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二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五年。庚申。八月。辛亥朔。遣官祭昭忠祠。  

○旌表守正捐軀廣東順德縣民梁厚昌女梁氏。  

○壬子。諭內閣、永保從前在鍾祥北面防堵賊匪。所帶官兵共有九千餘名。乃不能實力攔截。致令賊匪於嘉慶元年向北奔竄。焚燒滹河鎮繞至黃龍壋。偷渡滾河。是以皇考將永保革職拏問。解交刑部監禁。諭令俟大功告成再行降旨。因軍務尚未辦竣。未即施恩上年朕親政之初即仰體聖意。將永保釋放賞給藍翎侍衛。令齎經略印信。前赴軍營。旋即擢授頭等侍衛。令其署理陝西巡撫。是永保從前應得之罪。業經原宥。伊署理陝撫任內。帶兵在華林山剿辦賊匪。適因賊多兵少致有敗衄。如果永保據實具奏。則勝負兵家之常。原不遽加之罪。乃永保不敢以實陳奏。仍復隱飾其詞。其罪實在於此。嗣後與明亮分投堵剿賊匪。永保遂形氣餒。在大山岔株守不進。其逗遛之罪。亦無可辭。復降旨革職拏問。經大學士九卿等會同審訊定擬斬候。但核其情節。尚系軍營通斃。即勒保、明亮、上年逮問時。其遷延玩誤之處。皆所不免。朕于勒保、明亮、業經先後施恩。亦不肯於永保一人獨加重罰。況永保之父溫福、前在木果木陣亡。究屬歿於王事。勒保現在辦理軍務。亦屬出力。而永保之罪。尚非必不可原。本欲將伊赦出。發往軍營贖罪。惟永保屢經效力戎行。俱曾獲罪。是其於軍旅之事。實非所能且於帶兵不利。現在各路軍營。連次克捷。大功指日告成。軍營將領。亦不少伊一人。永保、著加恩釋放。賞給八品領催。自備資斧。前赴烏里雅蘇台。跟隨綿佐辦事。以觀後效。至景安從前在河南巡撫任內。恇怯無能。並不帶兵堵剿惟擇無賊地方駐守。若皇考知其畏葸情節。必即加之重罪。伊在南陽堵截時。又不能實力防禦。致賊匪於二年復由羅山南召等處竄至盧氏。從武關闌入陝境。擾及川省。種種縱賊之罪。若蒙皇考鑒悉。早將伊立正典刑。惟因軍營惡習。率多謊詞入告。又無人將伊參劾。是以倖免。本年朕將數年來貽誤之封疆大吏各加懲治。將景安一併革職拏問。經大學士九卿定擬斬決。施恩改為斬候。但景安應得罪名。事屬已往。且賊匪到處奔竄。地方官不能堵御。何獨景安為然。亦不值因內地亂民鋌走稽誅。即將所到省分之督撫等、概置之於法。況景安之罪。究屬追論。尚可寬其一線。著加恩改為緩決。仍牢固監禁此朕於軍營獲罪大臣格外施恩。苟情節稍有可寬。必不肯遽行誅戮。若罪在不赦亦不能廢法曲貸也將此通諭知之。  

○領隊大臣長齡奏、孝義廳築城未竣猝遇賊匪。署同知李岡。都司周健勇。所帶兵勇。僅三百餘人。眾寡不敵退守山梁。以致糧石火藥。均被燒毀。請於失陷城寨本律減等發遣。下部知之。  

○予雲南剿捕猓匪陣亡傷亡土練圈牙等八名、賞恤如綠營兵例。  

○癸丑。遣官祭關帝廟。  

○諭內閣、各直省舉人自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大挑後。至明歲會試。又閱六載。著於辛酉恩科會試後大挑。該部屆期查照向例奏辦。  

