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霸主到所謂「夥伴」關係
從霸主到所謂「夥伴」關係 海軍某部 海彤文 1970年2月8日 |
|
美帝頭子尼克松最近在調子低沉的「國情咨文」中哀嘆,美國同其「盟國」再也不能「以保護人的身份同它們打交道」了,而要建立「夥伴關係」。
尼克松的哀鳴,表明了美帝國主義的急劇沒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爬上世界資本主義霸主地位的美帝國主義,當年曾狂妄宣稱二十世紀是「美國世紀」,吹噓什麼美國要承擔起「對世界各國的精神領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第一任總統杜魯門曾經在「國情咨文」中大言不慚地宣稱,美國「擔負着領導世界的經常責任」,其氣焰是多麼囂張,不可一世。可是,這種囂張正是反映了其本質的虛弱。
美帝國主義把侵略魔爪伸到世界許多地方,使它處於世界人民的包圍之中。在越南戰場上,它被英雄的越南人民打得狼狽不堪。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烈火正在熊熊燃燒。美國人民、尤其是黑人的反飢餓、反對侵略戰爭、反對種族歧視的正義鬥爭,風起雲湧,猛烈地衝擊着白宮的宮牆。美帝國主義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此外,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重重。在這種情況下,尼克松不得不哀嘆,「其他國家的防務」「不能完全或主要由美國來承擔」,不得不「要求其它國家起作用」,不得不哀求同其他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尼克松剛上台時,顧不得昔日霸主的「威風」,遠渡重洋出訪西歐「盟國」,結果受到「盟國」的冷遇。而今,尼克松在「國情咨文」中又不打自招地供認了美帝國主義從霸主地位跌落到「夥伴關係」的破落景象。
儘管這樣,尼克松還是打腫臉充胖子,把他的所謂「夥伴關係」吹得天花亂墜,據說這是一種「新政策」,能夠使美帝國主義獲得什麼「新的生命」,「新的力量」。尼克松妄圖用所謂「夥伴關係」在世界各地網羅各國反動派,充當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鎮壓各國人民革命鬥爭的馬前卒,為美帝國主義侵略計劃「分擔責任」。而美帝則坐收戰利。但是,這只能是尼克松的一廂情願。帝國主義國家在重重矛盾中正在加速走向崩潰。法國和美國為爭奪在歐洲的霸權明爭暗鬥。蓬皮杜公開宣稱,由於「明顯的理由,法國和美國不是在一切問題上都能有共同的概念」,並要保持「自己行動和判斷的自由」。最近,法國為了「重返地中海」,和美帝國主義的矛盾更進一步尖銳起來。一直在美國控制下的西德,憑藉自己財政經濟實力的相對增強,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大大發展。西德的一些頭目揚言西德要執行「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叫囂西德「必須領導整個西歐」。這一切說明,美帝國主義在歐洲的「夥伴關係」,並不象尼克松所吹噓的那樣「重新牢固而健全」。
美帝國主義還乞靈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殭屍,來為它的「新亞洲政策」效勞。但是,美日反動派加緊勾結,正在激起亞洲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和日本反動派鬥爭的新浪潮。
尼克松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同社會帝國主義的勾結上。他把這一點看作是「二十世紀最後三十年裡」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這也救不了美帝的命。它們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尼克松高唱「夥伴關係」的調子,還表明了美帝的垂死掙扎。美帝企圖通過建立「夥伴」關係,尋求幫凶,加緊侵略,血腥鎮壓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以維護美帝國主義的反動統治。但是,這只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定律。」美帝國主義是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不管美帝玩弄什麼陰謀詭計,都挽救不了它的徹底滅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