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說文殊悔過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說文殊悔過經 西晉
譯者:竺法護
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底本:大正新脩大正藏經錄入

佛說文殊悔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開演三乘使曉本無無上正真。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遊羅閱祇耆闍崛山,與諸菩薩、不可稱計諸大弟子,天、龍、鬼神、乾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等眷屬圍遶,而為眾生廣說經法,開演分別志三乘學。其來聽者本學聲聞,尋問文殊四聖諦事;學緣覺者則已自問十二緣起深奧之事;學大乘者則從已行諮問,咸受六度無極、四等四恩,善權方便無極大道;或問神通、四無放逸、四等心行諸分別辯菩薩之道,三十七品不退轉地超入寂滅;或問土界悔過之處、十地、十忍、十分別事、十瑞、十持、十印、十三昧定;或有問於不壞諸法,入於一義無從生忍。文殊師利各隨所問而發遣之,可悅其心令無餘疑。

爾時,會中有諸新學發意菩薩而來聽受——不能將護罪福之緣,陰蓋所覆而為虛妄、狐疑所蔽,習在顛倒、無勇猛志、依倚形色、抱怯弱心,不能諮啟文殊師利,淨除因緣一切罪苦、修學大乘至無上道。

時彼會中有一菩薩,名曰如來齊光照燿,見諸新學菩薩心念志懷猶豫、不能自決,則前白問文殊師利無罪之事、悔過之義、無失勸助、諮請無過、不違誘進。

文殊師利即答如來齊光照燿菩薩:「是,族姓子!菩薩大士欲除罪業、奉行平等、入於過去當來現在佛法,五體投地尋復起立,右膝著地,口自說言:『一切眾生從於左路、著於左道,其在邪見,悉當立之於賢聖法。』

「欲化一切眾生之類皆至無上正真平等之道,以是之故,右膝著地當宣此言:『猶若如來、至真、等正覺詣於道場坐尊樹時,蠲除一切眾惡之法、諸善普備,吾亦如之。』

「觀首遍體以手摩之,重以右手而指於地:『吾當降魔並及官屬。若得佛道,令一切人、眾生之類,消伏魔事及外怨敵。』坐佛樹下指地要誓成佛聖慧,如本世尊右手指地降十八億諸魔官屬。以是之故,所以右掌而案著地,以當左手案著於地。

「又跪左膝口說此言:『假使有人住愚癡法,所受顛倒而不順義、[怡-台+龍]悷難化、不成好器、慳貪垢穢而處危害、訾毀同學,今者識道,改往修來,而皆諦受於四恩行。』是以左手及與左膝著於地矣。

「假使頭腦著於地時,口演此言:『使一切人棄除貢高、自大之心,孝順父母、奉敬尊長——若干種養——當以逮得無能見頂佛之髻相,越度一切世間諸法,身過三界,慧踰虛空。今吾自歸,以是五體投地禮德使諸眾生至成大道。』

「世俗之人生長五蓋,以此功德自然棄除五蓋之蔽、具足五根、究竟五力、絕滅五欲、逮得五通、遠離五陰、成就五眼。其在五趣眾生之類,獲致殊特五法之行、禁戒差特,三昧智慧修於解脫、度知見事。以是五體投地之德,陰蓋以消,住根、力者常念如來,未曾捨懷。

「復說此言:『諸佛、世尊唯垂恩慈而見愍念,於是一切十方世界所有菩薩上至諸佛,慧無罣礙,其行不二,於是平等將護法相,以法身體清淨之言,無有解說、鮮潔之心而無有心。一切諸法慧無陰蔽,無來、無去,於一切智悉愍普見,等入如來證明要義,過去、當來、今現在法。識知罪福因緣之報,諸佛、世尊乃為聖眼,其慧成就悉能證明,為人重任備精進已。吾從本際至於生死,於真諦際而自迷惑,不能敏達無所識知,處在非法興於法想、違犯政律以為律想、非是眾祐為眾祐想、興發不善以為善想。心隨顛倒,不了無常、苦、空非身,自貪見身諸惡罪業,所為非法,不順典約佛所禁限。

