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律儀
外觀
< 佛學大辭典
【律儀】
(術語)律者法律,儀者儀則,所制之法律,以防遏過非,惡律儀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儀則也。通於善惡。善律儀者,大乘義章十曰:「言律儀者,制惡之法,說名為律。行依律戒,故號律義。又復內調亦為律,外應真則,目之為儀。」行事鈔資持記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儀。」【又】無表之戒體(舊雲無作),名為律儀,此戒體在人之身中他無表示,故云無表,為不動身口意之作用,故云無作。而一旦得此戒體有防非止惡使人自順律儀之功能,故名之為律儀。梵語三跋羅,義淨譯曰護。以戒體能護人也。大乘義章十曰:「無作之善說為律儀。」俱舍論十四曰:「能遮能滅惡戒相續,故名律儀。」有部百一羯磨一曰:「授與三歸並五尊處成鄔波索伽律儀護。」註曰:「此言護者,梵雲三跋羅,譯為擁護。由受歸戒護使不落三途。舊雲律儀即當義譯,雲是律法儀式。若但云護,恐學者未詳,故兩俱存。明了論已譯為護,即是戒體無表色也。」(參見:無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