇考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實心實政。薄海內外。咸所聞知。方將垂示萬年。永為家法。何止三年無改。至皇考所簡用之重臣。朕斷不肯輕為更易。即有獲罪者。若稍有可原。猶未嘗不思保全。此實朕之本衷。自必仰蒙昭鑒。今和珅情罪重大。並經科道諸臣列款參奏、實有難以刻貸者。是以朕於恭頒遺誥日。即將和珅革職拏問。臚列罪狀。特諭眾知之。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又因腿疾。乘坐椅轎。台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並將出宮女子取為次妻。罔顧廉恥。年來剿辦川楚教匪。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蔽。以致軍務日久未竣。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事件。伊竟將部務一人把持。昨冬皇考聖躬不豫。批摺字畫。閒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竟另行擬旨。臘月閒。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眾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隻。殺傷二命。在青海肆行搶掠一案。和珅竟將原奏駁回。隱匿不辦。及皇考升遐後。朕諭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旨。令己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大學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憊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欺隱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讀。並保列卿貳。兼任學政。又軍機處記名人員。任意徹去。種種專擅。不可枚舉。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踰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不知是何居心。又所藏珠寶內。珍珠手串二百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伊所藏真寶石頂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至金銀數目。尚未抄畢。已有數百餘萬之多。似此貪黷營私。實從來罕見罕聞。以上各款。皆經王大臣等公同鞫訊。和珅俱供認不諱。和珅如此喪心昧良。目無君上。貽誤軍國重務。弄權舞弊。僭妄不法。而貪惏無厭。蠹國肥家。猶其罪之小者。實屬辜負皇考厚恩。設數年來。廷臣中有能及早參奏、必蒙聖斷。立寘重典。而竟無一人奏及者。內外諸臣。自以皇考聖壽日高。不敢煩勞聖心。實則畏懼和珅。箝口結舌。皆朕所深知。今和珅罪狀已著。其得罪我皇考之處。擢髮難數。亦百喙難辭。朕若置之不辦。何以仰對在天之靈。此不得已之苦衷。爾封疆大臣等以為何如。除交在京王公大臣會審定擬外。著通諭各督撫。將指出和珅各款。應如何議罪。並此外有何款跡。各行據實迅速覆奏。
○諭軍機大臣等、上年十二月十七日。奎舒所奏貴德循化眾番群集。搶掠達賴喇嘛商販牛隻等物。和珅率行私駁。今經查出。奎舒所見尚是。接奉此旨。即行帶領青海蒙古兵丁。曉諭番眾。果能知懼。將為首賊匪及掠去牛隻一併獻出。即將該解送之人。覿面曉諭、為首者即行正法。梟首示眾。其餘番眾。仍應妥為撫慰。亦可毋庸徹底根究。儻仍不知懼。肆行抗拒。必須調兵剿辦。亦應據實奏明。候朕降旨遵行。將此傳諭知之。
○以鑲藍旗滿洲副都統斌寧、為鑲黃旗漢軍都統。調鑲白旗蒙古副都統積拉堪、為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以內閣學士文寧、兼鑲白旗蒙古副都統。不入八分公綿志、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鑾儀衛鑾儀使阿迪斯、兼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調鑲紅旗漢軍副都統緼布、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起已革副都統扎郎阿、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以甘肅甘涼道福慶、為安徽按察使。
