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諸菩薩摩訶薩眾而共集會。

是時王舍大城有迦葉氏大婆羅門住在彼城,而忽一時於夜夢中見此閻浮提世界有其千葉廣大蓮華,七寶莊嚴清淨可愛,而彼華中有大月輪,潔白圓滿周匝光明熾盛照耀。彼婆羅門於其夢中得見是相,心大歡喜適悅慶快。從夢覺已作是思惟:「我聞沙門瞿曇是大智者,諸有智人無能過上,善巧方便大慧具足,我宜往彼請問其相。」

時婆羅門作是念已,過於夜分至明旦時,詣迦蘭陀竹林精舍佛世尊所,到已頭面禮世尊足,合掌恭敬,如夢所見具以白佛。

爾時世尊告婆羅門言:「如汝所夢是吉祥相。婆羅門!汝今當知,若人夢中見四種相者,皆是最上吉祥勝相。何等為四?一者、白蓮華。二者、白傘蓋。三者、月輪。四者、佛像。若見如是四種相者,當知必得最上大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夢中若見蓮華相,及白傘蓋皆吉祥;或見清淨大月輪,夢者當獲最上利。
又復若見佛形像,是相最上中最勝;斯人一切所愛敬,當能成就諸功德。」

爾時婆羅門復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最上大利?佛以何緣作如是說?」

爾時世尊即以伽陀答婆羅門曰:

「我今為說彼大利,汝婆羅門當諦聽;若人能發菩提心,成二足尊名大利。
轉輪聖王位尊勝,統四大洲而自在;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帝釋天主勝福報,三十三天中自在;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欲、色、無色三界中,彼彼福報皆增勝;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所有眾生界無邊,如其所應善化度;若有廣為利樂者,應當發起菩提心。
世間所有大醫王,普能療治一切病;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作大光明現世間,一切暗冥皆照耀;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雖復生於三界中,斷除一切顛倒行;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
所有煩惱等諸障,及餘一切不善法;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所有三界諸結使,隨所造作為魔攝;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若能調伏於無明,一切愛網悉能斷;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
彼貪愛法若斷除,一切垢染皆清淨;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
所生族氏及色力,愚人持彼生憍倨;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愚執我見、壽者見,於自善利生憍倨;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於諸色法生憍倨,從染愛生過失大;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多聞持戒及修行,愚人恃以生憍倨;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住阿蘭若行乞食,於如是事生憍倨;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應供自在具神通,恃己尊勝生憍倨;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愚癡執著我人相,恃彼我相生憍倨;若有眾生樂除斷,應當發起菩提心。
現在未來佛世尊!尊重恭敬而獲福;若有眾生樂斯利,應當發起菩提心。
諸佛出興於世間,轉大法輪普化度;若有眾生樂聽受,應當發起菩提心。
一切惡法斷所斷,一切善法修所修;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諸修道者修梵行,由是得證無漏道;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我所宣說無常法,各各於身自觀察;若有眾生樂了知,應當發起菩提心。
我說有漏行皆苦,智者見苦而生厭;若有眾生樂出離,應當發起菩提心。
我為有情廣宣說,當知一切法無我;若有眾生樂通達,應當發起菩提心。
宣說涅盤寂滅法,證悟無上大菩提;若有眾生樂成就,應當發起菩提心。
我所稱讚菩提心,汝婆羅門恭敬聞;如聞深信能發心,乃名修行菩提者。」

爾時婆羅門聞佛宣說是伽陀已,即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發菩提心者,是人當得幾數福蘊?」

爾時世尊復以伽陀答婆羅門曰: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修持淨戒行,悉能安住戒學地,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發生淨信心,悉能安住信行地,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修習妙法門,悉能安住法行地,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廣修須陀洹行法,悉住須陀洹果位,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廣修斯陀含行法,悉住斯陀含果位,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廣修阿那含行法,悉住阿那含果位,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正使一切眾生類,普集此佛世界中,廣修阿羅漢行法,悉住阿羅漢果位,
而彼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若人於此佛世界,廣集上妙旃檀香,造佛塔寺勝莊嚴,高廣等彼須彌量,
如是福蘊亦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又若造立諸佛塔,如是分量所應作,隨所作已廣莊嚴,是諸眾生勝果報,
而彼福利廣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又若一切眾生類,假使住壽滿一劫,以諸樂具施眾生,隨眾生意使圓滿,
如是福蘊量無邊,於諸福中為最上,若人能發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
我所宣說如是等,一一皆為最上法;若有眾生忻樂者,當求菩提寂靜果。
住是果者得大利,無比無等最尊勝;是故若人聞此法,應當尊重正慧行。
廣修如是福蘊者,速證無上大菩提。」

