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三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四年。己未。四月。甲辰。上詣觀德殿几筵前供奠。  

○命喀爾喀四等台吉賽尚阿、在乾清門行走。  

○己巳。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丙午。諭內閣、前曾奉皇考敕旨。孝淑皇后二十七月後。命立皇貴妃為皇后。今已屆期。應欽遵敕旨正位中宮。皇后之父恭阿拉、著照例封為一等候。所有應行冊後典禮。俱俟嘉慶六年二十七月釋服後。著各該衙門詳查定例。奏明擇吉舉行。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陝州民張隨成妻孫氏。  

○丁未。諭內閣、本日據宗人府查奏、國初宗室內革去黃帶子孫緣事情節。開單進呈。朕詳加閱看。禮烈親王代善之子碩托。曾勸睿親王即位。又穎毅親王薩哈璘之子阿達禮。亦欲推戴睿親王。此二人悖妄不臣。顯與國家為難。彼時睿親王具以告眾。審明處死。在睿親王忠悃可嘉。而伊二人之罪實難逭。前蒙皇考高宗純皇帝賜還睿親王等封爵時。而於碩托、阿達禮、子孫未經加恩。實系此故。朕恭閱實錄。亦熟悉此事。茲二族自應不准復還黃帶。又貝勒巴雅喇第四子鞏阿代、第五子錫翰、雖無勸進睿親王之意。皆因背國阿附。按律處死。其子系亦俱不宜邀准復之恩。至巴雅喇第二子拜音圖、雖亦在阿附之列。但未經處死。其罪自屬有間。第六子濟瑪祐、第八子德瑪護、系因伊諸兄獲罪。牽連黜革。所有拜音圖裔孫閒散海福等七人、濟瑪祜裔孫雲騎尉萬寧等二十餘人、俱著加恩賞還黃帶。德瑪護現已無嗣。應毋庸議。  

○又諭、朕恭閱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於開礦一事。深以言利擾民為戒。聖訓煌煌。可為萬世法守。朕每繹思莊誦。志之於心。因無人以此陳請。未經明諭。今有宛平民潘世恩。汲縣民蘇廷祿。呈請在直隸邢臺等縣境內開採銀礦。給事中明繩、輒據以入告。故特降旨宣示。使知朕意。夫礦藏於山。非數人所能採取。亦非數月所能畢事。必且千百為群。經年累月。設立棚廠。鑿砂煎煉。以謀利之事。聚游手之民。生釁滋事。勢所必然。縱使官為經理。尚難約束多人。若聽一二商民集眾自行開採。其斃將無所不至。此在邊省猶不可行。而況近依畿輔。他府猶不可行。而況地近大名。各該處向有私習邪教之人。此時方禁約之不暇。顧可聽其糾聚耶。且國家經費。自有正供常賦。川陝余匪。指日即可殄平。國用本無虞不足。安可窮搜山澤。計乃錙銖。潘世恩、蘇廷祿、自因現在開捐。揣摩迎合。覬覦礦苗。思擅其利。乃敢藉納課為詞。以小民而議及帑項。實屬不安本分。俱著押遞本籍。交地方官嚴行管束。毋許出境滋事。至給事中明繩、若系巡城。祇當聽斷詞訟。遇有此等呈詞。亦應飭駁。況伊並非巡城。且系宗室。今以開礦事冒昧轉奏、明系商人囑託。冀幸事成分肥而已。殊屬卑鄙。朕廣開言路。非開言利之路也。聚斂之臣。朕斷不用。明繩摺著擲還。並著交部議處。  

○又諭、據長麟等奏、請將伯德爾格回民、每年增納金兩錢文。及葡萄折價等項。概行禁革等語。朕體恤回民。前此葉爾羌採運大玉。尚降旨停止。今伯德爾格所交金兩錢文。本系例外加增。於國家無補毫末。而在回民等、急公輸納。生計不無拮据。長麟等據實奏請革除。所見甚是。嗣後伯德爾格回民。著仍照初定章程。每年祇准貢金十兩。金絲緞二匹。又應進葡萄。亦祇准進二百斤。其每年所增金兩普爾錢文。及葡萄折價。俱著加恩寬免。以示體恤。  