○辛未。祭祈谷壇。遣豫親王裕豐、恭代行禮。
○諭內閣、吳省欽條奏摺內。請將監禁賊首王三槐即行王法一條。何待爾言。前此未即辦理之故。欲俟川北首逆羅其清解到。一併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辦。豈有將此等首惡重犯釋放。令其招降同夥之理。至所稱候補知府李基。曉諳兵法。有手車火雷列卦圖。又舉人王曇。能作氣按掌。辟易多人。請加試看等語。殊屬大謬。前此特頒諭旨。廣開言路。吳省欽為風憲之長。於和珅福長安二人。並無一言舉劾。自系畏其聲勢。及將和珅福長安革職拏交刑部後。伊尚心存畏怯。緘默不言。茲見各科道等紛紛密封陳奏。伊任總憲。不能不以一奏塞責。而所言竟屬荒謬。試問伊所稱李基所著手車火雷列卦圖。較之本朝訓練之九進連環。孰為得用。其作氣按掌之語。即稗官野史所謂掌心雷者是也。系屬邪術。現當剿辦教匪之時。正當將妖言左道。痛絕根株。方嚴禁之不暇。豈可轉引而試驗。吳省欽身為台長。不知政體。惑於邪言。妄行瀆奏、與學習邪教者何異耶。吳省欽、著交部嚴加議處。
○諭軍機大臣等、有人條奏、近來洋盜充斥。皆由搶掠商船糧食。暗地勾通行戶。重價購米。得以久留。請一律禁止。並於海口陸路添設重兵等事。此種情節。沿海各地方諒所不免。但應如何設法辦理。朕難以懸斷。著傳諭凡有海疆將軍督撫等、各就該處地方海口情形。悉心確核。務使洋面日漸肅清。而於商民仍無妨礙。各抒所見。據實奏聞。候朕指示施行。其水師各營。作何訓練整頓之處。亦著一併詳議具奏。
○又諭、近聞京師步軍統領衙門及巡捕五營所管步甲兵丁。在和珅宅內供廝役者。竟有千餘名之多。實出情理之外。其兩翼步軍協尉。及司員筆帖式等官。亦有坐甲十數名。以致步甲之數日少。盜賊肆意夜行。殊屬不成事體。國家設立兵額。原資捕盜緝匪之用。豈可任大小營員冒食空糧。甚至將歸伍之兵。供私宅之役。無怪乎兵數日少。盜賊肆行也。京師輦轂之下。耳目甚近。營制廢弛。尚復如此。則此種情弊。各直省自所不免。著傳諭各該將軍督撫提鎮等、即秉公據實查明。如有似此情弊。各按照原設額數一律補足。不准冒食空糧。亦不許大小營員私役兵丁。以昭核實而靖地方。至養兵原以衛民。自應平昔勤加訓練。則調遣時庶可得力。近聞各省營務。如提鎮大員。一味養尊處櫌。全不習勞。將營務委之將備。而將備又復委之千把。因循玩愒。所謂訓練操防。全屬有名無實。又安用此兵制為耶。茲特明白示諭各該將軍督撫提鎮。務須力除前弊。嚴飭各屬。一體認真訓練。俾生疏恇怯之兵。技藝純熟。悉成勁旅。以備應用。儻經此次訓諭之後。不知悛改。仍蹈故轍。則不能逃罪。毋謂教之不豫也。
○又諭、張家口稅務監督和精額。前經饋送和珅銀兩。既經查出。著傳諭察哈爾副都統錦良。即行派員押解和精額來京候旨。
○以戶部侍郎戴衢亨、署吏部侍郎。禮部侍郎周興岱、署工部侍郎。
○命署國子監祭酒錢樾、仍在上書房行走。
○命翰林院檢討萬承風、提督廣東學政。
○以直隸三屯協副將哈豐阿、為天津鎮總兵官。
○壬申。諭內閣、本日伊江阿由驛遞到奏摺。有寄和珅書信。業經聞知大行太上皇帝龍馭上賓。信內惟諄勸和珅節哀辦事等語。而於朕遭罹大故。並無一字提及。即以常情而論。寄書唁問。自當以慰唁人子為重。今伊江阿於和珅則再三勸以節哀。而於朕躬僅照常具一請安之摺。轉將尋常地方事件陳奏、不知其是何居心。昨吳熊光一聞皇考升遐之信。即專摺瀝陳哀悃。敦勸朕躬。情詞真切。似此方合君臣之義。吳熊光系漢人。又祇系布政使。尚有良心。伊江阿身為滿州。現任巡撫。又系大學士永貴之子。且曾在軍機處行走。非不曉事者可比。乃竟如此心存膜視。轉於和珅慰問殷勤。可見伊江阿平日不知有皇考。今日復不知有朕。惟知有和珅一人。負恩味良。莫此為甚。伊江阿。著傳旨嚴行申飭。並交部嚴加議處。仍著明白回奏。
○領隊大臣惠齡等、以元日攻克麻壩寨。生擒逆首冉文儔。掃蕩賊巢情形入奏、諭軍機大臣等、川北賊首冉文儔。與羅其清同時起事。到處焚掠。擾害良民。實屬罪大惡極。羅其清、前已生縛解京。此次擒獲冉文儔。掃蕩賊巢。適當元日。仰荷上天垂眷。皇考默佑。嘉慰之餘。叩感不盡。冉文儔首級。著即於該首逆滋擾地方。每處傳示懸掛數日。俾受害良民。快心洩憾。而不逞之徒。亦共知警惕。冉文儔之子冉添受。著即行凌遲梟示。此時兵威已振。事機須利。尤當鼓勇直前。探明何路緊要。即向何路剿辦。以次肅清餘孽。綏靖地方。近來各路領兵大員。皆以專擒首逆為事。竟置余匪於不問。是以王三槐。羅其清。拏獲後。餘黨仍四出焚掠。未見郭清。今首逆冉文儔。又經擒獲。必當將各股竄匪一律剿盡。方為著有成效。又聞各路剿賊名為繞截。其實畏賊遠避。民閒有賊至兵無影。兵來賊沒蹤。可憐兵與賊。何日得相逢之謠。又聞賊來不見官兵面。賊去官兵才出現二語。此等積弊。已非一日。朕所深知。嗣後各路帶兵大員。務當痛加悛改。實心實力。奮勇立功。迅速蕆事。不得仍蹈故轍。致乾重譴。著傳諭各路軍營一體謹遵。