○又諭、前因直隸民人王仲貴毆死蔑倫之兄王仲香。將王仲貴斬決改為杖流。並著刑部遇有此等情節相同之案核議辦理。茲刑部檢查案卷。內有與王仲貴事同一律之已入秋審緩決清實劉元書等共五十起未入秋審應擬情實之令狐開保一起開單進呈。奏請減等、此等服制命案。其死者實系忤親不孝。或淫亂蔑倫罪犯應死。若以倫紀攸關。仍將該犯按律定擬原不足以昭平允。但以人心詐偽多端使干犯兄長之人。因其兄長本犯應死之罪概予減等、或有父母愛憐少子者。遇傷斃兄長之案裝點情節諉罪於已死之兄。以保全其逞凶之弟。亦不可不防其漸。自應分別辦理。俾無枉縱。所有劉元書一犯。因伊母被兄姊忤逆。氣忿自縊。劉元書痛母情切。致死逼斃伊母罪犯應死之兄姊。且經緩決十一次。其易紹蘭、賴瑞壟、林太翊、張潮、岳自強、孟加奇、冀國海、王爾景、黎南山、康珍、耿煊、宋登舉、韓浩修、佘名高、韓遇盛等共十五犯。與王仲貴之案相同。亦經緩決八次至二次不等、俱著准其減等、其陳義等三十四起。及未入秋審之令狐開保一起。均著交刑部。俟秋審兩次免勾改入緩決二三次後。再行請旨減等。  

○諭軍機大臣等、據姜晟等奏、賊匪竄近荊門一帶。移商弘豐。將挑備滿兵帶。至荊門。相機截擊。事屬可行。總之楚省剿賊之事。責成明亮。堵御之事。責成姜晟。倭什布、若能剿堵相輔而行。使賊匪無從竄逸。速就蕩平。當將明亮、姜晟、倭什布、一體恩敘。若仍前懈弛。則當一併治罪。將此傳諭知之。  

○又諭、戴如煌在達州知州任內。贓私狼籍。民怨沸騰。朕所深悉。從前宜綿參奏戴如煌年力就衰。並未敘及斂怨肇釁情事。蒙皇考諭令將戴如煌革職。仍留軍營效力。朕親政後。節次降旨令勒保魁倫查辦。嗣據勒保覆奏、以戴如煌老疾無能。任聽書差在外滋事。以致民閒多有怨言。而魁倫覆秦。亦祇以該員病廢。飭將經手報銷各案。交代清楚。勒令回籍。俱未將戴如煌激變之處據實查奏、今據廣興奏稱。戴如煌私設衙役至五千名之多。首逆徐添德、王學禮等、曾被戴如煌拘拏訛銀數千餘兩私行釋放凡有習教之人。無不遭其索詐。以致不能安身遂萌異志。是戴如煌實為邪教啟釁罪魁。不可不嚴加懲治。此時戴如煌尚在重慶地方逗遛。著勒保即行提至軍營將戴如煌在達州任內。借查拏教匪為名。勒索銀兩。及激變起事緣由。逐一詳悉研鞫。速行按律定擬具奏。  

○甲寅。諭內閣、各省營伍。遇有名糧缺出。於余丁內挑選充補。全在該管各員認真查驗。擇其年力精壯。材技可觀者。充補名糧。隨時訓練。方可望成勁旅。乃綠營千把總多系本地之人。每遇招募余丁。瞻徇情面。任意挑補。及上司考驗時。亦意存將就。迨至拔補戰糧馬糧。即在此項余丁內分別挑補。以致兵丁率多軟弱。且兵丁有年老力衰者。並不隨時斥革。甚至減去年歲。更換名字。開伍入伍。百斃叢生。遇有徵調。不能得力。各省營伍廢弛。實由於此。至外省屬員逢迎饋送。最為州縣陋習。節經降旨嚴行飭禁。而綠營亦往往效尤。即如上司到任三日內。所屬為之備辦供應。家人亦多方勒索。及至生辰喜賀等事。屬員皆致送禮物。或索取土儀。若遇上司巡查營伍。公出經過。營汛為之豫備公館。鋪設供張。以華侈為能。此等積斃。在文員系剝削民間。肆行擾累。而武弁則惟剋扣兵糧。藉端攤派。似此陋習相沿。安望其整飭營伍。訓練兵丁乎。著通諭各省督、撫、提、鎮、轉飭所屬。一體嚴行禁止。嗣後招募余丁。務須秉公選擇。將身材壯健者挑取。以備充補名糧。勤加操演。俾技藝各臻純熟。並將供應饋送。一概飭禁。以肅營伍。儻此次訓誡之後。仍敢陽奉陰違。別經發覺。或被科道糾參。定將各督撫提鎮。及該管各官。一併嚴加懲治。將此通諭知之。  