○湖廣總督倭什布奏報、剿辦賊首張添倫、李傑子等、並保護竹谿縣城情形。得旨嘉獎。賞參將董寧川、花翎。都司孫應奉等、下部議敘。  

○以光祿寺卿孟邵、為太常寺卿。  

○戊申。上詣觀德殿几筵前供奠。  

○以大學士王傑、慶桂、禮部尚書紀昀、右侍郎錢樾、工部右侍郎童鳳三、內閣學士達椿、成書、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嗣龍、為殿試讀卷官。  

○己酉。策試天下貢士史致儼等二百九人於保和殿。制曰。朕誕膺洪祚。統馭廣輪。荷穹昊之佑申。緬祖考之彝訓。兢兢業業。日昃不遑。恆思求帝王之法要。推修齊以致治平。挈刑賞之綱維。厘守令而寧黎庶。當生聚熙攘之後。慮稂莠之潛生。豐亨豫大之餘。懼紛華之相耀。蓋典學所以啟化源。察吏所以培邦本。而豫防奸匪。禁止奢靡。尤所以保泰而持盈。均不可不亟講也。顧明作在乎朕躬。而得失則聽諸輿頌。多士講習有素。當深知學問經濟之源流。又來自田間。見聞最切。其各抒所見。毋泛毋隱。毋摭拾陳言。虛陳無用之論。朕將親覽焉。溯聖學之源者。必推精一危微十六言。然允執厥中。實為治世之樞要。古帝王不空言心也。易為盡性至命之書。四聖人之微旨存焉。而六十四卦之大象中。如雲君子以。以者用也。非皆切人事言乎。而好語精微者。顧皆引之於心。然歟否歟。孔門一貫之傳。曾子得之。大學一篇。帝王之全體大用也。條目中節節各有其功力。而真德秀作大學衍義。乃略治平而不言。果操於一家之內。而國自治而天下自平歟。所謂帝王之學異乎儒生者。果安在也。閭閻之休戚。恆視守令之賢否。顧守令之中。為民計者十不二三。為己計者十恆七八。其有情迫勢逼。激而上陳者。或曰恐啟刁風。雖知其有據。亦不可不薄徵。或曰恐激眾怒。雖不盡得實。亦不深究。各執成見。牢不可破。其何術使兩得其平乎。悃愊無華之吏。誠不病民。然緩急或不足恃。強健有為之吏。誠足集事。然得志又或恣睢而橫行。其何以各得其用乎。舉劾不操之上官。非惟不持其柄。不足以驅策群力。且君門萬里。其長短何由上達。全委之於上官。其覆轍又一一可數也。其何以核其真乎。天地之大。梟鸞並育。雖三代不能無奸民。奸民惑眾。治之於已成。不如治之於未起。是誠然矣。然守土之吏。或輕忽視之以為無害。或懼干譴咎。匿而苟安。不能豫杜其萌也。惟是平時察之不嚴。則不免養奸貽患。察之太嚴。則胥役藉此以擾民。或反激而生變。何術而使不枉不濫也。密相勾結。伏莽伺隙者。當必有信使之往來。其何以偵伺之歟。非道非僧。非寺非觀。無故聚集多人。必露形跡。其何以稽察之歟。兵役難保不通賊。賊難保不詭充兵役。又何以辨別之歟。此當今之切務。有所聞見。其具陳之。風會所趨。人情爭向。太平日久。踵事增華。則奢麗生焉。此雖物力豐盈。故能相誇耀。然積而不返。亦非撙節養富之道也。惟是車裘服飾之細。實不能物物而稽。亦不能人人而察。必一一為之禁止。瑣煩擾。恐不可行。其何以酌其中歟。冠婚喪祭。原有定製。然詩禮之族。或不盡循。里巷小民。尤不能盡齊。論者謂禁止靡麗。當自辨別等威始。辨別等威。當自士大夫始。是或一道歟。抑別有勸諭之術歟。以上四條。或理關學術之精微。或事切民生之利病。或為人心世道之防。或為利用厚生之本。多士通經致用。今當先資拜獻之始。佇望讜言。冀資啟沃。其咸體朕意。各抒嘉謨焉。  