○以剿克麻壩寨賊巢擒獲首逆功。賞領隊大臣惠齡、副都統銜。德楞泰、頭等輕車都尉世職。副將銜參將穆克登布、總兵銜。參領希靈阿、巴圖魯名號。參領塔津保、防禦歡福、穆騰額、花翎。領催蘇沖阿等、藍翎。余升賞有差。
○癸酉。諭內閣、孫士毅之孫孫均、原系漢人入旗。且年尚穉弱。於散秩大臣差務。不能諳悉。著回本旗當閒散差使。不必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又諭、吏部議處左都御史吳省欽一摺。昨因吳省欽條奏摺內。語多不經。以伊平日學問而諭、尚不至如此迂誕。蓋伊自揣系和珅私人。且在學政任內。聲名甚屬平常。恐被人列款彈劾。故爾避重就輕。先為此荒謬之奏、藉得罷官回籍。遂其田園之樂。其居心取巧。大率不出乎此。但此系誅心之論。吳省欽劣跡既未敗露。朕亦不為已甚。姑免深究。即論其陳奏荒謬。已難勝台長之任。吳省欽、著即照部議革職回籍。
○禮部奏、大行太上皇帝梓宮奉移觀德殿。一月後。請上間一日親詣一次。二月後。閒二日親詣一次。百日後。閒數日親詣一次。得旨。百日後。閒三日親詣一次。
○甲戌。申禁呈進貢物。諭內閣、朕恭閱皇考硃筆。有嚴禁內外大臣呈進貢物諭旨二道。聖訓煌煌。垂誡至為明切。夫貢之為義。始於禹貢。原指任土作貢而言。並非崇尚珍奇。所謂不貴異物賤用物也。我皇考頒諭飭禁。至再至三。祇因和珅攬權納賄。凡遇外省督撫等呈進物件。准遞與否。必須先向和珅關白。伊即擅自准駁。明示有權。而督撫等所進貢物。在皇考不過賞收一二件。其餘盡入和珅私宅。是以我皇考雖屢經禁止。仍未杜絕。試思外省備辦玉銅瓷書畫插屏掛屏等件。豈皆出自己資。必下而取之州縣。而州縣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數。敲扑隨之。以閭閻有限之脂膏。供官吏無窮之朘削。民何以堪。況此等古玩。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真糞土之不若。而以奇貨視之可乎。國家百數十年來。昇平昌阜。財賦豐盈。內府所存陳設物件。充牣駢羅。現在幾於無可收貯之處。且所貢之物。斷不勝於大內所藏。即或較勝。朕視之直如糞土也。朕之所寶者。惟在時和年豐。民物康阜。得賢才以分理庶政。方為國家至寶耳。至應進土貢。原為日用所必需。如吉林黑龍江將軍每年所進貂皮東珠人薓。系該處所產之物。其他如川廣之藥材。九江之瓷器。江浙之綢緞。及徽墨湖筆箋紙茶葉瓜果等項。原不外任土作貢之義。仍准按例呈進。所有如意玉。銅瓷書畫掛屏插屏等物。嗣後概不許呈進。至在京王公大臣每年所得分例。尚不能敷當差之用。豈有餘資。亦不許呈進貢物。若內廷翰林所錄御製詩文冊頁。及自作書畫等件。尚可呈進。斷不許增入古玩。至各省鹽政織造關差等、並無地方理民之責。其應交盈餘銀兩。現令戶部查明。方擬酌減。伊等辦公更可裕如。應進貢物。准其照例呈進。再年節王公大臣督撫等所進如意。取兆吉祥。殊覺無謂。諸臣以為如意。而朕觀之轉不如意也。亦著一併禁止。經朕此次嚴諭之後。諸臣等有將所禁之物呈進者。即以違制論。決不稍貸。特此明白宣示。通諭中外知之。
○又諭、昨經降旨、將和珅罪狀宣諭各督撫。令其議罪。茲據直隸總督胡季堂奏稱。和珅喪盡天良。非復人類。種種悖逆不臣。蠹國病民。幾同川楚賊匪。貪黷放蕩。真一無恥小人。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請依大逆律凌遲處死。並查出和珅薊州墳塋僭妄違制。及附近州縣置有當鋪資財。現飭查辦各等語。又據連日續行抄出和珅金銀等物。特再行諭眾知之。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又因腿疾。乘坐椅轎台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蔽。以致軍務日久未竣。其大罪五。皇考聖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戚。每進見後。出向外廷人員敘說。談笑如常。喪心病狂。其大罪六。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閒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竟另行擬旨。