○又諭、刑部奏、逃兵孫有、可否准其留養一摺。軍營逃兵。在軍務未竣以前投首。擬以發遣者。原不應准其留養。惟念孫有因染患疥瘡。行走落後逃回畏罪自首。且該犯之母曹氏、現年七十一歲。伊胞兄孫斌。先經陣亡。該犯兄弟二人。均未娶妻生子。家無次丁。煢孀孤苦。殊堪憫惻。著加恩准其留養。嗣後軍務未竣以前。自首逃兵內如有實系因病落後。並非無故脫逃。而其父兄曾經歿於王事。又親老家無次丁者。均著照此案孫有之例。准其留養。其無故脫逃。續經拏獲者。雖有父兄歿於王事。仍不准留養。著為令。  

○德楞泰奏報、儀隴鄉勇鮮文芳等殲斃賊首鮮大川。得旨嘉獎。賞鮮文芳六品頂帶。陳朝會七品頂帶。並藍翎。余賞賚有差。  

○以內閣侍讀學士吉綸、為太常寺卿。  

○賞護貴州巡撫布政使常明、三品頂帶。  

○乙卯。秋分。夕月於西郊。上親詣行禮。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柘城縣民李祿妻喬氏。  

○上以祭社稷壇。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丙辰。遣官祭黑龍潭昭靈沛澤龍王之神。玉泉山惠濟慈佑龍王之神。  

○諭內閣、台布奏請添設寧陝城守營以重汛防一摺。陝省五郎地方。為南山適中之地。前經添設寧陝鎮總兵。並經台布先令都司銜黃瑞等、前往招募新兵。現已募有六百餘名。著以五百名作為城守營兵。即以黃瑞補授寧陝城守營都司。以專責成。其餘一百餘名。留為該鎮中、左、右、三營之用。又據查明商州出力義首十一名。除楊萬全等十名。酌賞把總外委頂帶外。所有千總職銜文童李台一名。尤為超眾奮勇。李台。著改賞州同職銜。以示鼓勵又守。備銜陳大用。現患腿疾已成殘廢。著照所請。准其原品休致。  

○又諭、台布奏、固原提督王文雄、於逼剿川匪出境後。趕回截擊高二馬五等股賊匪。在西鄉地方進攻山梁。因眾寡不敵。猝致陣亡等語王文雄自到軍營以來。打仗殺賊甚為出力。今追截高二等股賊匪復身先士卒。直前奮擊。因前調粵兵未到。而原帶之兵。日久不無疲乏。以致眾寡不敵。殺賊陣亡。深為可惜。且伊尚有老母。年已八旬。尤堪憫惻王文雄。著加恩賞給三等子爵即令伊子承襲。並傳諭琅玕、用藩庫銀一千兩。賞王文雄之老母為伊子治喪。所有應得恤典。著該部察例具奏。  

○諭軍機大臣等台布奏、王文雄殺賊陣亡。所有原帶兵丁巳派令海洪阿前往招收。擬俟粵兵到彼。一併交與綸布春、九十、馬玉魁、帶領。剿辦西鄉賊匪。亦祇可如此辦理。高戴等逆。前既戕害扎勒杭阿。今王文雄又被圍困。力戰陣亡。實為可恨。即被剿窮蹙。懇請投降。亦斷不可准。所有此股賊匪。即著交綸布春、併力剿辦。務須速行擒獲。盡法處治。以伸國法而慰忠魂。  

○又諭、前曾降旨。令長齡在豫。俟後起官兵到齊。即赴額勒登保軍營。令高戴等逆。戕害大員。實為可恨。現已令綸布春、九十、馬玉魁等、帶兵擊剿。但恐兵力尚單。長齡接奉此旨後。不必等待後起官兵。如三四起已到。即可先行帶領。速赴西鄉。協同綸布春等、由東北向西南併力剿辦。其後起兵丁。並著長齡行文帶兵之該侍衛章京等、遄程前進。速抵西鄉以便協力痛殲。迅擒賊首。所有剿賊情形。長齡應隨時一面自行陳奏、一面咨報經略。庶不致有稽時日也。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賽沖阿現在德楞泰軍營。隨同剿賊。此時川省各股賊匪。勢已窮蹙。軍威大振。著德楞泰即令賽沖阿速赴西鄉。並酌分兵丁千餘名帶往。會同綸布春等、專辦高二馬五戴家營各股賊匪。  