「『自犯此罪、若教他人,方當所作罪蓋塵勞——不聽聞法、憎惡菩薩聖眾之業、不奉道教、見諸魔事、遠波羅蜜諸度無極、若人布施抑令不為、壞人德本使不成就——吾今皆從十方諸佛、世尊光燿,悔過自首,不敢覆蔽,令除其殃,改往修來。

「『從今已後不敢復犯,勿復令我有眾罪蓋,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鬼神、貧窮,若在人中莫令乏匱、設在天上勿為貧天,博達眾經莫貧於道、財業豐饒莫使厄匱,用七法財以給少智。眼、耳、鼻、口、身、意陰蓋,斯侵親屬、心壞因緣。若生邊地,家室鬪諍而相別離、臭惡瑕穢而不可忍。莫與如此眷屬共會,常使應行正士俱會而與相見。今從十方諸佛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文殊師利言:「當復自責:『我前世時行不清淨,毀身、口、意,婬、怒、愚癡興心為害,放訑諛諂、多求無厭、積累惡業、誹謗輕調、毀佛法眾、不孝父母、蔑於尊長。眾祐凡人曀其功勳,不能自覺輕智慢聖,自歎其身,求他長短,既身自犯,又勸他人其順行者教令越法。不知佛時、不知法時、不知僧時、不知善惡時,深沒貪、婬、瞋恚所沮,愚癡所蔽不能精進,嫉妬不實,兇暴難化。多所志慕,計任吾我,處人壽命興五趣念,乞求合集懷諛諂想,積累無限非法之行。自計有身,念是我所,無常為常想、苦為樂想、無身為身想、不淨為淨想。墮四顛倒,種於惡業、醉於形色、迷於財業、惑於傲貴、荒於國位、亂於眷屬。所作過罪——見覩諸佛、聞所說法不肯諮受,不供聖眾,離於德本,捨度無極而忘道心、違失三寶,若復棄捐無盡正業無量功德及不可盡聖慧辯才,所欲自恣,從惡知識、遠於善友——從十方佛自首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文殊師利復曰:「當自悔言:『我前世時志於下劣,所遊土地而興誓願,毀訾大乘、遏斷正教、勸從邪徑、誹謗正法佛所頒宣深妙之典,若干種教抑制法輪使不通流。若身自犯、設教他人,勸助非法、破壞塔寺、敗亂聖眾、散縣聚落、毀大國土;若危城邑,謀圖帝主,害於種姓內外親屬;若復傷殘他人身體,令生瘡瘢,危其命根;閉於牢獄,若教人殺;其心迷荒,常懷狐疑,教人猶豫、說他罪殃,使不順戒、處於邪見,從異道教、反其正行;自懷怨心,亂他人意,令必瞋恚。所作過罪——若身自犯及教他人——皆從十方自首悔過,佛世光明唯蒙見濟,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文殊師利曰:「當復悔過言:『我身前計有吾我、言是我所,所見顛倒,住於貪婬。心者無本而想有心,不能明了心如幻化也其本自然。不能分別諸佛之法、發於無上正真道意,而欲覩見道之處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而反言有。其身、口、心所作善惡,皆從十方諸世光曜自首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吾往本時所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不解三昧,住顛倒見。若布施者妄想求報、心念所取護於禁戒、想我他人修於忍辱、心倚著身奉持精進、住於眾想興發禪定、念應不應而想有人、樂於放逸貪求智慧、志慕歸道謂有處所,皆從十方世光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吾往古時不能曉了正真之義、供養於佛,而反倚求色相莊嚴、八十種好。雖奉事佛,不能入於法界無所壞法、亦不曉了無所住法,而住諸法想法若干。設聞經法,若講說者思惟所趣,而不分別無為之法,計於聖眾而有數想、供養眾聖亦起悕望,皆從十方世光悔過,改往修來,不敢隱匿。