○旌恤遇賊捐軀湖北隨州貢生李煥、生員徐鳳翽、周宗濂、民人徐道同等二十名口。孝感縣婦女劉侯氏等五十二口如例。  

○庚戌。上詣宣仁廟凝和廟拈香。  

○辛亥。上詣觀德殿几筵前供奠。  

○撥部庫銀一百五十萬兩。解往陝西。以備軍需。  

○壬子。上御乾清宮。召讀卷官入。親閱定進呈十卷甲第。  

○以太僕寺卿閻泰和、為順天府府尹。  

○癸丑。賜一甲姚文田、蘇北登、王引之、三人進士及第。二甲程國仁等、七十四人、進士出身。三甲趙敬襄等一百四十三人、同進士出身。  

○諭內閣、前據薩彬圖奏和珅財產甚多。斷不止查出之數。必有埋藏寄頓侵蝕挪移等項情斃。刑部查審時。司員等意存含混。應請密派大臣研訊追究等語。朕以其言不足取。當即詳加開導。不可苛求。昨又據薩彬圖具奏、向伊親戚問出和珅家掌管金銀內帳使女四名。請交伊一人至慎刑司提訊。所言更屬乖謬。薩彬圖系副都統。並非原派籍沒和珅之員。乃忽思越俎。欲以一人獨訊數女子。且開列使女之名。形之奏牘。達於朕前。實為從來未有之事。朕若即加駁飭。轉恐不足以服其心。是以特派怡親王永琅。尚書布彥達賚。同薩彬圖提集使女等再三究訊。仍無指實。果不出朕之所料。永琅、布彥達賚、素稱公正和平。薩彬圖亦會同研鞫。更有何人為之徇隱。豈伊尚不憑信。必請朕廷訊使女乎。是薩彬圖無知妄瀆之罪。百喙難辭矣。朕所以辦理和珅者。原因其蠹國病民。專擅狂悖。和珅一日不除。則綱紀一日不肅。是以即於正月初八日將各珅革職拏問。宣示罪狀。用申國憲。猶念其在皇考前扶掖奔走微勞。不忍肆諸市朝。節降諭旨甚明。天下臣民。自必咸知朕意。自辦理此案後。軍機王大臣。及大臣中如朱圭等、從未於朕前奏及和珅財產隱寄。乃薩彬圖屢以為言。竟似利其私蓄者然。豈薩彬圖視朕為好貨之主。敢以此嘗試乎。或伊心欲陷朕等於唐之德宗。伊亦未必有此伎倆也。向來治罪之員。多有應行查抄者。況和珅獲罪重大。焉有不行抄藉之理。自古有籍沒之例。所以懲戒貪黷。初不計多寡而事株連。即和珅家僕劉全。呼什圖等、亦因平日倚恃和珅聲勢。橫肆不法。招搖受賄。不可不一併查抄治罪。在朕方以辦理此案為日已久。已覺過當。是以諭令速結。不為已甚。而無識之徒。鰓鰓計較和珅財產。不惟不知政體。實太不知仰體朕之本意矣。朕在藩邸時。則一切財用。猶有人己之別。今以天下為家。豈僅以藏諸府庫者視為己有。此項查抄資物。縱有隱寄。自朕觀之。亦不過在天之下地之上耳。何必輾轉根求。近於搜括間架陌錢等事耶。薩彬圖又以內務府步軍統領官員。均意存袒護。並疑及刑部亦不肯認真究問。則承審各衙門舉不足信乎。又薩彬圖摺內、有和珅窖埋金銀大概不離住宅之語。和珅之宅。已賞給慶郡王永璘居住。和珅之園。已賞給成親王永瑆居住。若將所指管帳使女嚴切刑求。必致畏刑妄供某物埋藏某處。以慶郡王府第。成親王寓園。令番役多人遍行掘視。斷無此事。豈有令成親王慶郡王自行刨挖之理。現在朕賜公主物件甚多。累日攜運不盡。焉肯轉向公主額駙追問寄頓。況連日閱查抄物件。即隨時頒賜者。亦復不少耶。薩彬圖原以閣學兼副都統。因其未嫻清語。恐以讀本錯誤護咎。故開閣學之缺。令其專管旗務。得資廉俸養瞻。前盛京兵部侍郎出缺時。朕本欲將薩彬圖補授。復念其家計艱難。恐與伊父達椿分居兩地。日用或致不給。故令鐵保前往。又達椿於本年超升閣學。並授蒙古副都統。旋調滿洲旗分。且將伊緣事監禁之女烏蘇氏釋放。是朕之體恤薩彬圖父子。加恩不帝再三。薩彬圖不知感戴。輒以此等謬妄之言瀆聽。竟以欲藉追究和珅財產為圖報之地。實為卑鄙不堪。聚斂之臣。朕斷不用。前嚴飭給事中明繩開礦一事旨內詳言及此。薩彬圖寧不知之耶。又薩彬圖曾奏請派京兵五千名。交伊一人帶往剿賊。今又奏請獨審此事。薩彬圖才具平庸。有何閱歷。而於出師讞獄之事。自任不疑若此。其謬妄冒瀆之咎。實難寬貸。薩彬圖著交部嚴加議處。先將副都統開缺另簡。至所奏伊戚告知管帳使女之語。乃刑部員外郎哈豐阿所言。哈豐阿系刑部司員。既有所聞。何不稟知堂官。乃私向親戚議論。實屬意存取巧。哈豐阿亦著交部嚴加議處。即行開缺。嗣後大小臣工。不得再以和珅資產。妄行瀆奏。將此通諭知之。  