爾時婆羅門聞佛世尊如是稱讚菩提心已,即白佛言:「世尊!我於菩提心中無少法可轉。」佛告婆羅門言:「如是如是!婆羅門!若人發菩提心者,實無法可轉。何以故?婆羅門!當知菩提有其三種。何等為三?所謂: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

「此中何名聲聞菩提?婆羅門!謂若有人雖發菩提心,但樂自利不樂利他,於利他心不能發起、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於此經法不樂聽受,亦復不能為他宣說,於後生中而不受身斷去來想,亦不能得平等正智,於現生中樂求解脫。婆羅門!以是義故名為聲聞菩提。

「又復何名緣覺菩提?謂若有人雖發菩提心,於大乘法不樂修習而不記念,亦復自利趣求果證不樂利他,於利他心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於此經法不樂聽受,亦不為他宣說教示,不能安住平等正智,但起心念觀諸緣法,隨所觀察而得解脫。婆羅門!以是義故名為緣覺菩提。

「又復何名無上菩提?謂若有人,自能發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復勸他人發如是心,於此經法自所聽受修習記念,復為他人廣說其義,於輪迴身不生厭倦,樂欲利樂一切眾生,住平等智自解脫已,欲令一切眾生皆得解脫,自利利他得安隱樂,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眾。婆羅門!以是義故,名為無上菩提;修是行者名為菩薩乘人。

「婆羅門!汝今當知,佛語諦誠無有虛妄,如我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最上義,若離此大菩提心而發聲聞、緣覺心者,不能利他,終不得至大涅盤界。何以故?而彼聲聞、緣覺自所利己不復生起利他勝行,以是緣故,不能具足諸佛法分,雖發菩提心而自謂解脫,彼菩提心亦不能得利他果報。婆羅門!若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自於他皆悉平等,以自所利歡喜布施,即以此心普攝世間一切眾生,乃為世間最上大利,亦名世間善調御者。如是即能住平等智,最上最勝不可思議。婆羅門!此即名為大菩提心,汝當如是如實了知」。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佛說解脫,云何有其種種相耶?」

佛言:「婆羅門!聲聞、緣覺、如來解脫無種種相。婆羅門!譬如有人乘三種獸欲詣寶所,雖所履道隨有差別,彼所向處而無有異。其三獸者謂:

驢、馬、象。彼驢乘者力勢羸劣,由此因緣,是人雖至寶所,不能以其珍寶廣施眾生,但樂自利取證涅盤;彼馬乘者輕利快捷,由彼力故,是人雖至寶所,亦復不能以其珍寶廣施眾生,但與眾生作淨福田;彼象乘者行步平正勇健多力,由彼力故,是人得至一切寶聚廣大城中,至彼城已即作是念:

『三乘珍寶皆於此出,我當以此無量珍寶,普施無邊一切眾生,廣為眾生作大利樂。』婆羅門!三乘行人修三乘法,亦復如是。彼驢乘者即聲聞乘;彼馬乘者即緣覺乘;彼象乘者即是大乘。汝今當知,彼三乘道雖種種相,所證涅盤、所得解脫,無種種相亦無差別。

「婆羅門!又如世間有三士夫,俱欲過渡一深大河。彼第一人依一小葉浮水而渡;彼第二人而勝於前,依其板木浮水而渡;彼第三人又復勝前,乘以大船與多人眾,安隱而渡得至彼岸,此復猶如世間長子,使其父母無所防護,於一切處離諸憂惱。婆羅門!彼第一人依葉而渡者,當知即是聲聞乘人;彼第二人依其板木而得渡者,當知即是緣覺乘人;彼第三人乘船得渡者,當知即是菩薩乘人,自所得度復度他人。婆羅門!是故當知,彼三乘人所修行法雖種種相,而聲聞、緣覺及彼如來所證涅盤無種種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三乘證涅盤,同一涅盤法;證道雖差別,涅盤無二相。
三世一切佛,得最上解脫;如是等法眼,正覺尊所說。
是最上法智,出生諸方便;諸有修行者,應當如是學。」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