「『吾往古時希望諸法,求空處所,遊於閑居,限節知足,少欲為德,不能識知一切法空、心無所著,爾乃可謂靜處燕坐住於法界。不能解達法界無受、及眾生界亦無所受,及依吾我立僻沈沒,不能行道。而計有人不修四恩,當救眾生亦不能濟,亦不曉了佛道自然相,亦自然於三十七道品之法見有吾起而倚求望,不知寂然沙門之義。出家所修奉受具戒,依比丘行,如是及餘所造德本,因其德本獲致安隱。有為之福與無為安,超絕逈遠,不與道合,皆從十方世光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如過去佛,諸天中天,本為菩薩奉行道時,皆悔諸罪、罣礙、陰蓋,吾亦若茲;當來、現在諸佛、世尊本所修改,我今悔過亦當如是。向尊自首歸命於佛——為上、為長、最勝殊特無上之德、為無等倫——諸佛聖慧巍巍無量,悉知一切世界所有眾塵諸數而得自在,普能曉了眾生心念。吾等之身從無央數阿僧祇劫,所行迷惑而自放逸,悔一切罪、陰蓋之患。如為己身所悔殃釁,及為地獄、餓鬼、畜生、在於五趣一切眾生罪所蔽者,今吾皆以五體代受而為悔過。』曉了微妙、除諸限礙,已能遊入觀一切法。譬如虛空,所可悔者無罪、無報、亦無塵染。已入諸法、無罪蓋者乃為名曰悔一切過。

「是,族姓子!菩薩大士往古結縛、一切所行眾念妄想、財業因緣、所受依倚而住處所,皆當悔過。若使於中如此色像所受思想行不平等,當令明了一切無本。假使一切無所行者,乃能得入於斯本際、無想之際、無形想際、無有二際、無陰蓋際、無所得際、無身之際、離欲之際、無所習際、無所行際、無罣礙際、無所歸際、無所由際,是則名曰菩薩大士自首悔過——無有罪害,得至佛慧,滅除一切休息、殃釁、罣礙之蓋。」

文殊師利曰:「悔此一切眾罪過已,尋發無上正真道意,請為一切眾生之類除諸殃釁、使無罪蓋、令在世間成佛、正真,莫為聲聞、緣覺之乘。開化眾生,諸求度者吾當度之、諸未脫者吾當脫之、諸求滅度者當滅度之,為一切人救濟之宅。擁護自歸,導示道徑,將順燈明,光明之曜為眾將師、賈人、大導。以是如來十種之力,尋發意頃,令得莊嚴四無所畏、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八十種好、如來音響八部之聲,明識如來善權方便,入眾生心。

「佛之弘廣無上大慧在於法界,禁戒清淨無有缺漏,而雨諸法金剛章句。不捨一切群生之類,則不退轉,究竟得至於一切智、諸通之慧,興正真心。於諸佛法而無所著,以諸德本勸助諸佛——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本行學道。從初發意至於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於此中間所顯德本如佛所教,一切諸法則無根原、亦無所住。

「所施捨者而無所施;本性清淨,禁戒鮮潔乃無所犯;眾生盡索而無所起,乃曰為忍;靜默無作乃為精進;其心自然而無所生,乃為一心;度無所度,不越駛水,棄諸邪見,乃為智慧。

「入於深遠十二緣起而無所入,乃可堪任名為玄妙;明達行空乃為慈心;作無所作乃曰為哀;不行諸法乃曰為喜;若越四瀆而無有二乃曰為護;無受、不受,亦無所攝,乃為四恩;無有根本、亦無所住,乃為德本,名曰五根;意無所念亦無所遊,乃為五力;覺了真諦一切本末為七覺意;不合於二,無合、無散,乃曰道矣;獲致之然澹泊之行乃曰為寂;以慧解度,不違柔順,乃曰為觀;以慧為黨乃曰神通。吾皆以此勸助歸趣不退轉輪,等御至佛。

「所以如來具足莊嚴成就其身,則以此義演文字說,隨諸眾生言語、音響為分別解,所可頒宣靡不周遍、無能抑制。所以如來於十種力常得自在,以慧莊嚴而得成就,示現一切諸佛變化,無上無極、最尊無比、為無等倫。我皆勸助如是法行。

「其有過去、當來、現在諸佛、世尊本清淨身,而解自然悉不可得。所言清淨,其心清淨亦不可得,無所發遣。供養諸佛,於一切法無所將護乃為護法,無德、無眾。為供養僧,皆已備悉威儀、禮節,亦以成就一切諸行。其行如是,並及餘事,而曉去、來、現在諸佛道慧平等。