○以署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富敏泰、為鑲藍旗蒙古副都統。  

○甲寅。諭內閣、刑部審訊和珅家奴劉全、太監呼什圖等、分別定擬一摺。劉全、呼什圖等、以下賤家奴太監。倚藉和珅聲勢。招搖受賄。婪索多贓。恣肆妄行。目無法紀。今刑部將該二犯俱按律問絞監候。所議雖是。但朕辦理此案。以和珅之蠹國病民。專擅狂悖。尚且法外施恩。賜令自盡。況其家奴太監。祇系狐假虎威。倚勢營私。情同為從。自應稍從末減。且即照刑部所擬辦理。將來秋審時亦不子勾。而該二犯仍令監禁。轉得安坐囹圄。支食囚糧。本案雖已辦結。而留犯在監。猶恐無識之徒。從中搜剔。又復妄疑留查寄頓。別生枝節。劉全、呼什圖、俱著從寬發往黑龍江。給索倫達呼爾為奴。遇赦不赦。其擬發駐防為奴之劉印、劉陔、王平、方二、張五、方大、胡六、方四、周七等犯、俱著依擬分發廣東福建省分。給駐防兵丁為奴。不許發往近畿腹地。此數人如有脫逃頂替等項情斃。一經發覺。即行正法。自此定案之後。斷不許摭拾浮言。復事吹求。必欲陷朕等於貪利之主。是欲為和珅報復矣。諒諸臣亦不忍為也。  

○予四川陣亡副將玉桂、祭葬加等。世職如例。候補守備楊廷璧、千總趙復興、把總馬勁、姜熊、外委柯南杞、王者仲、謝復榮、王正林、揚興、藺和、白英、屯外委巴克唐阿、喇木喀爾濟、祭葬世職。武生許照滋、兵丁宋明義等三百六十三名、賞恤如例。  

○乙卯。上詣觀德殿几筵前供奠。  

○丙辰。諭內閣、戶部議覆吉林將軍秀林等請減放薓票一事。酌令吉林減票五十張。伯都訥減票二張。阿勒楚喀減票二張。三姓減票三張等語。吉林等處承辦薓票。原因系該處土產。照例採挖呈進。朕從不以此為重。近年以來。該處出薓較少。自應諒為調劑。以示體恤。因念現在在京臣工等、咸如謹飭守法。自皆謝絕苞苴。專藉所入俸廉。未免稍形支絀。是以本年特將內庫余薓。賞給王公大臣。減價分賈。俾其得沾余潤。將來薓票既減。交薓較少。則王公大臣領賈之數。亦不能不稍減於今。但此事甫經行之一年。多寡數目。本無定額。今因薓斤減票少交。將來賞買時。即為數較減。在臣工等必無怨心。而商民得受其益。自應如所議辦理。將此通諭知之。  

○引見丙辰科散館人員。得旨、此次翰林散館之修撰趙文楷、編修汪守和、帥承瀛、業經授職。其清書二甲之庶吉士吳邦慶、漢書二甲之庶吉士陸以莊、張錦枝、陳蘭疇、黃焜望、沈學厚、李錫恭、蔡之定、陸泌、趙慎畛、靳文銳、秋夢松、蔡維鈺、邱勛、戴殿泗、俱著授為編修。清書三甲之庶吉士韓克均、漢書三甲之庶吉士李可端、俱著授為檢討。秦淵、邱立和、那爾豐阿、劉氵□署、吳貽詠、汪德鉞、李華庭、俱著以部屬用。  