○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繼善、工部右侍郎莫瞻菜、監臨順天鄉試。吏部尚書劉權之、為正考官。禮部右侍郎英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嗣龍、為副考官。  

○以戶部尚書朱圭、兼署吏部尚書。  

○以三姓副都統賽沖阿、為固原提督。江西南贛鎮總兵官慶溥、為三姓副都統。仍留陝西平利白河一帶。辦理防堵事務。  

○移直隸大名府倒馬關千總一員。駐牙里集。撥正定北九關營兵四十五名屬之。正定鎮在營額外外委一員。駐清豐縣順河集。撥清豐汛兵十名。正定北九關營兵二十五名屬之。開州營額外外委一員。駐井店集。撥營兵二十名屬之。從總督胡季堂請也。  

○緩徵山東濟寧、芻、金鄉、魚臺、嘉祥、單、曹城武、滕、嶧、長清、東阿、平陰、利津、蒲台、汶上、聊城、博平、茌平、莘、恩、武城、鄆城、范、博興、樂安、陽穀、鉅野、朝城、二十九州縣、濟寧、臨清、二衛、歷年舊欠漕糧額賦。  

○丁巳。祭先師孔子遣大學士劉墉行禮。  

○諭軍機大臣等、昨據台布奏、冉學勝、張世隴、二逆。折竄回陝。甘肅地方祇有伍金柱一股。又經官兵連次剿殺。祇剩二千餘人。勢已窮蹙。而陝境高二、馬五、戴家營賊眾。合夥向西鄉奔突。以目前賊情而論。陝省最為著重。著額勒登保酌派得力大員帶兵千餘名。前赴西鄉。協同綸布春等剿辦至伍金柱分股余匪。或由階州奔竄。該處路通龍安。即系陰平小道。尤應加意防範。額勒登保已飭定住、廣厚、在彼攔截。所辦甚是。額勒登保身任經略。自應察看賊匪往來蹤跡。在秦隴各屬適中之地。或漢中西鄉等處。擇要帶領重兵駐劄。東扼老林。西顧甘肅。而南面又可攔截川匪實為居中制勝之策。務當熟籌全局。妥為布置出。將此傳諭知之。  

○額勒登保奏報、剿捕階州賊匪。得旨嘉獎。擢二等侍衛愛星阿為副將。總兵官穆克登布等。下部議敘。  

○給陝西朝邑縣被水災民口糧有差。仍貸耔種。並緩徵本年額賦。及新舊未還倉谷。  

○戊午。祭大社大稷。上親詣行禮  

○己未。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諭軍機大臣等、徐添德大股賊眾屢經官兵截擊自揣不能抗拒。詭稱難民。希圖混入民寨。乘閒擄掠此事之所必有。明亮務當嚴飭各卡隘寨首。凡有來投難民形跡可疑者細加盤詰。勿任賊匪一名混入。更不可令混入軍營。致為賊用。將此諭令知之。  

○以國子監祭酒玉麟為詹事府詹事。  

○庚申。諭軍機大臣等、前據德楞泰奏稱、黃號賊匪徐萬富。由川省雲陽大寧等處。竄過八石坪湖北房縣一帶。本日又據吳熊光奏稱、苟文明一股、由川省大寧之陰條嶺。竄入湖北房縣之九湖坪。總之無論其為徐萬富、苟文明、亟應奮力截剿。現在倭什布帶兵丁八百名。前往堵御。並將新到之吉林、黑龍江、勁旅內酌帶二百名。以資截剿。其吉林黑龍江馬隊兵二百名。即可速令赴明亮軍營協剿。若李紹祖已將此股賊匪辦竣。倭什布即可帶原。有兵丁。在房竹一帶駐守。以防賊匪折回。將此傳諭知之。  