「等行佛法,不誤墮於一切眾魔、不與諸法而俱同塵,不著聲聞、辟支佛地,斷絕諸非,奉度無極,逮得總持。修菩薩行,速近於道,悉能報答眾生所言,恣隨眾人之所欲啟各令得所。常住平等,所行由己,莊嚴一切諸佛國土,辯才光曜歸於清淨,斷諸惡趣,三昧自在,恣隨一切眾生所為,得諸總持靡不照明,辯才聖達皆當從己。則以所發一切智心,悉用勸助諸佛道慧。

「其諸過去、當來、現在逮得佛道,無有眾漏,戒、定、慧、解、度知見事,周遊諸力無能退轉,緣無所畏。諸佛之法無所罣礙,其無極慈行無等倫,其大哀者不戴仰人。等如虛空,無能察頂,無二功德報應之相,清淨蠲除迷惑之心而自莊嚴其身、口、意。諸天、釋、梵普來勸助,敷演道教而轉法輪,棄去無智、不達神識,化諸眾生建立佛慧,吾悉勸助使至於佛無上大道。

「其有去、來、今現在佛臨滅度時,善權方便、威神建立,流布舍利令人供養。攝取一切眾生志性,從始至終乃能至於正法滅盡,我皆勸助所可勸助,志於佛慧無上大道。

「去、來、現在諸佛、世尊現於滅度,合會聲聞,過諸罣礙,導御篤信解法界味,導御法念度於八邪,所謂八等。住於無為種性之地,其種性眾而反其流至須陀洹;二反周旋為斯陀含;沒此生彼,不復迴還為阿那含;無為、無起、無所復進為阿羅漢;分別曉了深妙緣起十二之因為辟支佛;目悉通見、慧靡不達者為諸菩薩。

「初發意者心等如地,普入眾行。所行真諦,窮盡生死諸法之原,具足佛法為不退轉,於一切生而無所生,乃能逮入一生補處。講說宣暢無所有慧而奮大光,諸所德本悉無根本、亦無所住,吾悉勸助如是像法。

「志於佛慧無上大道,其有去、來及今現在三世之中,眾生之類淨諸佛眼。所可布施不計吾我,無所貪愛;所作功德禁戒無盡,不可限量。所修道義其行無行,所有功德悉以勸助諸佛之慧,無上大道而不差別,等無所損,清淨離穢,猶如虛空。入於殊妙智慧眾聖,則為最上導御眾義,精進行法自然如空、真實無比,亦如無為便無有侶,以是勸助。

「取要言之:如去、來、今諸佛、世尊,本為菩薩行求道時,所行無量、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無所罣礙,真實之行善修清淨,行清淨已證取佛慧,所可勸助眾德之本方當勸助。

「吾當學此所尊修法而效勸助,志於佛慧無上大道,使諸眾生——如十方界滿中諸塵——身所行事,一切見佛悉令發心不可計會,解於大道,自在所行。吾悉勸助斯眾德本。了此德本不可捉持,一切諸法猶如虛空。若能勸助此德本已,則無有本;已離諸本不可護持,無所志念寂然無生;達無生已便入諸法;已入諸法便勸德本,如為己身所可勸助,亦復勸助一切菩薩,開化眾生俱復如是,等無差特。是,族姓子!菩薩大士勸助佛慧,順而無失乃至大道。

「復次,族姓子!菩薩大士所住如此深妙大義,然復口宣斯之言教。

「其有十方不可稱計諸佛、世尊,在其世界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曉了經典,過於四魔,逮成無獲澹泊之法,皆離文字、應聖二事。如所逮法而復觀察,善權方便示現受法,開化所應可度眾生,不失大哀。稽首請問,樂於靜寂,觀彼佛樹,為諸天、龍、神、揵沓惒所見諮嗟,解了音響、言語、文辭,為一切說。若立此行則能降伏魔及官屬,化諸怨敵令無刺棘——所曰刺棘,三毒之謂——具足所願,輒如所念滅除曚冥,則成世間無極弘曜。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五體投地稽首諸佛,尊敬歸命,為勝、為殊、為最第一、為無等倫、無有過上、不有譬喻、無可為侶,佛之智慧如是難及、觀無二際。我如此禮乃為禮佛,無所從生、亦無所至。為忍辱禮首悔殃釁,以稽首佛悔過自歸,殃罪消索,雲除日出。

