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會東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會東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制定機關:會東縣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會東縣自然資源局、會東縣統計局      
2022年5月30日
http://www.schd.gov.cn/hdzx/tzgg/202205/t20220530_2231248.html

按照國家、省、州有關工作要求部署,我縣於2018年9月起全面開展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工作,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我縣「三調」統一應用優於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製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歷時3年,250餘調查人員先後參與,匯集了約16萬個調查圖斑數據,全面查清了全縣國土利用狀況。

現將全縣主要地類數據公布如下:

(一)耕地58149.65公頃(872244.75畝)。其中,水田5379.29公頃(80689.35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25%;水澆地0.21公頃(3.15畝),占耕地總面積的0.00%;旱地52770.15公頃(791552.25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0.75%。耕地面積最大的是鉛鋅鎮,占全縣耕地的12.00%。

位於一年兩熟制地區的耕地58149.65公頃(872244.75畝),占全縣耕地的100.00%。

位於年降水量800mm以上(含800mm)地區的耕地58149.65公頃(872244.75畝),占全縣耕地的100.00%。

位於2°以下坡度(含2°)的耕地1096.76公頃(16451.4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89%;位於2°-6°坡度(含6°)的耕地1794.36公頃(26915.4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09%;位於6°-15°坡度(含15°)的耕地12939.30公頃(194089.5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2.25%;位於15°-25°坡度(含25°)的耕地25540.18公頃(383102.7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3.92%;位於25°坡度以上的耕地面積為16779.05公頃(251685.75畝),占全縣耕地的28.85%。

(二)園地10338.43公頃(155076.45畝)。其中,果園5229.91公頃(78448.65畝),占園地總面積的50.59%。其他園地5108.52公頃(76627.80畝),占園地總面積的49.41%。無茶園和橡膠園。

種植園用地面積較大的是姜州鎮、鐵柳鎮,這兩個鄉鎮的種植園用地面積分別占全縣種植園用地面積的25.13%、16.42%。

(三)林地179857.85公頃(2697867.75畝)。其中,喬木林地面積145737.67公頃(2186065.05畝),占林地總面積的81.03%;灌木林地17666.53公頃(264997.95畝),占林地總面積的9.82%;其他林地16451.52公頃(246772.80畝),占林地總面積的9.15%;竹林地2.13公頃(31.95畝),占比0.00%。

林地面積占全縣林地面積比例靠前的依次是鉛鋅鎮、野租鄉這兩個鄉鎮,合計林地面積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8.87%。

(四)草地39752.44公頃(596286.60畝)。其中,天然牧草地38222.98公頃(573344.70畝),占草地總面積96.15%;人工牧草地688.06公頃(10320.90畝),占草地總面積1.73%;其他草地841.40公頃(12621.00畝),占草地總面積2.12%。

草地面積占全縣草地面積比例排名靠前的依次是鉛鋅鎮、老君灘鄉,這兩個鄉鎮累計草地總面積占全縣草地總面積的26.65%。

(五)濕地546.68公頃(8200.20畝)。其中,內陸灘涂545.84公頃(8187.60畝),占濕地總面積的99.85%;灌叢沼澤0.75公頃(11.25畝),占濕地總面積的0.14%;沼澤草地0.09公頃(1.35畝),占濕地總面積的0.02%。濕地面積排名靠前的依次是溜姑鄉、魯吉鎮,這兩個鄉鎮累計濕地面積占全縣濕地面積的43.50%。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429.39公頃(126440.85畝)。其中,村莊用地7280.48公頃(109207.20畝),占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總面積的86.37%;建制鎮用地481.46公頃(7221.90畝),占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總面積的5.71%;採礦用地655.67公頃(9835.05畝),占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總面積的7.78%;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1.78公頃(176.70畝),占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總面積的0.14%。

(七)交通運輸用地4518.11公頃(67771.65畝)。其中,農村道路3290.82公頃(49362.30畝),占交通運輸用地總面積的72.84%;公路用地1225.68公頃(18385.20畝),占交通運輸用地總面積的27.13%;管道運輸用地1.5公頃(22.50畝),占交通運輸用地總面積的0.03%;港口碼頭用地0.11公頃(1.65畝),占交通運輸用地總面積的0.00%。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941.64公頃(74124.60畝)。其中,河流水面3859.69公頃(57895.35畝),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78.11%;水庫水面681.22公頃(10218.30畝),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13.79%;坑塘水面120.02公頃(1800.30畝),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2.43%;溝渠29.67公頃(445.05畝),占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的0.60%;水工建築用地251.04公頃(3765.60畝),占5.08%.

水域面積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烏東德鎮、溜姑鄉,這兩個鄉鎮累計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占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的28.19%。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統一開展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三調」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縣國土利用狀況,也反映出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行黨政同責。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規範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規劃,因地制宜,統籌生態建設。要堅持節約集約,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率。繼續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大力推廣節地模式。

「三調」成果是我縣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重要政策舉措的基本依據。要加強「三調」成果共享應用,將「三調」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統一底圖,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