○台布奏報、截剿高二馬五等賊偷渡漢江情形。賞千總孫榮、守備銜。鄉勇王大才等、千總銜。並藍翎。  

○辛酉。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諭內閣、岳起奏、前任丹徒縣知縣黎誕登、升署太倉州知州離任時、該縣紳耆鄒光國等具呈、懇請將黎誕登以升銜仍留本任、並請將黎誕登實政十九條刻石垂久、經岳起駁飭、嗣有原任國子監學正韓怡、以黎誕登在任、專結富戶搢紳、重用蠹役、並自作實政各條、令鄒光國等向巡撫衙門呈遞、事關職衿控官、虛實未定、請將韓怡、黎誕登、暫行革職審訊等語。黎誕登、上年曾經九卿密保。其保奏之人。並非籍隸江南。因降旨令費淳、岳起、將黎誕登平日居官聲名如何。據實奏覆。旋經該督撫保奏、並奏請升署太倉州知州。嗣據岳起奏、黎誕登審辦朱蔣氏自縊身死一案。人心不服。又有私設班館之事。殊非良吏所為。曾降旨交費淳岳起秉公查奏。今據岳起所奏韓怡具控黎誕登情節。鄒光國等所列黎誕登實收十九條。多屬溢美浮詞。系黎誕登自定稿底。令該縣紳耆具呈勒石。似此作偽沽名。尚得謂循良之吏耶。看來黎誕登平日居官專務虛聲。未嘗實有惠政。且伊系州縣微員。能使在京大臣為之延譽。其聲氣結納。更可概見。至韓怡將黎誕登實政十九條。逐款指駁。一人出名具控。或平時挾有夙嫌。有心誣捏。或黎誕登在任。實有結交富戶紳衿。重用蠹役之處。均未可定。所有原任國子監學正韓怡、升署太倉州知州黎誕登、著暫行革職。交費淳岳起秉公質訊。如黎誕登在任實有劣跡。即將黎誕登定擬具奏。若系韓怡挾私誣捏。亦即按例究擬。俟奏到日。再降諭旨。  

○壬戌。命督撫甄別知府。諭內閣、朕恭閱乾隆六年實錄。內開欽奉諭旨。知府一官。承上接下。為州縣之表率。誠親民最要之職也。蓋小民之休戚。惟州縣知之最周。而州縣之賢否。惟知府知之最悉。知府精明諳練。即庸常之州縣。亦存奮勵之心。知府闒茸無能。即自愛之州縣。亦啟玩弛之漸。著該督撫秉公甄別等因。欽此。仰見皇考愛民察吏。整飭官方之至意。州縣為親民之官。民閒一切利斃。休戚相關之處。其實心拊循。全在州縣。而州縣之能否興利除斃。教養斯民。則惟知府稽查最切。誠如聖諭為承上接下之要職也。朕上年親政以來。遇有謝恩請訓知府。俱經召見。其中才具明干者。固不乏人。而年力衰頹。才識拘迂。及新例報捐。年輕全未諳悉者。亦復不少。以天下知府額缺而論。經朕召對之員。不過十之一二。而才具優劣。已有區別。則其餘各省未經見朕之知府。或闒茸戀棧。或少不更事。經督撫姑容留任者。想各省皆所不免。著通諭各該督撫。於現任知府內詳加考察。認真甄別。如有不勝知府方面之任者。即據實奏聞。送部引見。或勒令休致。或降補丞倅等官。毋任因循貽誤。此次降旨考察知府之意。原為地方得人起見。並非沙汰年老之員。知府中即或有年齡稍增。而精力尚健。且辦理地方事務歷練熟悉。正資其治理。若督撫等誤會朕意。惟將年老之員概行參劾。豈綜核名實之道。至初任年少之員。於吏治民情全未歷練。或有限於才識。難望其振作有為者。即當據實劾奏、豈得因其年歲方強。稍涉瞻徇。各督撫等其善體朕意。秉公甄別。以收化民成俗之效。其直隸州知州。亦應照此例行。將此通諭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東安縣民李田保妻王氏。河南寧陵縣民孫貴林妻史氏。  