「假使無量十方一切所有世界滿中眾塵如此之數眾生之類,口所宣說、發心之頃,思念諸想不可計會,勸助諸佛令轉法輪。

「此諸世尊轉無上輪、至無二輪、無有形相無成就輪、不可得輪、裂壞一切魔羅網輪、久遠已來覺無從生逮致大道而寤起輪、開化眾生嚴淨十方諸佛土輪、於一切智多所摧伏力無能勝入此道輪、曉了於空無相願輪、無所行輪、亦無所生無有起輪、悉無所有如真諦輪、所可成就無所成輪、有可降伏無所度輪、深奧微妙解於十二緣起之輪、破壞眾魔卻外敵輪,消除迷惑危害怨賊、撾不可逮無極法鼓,亦復吹於無言法蠡,則亦竪立法慧之幢。

「而智聖慧解脫大明,而炳然熾無極錠燎,尋則雨於無量甘露,法渧之水可悅眾生及賢聖智,無上大道以正七覺而飽滿之,滅盡一切眾生之類生、老、病、死、愁憂、啼哭、惱不可意、結網之礙、窈冥晻蔽樹之根栽,故曰然於智慧之明無極大燈,則隨眾生本所為業、罪福果報各為現說。

「是諸世尊在於無數不可計會十方世界而作佛事,善示法律,不斷言教,諦分別慧。亦復授於諸菩薩莂,堅住聖眾,開化眾生,求於玄妙寂然無為,啟受經典而無厭足。

「諸佛大聖欲滅度者,我悉勸助令不滅度,專志一心,所行安隱,順住法界而常永存。無央數姟不可稱計阿僧祇劫教化眾生,住六波羅蜜所度無餘,一人不度終不捨去,普令入於諸總持門,皆見一切諸佛三昧因行之始。

「若種正義立於大定、勸志大乘,遣至一切諸佛世界,而為顯示諸佛、世尊從無所生輒逮成道,現有所生實無所生;其無所滅亦復如是乃有所滅,自然寂靜悉無所著。是為,族姓子!菩薩大士勸助佛慧而無罪釁。」

文殊師利言:「已能如是悔所犯過,當發無上正真道意,常以慈心向於眾生,不懷怨結。已無怨望請召三界,勸助一切眾德之本。稽首諸佛歸命悔過,勸助轉法輪,示現無量所建立德,則當興發薩芸若智、諸通敏慧。

「十方世界無所係屬琦珍異寶、花鬘、雜香、擣香、澤香、燈火、衣服、幢蓋、繒綵、伎樂不鼓自鳴、宮殿、浴池、河、海、泉原、日、月光明——無君主者、亦無敢名——吾目自見而心取此,持以貢上諸世光耀佛天中天,以此眾養奇寶異珍奉事諸佛。三界所有天上世間七寶樹木、自然瑰琦、華香、天樂、床臥,復上諸佛。

「供養已訖,曉了諸佛解一同等,諸佛無二,無有形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現相好,善權方便示無量色。有所演說,音聲遠聞;化無數身,不可計像。於諸世界而無所處,不住法界以懷誠信,因緣解脫所可供養,奉侍之德以貢諸佛。

「是諸世尊於諸法界而不動搖、不得諸度無極處所,入無罣礙,所至無際。察於眾生五陰之體猶如曠野,而無有主、悉無所有。不曉了此,唐為憂患。化眾生類,志薩芸若、諸通之慧,普入眾行取如來身,所入行者悉捨有、無。顯現眾生人之境界,使無憍慢。轉佛法輪無有放逸,皆棄調戲,抑制眾魔。人民志性不可限量,斷除諸根為現無量;一切眾生處諸羅網,而以道力廣示其義。平等之事無陰蓋本亦不動搖,悉皆興發宣示普門,具足逮成薩芸若慧,淨修諸佛功勳之德莊嚴其身。