○革成都將軍富成職。交刑部審訊。以貽誤軍務故也。  

○以署正黃旗漢軍都統慶成、為成都將軍。鑲白旗漢軍副都統范建中、署正黃旗漢軍都統。  

○以直隸督標中軍副將凝德、為巴里坤總兵官。  

○丁巳。上至靜安莊孝淑皇后殯宮前奠酒。命皇次子旻寧行釋服禮。  

○詣雍和宮行禮。火神廟拈香。  

○諭內閣、刑部具題議覆、陝西省民人曹得華等謀殺陳東海一家三命。將曹得華定擬凌遲處死一案。詳核案情。曹得華因伊父曹金陵。系被陳東海鬥毆殺死。陳東海擬抵減等、遇赦釋回。曹得華蓄意報讐。商同蘇良隴等、將陳東海連戳斃命。陳東海之母吳氏。攜孫陳黑子探聽下落。從曹得華門首經過。曹得華瞥見。慮其查出報官。復商同蘇良隴。將陳吳氏陳黑子砍毆滾溝。同時殞命。此案曹得華為父報讐。若僅將陳東海殺害而止。則照例定擬。尚可入於緩決。永遠監禁。今因殺死讐人之母子。總計一家三命。問擬凌遲。原屬按律辦理。惟是曹得華究有為父報讐情節。且殺斃陳東海後。若因忿逞凶。復找尋至陳東海家內。將伊母子一同殺害。自應依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律定擬。今因陳吳氏陳黑子在伊門首經過。致被瞥見。恐查詢報官。遂行殺害。則與臨時逞忿連殺數命者。究屬有間。以為父報讐之犯。殺斃三命。固未便稍為寬縱。但有此情節。殺非同時。逐致處以極刑。亦覺過重。曹得華著從寬改依斬立決例。即行處斬。其家屬並免發遣。蘇良隴業經病故外。曹子全、依擬應絞。著監候秋後處決。又據刑部題覆、山東省趙興文行竊圖脫、拒傷事主。於絞罪上量減一等、問擬杖流一案。此案趙興文聽從商密、行竊崔玉占家。商密攜贓逃跑。趙興文被崔玉占追趕抱住。情急圖脫。遂拔佩刀將崔玉占連扎。脫身逃走。因崔玉占之父崔治。上前幫捕。又復刀扎崔治倒地。雖傷俱平復。然以竊賊臨時拒捕。刃傷事主父子二人。情節已屬兇橫。與尋常為從者不同。商密一犯在逃未獲。則趙興文所供為首起意。及令商密將原贓送至事主家隔牆撩還之語。亦無證據。恐系避重卸罪。且趙興文又無自首情事。屢經犯竊。今遽以一面之詞。量減定擬。未為平允。趙興文。著改為應絞監候入於緩決。並著刑部將此二條纂入例內。嗣後內外問刑衙門遇有似此案件。即尊新例辦理。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唐縣民王拔思妻馬氏。  

○是月。署河東河道總督吳璥議奏、豫東兩岸堤工丈尺。較前加增。而淤墊如故。其病在豐工、曹工、睢工、疊經漫溢。雖合龍後循軌安瀾。然抽挑引渠。不能如舊河寬暢。且徐城河窄。旁洩過多。遂成中梗。此壅積之所以為患也。去淤之法。惟在束水攻沙。以水攻沙。則必以堤束水。近聞河臣康基田培築堤工。極為認真。應請敕令酌看堤埽情形。如果可以敵水。各閘壩守得一尺。即有一尺之益。宣洩有度。自可日見深通。得旨。所議甚屬通暢。有須調劑之處。汝同康基田札商。妥協辦理可也。伏讀皇考聖制文。河工關係民命。未深知而謬定之。庸碌者惟遵旨而謬行之。其害可勝言哉。此誠千古不易之論。我君臣宜敬守之。  

○和闐辦事大臣徐績、幫辦大臣恩長奏、和闐向來玉禁綦嚴。回民等日用一切什物。俱赴葉爾羌採買。今既弛禁。應將各卡官兵徹回歸伍。免致藉擾累。更請每年於官玉采竣後。准商民請票出境。互相售買玉石。得旨、所辦甚是。總宜恩養回民。疆宇寧靜。是朕之至願。玉之多少有無。何足重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