其大罪七。前奉皇考諭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其大罪八。上年十二月內。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眾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隻。殺傷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將原奏駁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其大罪九。皇考升遐後。朕諭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全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十。大學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讀。並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其大罪十一、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徹去。種種專擅。不可枚舉。其大罪十二。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踰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其大罪十三。薊州墳塋。居然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其大罪十四。家內所藏珍寶。內珍珠手串。竟有二百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真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家內銀兩及衣服等件。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茂銀兩百餘萬。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其大罪十九。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貲產。竟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其大罪二十。其餘貪縱狂妄之處。尚難悉數。實從來罕見罕聞者。著將胡季堂原摺。發交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員。並翰詹科道閱看。即著悉心妥議具奏、此內如有自抒所見者。不妨另摺封陳。若意見皆合。即連銜具奏、至福長安祖父督侄兄弟。世受厚恩。尤非他人可比。其在軍機處行走。與和珅朝夕聚處。凡和珅貪黷營私。種種不法罪款。知之最悉。伊受皇考重恩。常有獨對之時。若果將和珅縱恣藐玩各款。據實直陳。較之他人舉劾。尤為確鑿有據。皇考心早將和珅從重治罪正法。如從前辦理訥親之案。何嘗稍有寬縱。豈尚任其貽誤軍國重務。一至於此。即謂皇考高年。不敢仰煩聖慮。亦應在朕前據實直陳。乃三年中並未將和珅罪跡奏及。是其扶同徇隱。情弊顯然。如果福長安曾在朕前有一字提及。朕斷不肯將伊一併革職拏問。現在查抄伊家資物。雖不及和珅之金銀珠寶數逾千萬。但已非伊家之所應有。其貪黷昧良。僅居和珅之次。並著一併議罪。
○又諭、本日召見刑部侍郎熊枚。諭以刑名事務。向來刑部引律斷獄。於本律之外。多有不足蔽辜。無以示懲。及從重定擬等字樣。所辦實未允協。罪名大小。律有明條。自應勘核案情。援引確當。務使法足蔽辜。不致畸輕畸重。方為用法之平。今既引本律。又稱不足蔽辜。從重定擬。並有加至數等者。是仍不按律辦理。又安用律例為耶。即案情內有情節較重者。朕自可隨案酌安。總之不足蔽辜之語。非執法之官所宜出。嗣後問刑衙門。俱應恪遵憲典。專引本律。不得於律外又稱不足蔽辜及從重字樣。即雖字但字抑揚文法。亦不准用。上讞後。經朕閱看案情。或有酌加增減者。亦不治以失出失入之咎。用副朕矜慎庶獄至意。
○以鑲白旗滿洲副都統綿標、為正藍旗護軍統領。參領那敏泰、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