「供養舍利,以此燈香、眾華、雜馨、諸所供具眾養之德,以貢諸佛世之光曜:『如諸菩薩過去佛時若干供養,心無所著以貢諸佛;吾亦如之建立勸助,唯諸大聖垂以大慈,見愍納受。』」

文殊師利曰:「復次,族姓子!菩薩大士所住若茲,當說此言:『吾所悔過則虛不實,所可勸助亦無所生,所可請問亦無所有,計此所悔虛無實也。設我所勸無所生者、所可請問、無所有已,道亦如是,虛無所有。』

「其無所生、無所有者,等定亦如則無所生。無有度者,無著、無念,已無所著則能信脫。無著勸助,所首悔過功德之品計於道心,一切眾生於無罪福而得自在。本所勸助,皆以德本供養一切諸如來眾,稽首歸命,貢上燈香、花蓋、瓔珞、若干種物。所供養者,取此功德皆為一味清淨之行——所清淨者,本性清淨,鮮潔顯曜。等一切智以為大施無極之業,仁和無穢等行於道,所願合集當令歸趣如來之道,則用勸助無上正真為最正覺。

「一切諸法無所勸助:假使以眼不勸助色,了色自然不以眼著,因緣報應計如其識,所從起者不出於眼、亦無有色,適起壞滅,消散盡索亦無住處;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所勸亦然,意無有法。

「諸所功德亦復如是:勸助於道,道無德本,有從德本而興因緣,因其所行而起心矣,所發道心亦無所住,適起尋壞,消散滅盡。

「彼以其心而造德本,所可用心勸助行者,發心展轉而不相見。猶如燈火、若晝日光,無所從來、無所從去,適起生焰,因緣合成忽不知處;菩薩道心亦復如是,智慧之明興顯德本,亦無所住。其如是像以法生者,是為名曰菩薩勸助入於寂然,受決得忍,逮致聖光智慧之曜。

「假使菩薩遊於是法,心不樂行眾穢之元,諸佛、世尊以為證明,乃當勸助志於德本。猶如諸佛智度無極,善權方便,所因聖慧令眾菩薩行於正德,所說勸助吾亦如之而不動搖。精進若此,其道普至,靡所不周。

「承志性力所入無量,亦皆棄除所應、不應眾想之念。設已得入眾性行者,思念一切如來、至真悉在目前;思惟虛空,一切所有等如虛無。已能可意,入於無量,思法界行一切具足。神通之慧昇自在堂,乃得申敘而顯其心,普悉棄捐世之垢穢、裂壞羅網,入於自誡。皆見十方佛、天中天、諸菩薩眾,無有遺脫而不覩者。念於去、來、現在諸佛悉為一等,則以德本勸助聖慧。

「吾今勸助,如無二界一切普至;今此德本亦復如是,悉令周遍。於諸群生而得申敘,皆使得入一切諸乘、諸菩薩門所生之地,悉逮具足,靡不覩念。令其眼根皆見眾生,究竟備悉無量佛事。盡入耳根所可聽聞,一切天、人、蜎飛、蠕動音響、言聲、分別文字,所暢決慧處處別異,教誨具足。

「眾生所作諸業、罪福所歸,從其所行而見果實,觀察三世去、來、今事,曉了眾生善分別行,解知所言,而皆識練一切德本無本、無住、亦無所行,乃為具足諸度無極。普見眾生而等導御,常以依倚無我本際,一切世人悉欲樂往與共相見。在於世間無所罣礙、亦無坑塹,得第一度,思惟逮入,斷一切法皆得通入。於諸法界亦無所壞,其所遊居微妙真際。其有眾生在諸苦惱,令入佛土觀諸剎土悉是人界,逮得明眼普見十方,悉承一切諸佛聖德。

「索察群黎心性所趣,開導制御罪蓋所為,如所教持,悉為示現成就自在。所奉道業順無從生,不乏四等、四恩、六度以濟窮厄,令至弘廣殊特之慧。眾生志性各異不同,而使具足所欲志願,令無顛倒,得可其心使懷悅豫,勢力奇特而無有侶,心已得閑逮成正覺。

「目見眾生性行所趣各教化之,示現究竟,使菩薩行永存不斷。令諸眾生一切備悉六度無極,住於正道使無有餘。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皆誨眾生、與得是處。