○戶部議准、廣西巡撫謝啟昆疏報、天保縣開墾水田九十二<⿰土韋>有奇。照例升科。從之。  

○癸亥。上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諭內閣、從前查辦邪教劉松、宋之清、等案。訊出劉之協為傳教要犯。在扶溝聞信脫逃後。屢經皇考嚴飭各省查拏未獲。迨楚北匪徒起事之初。復經申諭嚴拏。原以該犯系著名最要首逆。若一經擒獲。其餘附和黨與。無難立時解散。乃地方官辦理不善。四處搜求。以致匪黨無可容身。紛紛蠢動。迄今剿辦五年。尚稽蕆事。而劉之協一犯。竄逃日久。年來各省已視為海捕之犯。昨於七月內。據馬慧裕奏寶郟匪徒滋事。經葉縣將劉之協拏獲。奏到時尚恐未必確實。旋經馬慧裕奏到。眼目指認的確。將該犯解京。連日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嚴加究詰。已據供認鑿鑿。劉之協以積年漏網巨憝。今於無意中擒獲。實我皇考垂慈默佑。豫示軍務蕆功先兆。九月初旬。朕恭謁裕陵。茲又獲此渠魁。自當虔誠祭告仰慰在天之靈。所有一切應行禮儀。著上年經理大事之原派王大臣等、會同禮部速議具奏。  

○以大理寺少卿徐績、為光祿寺卿。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永城縣民郝懷武妻李氏。  

○甲子。上詣大高殿行禮。時應宮拈香。  

○河南教匪首逆劉之協伏法。  

○乙丑。諭內閣、豫省劉之協解京後。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連日審訊。業據將起意謀反各情節。供認確鑿。昨廷訊後。即將該犯凌遲處死。然辦理劉之協之故。並非因該犯系白蓮總教首。遽加以極刑也。劉之協假白蓮教傳徒。以根基錢打丹銀為名。其初原不過斂財起見。迨行之日久。不能哄誘愚民。遂買王雙喜託名牛八。指稱朱姓後代。又將劉松之子劉四兒。託名彌勒佛轉世。可以輔助牛八。希圖聳動眾人。謀為不軌。其罪在此。我朝列祖列宗。厚澤深仁。凡在編氓。無不淪肌浹髓。乃劉之協捏稱明代後裔。誘惑愚民。有心謀逆。實屬罪大惡極。從前拏獲劉松宋之清等破案時。劉之協在扶溝聞信脫逃。蒙皇考屢次嚴飭各省購緝。原因劉之協系屬謀逆要犯。不可不迅速擒捕。初不因其傳習白蓮教之故。彼時各省地方官。未能仰體皇考聖意。竟以查拏邪教為名。四處搜求。任聽胥役多方勒索。不論習教不習教。只論給錢不給錢。以致含恨之人。與習教者表里勾結。藉無可容身之名。紛紛蠢動。起於襄陽。蔓延川陝。迄今剿辦五年。尚稽蕆事。其實劉之協數年以來。在鄧州新野地方。往來潛匿。地方官並未能查察。可見搜拏邪教。大率拖累無辜。而實在叛逆首犯。轉至任其漏網多年。至於白蓮教名目。由來已久。即據劉之協所誦經文。大意亦不過勸人為善。並無違悖字樣。劉之協之罪犯寸磔。在於託名牛八。潛造逆謀。孽由自作。與白蓮教無涉。譬如儒生誦習孔孟之書。尊崇正教。設現在川楚陝甘滋事賊匪。或有一二文武生員脅從在內。豈因此而遂以儒相詬病。等而下之。其學習白蓮教者。持齋誦經。原與齊民無異。詎因白蓮教內有劉之協一人。而遂指習教之人概為匪黨。嚴行查禁乎。即如賊匪中平日習白蓮教者。固屬不少。然各省地棍鹽梟之類。亦不一而足。但經抗拒官兵。即一律翦除。罪在不赦。其自賊營投出者。不下數萬人。無不一體妥為安置。又何嘗根究其從前曾否習教乎。若朕欲禁絕白蓮教何難向劉之協刑求同教之人。一一追究。且現在劉之協供明脫逃後潛匿河南鄧州新野地方。歷歷可據。所以不加深究者。原以劉之協同教之人但能各安本分。原可置之勿論即失察劉之協之地方官。朕尚加恩概免追問。則凡平日與劉之協熟識容留藏匿之人。豈肯令地方官轉加究詰乎。劉之協系白蓮教稔惡最久之人。尚不肯因此稍有株連。況其同教中人教眾多焉有一一查究之理總之現習白蓮教者安靜守法。即是良民地方官無庸查拏若聚眾煽惑。即非素習白蓮教之人。必當按律懲治所有辦理劉之協原委。及朕不加。追究白蓮教至意。明白宣諭中外。咸使聞知。  

○命嗣後善射鵠人員。照十五善射例、按品級賞翎。  

○予浙江領餉遇水淹斃外委秦華、及兵役等、賞恤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