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祖綱目/卷第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祖綱目卷第十五(列字號)

  甲子(秦始皇十年起)壬辰(秦二世元年)乙未(漢高祖元年)丁未(漢惠帝元年)甲寅(呂太后元年)壬戌(漢文帝元年)癸亥(漢文帝二年止)

  漢劉姓。西漢起高祖元年乙未。止更始二年甲申。十四帝。合二百十五年。(王莽篡位十五年)東漢起光武建武元年乙酉。止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十二帝。合一百九十五年。二漢合四百二十五年。

  (己丑)十四祖龍樹傳法迦那提婆

  龍樹既得法於摩羅已。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樹為說法。遞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徒言佛性。誰能睹之。樹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樹曰。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回初心。樹復於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一切眾惟聞法音。不睹樹相。彼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識。提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蓋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虛明。言訖。輪相即隱。復居本座。而說偈言。身現圓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彼眾聞偈。頓悟無生。咸願出家。以求解脫。樹即為剃髮。命諸聖授具。時南印度有五千外道。興大幻術。王與國人。靡然從之。不知向佛。樹為感慨。易其威儀。白衣持幡。每俟王出。則趨其前。或隱或顯。如是者七載。王一日忽異之。問曰。汝何者。而前吾行。追則不得。縱之不去。樹曰。吾是智人。知一切法。王曰。汝知諸天今何所為。樹曰。天今與修羅方戰。王曰。何以明之。樹曰。頃則征矣。俄有戈戟手足。自空紛然而下。王遂大敬信。命諸外道。皆歸禮樹。樹悉化之。令歸三寶。後謂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聽吾偈曰。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付法已。入月輪三昧。廣現神變。復就本座。凝然入寂。及七日天雨舍利。樹復於座。指空語眾曰。昔拘那含佛弟子。摩訶迦尊者。有三願。一為佛時。凡有聖士化度。則天澍雨。及其身皆為舍利。二大地所生。皆堪為藥。療眾生病。三凡有智者。皆得所知微妙。以通宿命。今雨舍利。摩訶迦神力也。言已復寂。迦那提婆與眾建塔。閟其全身。當此土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歲也。

  佛祖綱目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