「無上大道供養奉事,志性和雅,具足往詣,使得通入無所行法、經道之輪、一切剎土、眾生徑路。有身形者皆開化之,清徹悅豫令不墮落。目見諸佛奉養歸命,以是德本覩一切色如見佛形,而皆等觀十方剎土,則能嚴淨諸佛國土。等察一切諸天、人民、蚑行、喘息,人物之類,諛諂虛偽猶如幻化,普悉了斯,解無所有。等視三世,一發心頃靡所不入。

「一切諸法雖各別異,等無若干入於道力,令一切法至一平等,治無相好,等解善權。察眾生心,從其志性委靡而隨,應病與藥,等授無上正真道慧。超度世俗諸所為作,清淨鮮潔歸於平等,洗除眾生塵勞、結恨、穢濁志操,使徹清明。歸此平等,便得歸於一切諸佛悉一法身,逮成莊嚴,志習於此柔順之法,遵修其行,精進勢力慇懃不懈。

「欲有所度,以此德本,使十方人一發意頃普達眾生,解告人民諸菩薩行,皆令合集言語辭意。以一發言出無數教,示現眾生善權方便;一心念頃各令見聞平等道門,變化感動靡不蒙濟。轉於法輪,舌能覆面上至梵天,音聞遐方。

「如來身者,顯現道門歡悅眾生,以一普安演於無量若干光明。佛道巍巍無有斷絕,一時顯揚,口宣十方五趣之處。示佛變化悉令遊居,具足德行,為諸眾生而訓誨。現於斯德本,修於無量總持之門,入於光明巍巍之慧,令一切具靡不成就。

「人民所行眾德本者志性各異,使入總持光明之慧。其有諸天、一切人民愁憂苦惱,為除眾患,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諸論、文字本際,入於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諸行、諸想所應,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使致普門;諸根轉輪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莊嚴清淨眾飾,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徑路眾好威神以悅眾人,悉入總持光明之門;無所罣礙,總持諸法,歸趣若干無數威曜悉使具足,皆令一切諸佛之法悉逮得入總持光明。以是德本、由此因緣,悉為諸佛所見攝護。

「視於諸佛如見父母,則以攝取佛之國土,修治嚴淨。為諸善友所見攝取,恭敬奉事諸佛、世尊,以若干種愛樂欣悅,心無變異而不可動。攝取眾生,成就教誨,愛護一切諸惡趣,則以聖威斷惱根。攝取諸世,顯發行執,懷善教一切典。所開化者,無導御攝取諸法,欲以執持、諷誦之故。

「用斯德本、因此緣報,住於一事普見眾事、住於眾事悉見一事,則以一事入一切事、以一切事入於一事,則以一義告誨開化一切諸義、以一切義興發一義,以無因緣入於諸緣、化於諸緣令入無緣。以無事法入於眾生性行各異,從其相行而教誨之——以無有想入於諸想、諸未進者悉令入道、入諸有想而誘進之使入無想。

「以是德本、因此事故、由斯瑞應,住於一人含氣之類心性之行,普見一切眾生意歸;住於一切眾生志性,則覩一人心意所趣。究竟具足,廣大其意,所誨無限,以一人心勸化宣示一切眾生意志所念、以一切心興發一心。則以諸佛威神感動教化如應,開解一切眾生之行,誘一人心勸入一切眾生意行、以一切心勸入一心。化眾生界,勸進暢示佛身光明,心存住於無人之際,於無人際則不動搖,所建立處不捨眾生,逮度無極而不懈惓。

「以是德本、修此事故,住一佛土普見一切諸佛國界、住一切土覩於一土,於一切土入無盡土、於無量土入於一土。無盡本際莊嚴校飾還淨國土,訓誨所入,斷婬、怒、癡,靡所不散,住於一土教化諸土、在於諸土誘進一土。一切眾生所念思想,勸至方面發起人民,令一剎土入一切土、以一國土入於一切,無量佛土等見三界。眾生所興不可動故,以無極哀開化人民,而無處所、亦無所住。若懷狐疑,悉濟猶豫,度眾生類。

「以是德本,以過去事入於過去、又以過去入於當來、又以過去入於現在,其當來事入於當來、又當來事入於過去、當來事者入於現在,又現在事入於現在、又現在事入於過去。一切過去、當來、現在入平等相,令其現在入於現在;其現在者入於過去,其去、來、今普入平等。

「以是德本、因緣之報,逮得諸佛現在目前三昧要慧、致成佛德聖眾如來三昧正定、逮致光明華如來所化莊嚴三昧、皆莊嚴淨所現三昧、示一切色所現身三昧、皆入諸音言辭三昧。又,首楞嚴現若干種般泥洹事,獲致不斷佛教三昧、而當成就專一嚴淨三昧、究竟善住三昧、定意金剛道場三昧、如金剛三昧、慧眼三昧。以是之比,見於一切眾生之心,所行若干志操不同,過去、當來、今現在事無所不達,乃為如來三昧道場。各各別異,令致於彼神通之慧,所願具足。

「以是德本,吾及眾生悉使成就進退自由,究竟清淨,被蒙開化。以是德本,一切眾生目之根原使如佛眼;一切世間眾生所在諸可聞者逮興佛耳,其聽無極;使眾生鼻得如佛鼻,通徹無際,悉無所著;令諸眾生舌根德殊,逮得世尊廣長之舌,其所教誨如佛之言;處在一切世間之法,所作身事、所可興發皆成佛身;處在一切法界之中,亦無所處化於眾生。一切所行作佛慧業,從其人民志性所願,應病與藥而開化之。一切諸香則能變為佛之德馨,熏為道事:一切諸味則能化成成習義味,一切細滑柔和,內性入人義業;一切諸法皆以訓導,使成導法開化眾生。是為一切諸所入者,吾當令成諸佛所入通達大慧;人民陰蓋、諸所情衰,吾當興法消化諸衰為作佛事,當使諸界悉為佛界、所有諸根令無有根、使乏根者為立道根。

「以是德本、因此緣故,得至建立無所住慧,聖道所處、所可建立,普令人民皆悉曉之,化一切色悉成佛形。由是之故,各各使人曉了其慧,變諸音響悉成佛聲,皆為人民宣布道教。

「如是之比,使諸眾生消除盡索塵勞欲門,乃為菩薩入諸菩薩療治其行道法之門,是為清淨一切人民志性事矣。

「可悅眾生智慧之宅,入無勝地勢力之土,菩薩道行下於應時而不違失,身行、口言、意所修業無所罣礙、不有危害、無所藏匿,頒宣諸佛之言教也。行不虛妄,逮得神通,所知具足。以是德本,當令我身及諸眾生悉得成就至於清淨,為人講說,是為菩薩大士所行勸助佛慧真諦無失。」

文殊師利說是五體悔過品時,五百菩薩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皆以除棄狐疑、猶豫、虛偽、閉結、倒見之惑。如來齊光照曜菩薩,逮得一切諸佛無所破壞三昧之定。

於是,世尊則以道耳遙聞文殊師利之所講說,尋以讚曰:「善哉,善哉!仁快說此除諸菩薩罣礙罪蓋勸助入道。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如燈及燭入於冥室眾闇消索、猶如日出照於天下靡不蒙明、如盲得目、聾者得聽、瘂者能言、跛者能行、塞者得通。五陰自消、六衰則滅,昇於法堂、入於道室,超慧臺閣、處大聖殿。」

「何謂法堂?」

佛言:「神通已暢,無所罣礙,逮三達智。」

「何謂道室?」

佛言:「得三昧定,見十方佛如人照鏡,無有遠近,周遍悉見。」

「何謂慧臺?」

佛言:「智度無極,解一切空,心無所著,大慈大哀。」

「何謂大殿?」

佛言:「善權方便,進退知時,不在有為、不處無為,與法身合,無合、無散。現形三界化為佛身,相好威容頒宣道教,或為菩薩、聲聞、緣覺、高士、大聖、凡夫愚行,因時開化,度脫十方,莫不得濟至於大道。」

佛說如是,如來齊光照曜菩薩、賢者阿難,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民,莫不歡喜,作禮而退。

佛說文殊悔過經

本西晉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